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方艺术介绍——俄罗斯肖像画大师布留洛夫

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已经逐渐衰落的学院古典主义艺术,又有了一些起色。 布留洛夫以其杰作《庞贝城的末日》吸引了当时无数艺术家的赞叹和崇拜,甚至象俄罗斯风俗画艺术的先驱者维涅齐昂诺夫学派的一部分学生,都极慕其名,企图转入其学院学习,学院冷落的门第又开始活跃起来。

《盖萨利克洗劫罗马 》

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1799—1852年),是俄国19世纪上半期学院派的代表大师。他在1799年12月12日生于圣彼得堡,他的父亲是画家兼装饰雕刻家。10岁时,布留洛夫被送进彼得堡美术学院幼儿班学画。尔后,升入美术学院师从于叶戈洛夫和伊凡诺夫,很快掌握了学院派的素描技法。1819年,因其处女作《凝望水中的纳克索斯》一画而脱颖。

1822年,布留洛夫赴意大利学习,意大利古代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光辉成就影响了他一生的创作活动。但他在意大利学习期间,并不满足于对大师作品的模仿。他说过,我不需要跟着流派走,那样就如同阿谀奉承一样。因此,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新画风。布留洛夫在创作中追求理想化的美,并力求使其接近古典美的标准,但他摆脱了古典主义中那种枯涩的背景和僵化死板的色调,而追求明亮的阳光和清新空气的表现。布留洛夫在1827年赴庞贝古城遗址考察,于1833年完成了名作《庞贝城的末日》,为他和俄国都赢得了声誉。

《土耳其女人》

公元79年8月末,几百年都没有动静的维苏威火山突然苏醒了。在山的峰顶上出现了灼热的气体和灰烬的巨大烟雾。随后,剧烈的地震开始了,悬挂在维苏威火山上的乌云越来越低了。巨大的闪电般火光的爆发吓得失掉理智的人们抛弃了自己的家和财产逃跑了。可是,当暴雨般的石头和灰烬从火山口里喷射出来的时候,还有许多人没有来得及逃离城市。

这些喷出来的石头和灰烬覆盖了两座繁荣的罗马城市——赫尔库南奴姆和庞贝,这层东西的厚度有8~9米深。关于这场惨怖的大灾难的故事,在人们的记忆里还保存了很长的时间。可是几个世纪过去了,已经没有人记得,赫尔库南奴姆和庞贝的正确位置是在什么地方。农民偶然地因为掘水井,发现了一些古代墙壁的遗迹。大约在1748年,人们才开始在这个地方进行发掘。考古学家们清理了被保存的东西,使毁坏和损坏了的东西恢复了原状,庞贝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博物馆。

布留洛夫随考古队到庞贝城去考察时,此时的庞贝被发掘已近80年了,出土的庞贝城遗址使布留洛夫惊叹不已,令他当时产生了一个构思,就是要表现这个古代毁灭时震撼人心的场面。布留洛夫画了三年的草图,思考构图,研究相关史料,包括罗马历史学家小普林尼的有关著述,他是这场灾难的目击者。勃留洛夫为绘制这幅巨作又花了三年。为了表现出人们在濒临死亡时的精神状态,画家采用了古典主义艺术惯用的手势和体态语言。画面非常逼真。

布留洛夫对庞贝城做了仔细考察,为画作选定了事件发生地石椁街。画面上几乎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是以保存在那不勒斯博物馆的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的。有些人物造型,包括护着女儿的母亲,从马车上摔下来的妇女,年轻的夫妇—都是布留洛夫按照考古学家们挖掘出来的人的肢体骨骼的姿势加以描绘的。在惊恐万分的人群中,有一个有趣的身影,是画家头顶绘画工具箱。其实,这是勃留洛夫本人的自画像。

《庞贝城的末日》在意大利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据说,在罗马人们见面时总要问对方:“您有没有看到《庞贝城的末日》这幅画?”波伦亚、米兰和佛罗伦萨三家美术学院都聘任勃留洛夫为院士。后来这件作品在巴黎的展出也取得了成功,不久此画就被带到了彼得堡。采矿企业主杰米托夫向画家收购了这幅画,并把它赠送给沙皇。《庞贝城的末日》在美术学院展出时,人们成群结队地来参观这幅画像。目前此画收藏在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1836年,布留洛夫载誉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彼得堡,立刻被皇家美术学院聘为教授,从此他不得不接受官方和教会的订件,但他仍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和创作方法,普希金说过:“布留洛夫不能做沙皇尼古拉的仆人。”布留洛夫回国后创作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肖像画上。他的整个创作思想和方法是矛盾着的,他的历史画和宗教画多为古典主义学院派式的,而世俗的肖像画又有洛可可样式特征,但在他优秀的肖像画中又是现实主义的。

《雕塑家伊·彼·维塔利像》

甚至被A·佐托夫称之为:“达到现实主义绘画的顶点,并给俄罗斯艺术指出前途。”可见他在19世纪上半期俄罗斯绘画中的地位和意义。普希金说他的《庞贝城的末日》是“俄罗斯画坛的初日”。可谓一代宗师。

布留洛夫也是一位能驾驭从多形体正式画到日常生活主题以及小型素描的广泛风格的巨匠。布留洛夫的画中保存着浪漫主义肖像画的激昂,充满了明亮色调,从而能够有机地适应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宫殿和庄园内部装饰的艺术环境,迎合了俄罗斯贵族的最新口味,其中《女骑士》是肖像画最佳模范之一。这是一幅立足于学院派又吸收了洛可可画风的肖像画。基本上沿用意大利传统风格,以风俗画样式来描绘人物肖像,探求运用人物所处的环境来烘托画中人物的性格与生活风尚。他的这种独特创造在俄国被称作为“布留洛夫式”。画中人装腔作势地骑在烈马背上,看上去是位弱不经风的贵族小姐,身着拖曳的不适合骑马的长裙,静态的形象与奔跑急止的烈马形成动静的对比。

《意大利晌午》 圣彼得堡国立俄罗斯博物馆

布留洛夫于1852年6月11日在意大利的罗马附近去世,享年53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艺术沾边 · 27》末日 is coming!
西方艺术史:19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卡尔·布留洛夫「76」
布留洛夫-俄国著名画家
卡 · 巴 · 布留诺夫作品:《庞贝城的末日》
卡尔·布留洛夫(Karl Bryullov) – 古典油画作品
俄罗斯学院派绘画大师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