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运动系统炎症考前冲刺
一、化脓性骨髓炎
1.致病菌:最常见——溶血性金葡菌,其次为乙型链球菌。
2.感染途径:①血源性;②创伤后;③外来性。
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
儿童多见。最多见于: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
(1)明显毒血症(寒战、高热)。儿童烦躁不安、呕吐与惊厥,严重者昏迷或休克。
(2)早期:剧痛,抗拒做主动与被动活动。
(3)数天后:压痛更加明显——已形成骨膜下脓肿。
(4)脓肿穿破后疼痛反可减轻,但局部红、肿、热、压痛更明显,严重时病理性骨折。
4.早期诊断:
①局部分层穿刺: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可确诊。
②MR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③CT:可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
④X线:14天内无异常发现,对早期诊断无大帮助。
5.治疗
(1)药物——早期\联合\大剂量抗生素——特殊!
治疗结果
评估
下一步
①X线改变前,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
最好
抗生素连续使用3-6周,不需手术
②X线改变后,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
脓肿已被控制,有被吸收的可能
③全身症状消退,但局部症状加剧
抗生素不能消灭脓肿
手术引流
④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均不消退
有耐药性、骨脓肿形成或产生迁徙性脓肿
(2)手术
1)目的: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阻止其转变为慢性骨髓炎。
2)时机:宜早,在抗生素治疗后48-72小时仍不能控制症状时。
3)方法:骨皮质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冲洗。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重要知识点
记忆口诀:
早期诊断选核磁,
明确病因需穿刺。
抗菌早多大剂量,
三天无效手术治。
【附】慢性骨髓炎
1.诊断——病史、临床表现,特别是有窦道排出过死骨。
(1)局部症状:
肢体增粗及变形。皮肤有多处瘢痕,或有窦道口,窦道口内有脓性分泌物,有时排出死骨。
长期多次发作——骨骼畸形,皮肤色素沉着,邻近关节变形。
(2)全身症状:不明显。
(3)影像学:死骨。
2.手术指征:有死骨形成、死腔及窦道流脓者。
3.手术禁忌证——重要!
(1)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抗生素为主,积脓时切开引流。
(2)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尚未充分生成——相对性禁忌证。
二、化脓性关节炎
1.诊断
(1)儿童,髋、膝关节。有外伤史。
(2)寒战高热,甚至谵妄昏迷,小儿惊厥。病变关节迅速出现疼痛与功能障碍。
(3)浅表关节——红、肿、热、痛明显;深部关节——不明显。
(4)关节腔内积液:膝部最明显,浮髌试验(+)。
根据穿刺和关节液检查对早期诊断很有价值。
X线不能作为诊断依据(表现出现较迟)。
2.治疗
(1)抗生素:早期足量全身使用。
(2)关节腔内注射抗生素:每天一次。
(3)关节腔灌洗——适用于表浅的大关节,如膝关节。
(4)关节切开引流——适用较深的大关节,如髋关节。
三、结核
(一)脊柱结核
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其中椎体结核占绝大多数。
在整个脊柱中腰椎结核发生率最高。多见于儿童。
1.临床表现
(1)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休息后减轻。有压痛及叩痛。
(2)全身症状:低热、疲倦、消瘦、盗汗、食欲不振与贫血等。儿童常有夜啼,呆滞或性情急躁等。
(3)活动受限和畸形。
①腰椎结核——拾物试验(+);
②胸椎结核——后凸畸形;
③颈椎结核——颈部疼痛,上肢麻。
(4)寒性脓肿——少数患者就医的最早体征。
2.影像学
(1)MRI: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2)CT:对腰大肌脓肿有独特价值。
3.治疗
(1)非手术;
(2)手术——术前抗结核治疗4-6周,至少2周。
(二)髋关节结核
1.临床表现——儿童多见,多为单侧。
(1)全身:低热、消瘦等。
(2)局部:
早期——疼痛,小儿夜啼。儿童患者常诉膝部疼痛,易误诊。随着疼痛加剧,出现跛行。
后期——腹股沟内侧与臀部出现寒性脓肿。股骨头破坏明显时形成髋关节后脱位——屈曲、内收、内旋畸形、髋关节强直与下肢不等长。
(3)特殊检查:
1)“4”字试验。
2)髋关节过伸试验。
3)托马斯(Thomas)征。
2.影像学检查
(1)X线:对诊断十分重要。
(2)CT与MRI:可获得早期诊断。
四、骨关节炎(OA)
(一)临床表现
易累及负重关节,好发于膝关节、髋关节、腰椎、颈椎、手远端指间关节、第一腕掌关节、第一跖趾关节等。
1.症状
(1)疼痛——主要症状,也是导致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特点:活动后发生,休息可以缓解。
(2)晨僵:<30分钟。
(3)其他:关节肿大、活动受限、休息痛。
2.体征
(1)压痛和被动痛。
(2)关节肿胀。
(3)关节畸形和半脱位(见于严重者):远端指间关节Heberden结节、近端指间关节Bouchard结节、“方形手”、膝内翻、膝外翻、第一跖趾关节的拇外翻等。
(4)骨摩擦音:膝关节多见。
(5)活动受限。
(二)影像学检查——X线(重要!)
关节间隙狭窄,边缘骨赘形成;
软骨下骨质硬化、囊性变;
关节半脱位及关节游离体。
(三)治疗
1.非药物:适当的锻炼、减肥,理疗。
2.药物:
(1)对乙酰氨基酚——首选。能改善疼痛症状,但不能改变病程。
(2)非甾体抗炎药:用于对乙酰氨基酚无效,或炎症较明显者。
(3)糖皮质激素:严重、急性者可关节腔内注射,每年不超过4次。
(4)特异性药物——口服氨基葡萄糖;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起效较慢,作用较弱。
3.手术:
A.早中期——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
B.畸形——截骨矫正术;
C.晚期出现严重功能障碍——人工关节置换。
五、强直性脊柱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HLA-B27基因;
(二)临床表现:青年男性多见。
(1)疼痛:早期表现为下腰部疼痛、不适、晨僵等——【冲刺注意】早期不是脊柱症状!
特点:静止痛、休息痛,活动后反而可以减轻。
约半数患者,以下肢大关节(髋、膝、踝)肿痛为首发症状,常为非对称性关节炎。
(2)强直——脊柱自下而上发生:
先是:腰椎前凸消失;
进而:驼背畸形;
颈椎:活动受限。
胸廓呼吸运动范围缩小。晚期常伴有骨折。
2.体征——重要!
A.骶髂关节压痛,脊柱活动受限;
B.胸廓活动度减低(
C.枕墙距异常(>0cm);
D.Schober试验(+)(
E.“4”字试验(+)。
(三)影像学检查
①X线——发现骶髂关节炎是诊断的关键。典型:骶髂关节骨质破坏+晚期脊柱“竹节样”变。但敏感性差。
②骶髂关节MRI或CT:分辨率高。MRI——有利于早期诊断。CT——对于病程较长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四)实验室检查:
RF(-),90%患者HLA-B27(+)。
活动期: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升高。
(五)诊断
(1)临床标准:
①腰痛、晨僵3个月以上,活动后改善,休息无改善;
②腰椎活动受限;
③胸廓活动度——低于正常人。
(2)放射学标准:
双侧≥Ⅱ级,或单侧Ⅲ~Ⅳ级骶髂关节炎。
(六)治疗
1.非药物:
宣教是成功治疗的关键。鼓励坚持活动。
2.药物
(1)非甾体抗炎药:缓解关节疼痛和晨僵的一线药物。
(2)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沙利度胺、柳氮磺吡啶等,能降低血沉,改善活动性外周关节炎。但对仅有中轴受累者无效。
(3)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早期使用疗效更佳。
(4)糖皮质激素——急性葡萄膜炎、重症或顽固性关节炎者。
3.手术:晚期。
六、类风湿关节炎(RA)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HLA-DR4基因。
2.发病机制----免疫紊乱。
(1)CD4+T淋巴细胞活化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是RA发病的最初免疫反应。
(2)TNF-α导致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造成关节畸形。
(二)临床特点——滑膜炎症+关节结构破坏。
1.关节表现
(1)晨僵:持续时间≥1小时。
(2)疼痛与压痛:关节痛往往是首发症状,对称性、持续性。最常受累——小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
(3)关节肿。
(4)关节畸形。
【关节畸形】
·晚期;
·最常见——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半脱位、手指尺侧偏斜、手指“天鹅颈“或“纽扣花”。
·重症——关节呈纤维强直或骨性强直,可完全丧失关节功能。
2.关节外表现
(1)类风湿结节——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
·不仅是RA的特异性皮肤表现,也是疾病活动的表现。
(2)类风湿血管炎:如皮肤缺血溃疡,眼巩膜炎等。
(3)肺:最常见的是肺间质病变。
(4)血液系统:贫血和血小板增多。【Felty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并伴有脾大,部分患者血抗核抗体阳性,称为Felty综合征,多见于病程较长者。
(5)干燥综合征。
(6)其他:心包炎、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重要!
(1)类风湿因子(RF):见于70%的RA患者;其滴度多与疾病活动性和严重性相关;RF(-)不能排除,RF(+)也不一定就能够诊断。
(2)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对于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敏感性66%,特异性90%以上。抗CCP高滴度阳性——预后不良的指征。
(3)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有助于判断疾病活动性。
(4)血常规:轻中度贫血、血小板增高。
2.关节X线片——尤以手指及腕关节X线价值最高。
(四)诊断标准
1.诊断标准
(1)晨僵持续至少每天1小时,至少6周。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类风湿结节。
(6)血清RF阳性。
(7)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
符合以上7项中的4项,即可诊断。
速记思路——1123
·1个症状——晨僵
·1个体征——皮下结节
·2个辅助检查——RF+X线
·3个特点——多个、对称性、小关节肿胀
(五)治疗——4类药物
1.非甾体抗炎药:起效快,但不能控制病情进展,必须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同服。
2.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首选——甲氨蝶呤。
有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应尽早使用。
3.生物制剂:最有效。可减轻炎症,且可更好地抑制骨质破坏和疾病的进展。
(1)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类克、益赛普);
(2)CD20单克隆抗体(美罗华)。
4.糖皮质激素:
·主要用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起效前的“桥接治疗”,以及有心、肺等重要器官受累的重症患者。
·口服泼尼松;
·关节腔内注射:一年内不宜超过4次。
七、痛风
(一)临床表现
1.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
2.急性关节炎期
①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疼痛剧烈,数小时内出现受累关节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单侧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
②初次发作呈自限性,数日内可自行缓解,为本病特有的表现;
③秋水仙碱治疗有效;
④冲刺强调——高尿酸血症可有也可无;
⑤确诊依据:偏振光显微镜下,关节滑液内发现呈尿酸盐结晶。
3.慢性期——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
痛风石——痛风的特征性表现,常见于耳廓、关节周围,破溃则有豆渣样的白色物质排出。
4.肾脏并发症
(1)痛风性肾病。
(2)尿酸性肾病:可发生肾结石。
(二)辅助检查
1.尿酸测定(血尿酸、24小时尿尿酸)。
2.偏振光显微镜:尿酸盐结晶——痛风诊断的金标准
3.X线:非特征性改变——软组织肿胀,关节面不规则、穿凿样或虫蚀样骨破坏。
(三)诊断
(1)【统一标准】血尿酸>420μmol/L——高尿酸血症。
(2)同时存在特征性的关节炎、尿路结石表现,考虑痛风。
(四)预防和治疗
1.一般治疗
A.限制饮酒和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等);
B.每天饮水至少2000ml以上;
C.慎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
2.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1)促尿酸排泄药:苯溴马隆。
适于肾功能良好的患者。
(2)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呤醇。
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或不适合使用苯溴马隆者。
(3)碱性药物:碳酸氢钠。
可碱化尿液, 使尿酸不易在尿中形成结晶,增加排出。
3.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
(2)糖皮质激素:急性发作期可以关节腔内注射或肌注长效激素;也可口服或静脉用泼尼松。
(3)秋水仙碱:有效药物,但不良反应多,应用越来越少。
八、肩关节周围炎
(一)临床特点
1.自限性,病程12-24个月。年龄40-70岁,女多于男。
2.临床症状:严重时患肢不能梳头、洗面和扣腰带。
3.体格检查:压痛。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受限。
4.辅助检查:
(1)MRI:关节囊增厚,厚度>4mm对诊断本病的特异性达95%;
(2)肩关节造影:容量
(二)治疗——目的: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每日进行主动活动锻炼,以不引起剧痛为限。
·其他包括:
1.早期——理疗、针灸、适度的推拿按摩。
2.痛点局限——局部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或得宝松。
3.疼痛严重——短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及肌松弛剂。
4.症状持续且重,以上治疗无效时——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或关节镜松解粘连,然后注入类固醇或透明质酸钠。
九、肱骨外上髁炎
(一)临床表现
1.肘关节外侧痛,用力握拳、屈腕时加重。
2.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及二者间压痛。
3.伸肌腱牵拉试验(Mills征):伸肘握拳、屈腕、前臂旋前时,肘部外侧出现疼痛为阳性。
(二)治疗
基本原则:限制腕关节活动尤其是握拳伸腕的动作。
其他包括:
1.压痛点:局部药物封闭。
2.早期治疗不当,病程长、症状顽固者:手术。
十、手部狭窄性腱鞘炎
(一)临床表现——最多见于中、环指
1.早期:晨起患指僵硬、疼痛,缓慢活动后症状可消失,疼痛常在近侧指间关节。
2.弹响指或弹响拇。
3.体检:远侧掌横纹处扪及黄豆大小的痛性结节,屈伸患指,该结节随屈肌腱上、下移动,或出现弹拨现象。
(二)治疗
1.局部制动和腱鞘内局部药物封闭。
2.无效——手术切除狭窄的腱鞘。
小儿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应手术(保守治疗无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尿酸高
痛风的症状风湿病的症状,这俩是一种病?
关于痛风
痛风
痛风急性期发作用药问答
痛风的主要症状是怎样的?临床上具体应该怎么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