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极养视界】你为什么需要个性化营养诊疗?!

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你为什么需要个性化营养诊疗?!



本文由专注营养科普的微信公众平台《极养视界》公众号:JiYang_Health授权转载


文章 | Xinyin 

校对/编辑丨乐乐

设计 | Fay




前言

由于每个人的基因、环境、年龄、身体状况等不同,让我们成为差异巨大的个体,想要获得最佳的疗效,医学治疗也需要朝着个性化发展。现在各国诊疗最前沿的趋势是精准医学,就是通过搜集跟疾病发生相关的各种资料数据,度身定做最有效的治疗套餐。营养,作为综合医疗的一部分,也在向着以人为本、强调个性化诊疗的方向发展。




营养诊疗

是什么


与一般的医学治疗通过药物、手术等手段消除病灶不同,营养诊疗着重于诊断一个人的饮食和营养存在的问题,治疗也以改善营养为目标。有人可能会问,如果营养不是为了治病,有什么用啊?先别着急,营养状况的改善,是预防和治疗所有治病都不可缺少的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表明,现在全球造成死亡率最高的原因是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1]


这些疾病除了受到遗传、年龄增长的一定影响之外,绝大部分是可以通过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或治疗的。“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都是吃出来的。而慢性病的治疗,则少不了控制饮食。营养师会通过分析客人的饮食,指出潜在的问题,例如热量过高、纤维摄入不足等,帮助客人改善饮食,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营养诊疗

我们为什么需要



有小伙伴说,我身体棒得很,为什么需要营养诊疗?道理很简单。就像汽车不管开得怎样,都要定期保养,发现潜在问题,防微杜渐,否则突然半路抛锚就很难收拾。就像我们每年都要做一次体检,看看各项指标正不正常,这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那么为什么不对我们的饮食也做一个“检查”呢?毕竟饮食对健康的好处是要经过长期的积累的,到疾病预警时才来改变就失了先机了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吃而已,谁不会呀?但是研究表明,我们对自己饮食的自信程度跟我们真实的饮食质量往往并不成正比[2-3]。那么,我们就需要听取专业营养师们的意见了。 


营养诊疗的应用



如今,营养诊疗的两个中流砥柱是“证据(evidence-based)”和“个性化(patient-centered/individualized)”。首先,营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一样讲究机理和实验证据。因此,营养诊疗也是基于科学的治疗方法。美国营养师协会还会组织专家对各种主题的研究文章进行系统分析,从中归纳出对治疗营养状况有帮助的手法,制定行业标准。 


其次,营养师们要遵照营养治疗的流程从了解病人的体重、饮食、疾病、运动、其它生活习惯等等开始,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活动,订立干预目标并追踪监测干预的效果。“彼之蜜糖,我之砒霜”,每个人的饮食爱好和身体对食物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营养师的建议不单要“接地气”,还要能让客户容易接受。


实例 1


“ 三高”和其它慢性病的营养干预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困扰大家的问题“三高”和肥胖首当其冲。就像社会的现代化不管在东、西方都在经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轮回,我们的健康也在经历着“先肥胖,后治理”的过程。营养师很大程度上就在帮助大家扭转“吃得越多越好”、“能吃是福”的观念,同时努力澄清普罗大众对于“营养”等于“难吃”的误解。


我国糖尿病的患者已经超过了成年人口的11%,这个数字还在逐渐上升。然而,得了糖尿病之后,绝大部分患者都是处于懵懂的状态,通常得到的只是三言两语的医嘱和一些药物,仅此而已。有多少患者真正有营养师咨询,教会他们怎么吃?


小编爸爸刚得了糖尿病的时候,小编问他:“你知道要怎么吃吗?”小编爸说:“知道啊。医生说千万不能吃粥,不要吃水果,不要吃糖。”但其实这些都是误解。糖尿病人的饮食需求与健康人无异,最重要的还是要讲究适量和均衡。



▲ 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餐盘太极图


用最新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面的“餐盘太极图”[4] 来说吧。如果有一个碟子放在面前,那么1/4个碟子上应该放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条),1/2放蔬菜水果,1/4放高蛋白食物(鱼、肉等)。什么不能吃水果,不能吃粥的说法都是不准确的。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尽管含有简单糖,但由于它有很多水分、纤维等,只要不是一次吃超多的量,它的食用不会使血糖不受控制,反而对控制血糖有好处。小编爸一直不敢吃西瓜,在小编怂恿了很多次后,才勉强尝了一片,然后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兴奋地说:“果然不会升血糖啊”。营养师可以帮助患者找到正确的营养方案、配餐建议。极养之前的几篇文章都有案例解释,这里就不多说了。 


实例 2


维持健康体魄


就算身体健康的人群,也可以因为某些其它的需要,或者为了保持现在的健康、预防慢性疾病而求助于营养咨询。例如,响应国家的号召生二胎的家庭不少。小编回家探亲的时候好几个姐妹就在考虑中。但你知不知道创造一个健康的宝宝需要的不仅仅是10月怀胎的时间,甚至要在之前就做好营养健康的准备?


动物和人群的实验都发现孕前和孕中的营养可以改变基因的修饰,也就是所谓的“表观遗传”,而后带来代谢方面的改变伴随宝宝一生。不加控制的孕期糖尿病容易产生“超大宝宝”。要注意这种胖胖的、很可爱的宝宝以后患心血管、血糖方面的疾病风险都会更高[5]。而父亲的影响同样重要,吸烟和肥胖等都会损害精子的健康水平,进而影响宝宝以后的健康,比如说肥胖的风险[6]营养诊疗可以帮助准父母和其他人发现潜在的营养问题,看饮食里缺少什么需要补起来了。 




比如说有些营养素如叶酸是对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的。但因为神经管发育在孕期第一个月就完成,因此叶酸要在妈妈怀孕前就补起来,等怀孕确定(往往在受精一个月后)再补叶酸就错过了最佳时机了




营养诊疗的新发展


>>>>

基因多态性用于营养诊疗


营养诊疗也在科学进步的过程中衍变。最近一个可喜的发展是把基因多态性用于营养诊断,是营养个性化的创新尝试。我们的基因是一些很长的DNA序列,含有很多核酸碱基对。虽然人与人之间基因大体相同,但是经常会出现微小的差异。例如同一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差异,这就叫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有些基因多态性会影响基因所编码的蛋白的活性,从而影响代谢和其它生理功能,进而导致了我们营养需求的不同。


最近有个很有意思的研究发现,在长期吃素的民族中(例如印度人),有很多人具有一个叫FADS2的基因多态性,这个多态性增加合成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效率。而在肉食较多的人群中(例如美国人),含有FADS2基因的人相对少,相反,他们含有一个叫FADS1的等位基因较多。因为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一般只在动物来源的食物里富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FADS2的人比较适合吃肉来补充这些脂肪酸,而有FADS2的人不吃肉也能合成足够的长链脂肪酸[7]所以你适合吃素还是吃肉可能还由你的基因决定。 


把这项最新研究用于营养诊疗还为时过早。但已经有一些其它研究比较成熟的基因多态性被用于营养诊疗中。比如有一个叫MTHFR的酶。这个酶有一个常见的SNP 叫MTHFR C677T[8],降低这个酶的活性。因为MTHFR是叶酸代谢必需的,有不良SNP的人就需要多补充叶酸来弥补酶活性的不足。一些有这个SNP而且膳食叶酸缺乏的妇女可能因此而流产。在她们二次怀孕的时候,为了保障母子的健康,就要从备孕开始确保叶酸水平,等水平充足了才能怀孕。如果在未来,我们不单单能亡羊补牢,还能通过筛查SNP而让大家选择最适合的膳食、规避风险就更加好了。 




>>>>

线上营养诊疗


各种平台,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给营养诊疗提供了新的契机。线上营养诊疗开始迅速发展,让大家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联系可能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营养师,也可以增强营养师与客户之间的互动。同时一些在线的营养微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大家方便地增加营养知识。另外还有各种的手机程序被开发出来,可以让我们记录分析每天的饮食、运动。营养诊疗充满机遇。




暗藏机遇之中的挑战



>>>>

缺少规范化,靠谱营养师不好找


国内的营养诊疗起步比较晚,营养师的培养制度还不完善。像有的公共营养师培训只需要两三个月,是不可能真正学习到足够的营养知识成为合格的诊疗营养师的。可喜的是有关单位正在尝试完善政策,慢慢把营养师专业化、规范化。其它国家,比如说美国的营养师制度相对发展比较久、培养制度规范。要成为美国的注册营养师,首先需要读完营养本科课程,还要经过至少一年的临床实习,通过考试才能上岗。



>>>>

网上的“专家”信息良莠不齐


现在的养生节目很红火,但很多都是只以卖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保健品为目标。而真正的营养师是不会胡乱让自己的客户去买没经过科学论证的、甚至可能有害的产品的。保健品厂家的广告轰炸、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营养师还没有法律来保护其权威性都是造成现今困境的原因。



>>>>

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


要把营养服务发展壮大,需要观念的扭转。在什么时候我们需要营养服务像需要其它医疗服务一样自然,就成功了。


-|结语|-


营养诊疗,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将渗入到日常生活和人生的各个阶段中去。这期的极养视界以「营养诊疗的现在与未来」为主题,为大家介绍现今营养诊疗的各种尝试,客观分析它们的功效、不完善之处、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WHO and FA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2003. Diet,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Report of a Joint WHO/FAO Expert Consultation. Report 916. Geneva: WHO.

[2] da Costa M, Alves C. Self-perception of food intake and

dietary qua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trology. 2015;8(2):6-12

 [3]Goodwin DK, Knol LL, Eddy JM, Fitzhugh EC, Kendrick OW, Donahue 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dietary intake of US adolescents. J Am Diet Assoc. 2006; 106(9):1450-3.

[4]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人民卫生出版社

[5]Kc K, Shakya S, Zhang 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macrosomia: a literature review. Ann Nutr Metab. 2015;66 Suppl 2:14-20.

[6] Soubry A, Hoyo C, Jirtle RL, Murphy SK. A paternal environmental legacy: evidence for epigenetic inheritance through the male germ line. Bioessays. 2014 Apr;36(4):359-71.

[7] Kothapalli K, Ye K, Gadgil MS, Carlson SE, O’Brien KO, Zhang J, Park H, et al. Positive selection on a regulatory 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 inFADS2influences apparent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arachidonic acid.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16; msw049 DOI: 10.1093/molbev/msw049

 [8] Nair RR1, Khanna A, Singh K. MTHFR C677T polymorphism and recurrent early pregnancy loss risk in north Indian population. Reprod Sci. 2012 Feb;19(2):210-5.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增加自然受孕率, 备孕营养怎么吃?
营养师:老年人感染新冠后饮食营养注意什么?
【极养视界·科普】糖尿病从饮食管理开始——糖友一天饮食如何安排?(二)
【极养视界·科普】糖尿病从饮食管理开始(一)「纽约诊所」
中国营养师发展大会主题报告丨主会场——日本营养师和管理营养师现状及实践成果
个体化营养这个创业方向靠谱吗?有人提出了质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