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道教学】不同思维方向的问题
userphoto

2018.05.02

关注


研究者:上一周的课程里我们提到了思维的两种方向,垂直方向和横向方向,您觉得两种方向上的问题一样吗?

教师:两种思维关注的重点不太一样,所以应该是不一样的吧?

研究者:是的,的确不太一样。我们先来看一下垂直方向的。先来复习一下垂直方向的图。

研究者:我们从上到下一起来看下。思维目的,就是让学习者思考,问题是什么?特别要注意的是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最常见的有并列、递进、总分三种关系。比如特级教师蒋军晶执教《趵突泉》一课中的提问;

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字?”“你从哪里感受到趵突泉冒的时间很长?”

“趵突泉接连不断地冒了多少年,以至于老舍先生用了四个‘永远’?”

教师:蒋老师紧紧抓住这个“冒”字,提了三个有递进关系的问题。我明白了,就像一篇好文章一样,课堂中的问题是要有线索的,这样才能整体性地推进学生的思考。

研究者:对。第二个是思维先见,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立场、知识和经验。特级教师郑朝晖在执教《老王》这课时这样设问:

师:“这篇课文是在初中阶段已经读过的一篇文章,这一年多的生活或许会给你们的思想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带着这样的变化,重新走进《老王》这篇课文的时候,是不是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绛的《老王》。”

教师:哦,初中时学生就学过《老王》,郑老师激活大家的旧知,并和高中的《老王》做对比。

研究者:对。第三个是思维论点,是指学习者有什么样的观点。比如特级教师黄厚江执教《孔乙己》一课中的提问:

师:“鲁迅先生说自己创作小说,是为了揭示病苦,引起疗治。揭示什么病理,想疗治什么呢?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孔乙己的世界,了解一下这个人物,看看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塑造这个人物。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做填空:‘孔乙己你可真      ”请同学们在划线处加一个字,表明你对孔乙己这个人的感受,理由在哪里?” 教师:哦,和思维论点密切相关的是思维论据吧。像黄老师这个问题,“划线处加一个字”是提问学生的思维论点,后面紧跟着的“理由在哪里”就是提问学生的思维论据喽?

研究者:对的。这类问题在课堂中是最多的。

教师:是的。

研究者:第五种是思维结果的问题。考察思维的结果是否可行?比如:师:大家刚刚讨论了维护生态平衡的途径,下面我们就来分小组制作一个不需要外界供应,从食物就可以自给自足存的生态系统,也就是我们的生态瓶。

研究者:看完了垂直思维,我们再来看下横向思维。还记得这张图吗?

教师:记得,横向思维涉及到思维角度、思维跨度、思维界限、思维顺序和思维过程。

研究者:对。和垂直思维一样,我们也来一个个看下。首先看思维角度。

特级教师王栋生执教《祝福》一课的提问。

师:同学们,如果柳妈和祥林嫂的位置交换,祥林嫂会不会诡异地对柳妈说“锯成两半”?

教师:对,立场不同,观点可能就不一样了。

研究者:第二是思维跨度,思维跨度是指,是否引导学生的思考贯通古今、跨越中外、打破学科界限。可以来看个例证:

特级教师周益民执教《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课堂片断:

师: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

生:因为大自然里充满知识,充满了科学的奥妙。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师:哦,那就是说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科学课本了!啊,谢谢你,你打开了我的思路,我的头脑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咱们不妨讨论讨论大自然是本什么课本吧?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本语文课本。当你看到树林的时候,就会想起“木”字。

我们倚靠在大树旁,不就是“休”字吗?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音乐课本。

生:我认为大自然是美术课本。

生:我不说课本了,我认为大自然是一本童话书,一本用绚丽色彩描绘成的童话书。一年四季,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春天的童话是嫩嫩的,夏天的童话是碧绿的,秋天的童话是金色的,冬天的童话是雪白的。

教师:哇!没想到,孩子们有这么多的精彩观念,是周老师富有思维跨度的问题,让学生打开了思路。

研究者:第三是思维顺序,旨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考。

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壁虎》一课时的课堂片断:在课快结束时,于老师突发一问:你们听谁说过壁虎的“坏话”吗?

生:我听奶奶说,壁虎的尿有毒,撒到人身上,人就会死。

生:壁虎的尾巴断了以后还会跳,如果跳到人的耳朵里,耳朵就会变聋。

生:我听人说,壁虎是蛇的舅舅,谁要是把蛇打死了,壁虎就会为蛇报仇。

师:哎呀,真吓人!你们讲的这些我还是头一回听说。但是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壁虎并没有毒。人们传说的都是不实之词,应予以推翻。壁虎虽然外表不美,甚至看上去有些可怕,但心灵很美,会吃蚊蝇等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就不应该为它平反吗?

研究者:看看于老师高明在哪里?

教师:哦,一般我们都会问学生壁虎有什么好,但于老师提了个逆向的问题,让学生说壁虎的坏话,从而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同时也告诉学生不要轻信传言。

研究者:好,第四是思维界限,鼓励学习者突破自己思维的边界,挑战固有的观点、模式。杭州郭初阳老师在执教里尔克的《沉重的时刻》一文时,问学生:

师:“为什么学习这首诗,它到底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它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一般来说,学生认为课本上的课文理所当然是值得学习的,郭初阳老师提的这个问题挑战了学生固有观念,让他们学会自己去辨别和评价课文的优劣,的确是一个很大胆的想法。

研究者:大胆的“老师”还有很多哦,比如特级老师俞正强在执教《面积的认识》一课时提问:

师:面是讲大小的,为什么不能叫长短的?不能叫轻重的?

生:面是一个单位,单位是固定的。

生:面即上下长大,又左右长大,两个方向长大,而长短则是一个方向长大。

生:大小可以全部概括进去,往所有的方向变大。

教师:这个问题不仅挑战了学生,也挑战了老师,说实话,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是你别说,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真是揭示了面的本质属性,巧妙极了。

研究者:最后是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根据情况做出调整和改变?比如这里有一个老师出的问题,给学生一个系列的四张漫画,去掉中间几张,让学生写出整个故事。

教师:这挺有意思,实际上我觉得在课堂中,很多追问都是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比如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错误,调整原有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美]沃尔什,萨特斯著,刘彦译:《优质提问教学法》,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美] 威金斯, 麦克泰著,么加利译: 《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日]下地宽也著,朱荟译:《逻辑思维,只要五步》,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4.[美]理查德·保罗,琳达·埃尔德著,焦方芳译:《批判性思维工具》,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5.[英]博诺著,冯杨译:《水平思考法》,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2008.

6. [英]博诺著,冯杨译:《我对你错》, 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2008.

7.余文森,林高明,叶建云著:《名师怎样观察课堂(小学语文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孙贞锴著:《妙在这一问》,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9.雷玲著:《名师教学机智例谈(数学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0.雷玲著:《名师教学机智例谈(语文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著:《优秀学科教案评析(小学科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文章引自中国大学MOOC《课堂问答的智慧与艺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反思(1)
新课程的教师观(转)
初三学生的学习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小壁虎借尾巴》片断赏析
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效果方法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