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故事——十八条扁担的张士诚起义

1353 年春,江苏泰州盐贩子张士诚不满元朝统治者的残酷剥削,联合 18 名同事举事。他们杀掉了欺压百姓的地方官员和乡绅恶霸,将缴获的粮食和财物分给食不果腹的饥民,渐渐赢得了民心。不久后起义军攻占了泰州和高邮,张士诚自称诚王,建立了大周政权。张士诚是推翻元朝腐败统治的重要领袖之一,他是灭亡元朝的最大的功臣,但是张士诚最终却并未建立新的朝代取代元朝。

至治元年(1321年)七月三十日,张士诚出生于泰州兴化白驹场(今江苏盐城大丰)的一个穷苦的“亭民”之家。随后,他的三个弟弟张士义、张士德和张士信也相继降生。兄弟四人都以撑船运盐为生。元朝末年,朝政腐败,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统治者为了填补不断扩大的政府开销和军费支出,大量增发盐引,不断提高盐价,盐业成为国家财政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虽然盐价不断提高,但东南沿海的盐民依然生活无着。泰州地处东南沿海,每到盛夏,都会遭遇台风侵袭,海潮倒灌。海水退去,原本千倾良田都变成盐碱地,当地农民苦不堪言。

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从十岁开始就跟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由于给官家运盐收入微薄,张士诚和几个胆大的同乡一起做起了贩卖私盐的营生。他们在给官府运盐的同时,随身夹带一部分食盐,卖给当地的富户。白驹场的富户们常常以举报官府相要挟,不仅不给张士诚盐钱,而且对他非打即骂。由于身份低微,而且贩私盐是违法行为,张士诚等人只得忍气吞声。少年时的张士诚“少有膂力,负气任侠”,不仅身体健壮,而且为人仗义疏财,虽然自己家里经常穷得揭不开锅,可是每当乡亲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慷慨解囊,有求必应。渐渐地,张士诚在当地盐民中树立起很高的威信。

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张士诚秘密联络了弟弟三人及壮士李伯升等十七名胆大的盐民,积极筹备武装暴动。事关重大,为了防止秘密泄露,张士诚他们把起义的地点选在了白驹场附近的草堰场。一天夜里,十八名热血盐民在草堰场的北极殿中歃血为盟,抄起挑盐用的扁担,在寒风中悄悄摸进盐警邱义的家中,把这个平日里为害乡邻的恶霸乱棍打死。随后,十八个人又冲进当地富户家中,打开仓库,把粮食和钱财分发给当地的老百姓,接着一把火把房屋烧了个干净。所以张士诚的起义,又称“十八条扁担起义”。“十八条扁担”指的是张士诚、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兄弟四人及李伯升等十四人,“扁担”是他们起义时用的武器。“十八条扁担”的义举感动了受苦多年的盐丁,他们推举张士诚为主,一起起兵反元。起义军杀掉了行省参政赵琏,同时攻取了兴化,在德胜湖(江苏兴化附近)集结,有一万多人。元朝廷派人拿着“万户”的委任状去招降他们,张士诚嫌官太小,不接受。他用欺骗手段杀死了李齐,偷袭占据了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朝的丞相脱脱率百万大军来攻,把高邮团团围住,当时的张士诚,叫天不灵,呼地不应。最惨的是,他想投降都不行,脱脱铁定了心攻下高邮后要尽屠当地兵民,以在江南树威示警。危亡之际,张士诚得遇天助,脱脱遭朝中奸臣算计,元惠宗一纸诏书把他就地解职押往吐蕃,半路毒酒赐死。至于那“百万大军”由于没有了主帅没有了战斗力,张士诚乘机击溃了元军。张士诚转危为安,此后向南发展,控制了江苏东部和浙江大部,张士诚改以苏州为都,自称吴王。此时的张士诚不但将军队扩充到40余万人,还趁机占领了江苏、山东、安徽、浙江等富庶之地,成为能与元朝廷分庭抗礼的割据势力,是当时最富有的起义军。 

张士诚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有一股子的侠义心肠。他在杭州开馆纳贤,不但招纳文人雅士、江湖武夫,酒肉管饱,就算是一般的平民百姓来投,也必定帮人家解决温饱问题。

据记载,张士诚起兵后,敬慕施耐庵的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也是江苏泰州人,是张士诚的老乡。1336年曾高中元朝的进士,和大名鼎鼎的刘伯温是同榜。施耐庵在地方上担任过两年小官,后由于看不惯元朝官员鱼肉百姓,欺压汉人,弃官回乡开馆授徒。施耐庵抱着“经世济民”的想法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跟随张士诚来到平江(即苏州),与其部将卞元亨来往密切,后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施耐庵发现张士诚并不是心中所向往的明主,于是又回到了江北老家。有学者认为,施耐庵创作的不朽巨著《水浒传》,其题材与元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有关,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其实就是元末起义军将领们的影子。

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罗贯中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幕府作宾。至正十七年(1357年),张士诚在罗贯中的建议下,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同年,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元朝俘虏,张士诚只好投降。降元后,张士诚贪图享乐。到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看到元朝没落,又再次称王。包括罗贯中在内的许多幕僚都建议暂缓称王,但是不被采纳。罗贯中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返回老家太原。路上他遇到同乡贾仲明,得知父亲已经逝世,继母改嫁,便不再打算回老家。在河阳山(今日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他遇到了正在撰写《水浒传》的施耐庵。罗贯中非常赞同他写书劝世的主张,于是拜施耐庵为师。此后,罗贯中一直陪伴在施耐庵旁边,帮助抄写书稿。随后自己也开始撰写《三国演义》,并得到了施耐庵的许多指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八条扁担闹革命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张士诚的那些事
一个亡国之君 为何能让百姓虔诚供奉六个世纪?
元末农民起义和《水浒》的成书
施耐庵撰写《水浒传》二三事
施耐庵跟罗贯中认识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