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肝虛

泛指肝的氣血不足。臨床表現有視物不明、聽覺減退、容易恐懼等(《素問‧臟氣法時論》)。參見“肝氣虛”、“肝陰虛”、“肝血虛”條。

肝氣虛

又稱“肝氣不足”。為肝本臟的精氣虛損,常兼見肝血不足。主要症狀為面少華色,唇淡乏力,耳鳴失聰,容易恐懼等。

肝陰虛(肝陰不足)

多由血不養肝所致。主要症狀有眩暈、頭痛、視物不清、眼乾、夜盲、經閉、經少等。肝陰虛,往往引起肝陽上亢,如血壓偏高、耳聾、耳鳴,面熱、四肢麻木震顫、煩躁失眠等。多見於高血壓、神經官能症、眼病、月經病。參見“肝陽上亢”條。

肝血虛(肝血不足)

主要症狀有面色萎黃,視力減退,虛煩失眠,婦女則月經不調,脈弦細等,多見於貧血、神經官能症、月經病及一些內、眼病症。

肝氣不和

指肝臟的氣機不和,疏泄太過而引起的病變。主要症狀有急躁易怒,胸脅脹滿,甚則作痛,小腹脹痛,婦女則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若肝氣太過,可影響脾胃,出現嘔噁、泄瀉等消化不良症狀。

肝氣不和

指肝臟的氣機不和,疏泄太過而引起的病變。主要症狀有急躁易怒,胸脅脹滿,甚則作痛,小腹脹痛,婦女則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等;若肝氣太過,可影響脾胃,出現嘔噁、泄瀉等消化不良症狀。

肝氣逆

肝氣過于鬱結,則上逆或橫逆。上逆則眩暈頭痛,胸脅苦悶,面赤耳聾,甚則嘔血;橫逆則腹脹、腹痛、噯氣吞酸。參見“肝鬱”條。

肝實

泛指肝的實證而言,包括肝寒,肝熱,肝火,肝氣等的實證。主要特點為性情急躁易怒,兩脇下疼痛牽引少腹。參見“肝寒”、“肝熱”、“肝火”、“肝氣”等條。

肝熱

指肝有熱邪或氣鬱化熱引起的病變。主要症狀有煩悶、口苦、口乾、手足發熱、小便黃赤等,嚴重的可見狂躁、不得安臥等症狀。

肝火

由於肝的機能亢盛而出現熱象或衝逆症狀的,統稱“肝火”。導致肝火的原因,有因肝經蘊熱,有因肝陽化火,與情志刺激過度也有一定的關係。臨床表現有頭痛眩暈、眼紅、眼痛、面赤、口苦、急躁易怒,舌邊尖紅,苔黃,脈弦數有力;嚴重的可出現發狂,或嘔血、咯血、衄血等。

肝寒

  1. 指肝臟陽氣不足,機能衰退而出現寒性症狀。臨床表現有憂慮膽怯,倦怠不耐勞,四肢不溫,脈沉細而遲等。
  2. 指寒邪凝滯于肝的經脈。參見“寒滯肝脈”條。

3.    肝陽上亢(肝陽偏旺)

4.    由於腎陰不能滋養于肝,或肝陰不足,陰不維陽,則肝陽偏旺而上亢。主要症狀有頭眩、頭痛、面赤、眼花、耳鳴、口苦、舌紅、脈弦滑或弦細等。多見於高血壓病。

 

肝陽化火

與木鬱化火的臨床表現基本相同。是肝陽上亢的進一步發展。陽亢則熱,熱極則生火。參見“肝陽上亢”、“木鬱化火”、“肝火”等條。

 

肝火上炎

指“肝經實火”。主要症狀有頭痛眩暈,耳聾耳鳴,眼紅痛,煩躁易怒,睡不安,嘔吐,吐血,衄血,苔黃,脈弦等。多見於高血壓病、上消化道出血、更年期症候群、急性結膜炎等疾患。

 

肝鬱

是“肝氣鬱”,“肝氣鬱結”的簡稱。肝有疏泄的功能,喜升發舒暢,如因情志不舒,惱怒傷肝,或因其他原因影響氣機升發和疏泄,就會引起肝鬱的病症。其表現主要有兩脇脹滿或竄痛,胸悶不舒,且脅痛常隨情褚變化而增減。肝氣上逆于咽喉,使咽中似有異物梗阻的感覺;肝氣橫逆,侵犯脾胃,胃失和降而脘痛、嘔逆,吐酸水,飲食不脈;脾氣失和就發生腹痛、腹瀉。肝氣鬱結而致氣滯血瘀,則脅部刺痛不移,或逐漸產生癥瘕積聚。此外,如月經不調、神經官能症、慢性肝肚疾患、肝脾腫大、消化不良等病症也常和肝氣鬱結有關。

 肝氣犯胃

指由於肝氣偏亢,過于疏泄,影響脾胃,以致消化機能紊亂,或稱“肝氣犯脾”。臨床表現,一方面出現肝氣症狀,如頭眩,脅痛,易怒、胸悶,小腹脹,脈弦等;一方面出現脾胃症狀,如胃脘痛,吐酸,厭食,腹脹,大便泄瀉等。如病情遷延,較長時間失卻脅調,稱為“肝脾不和”,可見於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腸神經官能症,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肝鬱脾虛

由於肝氣鬱結,疏泄功能障礙,導致脾胃消化功能紊亂,出現脅痛,厭食,腹脹,大便溏泄,四肢倦怠等脾虛症狀。參閱“肝鬱”條。

 

肝風內動

病變過程中出現動搖、眩暈、抽搐等症狀,稱為“肝風”,它屬於病理變化的表現,為區別于外感風邪,故稱肝風內動,實際與“風氣內動”同義。其病機和肝主血、主筋、開竅于目、其經脈上巔絡腦等的功能失調有闖,故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之說。有虛證、實證之分,虛者由於陰液虧損,稱為“虛風內動”;實者由於陽熱亢盛,稱為“熱盛風動”,或稱“熱極生風”。各詳該條。

肝風內動

病變過程中出現動搖、眩暈、抽搐等症狀,稱為“肝風”,它屬於病理變化的表現,為區別于外感風邪,故稱肝風內動,實際與“風氣內動”同義。其病機和肝主血、主筋、開竅于目、其經脈上巔絡腦等的功能失調有闖,故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之說。有虛證、實證之分,虛者由於陰液虧損,稱為“虛風內動”;實者由於陽熱亢盛,稱為“熱盛風動”,或稱“熱極生風”。各詳該條。

 

肝風內動

病變過程中出現動搖、眩暈、抽搐等症狀,稱為“肝風”,它屬於病理變化的表現,為區別于外感風邪,故稱肝風內動,實際與“風氣內動”同義。其病機和肝主血、主筋、開竅于目、其經脈上巔絡腦等的功能失調有闖,故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之說。有虛證、實證之分,虛者由於陰液虧損,稱為“虛風內動”;實者由於陽熱亢盛,稱為“熱盛風動”,或稱“熱極生風”。各詳該條。

風氣內動

疾病發展過程中,由於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逆亂,出現動搖,眩暈,抽搐等症狀,名為風氣內動。臨床表現有頭目眩暈,四肢抽搐,強直,卒然昏倒,口眼喎斜,兩目上視等,尤以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嚴重失調,引起意識障礙或強直性痙擘為特點。故有“諸暴強直,皆屬於風”之說。參閱“肝風內動”條。

 

寒滯肝脈

指寒邪凝滯于肝脈的病變。肝的經脈絡于外陰部,經過小腹,分布兩脇。如寒邪凝滯于肝的經脈,可使該經脈攣急,出現下腹脹痛,牽引睪丸墜痛,並見肢冷畏寒,舌苔白滑,脈沉弦或遲等。多見於睪丸、副睪某些疾病及疝氣等。

 

肝腎虧損

又叫“肝腎陰虛”。肝和腎在生理上是互相資生密切聯繫的。腎陰不足必然導致肝陰不足;肝陰不變,也會使腎陰虧損。故臨床上肝腎陰虛的症狀常同時出現,如眩暈頭脹、視物不明、耳鳴、五心煩熱、遺精、失眠‧腰膝酸痛、舌紅少津、脈弦細數或細而無力等。可見於貧血、神經官能症、耳源性眩暈、月經不調等內傷雜病或急性熱病的末期。

肝膽濕熱

指濕熱之邪,蘊蒸于肝膽的病變。主要症狀有寒熱口苦、脅痛、腹痛、噁心嘔吐、腹脹厭食、皮膚鞏膜發黃,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弦數等。多見於急性黃膽型肝炎、膽囊和膽管炎症、膽結石等疾患。

 膽虛(脈氣不足)

也叫“膽虛氣怯”。主要症狀有虛煩不眠,心慌心跳,容易驚恐,多疑慮,常嘆息。可見於某些癔病,神經衰弱病人。

 

 膽實

指膽氣不暢出現的實證。主要症狀有胸脘滿悶,脅下脹痛,口苦而乾,頭額兩側以及目銳眥疼痛等。

膽熱

指膽的熱證。膽屬少陽經脈,興肝互相表裡。故膽的熱證、實證,常與肝有聯繫。臨床表現如胸脅煩悶、口苦、咽乾、嘔吐苦水,頭暈眼花,耳聾,往來寒熱,黃疸,或鼻流濁涕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醫基礎理論 第64講
肝实证—郁结,肝虚症—血不足,肝兼证—肝胃不和,用这9法
《中醫自然論》五髒病因病機(五)
醫砭 » 證型鑑別 (728證) » 肝陰虛
【集】肝与胆病辨证(四)
万病从根治10——水不生木导致的肝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