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伪书《神农本草经》小议

《神农本草经》始出于东汉,而且是伪托神农之名造成的伪书。这个问题在宋朝就可以下结论了,只不过当时的文人没有这样的勇气。

关于神农尝百草的记载,比较早的文献可见于《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又《淮南子·修务训》亦有: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不管这些记载是否真实,都没有关于神农氏在尝百草之余还写了《神农本草经》这本书的依据。班固主修《唐书》,记载了《黄帝内、外经》却没有记载《本草》,使得这本书是否出自汉代,也有些可疑。梁朝阮孝绪撰《七录》始记有《神农本草经》这本书,计有三卷。是书有云:世谓神农尝药。黄帝以前,文字不传,以识相付,至桐雷乃载篇册。然所载郡县多汉时,疑张仲景、华陀竄记其语。这里所说的竄记即为冒名顶替,暗自记述之意。不过,梁朝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集注》中说:此书应与《素问》同类。可惜,没有半点证据。

到了宋朝,一些学者发现了当时流传的《神农本草经》中至少有两点解释不通的地方:

一处是程颢、程颐所著《河南程氏遗书》提出的疑点:神农作《本草》,古传一日食药七十死,非也。若小毒也不当尝,若大毒一尝而死矣,安得生?

另一处可见于陈叔方所著《颖川语录》。陈氏发现,《神农本草经》当中使用的某些药名有故意做雅的痕迹。比如,把黄精写成黄独山芋写成玉延写成藕实写成水芝写成土芝螃蟹写成拥剑。这种华而不实的故意做雅,是东汉学风的典型表现。更可疑的是,记载巫彭作医的《山海经》,记载了蛇谷山多少辛。陈叔方说,这少辛就是细辛,《神农本草经》居然没有记载。这个疏漏可以证明,《神农本草经》不可能是神农氏所作,而是东汉那些酸不溜秋、故作文雅的儒生所杜撰出来的伪书。

虽然中国古代的文人早就知道《神农本草经》是一部伪书,却没有人脱离这个伪书规范来编修药书。故作文雅的风气依然流行。比如,鼯鼠屎不说鼯鼠屎,而说五灵脂蝙蝠屎也不说蝙蝠屎,而说夜明砂。一些民间朴实粗陋的命名,都被赋予了一个文雅的命名。整个中国古代的药物学著作一直渗透了这样一种文气冲天、故作儒雅的恶习。

此外,大家明知《神农本草经》是伪书,却历代对它有所增益。《唐本草》、《蜀本草》、《证类本草》、《图经本草》,都是这样在这部伪书的基础上互相抄袭,略加考证,陆续增益编修出来的。读者也许不难发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真正属于李时珍独立知识产权的部分实在不多。

中国古代医学著作家为什么能够长年累月地这样做呢?现代人应该可以找到答案了,那就是,中国古代流行的猫论药学和他们没有找到区分真治假治的方法。一味药,仿佛可以治疗这种病,也仿佛可以治疗那种病。一种病,这种药可以治,仿佛那种药也可以治,甚至扎几针,做次艾灸,烧些冥钱化碗水喝,也能好。一个方子,大剂量与小剂量在治疗上也仿佛没有什么区别。细心读中国古药书的读者很容易发现,方子越古老,用药量越大。大约后来的人们发现,小剂量与大剂量有相同的疗效。于是方子的剂量就越用越小了。汉代用的,到宋代就改用了。汉代用的,宋代改用了。这些立方方法的变化,均是没有区分真治假治造成的。

我们的确没有理由去苛求古人。现代人食古不化才是最可悲的!

(XYS20061214)

伪书《神农本草经》小议

张功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术三味通便汤,老年救命之良方
书生也用虎狼药———《脾胃论》系列
为什么中药讲究用药如用兵?用药要根据病人的病症,避其害争其利
【中医文化】神农为何要尝百草?
《神农百草经》中治疗失眠的药竟是它,长期服用可以养神延年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