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年推荐最具影响力书画家:马刚

马刚,现为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山水画高研班指导教师。获甘肃省委、省政府“甘肃文艺贡献奖”、“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甘肃省教学名师”等奖励和荣誉称号,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村映寒塬日已斜》89cm×178cm 11届全国美展入选作品 2003年

范迪安谈马刚

文/范迪安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在北京看到马刚先生的一批水墨山水新作,我感到很高兴,我对马刚先生的艺术经历和艺术道路可以说是都比较了解的,他曾经在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教授工作室做过很长时间的研修,那么对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特别是对当代山水画的创新也做过很多的思考,也特别得于贾又福先生的亲授,在山水画的时代新貌、时代新风这样的一个课题上做了很长时间的探索。

《雾涌空山》68cm×136cm 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6年

我们都知道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渊源流长,历代山水画可以说是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因此对于当代画家来说,如何在山水画这个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累面前,如何在从古代到现代各种名家流派风格的基础之上能够更好地融会贯通,形成自己对山水画创作的新的体会,形成能够体现自己个性的艺术成果,可以说这是一个艰巨的课题。

《浩然天地秋》68cm×136cm 2007年

马刚非常可贵的就是在很多年来能够沉潜下来在艺术上做很寂寞但是很深入的探索,他生活和工作在西北,在兰州,一方面西北山水的自然景观里拥有着无尽的库藏,西北山水的自然面貌一向有一种浑芒、大气、坚韧,这样一种山水自然的属性,也可以说一种山水自然的风格面貌,但是如何把大西北的山水转化成艺术山水,转化成当代的山水之作,许多画家都为此做了努力。

《西陇山居》80cm×220cm 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3年

马刚在那里一方面是坚持写生,坚持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的气象,另一方面也在不断从学术上,从山水语言的本体上来思考如何用新的笔墨形式画出西北山水的气息。这次看到他近两年的新作,我觉得和他前一阶段的作品相比的确有的很大的进展,他原来的作品应该说很注重表达山水语言的这样一种很经典的有传统法则的一种面貌,这一批山水他有了一种新的探索,那就是把西北的自然风貌纳入到文人画、写意、传统的这个体格里面来进行探索,应该说这样的课题这样的探索都是很有自己思考的。在山水画创作这个普遍、整体水平都在提高的当代画坛,每一个画家实际上最能取得成果的就是能够融会贯通、广取、博收,形成自己的学术课题。

《秋高天阔五峰低》89cm×178cm 2012年

马刚作品中让我们看到他这两年在山水画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课题,做过深入的研究,我们也看到他这批作品的整体面貌和原来的相比就有了几个突出的进展。

第一方面是他的作品具有了内在的结构,这个内在的结构体现在丘壑的布局上,他把西北山水非常丰富的、非常厚重的大感觉给把握住了,但是在他笔下又画成简约的、概括的山水形象,尤其注重在作品的高远或者平远这样的空间营构,这样一来他的作品就出现了很清爽、很果断、很明确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对他的作品整个的精神气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雨后》34cm×69cm 2018年

第二方面,他很注重线的表现力,原来他在山水画创作中用的元素比较多,比如线、皴擦、渲染等多种语言综合使用,这一批新作可以看到他对线的表现力,尤其是在中国画笔线的苍厚、滋润各种变化中来形成线的意义,既是造型,又具有自身艺术魅力的追求。这批山水画的线条既是勾勒山石树木、流泉飞瀑,但又更加突出了线条的细微的变化,画面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很耐看,在线条的变化当中体现了画家的学养,这也是我们讲的文人画传统特别注重在线条上体现学养、体现性情、体现各种各样的趣味。

《千山浓绿生云外》68cm×136cm 2012年

第三方面,他在把握画面中的墨色关系上我觉的也有了新的面貌,墨与色之间的笔度,墨与色之间形成的内在的和谐,在这批作品中体现的很充分,色彩用的很考究,我们讲的惜墨如金,在他的画面里惜色也如金,用的一种浅绛式的渲染,很好的传达出了西北大地,或者说黄土高原这样一种山水的意象,所以综合起来说,马刚的山水画展在北京的展出为同行的交流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契机,我们大家都特别向往西北的自然山水和人文的丰厚的基础。

马刚生活和工作在那里,我相信他会不断的使自己的艺术追求更加不断的课题化,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一面深入传统、一面贴近生活,我相信他能够在更多大幅面的作品中能够展现自己的才华,为我们这个时代,为西北的山水留下崭新的作品。

《临水山居》68cm×136cm

写意,自我对世界的表达

——读马刚的山水画

徐恩存

今天的中国画现状,已经全然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了,不管同意与否,今天中国画的总体态势是在渐进中沉积与递增中展现出新锐气与创造活力的,其动态表现、现代意识、笔墨嬗变,乃至意蕴表达、境界营造等等,都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精神取向。

《秋染云外霞》68cm×136cm 2009年

因为,当代中国画更注重的是自我与世界关系的个性化表达,当然,贯穿始终的是——不变的写意精神与抒写心性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的人与自然的互相融入,即“物我两忘”的意象之美为基本特征。

重要的是,当代中国画家在艺术的觉醒中,让自己的艺术更纯粹与更本质化,作品中突出了颇具当代气息的关注点——让精神在自由中得到表现,让艺术更富于人文气息,让写意成为中国画的本质形态。

我们是在这一前提下,给马刚的山水画以应有的评价的。

《独临青峭依长松》68cm×136cm 2014年

马刚的山水画,意象特点十分鲜明,山水符号与笔墨秩序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给以恰切却不经意的表现;而且,点、线、墨、色在极富运动感中形成节奏、韵律,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在一派笔墨松散、灵动与疏朗、率性之中,结构出一幅幅沧桑与悲凉、厚重与生滞的西北山水图景,传达出令人悸动的浑然苍茫之感,它表明了画家对西北自然景观的观察之敏锐和体验之深切。

《深溪横古树》68cm×136cm 2014年

在深情化的笔墨与符号、图式中,可以见出画家的独特领悟,那便是力避古人窠臼,另辟蹊径,言说自己对自然、对世界的体验与感觉,在深刻的体悟中,把古人的笔墨符号化为今人的心象话语;因此,马刚作品中的笔墨以直抒胸臆为特点,不取前人成规和既定经验、符号、章法的套用,而是弃高古、冷寂、秀美一路,直入浑然与朴拙,追求苍茫之美,笔法率性,墨色从容,在本色与天然中形成朴拙、厚重、沧桑的美学取向,使之更贴近现代艺术气息与精神表现层面。

《山色见分云外霞》68cm×136cm 2012年

画家的创作,几乎从未离开过地方山水,尤其是他故乡的西陇山水,这些山水意象与表现手法在他笔下被作了“颠覆”,不仅呈现清幽、静谧与古朴的幻象,而是一种令人激动的感性生命的生动形式,它体现为一种精神家园般的古涩与温馨;画家在自己所熟知的生活中捕捉并提炼一种直觉和一种感受,在心灵折射中使客观物象远离现实,生成为“心象”,给以笔墨化、点线的处理与组合,使之成为一种直指内心的、更具本质性的特点。

《山映斜阳》68cm×68cm

我们注意到,马刚的山水画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虚写为主”,“实写为辅”;因此,尽管他总是从自然现实出发,并融入了某些写生的感受,但却在朴拙、生涩的用笔中透出一种疏朗与灵动感,在看似无序的笔墨中蕴含着写意表现的有序性,在看似散乱无章的章法、布局中却处处体现为一种结构的稳定性;因此,不论画家如何“颠覆”与“放逐”笔墨,其“虚写”都表现为一种有所依据与有所遵循。当然,马刚的“虚写”首先是一种超越物象的心性特点,在转换为笔墨时,更注重“虚”性的书写与表达,在虚拟不实的笔墨、意象中,在远离了物质层面与形而下的把握中,画家笔下的山水符号,虽然体现为浑然、苍茫、苦涩,然而却不失生动、机巧、厚重与朴拙,并因此,体现出艺术取向上的明确追求,尤其是在突破既定法度中获得了创作的自由和表现上的游刃有余。

《山庄微雨后》68cm×68cm 2014年

细读作品,不难发现,马刚以松动的笔法、墨法与水法,以不经意的点、染、皴、擦与勾、勒、斫、厾,在虚实、疏密、松紧、浓淡与干湿中营造他心中的感觉世界。作品中的一切意象,都是一种感觉与印象的结果,而不是再现、塑造与刻划的结果;它表明了画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理念——从造化中延伸出精神结晶,从传统中延伸出现代观念,为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诠释出多样性、丰富性与广阔前景。

《树声烟岚》43cm×68cm 2011年

显然,写意精神成为马刚创作的出发点,作品的结构、意象、笔墨、境界都因为缘于写意精神而漾溢着生动的气韵与激扬的活力,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马刚作到了心灵与世界的统一,只有如此,画家的主观意识、画家的心灵图景与精神家园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笔下的山水意象也因为有了生命的烛照而生动起来。

就此而言,马刚的山水画作为审美形式的存在,她体现了伟大写意精神的独特性和无与伦比的魅力。在马刚的作品中,被首先强调的便是写意精神,并由此为前提构筑自己的文本结构、技巧、美学风格,这一切都首先表现为一种写意的创造;画家在作品中,变写意精神为观念的体现,马刚的山水画更具丰富的内涵和形式意味,其中透出东方艺术感悟自然与感悟生命的巨大意蕴,他的非经验化的形式、笔墨尤其引人注意。

《木钵写生》34cm×68cm 2014年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马刚的山水画首先是非经验的,他把目光聚焦在对广阔生存空间的注视,醉心于对西北山水荒漠、苍凉美感的创造与发现;另一点是,他的山水画的非现实化的形态,马刚是位关注现实的画家,而他的创作却不是现实的照搬与摹仿,他把孕育了他生命和艺术的西北高原提升到对生命坚韧、沧桑与美感厚重、朴拙的象征与肯定。在笔墨上,他以非唯美的方式高扬生滞与粗犷的生命精神,使画面中漾溢着一种可贵的单纯与本质精神,弥漫着一中内敛之气;散落在画面上的丘陵、丛林、屋舍等意象都统归于一种审美理想,可以看出,作为作品内在结构支撑总体的是画家的情感,这不仅是理性分析的结果,并把一切建立在情感的抒发上,即在写意中实现精神的漫游。

《祁连山写生》34cm×69cm 2019年

对于马刚来说,以写意为艺术取向,在事实上是与审美理想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的。当然,它的意义更多的还在于审美领域,是一种对精神世界的最高企盼和愿望。而且,西北高原风情中的情与景、景与物,都可以理解为生命永恒的象征,也就是说,画家要在貌似贫瘠的荒漠与丛山之中,恢复一种生命的活力,并在一种时间的逆转中让它回到原初状态,在悲剧般的情景中重返生命的乐园。

《写生手稿》21cm×30cm 2019年

马刚作为一代走向成熟的画家,自信地坚守着他的艺术观念和艺术理想,他象一位跋涉者,在“写意”的旅途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的故乡尽管贫瘠,却是他眼中不同寻常的诗意之源,并时时召唤着他的心灵;严格的说,他的创作并不总靠成规的导引,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受自己心灵深处的驱使,并一任性情呼唤,表里一致地书写自己的心声和情感。

这就是马刚的艺术思考和他作品的引人瞩目之处,应该说,他提供给我的很多可贵的启示。

中央美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高研班授课

中央美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高研班授课

2014年夏陇东庆阳写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山水画家——张际才
坚持与创造——包信源山水画近作评述
当代画家崔东湑
钟安国画作品
邵大箴:胡江的山水画——雄健与秀丽
林德坤山水画艺术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