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吉林——高句丽

  高句丽国,始建于公元前37年,灭亡于公元668年,历时705年。其间,髙句丽与我国中原地区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诸王朝同时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众多的地方民族政权中,高句丽存续时间最长。


  据好太王碑记载,高句丽的始祖是邹牟王,也就是朱蒙。朱蒙原是夫余王之子,其母亲为夫余王的侍婢,属于庶出。朱蒙聪明过人,足智多谋,善于骑射,百发百中,因而遭到其他王子的妒忌,尤其夫余王的嫡长子带素更是把朱蒙视为他日后继承王位的最大威胁。于是不断在父王面前说朱蒙的坏话。夫余王轻信带素的谗言,便处处刁难朱蒙。


        一次外出打猎,故意让朱蒙骑一匹劣马,分给他很少的箭。但朱蒙凭着高超的武艺和超人的智慧,猎获了最多的猎物。对此,带素等人更是又嫉妒又怀恨,便纠集大臣们欲除掉朱蒙。朱蒙的母亲知道带素等人的阴谋后,便告诉朱蒙赶快离开夫余国,以避免杀身之祸。


        公元前37年,时年22岁的朱蒙被迫带领亲近部属乌伊、摩离陕父及部分夫余人离开北夫余国,避祸南逃。朱蒙率众来到卒本川(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见这里地势险要,土地肥沃,便在此处安顿下来。周围部落和民众见朱蒙才华出众,能力非凡,便纷纷投靠朱蒙。于是,朱蒙在这里建国称王,史称卒本夫余。


  东明王朱蒙为了巩固新建立的政权,公元前33年以武力征服了北部的沸流国。后连续北伐,巩固了北部边防。第二世琉璃明王类利即位后,开始安定西部。公元14年,类利命伊摩离领兵3万西伐梁貊灭其国,继而攻克高句丽县,把国号卒本夫余改为高句丽。高句丽的历史从此开始。


1
高句丽王都的变迁


朱蒙建都纥升骨城


  这是汉代以前建造的一座土城。朱蒙来到卒本川后,于公元前34年在原有旧城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整修,其位置在今辽宁省桓仁县城附近的五女山城,这是高句丽国的第一个都城。朱蒙在此开始了他辉煌的创业之路。髙句丽在这里定都40年。


迁都国内城


  公元2年(琉璃明王二十一年)3月,髙句丽在城郊举行祭祀大典,突然祭祀的猪跑掉了。琉璃明王类利命薛支追赶,追到国内尉那岩一带才把逃猪抓住。薛支回来后向琉璃明王介绍尉那岩情形,说那里山清水秀,地宜五谷,如迁都那里,民利无穷,可免兵患。琉璃明王率众臣实地考察后,决定迁都。公元3年正式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在此定都425年。


迁都平壤城


  高句丽每向外扩展一步,都会激化与中原或北方政权的矛盾,甚至招致兵革之祸。而历次对高句丽的军事行动,都把王都作为重点攻击目标,而当时又面临北魏拓拔政权的军事威胁。为了远离北魏的威胁,公元427年高句丽将都城迁至平壤城(今朝鲜平壤市东北的大圣山城和安鹤宫城),在此定都156年。


2
高句丽的扩张与强盛


  朱蒙建国后,不断对周边弱小的部落和小国发动战争,扩大自己的疆域。高句丽先后吞并了沸流国、荇人国、北沃国、鲜卑、梁貊、盖马团、句荼国、东沃国等周边部落和国家。高句丽第十九世广开土王(又称好太王)即位后,趁中原战乱,兴师北进,攻占契丹三个部落、六七百营。后又挥师南下,先后六次进犯百济,夺取百济“城六十四,村一千四百”。公元404年,髙句丽开始以武力入侵辽东,并占有辽东,使高句丽的地域向外扩张数百里。


3
高句丽的经济发展


  高句丽的先人早在远古时期就开始种植农作物,而且使用石器进行农业生产。进入铁器时代,铁农具在高句丽开始应用和推广。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农业开始由金石农具并用时代而全面转入使用铁制农具时代。高句丽占据辽东地区后,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高句丽平原王发布诏令:“减不急之事,发使郡邑劝农业。”这一劝农政策,对高句丽的农业发 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高句丽国的中后期,制定一系列鼓励发展农业的政策。比如,为了保护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牛和马,高句丽颁布法令,规定“杀牛马者,没身为奴婢”。高句丽农业进入蓬勃发展的繁荣期。


  高句丽形成以农业为主,兼或亦牧、亦猎、亦渔。高句丽利用其天然牧场的区位优势,发展饲养业和畜牧业,而且以养马居多。饲养的马有两种,一种叫“三尺马”,又叫果下马,身材矮小,善于登山。另一种马身材高大,善于奔驰。公元439年,高句丽长寿王一次就进贡晋安帝800匹马。


        高句丽牧业之发达,可见一斑。渔猎业是髙句丽的特色经济。猎取的动物有虎、黑熊、野猪、鹿、狍子、黄羊、貂、兔、雉鸡等。高句丽中后期,渔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已拥有大、中、小型木船,进行近海捕鱼,并捕捞到了鲸鱼。鲸鱼是海洋中的庞然 大物,能捕到鲸鱼,说明高句丽当时的海洋捕鱼水平十分了得。


  高句丽的手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有制陶业、冶炼业、金属制造业、纺织业、造船业、建筑业和酿造业等。凡生活用具、生产工具和作战兵器,高句丽基本上都可以制造。


  在秦末农民战争中,燕赵故地的汉人大批进入东北地区,把先进的冶铁技术和铁器制造、铁器使用带到了东北地区。汉武帝时期,设郡对东北地区进行行政管理。自此,汉代的铁器及制造技术传入了高句丽。高句丽人还掌握了用鼓风炉炼铁的技术。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铁器被广泛使用。如农业生产用的犁铧、镰刀、锸、锹、耙等;生活用的铁锅、火盆、铁镜、小刀、铁钉等;木工用的锛、凿、锯、斧等;渔猎用的铁镞、鱼钩等;作战用的刀、枪、剑、矛、铠甲、头盔、马具等。铁制器具被广泛运用在生产、生活、狩猎、战争和装饰等各个方面。高句丽人还学会并掌握了炼铜、铜器制造和鎏金技术。


  高句丽人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制作陶器。经过数百年的革新和发展,在中原先进烧制技术的影响下,高句丽的陶器制作进入了由手制到轮制的新时期。制陶采用高温烧制法,器形更加复杂。制作的陶器有瓮、缸、坛、盆、碗、碟、瓶、壶、锅、甑,等等。另外,还有陶瓦制品,如瓦当、板瓦、筒瓦等。


  高句丽的造船业也呈兴旺之势。不仅能建造内河航运的大型船只,为高句丽水军提供战舰,而且还能建造出海捕鱼的大海船。造船业的发展,打开了与中原往来的水上通道。


4
高句丽文化


  公元372年,高句丽开始兴办正规教育,实行国子学与太子学并行的教育体制,其正规教育的教材均为儒家经典,如《五经》、《史记》、《汉书》、《三国志》等。到了唐代,高句丽开始派遣留学生到唐朝深造,后来都成为高句丽的汉学精英,成为中原文化的传播者。除正规教育外,高句丽的民间私学(扃堂)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百姓子弟在私学习文练武。全民教育的普及,促进了国民文明程度的提升。




  高句丽通行汉文,这就极大地推动和促进其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在初期文学作品中,代表作有《黄鸟歌》和《人参赞》两首诗歌。《黄鸟歌》是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明王类利所作。据《三国史记》载,琉璃明王妃松氏去世后,娶了禾姬和雉姬二女为继妃。二女争宠不和,琉璃明王就在凉谷建造两宫,将两妃分而居之。后来,琉璃明王外出打猎,七日不归,二妃在宫室争斗,禾姬把雉姬(汉家女子)赶跑。国王类利闻讯策马追赶,但雉姬怒而不返。类利站在树下歇息,望着雉姬远去的背影,忽见黄鸟飞过,便有感作诗一首:“翩翩黄 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这首《黄鸟歌》与《诗经》国风里的诗句相类似。另一代表作是 《人参赞》。诗句是:“正桠五叶,背隅向阳。欲来求我,椴树相寻。”前两句描写人参秧的形态和适宜生长的环境,后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让人参自我道白,指出人参所长的位置。在高句丽中期的文学作品中,流传下来的多为碑文、墓志、瓦文和佛像铭等,其中以《好太王碑》最具代表性。《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为其父好太王立的墓碑。碑文的内容对于研究高句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在高句丽晚期文学作品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僧人定法师的诗作《咏孤石》。诗中写道:“回石直生室,平湖四望通。岩根桓酒浪,树杪镇摇风。偃流还溃影,侵霞更上红。独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这首五言律诗, 文字清新,意境雄浑,构思巧妙,音节优美,作者以小写大,动静相济,可与同时期中原大家诗作相媲美。




  壁画艺术是高句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句丽壁画名扬天下。这些壁画展现了高句丽人卓越的绘画才能和高超的绘画技法。早期和中期壁画,贴近实际生活,展现了高句丽民族的乡土乡情和社会风貌。如贵族和妻妾宴饮、厨师在厨房中烹制菜肴等。高句丽人能歌善舞,在壁画中高句丽人或头戴羽饰,挥动双臂,列队而舞,或表演独舞,舞姿优美。壁画中可以目睹安静的农家小院,牛栏里拴着牛。高句丽人勇猛善战,战争也是高句丽壁画反映的重要内容,双方将士身披铠甲,头戴战盔,战马奋蹄,战争场面十分激烈。


  高句丽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高句丽建国初期,乐器只有鼓角和玄琴两种,鼓角多用于迎接外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交往,乐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分弹拨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


        高句丽人能够演奏音域变化较大的乐曲,具有很高的音乐表现力。高句丽的舞蹈早期来自民间。到了公元三四世纪,各种舞蹈遍地开花,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甚至出现了假面舞。舞蹈动作分轻柔曼舞和铿锵健舞两种,女子跳曼舞,舞姿婀娜,柔美优雅;男子跳健舞,舞姿刚健,以显示高句丽人的英雄气概。


5
高句丽民俗


高句丽的服饰


  高句丽的服饰早期比较原始,中后期等级分明,贵贱有别,男女各异。最高统治者身披五彩服,头戴白罗帽,白皮小带束腰,下属官员和贵族头戴青罗帽,仕人头戴折风并上插二鸟羽,用金银杂饰。庶人则穿襦(短衣、短袄)、裤,裤口肥大。男人穿的裤子是挽腰便裆裤。女子服饰包括短襦、裤子、裙子及外罩(衫或袍),多为白衣折裙。普通妇女衣着朴素,王妃及贵妇人服饰华贵。


高句丽的饮食


  沿江河居住的高句丽人以捕鱼为生,居住在大山深谷的人以饲养业为生。高句丽人也喜欢饮酒,《三国志·东夷传》记载,“其人洁清自喜,善藏酿。”王公大臣们常举行饮宴活动,或王大宴群臣,或臣下之间宴饮。婚宴喜庆、欢庆丰收、田猎归来、生儿育女都要宴饮,可谓饮酒之风盛行。


高句丽的婚俗


  高句丽建国初期,平民的婚俗保留了氏族社会的遗风。高句丽是男女自主婚姻。双方相识同意后,通过言语订下终身。女子在自家的屋后作婿屋,男子在此与女子同住。等到女人生下孩子并长大,男子才可以把女子带回自己家。高句丽婚俗“男家送猪酒而已,无财聘之礼”,若有“受财者”,会遭到人们的嘲笑,认为是卖奴婢。后来,高句丽人的婚姻和家庭发生了变化,普通百姓逐渐建立起一夫一妻制家庭,只有王室贵族才一夫多妻制。


高句丽的丧葬习俗


  高句丽的丧葬习俗受到了儒家孝道思想的影响,采取停丧、守孝制。“死者殡在屋内,经三年,择吉日而葬。父母及夫丧,服皆三年,兄弟三月。”这就是高句丽人死后的停尸习俗。高句丽人盛行厚葬之风。“男女已嫁娶、便稍作送终之衣。厚葬,金银财币、尽于送死,积石为封,列种松柏。”人结婚后, 即做寿衣,准备厚葬的金银财币。高句丽民族的墓葬按修建时所使用的材料分为石坟墓和土坟墓。石坟墓又分积石墓、方坛积石墓、方坛阶梯积石墓和封石洞石墓。 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集安将军坟,就是方坛阶梯积石墓的典型代表。




  除上述习俗外,还有游艺体育、出行狩猎和百戏杂技等习俗。极具民族特色的角抵,就是高句丽人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育活动。在一幅壁画中有这样的场景:一个晴朗的天气,空中飘着云彩,在一棵梧桐树下,两位力士在角抵,各自将头置于对方肩上,双手攀住对方的腰带,用力地较量着。边上一位白发老人正全神贯注地盯着运动员在认真地裁判。这项活动与今天的相扑和柔道相似。百戏杂技是高句丽人一项传统活动。在集安长川一号墓的壁画中,就描绘着百戏杂技热闹非凡的场面。一棵大树上,一只小猴头戴白色假面,在树干上向下倒爬;另一只猴蹲在树根上,头戴白色假面,向主人作揖。树下有男女两个戏猴者在向主人表演。主人右侧是歌舞场面,百戏表演穿插其间。一女子驾双辕拉车,车后一人将车辇往后拉,捉弄拉车人。还有一人披着散发,右手挥舞棍棒,打击上方翻滚的圆轮,进行精彩的舞轮表演。


方志吉林
 fangzhijili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方金字塔”千年壁画视觉盛宴 高句丽洞沟古墓群
吉林—集安博物馆(下)
高句丽王都的变迁
夫余国的分支高句丽
【朝鲜古代君王谱】高句丽(三):东明圣太王
高句丽墓葬和壁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