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二元: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早在1949年就说过,“语文”是“语言文字”,口头为语,笔下为文,合成一词,就称“语文”。

然而,由于汉语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凡双音节以上词语几乎都可拆分到字,于是叶老始作俑者在先,众人东施效颦在后,“语文”一词便引发了无尽的拆字热情,有的说语文是“语言文学”,有的说是“语言文章”,有的说语文是“语言文化”,有的说是“语言人文”,形成了“一语N文”的混乱局面。

说语文是“语言文学”的,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天下文章一分为二,一为实用文,一为艺术文(文学),语文教学就是用实用文学习母语规范,用艺术文学习母语变通(艺术)。显然,把语文仅仅说成“语言文学”是不完整的。

那么,“语言文章”应该可以吧?因为文章就包括了文学和非文学作品,叶老也曾一度动摇:要不要把语文定义改成“语言文章”?后来加了一条说明,说假如“文字”不仅理解为一个个的字,还包括成篇的书面语,那么还是“语言文字”比较准确。是的,假如把诗歌、戏剧、教科书等也都说成是“文章”,的确不太适合。

说语文是“语言文化”,一度非常时髦,文化热中,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装,文化热后,语文又接过了这个筐,于是乎,语文课上什么都讲,就是不讲语文。

如今最时髦的就是“语言人文”了,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科学性要不要了呢?科学性才是和人文性统一的一对儿吧?

又有引进西方语言学高深理论的,说语文应该是“言语”不应该是“语言”——这是批评叶老的。但是,即使西方语言学理论,语言也是包括了“语言”和“言语”两方面的,谁说叶老的“语言”里面就没有“言语”呢?把“口头语言”作为语文的重要内容,不就是对“言语”的重视吗?

这些事情中小学语文界争论了几十年,至今没有结果。

如今,大学语文又接着争,这次事情有了转机。马克思说:“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中小学语文争论不清的事情,大学语文研究中可能得到解决。

为什么呢?因为中小学的语文课,确实是非常综合性的,不但是文学,就是文化、人文,乃至政治思品,都是应该承担的义务,所以在这个阶段争论语文课的性质,争不清。高等教育阶段就不同了,大学分科日细,大学语文再想包打天下,只能把自己的地盘也丢掉。你说“语言文学”吗?中文系可以开出许多文学鉴赏课,唐诗鉴赏,宋词鉴赏,《红楼梦》鉴赏,哪一门课不比你大学语文专业?你说是“语言文化”吗?又有“中国文化概论”,各种文化专题讲座,哪一个不比你正宗?你说是“语言人文”吗,马列、毛概、邓论,中西方哲学,难道让它们“边缘”,你来主流?于是逼着大学语文寻找自己的位置,最后发现,唯有在母语教育领域,大学语文可以找到自己的家园。大学语文是“母语高等教育”,也就是高等教育阶段的语言文字学习(与中小学语文有学习层次上的不同,这是另一个课题研究的内容),在这个领域里,当然也有别的一些课程,但是大学语文绝对处于核心地位,是一门核心基础课。

这样,我们就又回到了叶老等语文前辈设定的起点:语文是“语言文字”课,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细分为“听说读写”。文学、文化、人文,当然也要的,那是教学的“凭借”,凭借了这些“例子”,来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这就是语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毅回应柳士同:莫言先生关于语文教材分编建议的启示
观点!观点!(31)大学语文与文学
于漪:在学生心灵深处滴灌生命之魂
繁华落尽见真淳__语文课 我拿什么给学生
语文课的味道3
支玉恒:关于语文教学,我有12条教学主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