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糖下来了,咋还是口渴、多尿?

“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换言之,糖尿病以外的其他许多疾病也可引起类似症状,因此,临床上不能完全凭症状诊断糖尿病。


作者: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医师 王建华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病例背景


  赵先生家住唐山,年近不惑。4年前单位查体发现血糖高,确诊有2型糖尿病,当时并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以后一直坚持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尚可。近半年来,患者逐渐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并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现在每天至少要喝两暖瓶水,尿量达6000~7000 ml/天,每天起夜小便达十多次,严重影响睡眠,为此,他曾就诊于当地几家大医院,均考虑还是糖尿病所致,但治疗后症状总不见好转,为这,他特意从唐山来到济南,请我为他诊治。


血糖不高了,为何还有口渴多尿?


  入院后,我详细了解了他的病史,并做了全面检查,血糖化验(包括空腹及餐后2小时),结果支持2型糖尿病的诊断。但患者全天血糖谱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示病人血糖控制尚可,尿糖(±),因此,很难完全用高血糖来解释病人当前严重的多尿、口渴、多饮症状。同时,我还注意到病人的尿比重很低,只有1.002(正常值为1.015~1.025),尿渗透压也很低,说明病人存在低渗性多尿,所有这些都高度提示病人可能合并“尿崩症”,随后又给病人做了“禁水-加压素试验”,结果禁水后病人尿量不减,尿比重及尿渗透压均无明显升高,注射“垂体加压素(AVP)”后病人才出现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及尿渗透压升高。上述结果均符合“中枢性尿崩症”,再行蝶鞍X摄片及脑垂体核磁检查(MIR)没发现占位病变及其它异常,最后确诊是“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病人最终诊断为“2型糖尿病”合并“特发性中枢性尿崩症”。在维持原来降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利尿激素替代治疗。经治疗,病人口渴、多饮、多尿症状很快消失,病情好转后出院。


“口渴、多饮”不是糖尿病的专利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所以,一提到“口渴、多饮、多尿”这些症状,人们自然就会想到糖尿病。但要强调的是,这些症状并非糖尿病人所特有,其他许多疾病,如尿崩症(包括中枢性及肾性)、各种原因所致的高钙血症(如甲旁亢)、精神性多尿等均可引起多尿、多饮等症状。


  1、精神性多尿:主要是精神因素引起烦渴、多饮所致多尿与低比重尿。本病以女性多见,病人“多饮在先、多尿在后”,白天尿量大于夜间尿量,症状受情绪的影响,病人同时伴有其它神经症的症状,“禁水-加压素试验”正常。


  2、中枢性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导致AVP的合成和释放不足所致。病人表现为严重得多尿、多饮,尿比重及尿渗透压降低,禁水-加压素试验显示:禁水后,病人尿量仍多,尿比重及尿渗透压升高不明显,在注射外源性AVP后,尿量明显减少,尿液浓缩,尿比重及尿渗透压明显升高。


  3、肾性尿崩症:是一种家族性X连锁遗传性疾病,其肾小管对AVP不敏感。往往出生后即出现症状,多为男性,女性表现为轻症,并可致生长发育迟缓。这种病人的肾小管对AVP不敏感,注射加压素后尿量不减少,尿比重不增加,血浆AVP浓度正常或升高。


  4、慢性肾脏疾病:主要是肾小管疾病,可影响肾脏浓缩功能而引起多尿、口渴等症状,但多有原发病的临床特征,且多尿的程度也较轻。


  5、高钙血症:甲旁亢、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可引起高钙血症,高钙血症可抑制“抗利尿激素(ADH)”对远端肾小管水重吸收的作用,导致多尿、多饮,夜尿增多,严重者颇似尿崩症。


专家点评


  1、“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换言之,糖尿病以外的其他许多疾病也可引起类似症状,因此,临床不能完全凭症状诊断糖尿病。


  2、当糖尿病患者症状不能完全用高血糖来解释时,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而应拓宽思路,想想病人是否同时伴有其它可引起多尿、多饮的疾病,并作相应的排查,以明确诊断。


  3、医生在采集病史以及结合化验结果分析病情时一定要耐心仔细,并认真做好鉴别诊断,千万不能想当然,也不能以太忙为借口而不求甚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口渴多饮 不见得是糖尿病
血糖不高,为何还口干、多饮?
实例分析:多饮、多尿的诊治思路
口干多饮并非糖尿病“专利”
『泌尿系统』中药方: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尿崩症
尿崩症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