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老照片】--7447--他是敦煌第一代开拓者,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苦守大漠五十年?(上篇)

常书鸿

他叫常书鸿,曾是一名才华横溢的留法艺术家,然而,为了心中的敦煌之梦。从20世纪40年代起,常书鸿就带领第一代敦煌开拓者们,担负起守护敦煌文物的重任。他们是无名大师,却应该被历史铭记!

常书鸿夫妇在法国

1943年3月24 日,常书鸿放弃衣食无忧的留法生活,和一片光明的绘画前途,毅然回国踏上敦煌之路,来到盼望已久的敦煌莫高窟。初到莫高窟,常书鸿形容自己是心旷神怡,犹如步入仙境,心情非常激动,简直彻夜难眠。

张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

常书鸿来到敦煌后,正赶上张大千一行人,载着收获满满的临摹作品离开。临行前,张大千将一张神秘图纸交给常书鸿,半开玩笑地说:“这个你留着,我们先走了,你要在这里无穷无尽地研究保管下去,这是一个长期的,无期徒刑啊!”

常书鸿打开图纸一看,原来这是一张地图。上面详细标明了野蘑菇的采摘路线和采摘时间,还标明了哪一处的野蘑菇长得最好、口味最佳。张大千一行人,在敦煌临摹长达三年之久,他们自然知道大漠生活的艰苦。这让常书鸿非常感动,这张图无疑是雪里送炭,是张大千留给敦煌工作人员的一个至宝。

常书鸿一家人在敦煌

随着新鲜感的逐渐褪去,随之而来的,是艰苦生活的重重考验。对常书鸿一家人来说,与在法国的条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常书鸿一家人,居住在一个破庙里,桌、椅、床都是土堆而成,点的是木头剜的油灯,在滴水成冰的屋里,也没有取暖设备。住所的周围被戈壁包围,最近的村舍也在几十里外。恶劣的生活条件,并没有让常书鸿退缩,但是石窟的现状,却刺痛着常书鸿的心。

白俄军队在莫高窟

初到敦煌时,石窟的惨象,和常书鸿心驰神往的艺术殿堂相差甚远,令他倍感辛酸:许多洞窟已被曾住在里面烧火做饭的白俄军队熏成漆黑一片,一些珍贵壁画被外国人用胶布粘走,个别彩塑也被偷去。许多洞窟的前室都已坍塌,几乎全部栈道都已毁损,大多数洞窟无法登临。

附近的农民,不仅在洞窟里生火做饭,而且还在莫高窟前的绿洲中放牧。从鸣沙山吹来的流沙,就像细细的水柱甚至瀑布一样,从崖顶流下,堆积到洞窟里,几十年来无人清理。总之,莫高窟无人管理,处在大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之中。

常书鸿在敦煌

原本为绘画艺术而来的常书鸿,不得不放下画笔,拿起铁锹,带领大家清理积沙、修补裂缝。与此同时,还要修建一道围墙,把绿洲围起来,禁止人们随便进入,破坏林木和洞窟。接下来,常书鸿又将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呢?下篇文章继续为您解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家留守敦煌,张大千留一个纸卷:我走后再看,看纸卷后画家笑了
25岁北大才女抛下恋人远赴大漠,50年苦守终成“敦煌女王”,还感动了全中国!
一个叫敦煌的地方正在“消失”
打捞历史 l 一幅莫高窟全景图背后的敦煌故事
她是北大毕业的上海千金,却在沙漠坚守57年,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莫高窟(34) 莫高窟游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