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得民心者得天下,王蒙写《孟子》
引言:孟子和《孟子》

一、治国方略

二、性善论

三、修养功夫

四、生活态度





正 文



引言:孟子和《孟子》



孟子其人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他们的学说被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说:“伯夷也…伊尹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孟子》其书



《孟子》一书由孟子门人编订而成,共分为七章,启蒙书《三字经》中即有“《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的内容。道德与仁义的确是《孟子》的主题。



除了阐述仁义礼智、性善论外,《孟子》中还存有大量的治国理政方面的理论,记录了孟子希望成为帝王师、匡扶世道的理想。在这一点上,他和孔子是一致的。






一、治国方略



仁政与“春秋无义战”



“仁政”是孟子的核心政治主张,倡导统治者与民休息、体察民生,效仿三代圣王,建设四海升平世界,实现先贤向往的“大同”。



但是,理想美好、现实残酷。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晚期,群雄纷起、天下大乱。



传统的政治和社会秩序已经被打破,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开始僭越周天子,发动不符合儒家仁义的战争,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春秋无义战”。正因为这样的时代背景,孟子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匡扶世道的责任。



孟子说:“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休养生息



孟子倡导让百姓休养生息,按时稼穑,采取有弹性的农业政策,同时薄赋敛、体恤民生,尽量减少老百姓的生活负担。



在孟子的“理想国”里,鸡犬相宁、老幼有序,农业生产欣欣向荣,社会风貌和谐稳定。他还给出了具体的安排示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民贵君轻



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概念,在当时的时代惊世骇俗,挑战了传统观念的根基。



在孟子的三层体系中,民众是基础,也最为宝贵,社稷江山是次于人民的,而传统里认为最高级的君主,在孟子的政治观里被放到了最不重要的位置。



孟子的这套观念在历史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辉,也被一些学者(甚至包括西方学者)认为是“民主论”的先声,是超越时代局限的智慧结晶。



孟子见三王



孟子的治国方略是为当时的各国君王准备的,与诸侯们的见面也就是孟子的日常。王蒙说:“孟子只能立论,最多仍然是个客卿。”



在《孟子》中,记录了孟子周游各国四处兜售自己治国方略的过程,孟子所见的王中,有三位最为引人注目:梁惠王、梁襄王、齐宣王。

“孟子见梁惠王”是《孟子》的开篇,也是最为人熟知的片段之一。在这次会面中,孟子向梁惠王阐述了“义利之辨”。



梁襄王是梁惠王之子。孟子对他的评价是“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这样的国王关心的自然不是百姓疾苦,而是如何争霸、谋求天下统一。



他问孟子,天下如何平定?孟子回答道,会统一。梁襄王问谁可以统一,孟子说不爱好杀人的君主才可以做到,比如古代的圣王周文王、周武王。但历史的走向似乎偏离了孟子的预言,战国之后由秦朝统一天下,秦最嗜武力。

齐宣王是孟子诸位“国王学员”中比较勤奋的一位,对孟子青睐有加。但在孟子眼中,齐宣王仍然不足以承担王者之业。在孟子批评他没有善政治国时,齐宣王做出的反应是“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还向齐宣王宣讲了“不能”与“不为”的区别,指出国王是不愿为善政,不是不能为善政,应当立即转变态度。






二、性善论



人性本善vs人性本恶



人性善恶是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议题,在孟子的时代即产生了大量讨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代表了传统儒家的基本见解。



与之相对,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也就是说,人性中即便有看起来善良的部分,也是掩盖住本性中的恶而产生的,并不能改变恶的底色。



对人性善恶的不同认识,导致各派看待世界的方式和角度产生差异,各不相同。孟子的“性善论”是“仁政”学说的基础,使得“仁政”成为可能。



如何理解孟子的“性善论”



在和告子的辩论中,孟子曾阐述过他对“性善与否”的见解。孟子认为人性如水,水有着向下流的本能,正如人性,总有着趋向“善”的动能,也就是说,人性从根本上说是善的,只是看如何保有它。



那么,如何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呢?



梁漱溟先生说,人性不是一个已成的、呆板的东西。性,非已然、非未然,而是将然,是一个倾向。孟子说人性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倾向,这叫“人性善”。



人之四端



孟子主张的“仁义礼智”发源于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这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称为“四端”。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认为,人心有仁义礼智这四端,就像人的身体有四肢一样,是本源在其中的。






三、修养功夫



孟子的修养功夫



孟子和孔子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孟子强调修养功夫,讲求修心,而孔子更多地在传授扫洒应对的日常。



正因如此,后世一直把《孟子》作为“修身”的重要教材,要求学生诵读,以培养完整人格。即便到近现代,这种传统也还在延续。据记载,著名学者傅斯年就任台湾大学校长后,就要求学生每日清晨集体诵读《孟子》,新生入学后,必须读《孟子》全书,以此来加强青年学子的修养。



不动心、养浩然之气



孟子说自己过了四十岁后,就达到了“不动心”的境界,即使给他高官厚禄,也不会被轻易打动。



孟子能够做到不动心的原因是他善于“养浩然之气”,这种气质充塞身体的每一处,让自己的精神进入自在、无愧、符合仁义道德的理想境界。



“养气”也就成了孟子的“心法”,为后世无数儒生所继承和传扬。



看眸子



孟子在谈话中传授了他的“识人之术”。在他看来,一个人的性格、品行都体现在他的眼睛(眸子)之中,因此看一个人要注意观察他的眸子。



简单而言,眸子对人性的体现在于,人心恶则眼神浑浊、飘忽;人心善则眼神纯净。这种眼神的不同表现是无法刻意隐藏或改变的,都根植在日常生活的日积月累之中。



王蒙说:“这一节有点文学、人学、刑侦学内涵。东张西望、鬼鬼祟祟、目光不定的人,往往也是不大正派的。”



反求诸己



《孟子》正文中,前后共提及两次“反求诸己”,这也是孟子的核心修养功夫之一。



孟子说:“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简单地说,孟子的“反求诸己”就是“自我考察”,既是对孔子“反躬自问”的继承,又是对老庄之学“丧我”的反动。



王蒙说:“孟子强调天良心性的延伸发展、充实扩张,不是虚无而是承担,不是丧我而是反求诸己。”



求其放心



“求其放心”是孟子所述的求学方法,也是自我修为的一种标准和追求。“放心”就是孟子在“浩然之气”中所言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问心无愧”。



这样的主张为后世学者所继承。宋明理学宗师朱熹在语录中对此高度评价:”自古圣贤教人也,只就这里上用功。”



朱熹还说:“所谓放心者,不是走作向别处,不是苦难收拾,公且自去提撕,便见得。”






四、生活态度



孟子之乐



孟子曾谈及“君子之乐”,认为君子有三乐: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



孟子追求的人生乐趣是要做“大丈夫”,因为“万物皆备于我”,人是宇宙万物的一部分,宇宙万物又在人的身上得以体现,二者之间的交互关系是孟子所看重的。



孟子爱好辩论吗?



《孟子》书中随处可见孟子与人辩论的场景,似乎孟子是一个脾气很差的乖戾人。事实并非如此。



关于“辩论”,孟子自己说并没有爱好,只是不得不如此。孟子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不得已的原因,除了辩论本身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外,还因为孟子有着一群难缠的对手,《孟子》书中记录的告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要用辩论来打击孟子,孟子只能用辩论还击,而他也真的成了辩论高手。



不虞之誉、求全之毁



在《孟子·离娄》这一章中,记载了许多孟子平时的简短言论,类似《论语》对于“子曰”的记录。其中有一句引人注目,可以被看做是孟子的自我省察:“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不虞之誉”就是过分的、没有预料的赞扬;“求全之毁”就是吹毛求疵的诋毁和评判。在孟子眼中,这二者是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也验证了这一点。他遍历各国、推广学说,有过荣耀,也遭遇不解。这也许就是一个智者的宿命。





结 语



两千多年前的孟轲,今天对我们仍然是有启发有意义的。他很有个性,他善于辩论,他文思纵横而且大义凛然,他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问题讲得通透贯穿,同时表达了足够的处世的聪明与应对的机敏。善哉《孟子》,甚可读也!






积分换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之一 民本思想的先驱者孟子
王蒙谈国学:孔孟为何强调用道德教化治天下
孟子有哪些教育思想?
孟子的思想
王蒙:善哉《孟子》,甚可读也
《孟子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