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翰墨丹青:品读著名画家何晓虎彩墨荷花艺术

何晓虎,1970年生于四川省自贡市,自幼习画,1989 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从名家,在校期间,多幅作品获学院收藏, 1993 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获得壁画研究生同等学位。现为美国The ART door基金签约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四川省博物院特聘画家,中国对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理事,香港国际画院常务理事、客座教授,一级美术师,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山水分会主任,中华诗词协会理事,中国国学研究会理事,中华国学文化艺术大使,香港国际书画院特聘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西南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在中国当代彩墨画和水墨画领域深有建树,创新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泼墨泼彩和工笔画的优点,结合当代元素及西方油画光影色彩独创出艳丽、明快融冠中西的彩墨荷花和山水画系列作品,被喻为自黄永玉、袁运甫两位大师之后又一位“彩墨荷花之王”。独立绘制完成多项大型政府工程,数十幅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基金会和政府机构收藏。

《金碧大荷塘》198×200cm

(附2)

中国水墨画艺术创新的当代性

中国画创作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正受到当代绘画的强列冲击。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中国画也逐步从少数文人精英画中解脱出来,将时代性、民族性的本土化意识融合于中,艺术表现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元化,创作的内容题材也跟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我们的艺术创作是为当代的社会和大众服务的。从传统中学习,传承和发扬中国画的精髓,从当代艺术现状上借鉴与移植,吸收积极向上的一面,古为今用,中西合璧,将时代的烙印、民族的精神、个性的语言、国际化的意识溶入自己的绘画创作当中,与世俱进,发挥自己的特点,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笔墨形式的水墨画创作路子来,将中国水墨画的创新之路进行到底。

《金碧大荷塘》160×200cm

当代水墨画的多元化和国际化,产生了大量的实验性水墨画和前卫超前水墨画的创作,它是东西方文化、传统文化和当代精神碰撞相融后产生的结果。多元化和国际化必然呈现水墨艺术创作的繁荣与发展,繁荣的水墨艺术一定有新的时代气息,水墨画创作的艺术表现语言将会更加丰富多彩,更能与当代社会产生共鸣,表达出这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和社会面貌。我有幸自幼就接受传统的人文教育,在大学其期间又接受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熏陶,得益良师的教诲,厚重的学院派基础教育,都为以后的水墨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十几年来坚持不懈的探索、创新中国水墨画的创作和笔墨表现形式语言,得以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心得。

走进传统,体现当代,中西结合,为我所用,探索创新。

《香满荷塘》97×120cm

中国的艺术传统与西方艺术截然不同。首先,中国艺术不是再现的艺术,或以客观对象的真实性为参照的艺术。中国艺术着重表现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思想、情感。这种借景喻情,自在,形同修行般的绘画方式,产生了最斯文、婉约、神秘、深邃的东方艺术。这与我们绵延千年的文明史一脉相承。在历代中国传统水墨画当中,都讲究诗情画意,追求神似和笔墨意韵,把意境之美,笔墨天成,作为审美的标准是中国水墨画保持民族性不能丢弃的精神。赋以传统水墨画表现形式的现代感,将中国画所具有的内涵与气韵、抒情与感悟的心境同西方现代绘画语言合理的运用,既不沉溺于对传统笔墨程式的模仿与自赏,也不盲目一味崇洋媚外,更不迷恋的追求极端主义的标新立异。

《清幽之荷》80×97cm

而是从心而发,以真诚的心灵面对现实生活和周边世界,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融合之路,旧貌变换新颜。无论呈现怎样的绘画风格,笔墨形式,意境范围都摆脱不了时代的痕迹,本土的源泉。继承与发扬,重在发扬。发扬依创新而延展。传统是静态的,创新是动态的,不断滚动的动态中生成凝聚着永恒的优秀传统。所以才有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传统特征。对传统的继承不能流于某种形式,传统文化的精神是继承的核心。

《荷塘月色》68×68cm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许多年来不少水墨画家们多在临摹古画的笔法,在笔墨的程式化中下功夫,不重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只注重笔墨技巧,忽略创造,习惯对已有的传统笔墨的崇拜,自然就画僵化了。传统是一座深山,要深入的走进去,吸收后就要走出来。这里绝非轻视传统,而是要以时代精神及当代人的思想审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画家的心灵与情感,眼睛与手同步合一的情形下创造个性化的时代作品。大师齐白石他将昔日经验转化为艺术形态的能力是许多明清画家依靠临摹为生所不及的。齐白石非常注重生活的体验和境界,深入观察,用心用感悟,业精于勤,画出了他当时的时代特征与人文精神。

《荷塘花香1》68×136cm

我的水墨荷花系列是出自自身这十几年来长期研究张大千、黄永玉、袁运甫等诸位大师前辈的艺术精华加上自己长期写生的感受而创作的,每年夏秋之季我都要去白洋淀写生,有时一住两三个月,通过长期细致如微的观察荷花的生长变化画了大量的速写,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创作素材。我的作品表达的是今日盛世荷花骄艳之美和极富诗情意韵的荷塘月色,是在大量写生后的重新创作,吸收了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和黄永玉、袁运甫先生荷花造型意趣,继承并发挥三位大师优点的,用中国画的泼墨泼彩法画荷叶,传统笔墨画骨架,用油画上色方法染色,中西技法结合,融会贯通,水墨淋漓,中国水墨画中强调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及水墨单纯、雅致、古朴、飘逸所蕴涵着的特有文化属性,我觉得比较适合表现荷叶荷塘水气缥缈的背景。

《荷塘花香2》68×136cm

以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大写意笔法来表现荷叶、荷塘之美。水墨画的酣畅淋漓、潇洒神秘、一气呵成的速度感是营造画境的绝佳材料。莹润含蓄的墨色加以西画的光影变化和透视来表现水墨画艺术形式的美感;以水墨画墨分五色的层次表现黑白灰的节奏及笔墨韵味;以水墨画的写意之趣表现对客观事物描写的印象,展现出东方平面化的美感形态和西方光影结构的透视;对荷花繁多复杂的形态进行归纳与简约,保持作品结构与形象的概括性。画意在心,笔在意先,精心布局,画心中之荷塘,画心中之荷花。

《荷塘花香3》100×210cm

中国水墨画的最难之处是空白,不象西方油画的白形依靠加法提出来的,可覆盖,可修改。而水墨画的空白之形是宣纸本色,全凭墨色的映衬与关照,是减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水墨画空白之形变化是周边墨色挤压与围困的结果。那么,周边之形也就成了决定空白之形的关键。画面每一处形之空白,是透气灵动之处,是打开黑白灰秩序和节奏的钥匙,是空间的调节剂。墨的收与留,浓与淡注定了空白形态的量感与虚实。

《荷塘花香4》97×120cm

空白的位置、性格、大小、软硬之形汇集于心里,像在心中,意在笔先,落墨即形,尽在情中。在创作荷花系列水墨画的过程中,有些作品是先以黑白灰构造不同层次的调试,(这是西画的审美因素)墨色的明度对比与分布不受客观固有明度的约束,随心意造。画面物象的存在没有强调西画中主光源下的光与影的客观性,是意象主观化的散光。(这是中国画审美因素)物象是写意的,是对客观的提炼。不同形态的黑白灰有机的相会,构建了相得益彰的意象形态的整体性。

《荷塘花香5》68×70cm

通过强烈的着色对比将荷花灿烂辉煌的盛世景象与繁荣表现的最为生动,而对人文主义精神的颂扬体现在荷花花蕊的人性化上,通过对花蕊人性化的变形夸张,表现出对生命的永叹与歌颂,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表现生命更美好了。在我的荷花系列创作中,我将中国的水墨精神与西画光影融为一体表现在宣纸上,创新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泼墨泼彩和工笔画的优点,结合当代元素及西方油画光影色彩独创出艳丽、明快融冠中西的水墨荷花系列作品,创作出我心中中国水墨荷花的最高意境,及画家心中之景。

《荷塘花香6》68×68cm

曾有不少西方人士和国内非艺术界人士看过我的画后说看懂了,他们看到了西画的光影和流动的笔墨,我的画面形式完全打破了他们原来头脑中对中国水墨画的固有概念,原来水墨画还可以这样画,我们身处当代,就一定要有当代的特征,艺术是应具有超前性,但如果你的艺术在当时的时代人们都看不懂,不接受,又怎么为这个时代所服务呢,这对于画家的心理和创作自信心也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凡高是伟大的艺术家,但世上也仅有一个凡高,我还有很长的艺术之路要走,只要坚定了方向,坚定不移的走中西接合之路,再得到著位前辈大师的指点和教诲,我想我的艺术创新理想是光明的,是一定能实现的,在当代中国画艺术创作领域树立一个新的高度。

何晓虎2018年写于温哥华

《荷塘花香7》68×68cm

(附2)

太湖石系列作品创作感想

太湖石是中华赏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自古以来,石头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石头里面有文章,有故事,有历史.自盘古开天以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到大禹治水,愚公移山,都是与石头有关的动人故事。有史料记载的赏石文化始于商,而太湖石是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闻名于世的,据《清异录》载:五代后晋时代开始有人玩赏,到唐代开始特别盛行。唐代身居相位之尊的牛僧孺就是一个酷爱收藏太湖石的人。他在府第归仁里和南郭的别墅收藏太湖石极富白居易称他“休息之时,与石为伍”,甚至到了“待之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石,爱之如儿孙”的地步,可见其爱石之深。

《太湖石系列1》68×136cm

白居易曾写有《太湖石记》专门描述太湖石,《云林石谱》中也专门有记载,而发生在北宋末期的“花石纲”指的就是太湖石,从而引起了农民起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著名太湖石有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等园林名石。太湖石分为水石和干石两种。 除天然形成的以外,太湖石也有匠人参与加工的。据明代林有麟著《素园石谱》记载:“平江(今苏州)太湖工人取大唐吴融的《太湖石歌》 中生动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采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干石则是4亿年前形成的石灰石在酸性红壤的历久侵蚀下而形成。材,或高一二丈者,先雕置于急水中舂撞之,久之如天成,或以熏烟,或染之色”。

《太湖石系列2》68×136cm

我创作太湖石系列作品,也是源于唐朝末年民间传说武则天欲改朝换代,文武大臣皆不服,说要女人当皇帝,除非石头开花,恰好当时有人向朝庭报告,在太湖发现有荷花从石洞中穿出开花,这是百年不遇的吉兆。又应念了文武大臣的话,武则天遂就改朝换代,建立大周,自有史以来古今第一女皇帝。从此太湖石就更加成为一种文人士大夫和贵族的文赏之物,备加推崇,一至到今天。《水浒传》就是由太湖石引出来的故事。我从这个典故中发掘出太湖石系列,见到翠鸟在中国民间是财富吉利的象征,我将太湖石、荷花、翠鸟三个元素溶于一体,将这百年一遇的吉兆用图象表现出来。让大家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工笔和写意相接合,传统和当代的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何晓虎2018年写于温哥华

《太湖石系列3》68×136cm

《太湖石系列4》68×136cm

《太湖石系列5》68×68cm

《太湖石系列6》直径42cm 2016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逆向审美 歪打正着|卢东的彩墨荷花
惟有绿荷红芙蓉 卷舒开合任天真――著名画家鲁建刚笔下的水墨画欣赏
笔墨情怀——廖连贵作品鉴赏
澹烟疏雨落花天——庄毓聪新作赏析
《国画家》高峰之路 | 杨海滨艺术成就——看尚辉、王平、于洋怎么说
有史以来最登峰造极的两幅画,估计这辈子都难见真迹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