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度回顾:穿戴设备元年到 技术标准需统一

  就在2013年即将终结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让我们回过头去数一数这一年中令我们印象深刻或是爱不释手的数码装备,相信一下子会蹦出来很多:iPhone 5c/5s、HTC One、索尼α7R、iPad mini Retina、谷歌眼镜等等等等,相信清单上的数目不会低于二十个。然而如果时隔五年甚至十年之后再让我们回想2013年都有什么重磅产品,或许大多数人的清单上将只有一行字,那就是:谷歌眼镜。

  谷歌眼镜对数码产品实现了一种新的应用方式,这种应用方式近乎科幻电影,但却又实实在在地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于是,尽管几个月过去了谷歌眼镜仍然没有对大众消费者开放购买,他却早已经成为了媒体、极客、开发者眼中的宠儿和最热门的数码产品之一。

  尽管新奇,然而谷歌眼镜在这一年绝非是孤独的。2013年,还有很多和它一样的、在应用方式上吸引着我们的数码产品。Pebble智能手表、Jawbone UP手环、Nike+ Fuelband,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东西。它们同样令厌倦了电脑、平板、手机的人们感到兴奋,同样被那些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数码爱好者追捧。即便是看上去不如谷歌眼镜那般炫酷,它们也拥有着谷歌眼镜一样的属性和基因,那就是:穿戴设备。

  2013年是什么年?答案当然可以是五花八门的。这一年是中国农历蛇年;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Lady Gaga时隔两年半推出全新专辑;斯诺登揭秘棱镜计划后开始全球大逃亡。这些事件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都具有着特殊的意义,然而却和我们今天的答案无关,因为此时此刻我们想要回答的是:这一年是穿戴设备元年。

  我们这么定义穿戴设备

  眼镜、手表,都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是什么让它们在成为穿戴设备后与众不同?或者我们可以这样问一句,我们为何能够在2013年最终走进了穿戴设备元年的大门?

  如果说穿戴设备于今年兴起是在对的时候做了对的事情,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对的时候”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一方面,从系统平台到硬件、终端厂商,在经历了近两年的淘杀、洗牌之后,智能手机正处于一个最为成熟、稳定的发展时期;另一方面,在军备竞赛式的硬件竞争终于开始冷静下来、大家都希望在设计和功能上寻求突破的时候,智能手机的疲态却也初露端倪。一正一反两方面,前者为穿戴设备的兴起夯实了基础,后者为穿戴设备的兴起留下了一个空子可钻。

  硬件和软件的不断进化最终促成了今天的智能手机:一部可以集通讯、社交、拍照、上网、影音、GPS等等功能为一身的随身终端,只要你想得到,智能手机都可以在各种传感器以及其他硬件的支持下,通过App来实现新的功能和用途。

  然而受到使用习惯、使用方式的局限,尽管穿戴设备陪伴我们的时间可以更长(你可以24小时佩戴、使用它们,即便在睡觉时穿戴设备也能派上用场),但是它们却注定不能成为一个多功能的集成终端。也就是说,穿戴设备最终还是需要智能手机作为它的载体,而穿戴设备也只能是作为智能手机的延伸而存在的配件。

  这种先天性的附属关系决定了只有在智能手机整体发展十分成熟、稳定的时候,穿戴设备才有可能像新星爆炸一样萌发出来。

  而智能手机发展的疲态为穿戴设备的兴起所留下的空子,我们似乎不用解释太多。当新一代的iPhone、GALAXY、Xperia、Lumia无论是从硬件、设计还是功能上都无法带给我们太多惊喜的时候,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去关注那些新鲜的穿戴设备呢?

  不过“对的时候”终归只是一个外因,如果穿戴设备自身没有做对的事情,即便是时机再成熟,2013年我们离“穿戴设备元年”这个词都会相去甚远。

  那么对于穿戴设备而言,什么才是“对的事情”?

  ·对的设计。

  设计在数码产品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有时候尽管功能近似,高大上和山寨之间却是一线之隔,这一线之隔便是设计。过去人们评价一个东西的时候,总爱说“中看不中用”,而对于数码产品来说,设计可以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我们更喜欢使用iPhone 5s的指纹识别,而不是HTC One Max的,因为iPhone 5s的指纹识别传感器设计更巧妙,使用更方便。懒得打开电脑却又想看看网络视频的时候,HTC One Max又成了首选,大屏和前置双声道立体声的设计显然能够带来更好的影音体验。

  再有就是,穿戴设备的设计必须遵从人们传统的穿戴习惯,你可以进行新的设计尝试,但是不能对使用者产生新的适应成本。谷歌眼镜,可以是谷歌眼镜,也可以是眼镜;三星GALAXY Gear,可以是智能手表,也可以是手表;Jawbone UP,可以是智能手环,也可以单纯当一个手环来佩戴。如果谷歌把谷歌眼镜设计成了索尼的头戴显示仪,那么它要么就是一个极其失败的穿戴设备,或者说根本不能算是穿戴设备。

  总之,对的设计对于穿戴设备来说很重要,方便、小巧、舒适等等都是一款穿戴设备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

  ·对的功能。

  用一款产品可以做到别的产品都做不到的事情,是数码产品差异化的关键,而差异化则是产品成功与否的重要砝码。对于穿戴设备而言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也就是说,功能的独特性是穿戴设备的灵魂所在,如果穿戴设备可以实现的功能,智能手机早就可以做得很好,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这些作为智能手机的延伸而存在的配件呢?

  我们无法将双手腾出来还去用手机拍照留念、查看地图,但是谷歌眼镜可以,通过声音指令,我们无须用手去操作它,我们也不用低下头去看屏幕上所显示的内容。我们无法在手机放在包中的时候只做一个动作就接入新的资讯、信息,但是智能手表可以,只需抬抬手腕,你便可以了解天气、股票、新闻、社交网络等最新资讯。我们无法将手机绑在自己的手臂上来在夜晚入睡后监控睡眠质量,但是智能手环可以,它们佩戴舒适,续航时间长,中途不会有信息骚扰,也没有手机辐射。

  如果没有这些“对的功能”,穿戴设备终将昙花一现,不用说穿戴设备元年,应该早就如同MP3、MP4等一票鸡肋产品一般,被人们遗忘在历史的角落中了。

  ·对的呈现形式

  手机屏幕可以越做越大,承载越来越多的显示内容,但穿戴设备为了遵循“对的设计”却无法走同样简单、粗暴的道路。穿戴设备必须对内容的呈现形式进行取舍和限制。在智能手表上,如果用它看天气资讯既是理所当然又是很酷的事情,那么在它上面玩《愤怒的小鸟》或是阅读小说则是愚蠢至极。毫无限制的、不合适的内容呈现会直接拉低穿戴设备的用户体验,最终令其成为失败的产品。而回顾今年大热的几款成功的穿戴设备,它们并不是什么都可以呈现出来的,很多内容需要配合手机上的App才可以拿出来给你看。

  社交也是部分穿戴设备必不可少的一个呈现形式。在社交网络时代,大部分数码产品因为具备了社交、分享的属性才能成为一款真正意义的产品,否则将仅仅是一个高科技个人玩具。看看消费级数码相机的垂死挣扎吧,哪款相机还不具备Wi-Fi和社交分享功能呢?不具备,它们现在早已经是一潭死水了,连挣扎的份儿都没有。

  数据的挖掘、分析、利用也是内容呈现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不仅是穿戴设备功能的延伸和升级,也是穿戴设备“智能”属性的根本体现。就拿传统运动手表和智能手环来说,它们都可以对行走步数、行走速度、行走距离等数据进行统计,然而智能与非智能的区别就在于统计之后的事情,运动手表就此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而智能手环则会深挖这些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并且在手机上用简单而生动的图形图表展现出来,通过深挖和分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最基本的运动数据来深入了解自己的体能状况,甚至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不仅是穿戴设备在2013年得以兴起的原因,也从侧面为我们定义了什么是穿戴设备:它们以智能手机为载体,作为智能手机的延伸,通过传统的佩戴方式,实现手机难以实现或者不便实现的功能,它们是数字的、智能的、社交的,是随身的、轻便的。

  2013年尝试很多,成功很少

  除了谷歌眼镜以外,2013年不少厂商甚至还有一票众筹创业项目都瞄准了穿戴设备。然而,由于对穿戴设备没有深入的理解,产品没有独到的定位和功能,设计简单抄袭或过于山寨等等原因,真正脱颖而出的穿戴设备屈指可数。

  对于失败的产品,没必要浪费我们的精力去了解它们是谁、为何失败。对于成功的产品,在此我们简单盘点一番。

  ·谷歌眼镜

  谷歌眼镜是一款技术和创新令人赞叹的穿戴设备,它依托于Android平台,再加上方便的佩戴和使用方式,未来的应用扩展性能潜力无限。尤其是和AR扩增现实应用的结合将是谷歌眼镜的先天优势。不过目前的功能和应用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整个生态系统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此外,由于眼镜这种载体过于个人化,每个人对于眼镜框、眼镜片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如何改善佩戴舒适程度将是其面向大众消费者之前需要尽管被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星GALAXY Gear

  做智能手表,有两种道路一定会是失败的,一种是把它拿来当手表做,另一种是把它拿来当手机做。而三星GALAXY Gear则明智地避开了这些误区,以手表为载体,将手机上那些适合移植的功能“腕上化”,最终成为了一款表现均衡、出色的智能手表。在设计方面,三星GALAXY Gear也令人满意,即便仅仅是一款电子手表而不是智能手表,很多人也愿意佩戴它。然而三星GALAXY Gear也并不完美,和几乎同时发布的高通Toq智能手表相比,三星GALAXY Gear的续航能力惨不忍睹,有线充电方式和穿戴精神背道而驰。

  ·Misfit SHINE

  Misfit SHINE可以说是今年设计最时尚的穿戴设备。在功能也不错的前提下,Misfit SHINE可以通过多种佩戴方式伴随我们,它可以是腕上的时装表,可以是胸前的个性吊坠,还可以成为别在衣服上的扣夹。在操作和屏显方面,Misfit SHINE也别出心裁,你绝对可以炫耀它是如何调用或显示各种功能的。

  ·Nike+ FuelBand

  在运动领域,似乎目前还没有人能够把穿戴设备做得比耐克更好。耐克凭借着其出色的运动产品设计经验和对运动数据的理解,为我们带来了第三代Nike+ FuelBand(SE)智能腕带。Nike+ FuelBand拥有十分动感的设计,平时完全可以当作装饰品来佩戴。而运动的时候,其对于运动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十分到位,独有的Fuel指数系统可以帮助使用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运动状况。当然,尽管平时我们也可以佩戴它,然而由于定位和功能的局限,Nike+ FuelBand并不适合成为一款全天候的穿戴设备。

  ·Jawbone UP 2

  不少国内的消费者都是从Jawbone UP开始熟悉穿戴设备的,它也是最早通过行货途径进入国内市场的穿戴设备之一。Jawbone UP的设计非常新潮,如果你对它不是很熟知,很有可能会以为它是一个充满艺术气质的现代首饰。功能方面,Jawbone UP的表现也很全面,除了运动追踪,全面的睡眠监测和温柔的叫醒闹钟也是很多人钟爱它的原因。第二代的Jawbone UP尽管在设计上做出了一定的改进,但是产品依旧容易损坏,佩戴时需要格外注意。

  ·Fitbit Force

  Fitbit Force在原有的Flex的基础上增加了LED显示屏,可以显示时间和一些简单数据,更加实用、方便。这款智能手环具备各种运动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还具备睡眠监测和静音闹钟功能,在手机App端,Fitbit对于数据的呈现和社交网络的嵌入也已经趋于成熟。Fitbit Force价格比较平易近人,是目前表现最为均衡的穿戴设备,也是人气最高的穿戴设备之一。

  穿戴技术标准有待形成

  2013年,对于穿戴设备来说仅仅是一个好的开始,对于整个穿戴设备家族来说,未来要走的路很长,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需要被特别提及的就是,穿戴设备如果想要长久发展、从萌芽走向成熟,就必须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技术标准。这些技术标准应该符合穿戴设备的共性,能够为使用者带来切实的好处,能够真正解决一些用户体验上的问题。

  当然,除非我们真的是神一般的技术宅或者已经在成功的穿戴设备公司中从事技术研究工作,否则我们真的无法回答什么样的技术标准才是穿戴设备的技术标准。不过,高通Toq智能手表的出现似乎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和三星GALAXY Gear以及那些不太成功的智能手表相比,高通Toq诞生的意义并不是卖产品那么简单。作为一家解决方案提供者、一家成熟的技术公司,高通并没有期待凭借销售Toq手表来获取什么既得利益,它的目标更长,眼光更远。和其数年来坚持不懈苦心经营的LTE 4G网络标准一样,高通Toq更多是为了树立未来智能手表的标准,向大家展示智能手表应该发展成什么样。

  在高通Toq智能手表上,我们可以发现三个核心的技术标准。

  ·Mirasol显示屏。

  不少业内人士在高通Toq智能手表发布后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高通推Toq智能手表,最想、最直接推动的技术就是Mirasol显示屏,这点从保罗·雅各布博士以及高通技术公司高级副总裁罗勃·钱德霍克在讲话和问答中多次强调这一技术中我们也能够很清晰地感受到。

  高通Toq智能手表所搭载的Mirasol以一种被称为干涉测量调制(IMOD)的反射型技术为基础,自身不需要背光,利用环境光的照射就可以清晰地将屏幕上的内容显示出来。也就是说,Mirasol显示屏有两个先天的优势:一是白天无需使用背光,功耗超低,非常省电;二是它解决了数码产品长久以来在户外使用时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既这种屏幕不会因为强光而降低可视程度。

  ·Alljoyn无线物联技术

  尽管在Toq智能手表发布时,高通并没有提及Alljoyn,但是从相关资料来看,高通明确表示开发者可以利用高通创新中心提供的Alljoyn框架(通知服务框架)以及Toq App应用来向Toq智能手表传送通知信息。高通还表示将会通过系统升级不断为Toq手表加入新的功能,例如整合个人健康领域的2net高通生命平台,而其传感器和手表之间的“对话”,必然将以Alljoyn为基础。

  Alljoyn是高通的近距离通讯技术平台,它不受常规通讯网络和GPS的限制,可以通过Wi-Fi和蓝牙将众多设备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无形的、局域的通讯网络,从而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控制。高通希望这个技术平台可以成为未来物联网领域的通用语言,所有的物联网终端,都可以通过Alljoyn来进行“对话”。

  ·无线充电

  高通Toq智能手表还是无线充电的一次完美表演。每天回家后将Toq放到收纳盒中,Toq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利用无线充电来为自己补充能量;高通甚至还为Toq准备了两支同样采用无线充电的立体声蓝牙耳机(可单支使用,也可将两支组合成双声道立体声蓝牙耳机使用),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无线充电符合人们对手表的最基本的使用习惯,当你摘下它时,你只是把手表放在一个地方,而不是为其插上什么数据线,因此无线充电也应该是智能手表最应该具备的基因之一。甚至,从整个穿戴设备的使用便捷性来看,无线充电都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标准。

  高通Toq智能手表告诉我们,未来我们需要不耗电的智能手表,阳光下屏幕清晰可见的智能手表,可以和各种智能设备对话的智能手表,放在一边就可以自己充电的智能手表。而对于整个穿戴设备领域而言,这也仅仅是抛砖引玉。

  也许我们现在还不确定未来我们应该用什么去考量一款穿戴设备,但我们已经可以确定如果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的话,穿戴设备的发展或将成为一盘散沙,或将在奔跑的路上迷失方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能穿戴设备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报告
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的可穿戴技术,将彻底颠覆全球可穿戴设备产业
终结智能手机?穿戴设备机遇与挑战并存
穿戴式计算设备前景诱人:规模或达60亿美元
NEC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虚拟屏幕将取代智能手机
“智能眼镜”能否支撑起可穿戴设备的下半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