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付颈动脉疾病,外科医生做得还不够!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显示,重度颈动脉狭窄采取手术和介入治疗率,仅为6%左右。


文:燕小六

来源:医学界外科频道



8月13日,第13届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在成都隆重召开。在大会主题发言环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陈忠教授发表主题发言,题为《中国颈动脉狭窄的诊治现状和对策》,为大家详细讲解了颈动脉狭窄诊治过程存在的问题。


 

(陈忠教授)

 

脑卒中在中国是第一位死亡原因,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若不采取有效措施,至2030年,中国将有3177万脑卒中患者。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使其官腔狭窄,甚至闭塞,直接影响脑供血。而颈动脉脱落的碎片阻塞颅内较小的管管,会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外科在外周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起主导作用,但在颈动脉疾病治疗中,血管外科医生发挥的作用,仍显不够。

 


颈动脉疾病是目前所有血管疾病里,手术被认可度最高、仍然保持相当比例开放手术的病种之一。从2002年以来,每年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数量持续增长。2002年,全年完成相关手术93例。2015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完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3500例左右。因此,颈动脉疾病应该成为血管外科重点关注的对象

 

多学科诊治标准不统一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显示,重度颈动脉狭窄采取手术和介入治疗率,仅为6%左右。这意味着,有94%的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

 

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包括:

 

 患者整体健康意识较低;


 缺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血管专科医师数量不足;


 多学科诊治且水平不一:刚才的数据已经显示,血管外科、神经内外科、介入治疗科、心脏内科都等可能参与到颈动脉狭窄疾病的诊治中;


 多学科在制定专家共识和指南,且诊治标准参差不齐;


 不同地域、不同级别医院的诊治标准不同,水平不一;


 有较多的血管观点没有统一;

 

强烈呼吁:血管外科医师应该重视颈动脉狭窄性疾病,更多关注目前诊疗观念不统一的相关内容。

 

多学科间要密切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制订多学科共同认可和愿意遵守的诊疗规范。此外,各级学会、协会及医院要积极支持血管外科建设和学术活动。

 

颈动脉狭窄如何处理?

 

根据《中国颈动脉狭窄介入诊疗指导规范2015》显示:

 


  

颈动脉狭窄的处理原则,分为两部分:


首先,要考虑不同狭窄程度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不同。针对狭窄率>70%—75%,有缺血表现;或狭窄率≥50%,有靶器官梗塞证据者,应采用外科干预治疗。

 

无症状且狭窄率<50%、使用抗血小板降脂者,可采用药物诊疗。

 

其次,不同斑块性质决定了进一步外科干预治疗的方式。不稳定斑块、斑块内出血、重度狭窄、闭塞病变、解剖形态异常者,可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稳定斑块、近颅病变,可采用颈动脉腔内支架术(CAS)。

 

一般认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行CEA或CAS手术,易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出血性脑卒中,增加死亡风险。所以,其间药物治疗的合理选择尤为重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至少6周后手术,较为安全。TIA发作后2周内,手术为佳。对于近期出现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为不稳定斑块时,可推荐选择于2周内手术。

 

治疗指征看似很容易把握,但对其判断必须基于两个基础:1.准确的临床症状评估;2.准确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比如,引起缺血表现的原因非常多。医生在最初阶段应综合客观结果,进行判断,并行合理检查,最后做出最佳选择。如今,需要提醒的是,超适应症手术的情况并非少见,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评估的技术水平不高,也可能是医生决断的失误,甚至可能是故意为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经验分享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术式选择包含两部分内容:选择切口及选择内膜剥脱术式。前者决定了能否有效适量应用肝素,后者能减少并发症。

 

陈忠教授分享了个人及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的经验总结。

 



针对CEA手术,有两个需要思考的点:


第一,术中使用颈动脉补片,适合颈动脉内径<4mm,CEA术后再次狭窄要行2次手术的患者。其优点是能有效预防再狭窄,顺应性好、易于缝合,且愈合性能良好、无使用限制。因为其微孔径,有利于针孔渗血减少。但缺点在于补片会增加手术时间。

 

第二,CEA手术中转流管的使用,适用于影像学提示术前有卒中;对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颈动脉返流压<40mmHg;术中不能耐受颈动脉阻断试验;术中TCD显示阻断后脑血流减少>50%;颅内Wills环代偿不全者。

 

CEA手术中使用转流管,能保证阻断过程中同侧脑血供。其缺点是可能引发栓塞;导致内膜损伤或形成夹层,形成血栓;且这一方式会增加手术时间。

 

最后谈一下CEA手术中脑血流监测的问题。在监测方法中,TCD监测颅内大脑中动脉灌注压更重要,能直接反映脑内血流灌注是否充分。

 

如阻断后血流下降50%,术中测到返流压>40mmHg,可以不用术中转流管。解除阻断时,如血流少不超过专场的1.5倍时,一般不会引发过度灌注。

 

(以上陈忠教授文章内容,整理自第13届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大会报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脑中风
防微杜渐,预防中风,治疗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颈动脉手术那些事儿(1)CEA热点与争议
剥除颈动脉斑块,预防缺血性中风——清华长庚血管外科持续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
颈动脉内的斑块可以切除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