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酸与碱


酸与碱

民间讨论火热

      大家最早听说这个概念,可能是家里很注重健康的老人会成天念叨,之后又不断看到广告,某某水自称是弱碱性的,喝这种水能改善酸性体质…… 


可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医学界一片冷静

      假如你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上搜索「酸性体质」,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关键词还是文摘搜索,连一篇文章都没有。

      假如「酸性体质」真的像民间讨论得那样有意义的话,难道会如此得不到医学界的重视?答案很简单,因为民间所说的「酸性体质」只是在偷换概念。什么概念呢?很明显,就是「酸中毒」。在临床上,的确有很多酸中毒的发生。比如糖尿病人的酮症酸中毒等,这些都是由于服用了某种药,或者是患了某种疾病才出现的(如腹泻、肾衰竭、脱水等)。换言之,是先得了病,才出现的酸中毒,而不是「酸性体质会导致疾病」。抛开所谓的那些「权威」的理论,凡是学过生理学的人都知道:人体血液和体液的 pH 值都是有一套动态平衡的代谢机制在控制,可以让血液中的 pH 值保持在一个恒定的值,在7.35~7.45 之间。


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

      对于酸碱食物的区分可这样理解:一些食品在体内分解代谢后,最终产生酸性物质,这类食品就称为酸性食品,常见的有:猪肉、牛肉、鸡肉、鸭肉、鱼类、奶酪、奶油、各种畜禽类、各种蛋及蛋制品、大米、面粉、酒类、甜食类等。而另一些食品在体内经过分解代谢后最终产生碱性物质,这类食物有: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

      平时我们吃的食物的酸碱性,与胃酸和肠道里的碱性相比作用要小得多。正常情况下,无论食物的酸碱性如何,到了胃里都是酸性的,到了肠后都会是弱碱性的。


食物多样才是王道


       从一个人的健康管理角度讲,很多人得的都是生活方式病。这与饮食不当、运动不够、不注意远离污染都有关,是需要人们日常就注意的。不可否认的是,健康指导的文章大体的倾向,还是认同高营养价值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反对不健康的食物(如煎炸食物、腌制食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在当今很多城市现代人的膳食结构中,适当控制酸性食物的确是有必要的。

      但我们一定要明确,推荐果蔬类食物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酸碱性,而是其本身的营养价值。只有合理地搭配选择食物,才能够减少营养缺乏。通过合理膳食,我们就能满足日常的营养需要,而不是去依靠那些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


营养全面了,肿瘤会不会跟着“变胖”


       对此,肿瘤患者就可能有这样的疑问。因担心营养促进肿瘤生长,从而减少营养摄入,更有一些患者希望通过饥饿疗法支饿死肿瘤。其实不然。国际权威指南指出:没有证据表明营养支持促进肿瘤生长,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不必考虑这个理论问题。不给予营养,正常细胞就不能发挥生理功能,而肿瘤细胞仍然会掠夺正常细胞的营养,结果饿死的只能是患者自身,而不是肿瘤细胞。饮食摄入不均衡的患者更易发生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临床预后更差、生存时间更短。

       如果一味的摄入碱性食物会造成优质蛋白的缺失,而容易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而果蔬能提供新鲜的膳食纤维及维生素。全面、均衡、多样化的膳食才是营养全面的基本保障,才是合理营养。

此内容整理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人都有pH值
“酸碱性体质致病”是伪科学
人体可自行调节PH值 饮食无需过度关注酸碱性-三月三,中国的情人节-搜狐博客
酸性体质引发疾病?
从人体PH值看健康状况
"酸性体质致病"是伪科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