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此人两度力挽狂澜,拯救汉末王朝,却错失歼灭董卓的大好机会

今天的三国战争故事,出现在《三国演义》的第一回,发生在剿灭黄巾之乱的过程中,相关人物为皇甫嵩、朱儁和刘备。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刘备歼灭程远志、邓茂后,奉幽州太守刘焉之命增援青州,并在青州城下再度击败黄巾军,解了青州之围。此后,刘备得知恩师卢植在广宗与张角交战,便带着关羽和张飞来到广宗与卢植见面。卢植大喜,将刘备等人留在帐下任用。不久后,卢植又派刘备前往颍川配合皇甫嵩与朱儁作战。

就在刘备赶往颍川之际,皇甫嵩与朱儁正与张角率领的十余万黄巾军对峙。皇甫嵩提出,黄巾军在草地扎营,可以利用这个时机采用火攻将其击溃。此后,皇甫嵩与朱儁在夜间纵火,烧毁黄巾军营寨。黄巾军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皇甫嵩等人趁机发动猛攻,正巧刚来增援的曹操进入战场,与皇甫嵩、朱儁等人一起大破黄巾军,斩杀敌军数万余众,黄巾军主力也因此遭到重创。

小说中描述的这场战争在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发生过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场战争不仅是历史的真实,而且是张角所发动的黄巾叛乱逐渐衰败的关键一役。

据《后汉书·皇甫嵩传》载:“其夕遂大风,嵩乃约敕军士皆束苣乘城,使锐士间出围外,纵火大呼,城上举燎应之,嵩因鼓而奔其阵,贼惊乱奔走。会帝遣骑都尉曹操将兵适至,嵩、操与朱儁合兵更战,大破之,斩首数万级。”在随后进行的战斗中,皇甫嵩连战连捷,终于彻底歼灭黄巾军,稳定了汉末的局势。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刘备解围青州及来到颍川参与战斗之事,都是小说作者的虚构,并非历史的真实。在《三国志·先主传》中并无刘备参与颍川或长社之战的记载。因此,小说中的这一段描述,仅仅是作者为了突出刘备等人的形象而虚构出来的故事。

在这场战争中表现突出的皇甫嵩,是汉末时期的屈指可数的名将。按照《后汉书·皇甫嵩传》的记载,皇甫嵩本是安定郡朝那县人氏,早年担任过侍郎和北地太守等职。黄巾之乱爆发后,皇甫嵩临危受命,以左中郎将的身份参与平叛,并在长社、汝南、曲阳三地打败黄巾军主力,从而一举平定了黄巾之乱,成为稳定汉末局势的首功之臣。

此后数年,皇甫嵩又来到西北战场,对以边章、韩遂、马腾为首的叛军展开进攻。经过数年激战,皇甫嵩再度力挽狂澜,稳定了西北局势,令摇摇欲坠的汉末王朝有了一次难得的喘息之机。

不过,这位一代名将也出现过一次重大失误,终于令汉末王朝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据《三国志》及《后汉书》等相关史料记载,献帝永汉元年(公元189年),董卓进入京城洛阳,控制了朝政。以袁绍、袁术为首的关东诸侯组建联军,向董卓控制的洛阳发动进攻。此时,不仅洛阳城陷入关东联军的三面包围之中,就连董卓退往老巢所必经的关中地区也处于皇甫嵩的控制之下。只要皇甫嵩统率手下的三万大军配合关东联军的行动,董卓将插翅难飞。

据《后汉书·皇甫嵩传》载,长史梁衍就曾经这样劝说皇甫嵩:“汉室微弱,阉竖乱朝,董卓虽诛之,而不能尽忠于国,遂复寇掠京邑,废立从意。今征将军,大则危祸,小则困辱。今卓在洛阳,天子来西,以将军之众,精兵三万,迎接至尊,奉令讨逆,发命海内,征兵群帅,袁氏逼其东,将军迫其西,此成禽也。”

令人遗憾的是,皇甫嵩不仅没有采纳梁衍的建议,反而将手中的兵权交出,只身前往洛阳担任城门校尉。如此一来,董卓不仅通往老巢凉州的道路畅通,还可以用皇甫嵩属下的三万人马对付关东联军,讨董之战的局势也因此而逆转,这也使得汉末朝廷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参考书籍:《三国志》、《后汉书》、《三国演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三人是刘备孙坚曹操的老大哥,平定黄巾居功至伟,却无人在意
韩遂:蜚声西凉
历史大事件:四百年大一统帝国的垮台与分裂,由一场暴动开始
东汉末年有三位标志性的名将,镇压黄巾首功,后来为何神秘消失了
《后汉书·列女传》涉及的汉末女性人物
陶谦(汉末群雄之一,击破徐州黄巾,恢复生产,晚年因战事上为曹操大败,徐州几乎遭兵祸所害,以致过度忧劳而逝,享年63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