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廊推荐】画家韩平刚:水墨方我

谈及人物画,无人不晓秦汉的高古游丝描,魏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隋唐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南宋梁楷的减笔写意。但人物画发展到今天,在当代画院,风景最盛,人物次之。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受到以山水为宗的传统观念影响,一方面亦多因复杂的人物较之风景更难表现,其次则是受到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韩平刚的人物画在中国传统人物画和西方美学思想熏陶下另辟蹊径,本文通过多角度分析韩平刚的人物画美学特点,为人物画创作的革故鼎新提供理论依据。

1

中国人物画特点的形成

《美韵传奇》 | 124x240cm

人物画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绘画形式,早于花鸟及山水,无论是原始美术中的人面鱼纹盆还是将军崖岩画,都是对人物形象最早的描绘。

魏晋时期中国人物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在这之前,战国帛画《人物驭龙图》《人物龙凤图》对人物的描绘已注意发挥线条的表现力,已具备中国古代人物画第一个风格特征:以线造形。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女史箴图》中,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完美境地,顾恺之的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节奏感极强。同时,他强调人物画要注重人物精神面貌的描写,尤其要注重眼神的描绘,他提出传神写照论,由此这一特征成为中国古代人物画第二个特征和技法要求。

《风华》 | 122x160cm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第三个特征:具有记功,录世的功能,成教化,助人伦,开始具有政治宣教的功能。这一特点在初唐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中表现出来。同时,唐代是人物画走向成熟的时期,佛教四大楷模:张家样、曹家样、吴家样和周家样四大样式的确立,极大地丰富的人物画的表现。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第四个特征:从有我到无我,从记功、录世到遁世、超脱,体现在梁楷、法常的减笔写意画中,他们吸收文人画用笔放逸,不求修饰,写意抒情的创作方法,另辟蹊径,别具一格。

《汉画寻韵》| 68x68cm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第五个特征: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大胆泼辣,晚明时期的南陈北崔,他们糅合晋唐五代传统和民间艺术,在浙派和吴派之外,别树一帜,造型夸张变形,富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称得上人物画史上的变形主义。

中国人物画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线的美,线条和色彩是造型艺术中的两大因素,对于色彩的感受有动物性的自然反应做出的直接基础,线条则不然,它需要更多观念,想象和理解的成分和能力。内容向形式的积淀,合乎规律性的自然形式在线条中呈现的更为突出和纯粹,人物画在不同时期的线条美感不同,这是中国古代不同时代画家的品格与心境的映射,呈现出作者对于生命状态的思考,体现出他们内心世界中“天人合一”的关系。

2

韩平刚人物画特点分析

《苍穹笛韵》| 68x68cm

韩平刚的人物画在现代的表现手法中追忆中式的古典,师从黄土画派刘文西先生使他的笔墨早期趋于沉稳、质朴、厚重。在之后,所养扩充、所览醇熟、所经众多、所取精粹,使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在先秦造像,伏羲河图,秦汉的画像石上找到了想要的装饰。画像石中蕴含了汉代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面貌。汉代画像石构图严谨,画面饱满,动感强烈,均衡沉稳,气势磅礴,质而有灵趣。在古拙的形态里,仍然可以使人清晰感受到运动,速度的力量。看似线条方直,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长短不依比例,直线、方形、棱角突出,但这一切都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增强了运动、力量、气势的美。过分弯的腰,过分长的袖,过分显示的姿态,“笨拙”的不合现实比例,却非常合乎的展示出了运动、力量的夸张需要。

《星空之恋》 | 68x68cm

韩平刚的人物画的气势便是如此,人物以块面状表现,吸收民间艺术中皮影的表现形式,人物外形线条似一笔刷成,巧取米芾写字时候的“刷”,用笔刚劲,不拘成法,大刀阔斧,追求真意。衣冠大线条上留以飞白,豪爽刚硬,直接表现,宁拙勿巧,兼皴带染。人物画之间既独立又统一,巧用铁画银钩,直线、直角、方折之笔,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到气魄,于图写生趣中带有装饰意味。

3

魏晋美学对韩平刚人物画的影响

《遐想》 | 68x68cm

韩平刚的人物画,以线描勾画而成,略施色彩皴染,不做精细烘染,体现出东晋之时,主张流露本真性情的创作思想。魏晋时期,从哲学到文艺,从观念思想到社会风尚,一些虚伪的旧的习俗礼教被打破,才性胜过节操,非圣无法,被杀头的“竹林七贤”成了理想人物,在墓室砖画上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两汉的神仙迷信,忠臣义士,人们被内在的才情、相貌、品格、风神所吸引,所感召,人们不再去一味追求外在的功业、节操、学问、儒术,而以人和人格的魅力,达到思想的中心。

《汉砖映梦》| 138x68cm

魏晋美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韩平刚的人物画,韩平刚在作画时,常表现出“言不尽意”,通过被提炼简化了的运笔,传达出不可穷尽,真挚动人的内在神情,并构造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人格理想。韩平刚之所以吸收民间皮影,主要因为皮影起源于西汉,即使在当下的皮影里面,也有汉及魏晋造型美学中最直观的反映。

4

西方美学对韩平刚人物画的影响

《春秋年华》 | 180x98cm

写实主义奠定了韩平刚的造型基础,但并没有束缚住他的眼睛和心,从俄罗斯传承过来的西方古典式造型方法中对于人物形体、结构、肌肉的准确把握,给了韩平刚的人物画面部造型很多借鉴和启示。除了列宾,韩平刚另一位感兴趣的画家便是维也纳分离派的“克里姆特”。

“克里姆特”吸收了日本浮世绘块面状的表现,他注重空间的比例分割和线的表现力,他那非对称的构图,装饰图案化的造型,重彩与线描的风格,金碧辉煌的基调。象征中潜在的神秘主义色彩、强烈的平面感和富丽璀璨的装饰效果,使它成为象征主义中独当一面的大师。

《看尽一簾红雨》 | 180x98cm

同时,韩平刚还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中两大流派思潮的影响。野兽派抛弃传统艺术中体积、明暗等造型手法,以粗黑的轮廓线,对比强烈的平涂纯色,在画布上构成简略夸张的形象,来传达内心的感受。表现主义画家反对模仿客观现实,主张表现自我的感受和主观意象,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信息”,常以夸张的形体和色彩来发泄画家内心激烈情感。这与秦汉魏晋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倾向不谋而合。韩平刚老师在西方美学中更多的是吸收敢于批判,大胆想象,自我创作的思想。

5

韩平刚作品形式美品评

《落月成孤倚》 | 180x98cm

韩平刚作品,构图上饱满厚实,画面比例分割的当,均衡而沉稳,以人物为主体充斥画面的核心视觉部分,作品上的构图及线条浑然一体。在结构上,方折的转角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比起细节,更注重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传达出一种气势与刚柔并济的韵律感,它铺天盖地,满幅而来,给人以空灵雅致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形式上,韩平刚的人物画趋近于元明以后的文人画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形式,韩平刚的书法融金石、秦篆及汉隶碑额中用笔结体之妙,兼取颜真卿写楷书的方法,大刀阔斧,或苍古奇逸,或变化万千,行笔流畅,魄力沉厚,表现出自然真率,朴拙天真之美,书画结合,相得益彰。

《时空岁月》 | 138x68cm

在色彩上,画面中大部分以水墨之黑白,来营造画面关系,局部略施微染,浓淡得彰,常见以淡黄、中黄、石青辅染背景,使画面更为神秘古雅。

在人物刻画上,棱角分明,变形夸张,颇有明代人物画大家陈洪绶之佳趣,陈洪绶所作人物画便注意神情的刻画,造型夸张变形,相貌高古奇骇。陈洪绶的画中就擅变古法为我法,易圆以方,易整以散,不过陈洪绶的人物衣纹细润圆劲,设色古艳,韩平刚的人物线条方折,铁画银勾。陈洪绶的人物形态伟岸,韩平刚的人物形态端庄。陈洪绶的笔墨似随心所欲,信手拈来,洗尽铅华。韩平刚的笔墨疏阔老练,用方笔直拐,格调亘绝,旷远高古,二者皆有肥顿浓厚,放浪形骸之状。

6

总结

《上古传音》 | 138x68cm

韩平刚认为人物画比风景画,更注重精神,更注重社会因素,传统人物画在当下应该有所突破,以及考虑到传播的可能性,以及抽象提炼其中的艺术因素。无论是魏晋崇尚竹林七贤,或是文艺复兴欧洲文明对于人为万物尺度的思考,都在呈现社会中对本我的重视,人物画不能走老路,不能走回头路。在100年前,德国包豪斯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就曾提出:“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传统不是老树的分枝,而是从根上长出新的东西来。”

《诗经之梦》 | 138x68cm

韩平刚认为人物画中对人的塑造,除了对对象的打量、意会、提炼、营造,更要表现出所画人物的品性,人格。人物画家应该把自己幻化成每一根线条,藉以绢素,把自己的理想、信念、美、自由的灵魂、不羁的性情、脱俗的趣味传承下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代人物画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各有不同,但是他们的理想、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精神苦闷往往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在作画中找到自我,并在人物画创作中找到文人画家的文化认同。将中国的民俗元素,历史符号和人物表现,通过国际化的视觉语言表现,是韩平刚作品的重要特征之一。韩平刚的人物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绘画技法和表现上的经验与反思,更是他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程鑫,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史讲师,美术评论家)

作品欣赏

《梦回飞天》 | 138x68cm

《凤鸣天下》 | 138x68cm

《逐梦》 | 180x98cm

《时空潮流》 | 200x200cm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 238x180cm

《朋友》 | 238x180cm

《陕西近代三杰》 | 250x220c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界乔木熔古铸今】 ── 论王涛诗性美学观照下的写意精神
吕梁访谈丨都说人物难画,但我选择迎难而上
好久不见︱方瑞:从水墨里起飞
素雅清丽,翰墨乡情——人物画家姜耀南的艺术世界
中国现代人物画珍藏精选
于铃仟水墨人物画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