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参剪纸——线条讲述的文化

  

文 | 于建青

选自《志说吉林风物》


    

早年,剪纸是普通人家世传的居室装饰,逢年过节或婚丧嫁娶等一些特殊日子才用得上,地道的民风民俗。其实早在唐宋,此物就被写进了诗句,白居易曾赞美:“疏流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印象中贴在窗户上的窗花,不到夏天就已被风吹日晒弄得斑驳花白,甚至残缺不全,但依旧舍不得揭下来,也许心里还装着对年的一丝留恋,希望让吉祥的气息陪伴得更长一些。

从形态上,几千年前传到今天的剪纸花色与样式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但人们对它的热爱和追求却始终如一,甚至一度演变成时尚流行,因为有民间土壤的滋养,欲发枝繁叶茂。

无论年节时的“吉庆有余”或“迎春纳福”,也无论嫁娶时的“喜结连理”,或是老人寿诞时的“麻姑献寿”,一把剪刀的千变万化,丝丝缕缕间,轻易将那些过日子的道理生动明了地演绎出来,即使姑娘写在脸上的心事,也会流露在那些好看的纸上。

参乡长大的女人,二三十年都在纸上剪人参。她的手上似有不可思议的神力,剪出的每棵人参都像人一样婀娜灵动,有人的呼吸和表情,或翩翩起舞,或浅吟低唱,方寸之间幻化出天地万物之美。

翻开《百参图》,瞬间能把你带回到似水流年的远古,参须优美婉转的修体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剪纸,完全是一种自然形态的写实,你甚至可以从那些恣意盘绕的线条里,感知每根脉络的舒张和蠕动。

很难想象,要用怎样的功力才能将人参的灵魂刻画得如此精确。其实不难理解,人参之乡漫长敦厚的滋养,完全可以培育出这样的艺术家,人参与艺术,同生共长,缱绻绵长。


  郭沫若曾赞叹北国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大红的窗花,在漫天飞雪的季节会让一个家看上去暖意融融,即便是贴在一间破旧不堪的老屋窗户上也能陡增喜庆欢快的美感。




  隆冬季节,北方的女人习惯围坐在炕头,各自手里拿一把剪刀,在老人的指点下练习剪纸。随着一串串纸花从手指缝里旋转而下,一挂透着乡土味道的窗花罗罗娑娑抖开,她们的脸上顿吋有了花一样的笑靥。


  如今这种东北乡间炕上常见的风情也有些淡了,很多人农闲时忙着进城打工,剪窗花、打毛衣、绣枕头顶之类最为常见的女红已经鲜有人做。


  在抚松县松江河镇八一桥下一条胡同里,很容易找到了陈凤的住所。这是一间商住两用的二层小楼,门面不大,同这里随处可见的奇石根艺参茸山货之类的店铺混在一起,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虽然离正街仅百米左右,却没有街面上车水马龙的喧闹,倒有种“深巷藏幽”的僻静。


  这是一间商住两宜的房子,是她2012年买下的,根雕奇石也摆了一些。 她说这些既是爱好,也是养家之用。毕竟在这人参之乡,旅游业近些年兴盛起来,各地的游客除了对长白山的珍奇土特产感兴趣,还很喜欢这里的工艺品,比如琥珀木的根雕、摆件,松花石砚,再就是以人参文化为主题的各种艺术品,包括人参剪纸。


  她一再表示歉意,因为刚把大量作品送到县里,县人参博物馆正在为她做个人剪纸作品展,吋间是从元旦一直到正月十五。她说,方便的话可以到那里看看。似乎又想起什么,她转身进屋,抱出一个大卷轴,需三个人合力才能打开。


  卷轴徐徐展开,大家的眼晴顿时被画轴上的剪纸图案牢牢吸引。这是一幅15米长的“定参图”,每棵人参都是一幅婀娜多姿的图画,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大气磅礴的人参家族史。


  刚满40岁,就被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而且是当年抚松县唯一一位。她对这些似乎看得很平淡,“平时就愿意坐在家里琢磨那些人参造型,还有更多构想需要下功夫细化,人参的主题太深厚了,一辈子也挖掘不完。”


  陈凤的人参剪纸有别人不一样的味道,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无论哪个级别的艺术展览或主题活动,都少不了向陈凤发出邀请,请她拿出一些剪纸作品供大家欣赏。她也非常支持,每次都会让大家耳目一新。


源于远古镂刻的剪纸


  剪纸起源于民间的劳动创造,与人们的生活、风俗习惯关联紧密。早期的剪纸充满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宗教崇拜。远古时期,种种神秘现象都被视为上苍对人类的警示,在人力无法企及的现实面前,往往以祭祀、膜拜、占卜等形式,表达人类对神灵的敬畏或祈求庇佑赐福的精神意愿。


  周礼之兴,使巫仪活动有了规范的典制。剪纸的形象化造型和内涵深厚的寓意开始以民间朴素的形式表达出来,只是那时还没有发明造纸术,不能算真正意义的剪纸。考古发现,自商代始,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可视作剪纸艺术的前身。


  最早发现且有据可查的剪纸应为1967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高昌遗址附近的五幅团花剪纸,据考证,约为公元4世纪前后的北朝时期,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


  西汉时,人们开始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故去,思念不已,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像为其招魂,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造纸技术被全面掌握,镂花形式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剪纸艺术在民间开始盛行,算起来距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


  唐宋时期,流行“镂金作胜”的风俗。“胜”,即用纸或金银箔、丝帛剪刻而成的花样。唐诗《采胜》云:“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生动描绘出剪纸吋的优美动作以及剪出的花鸟草虫等艺术效果。还有李商隐的《人日》:“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


  正月初七为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即“人类的生日”,或曰“人胜节”或“七元日”。当时,还流行着一种用双丝绢帛剪成的小幡,叫作春幡,或称幡胜、春胜。立春那天作为节日礼物,或簪于头上,或挂在柳枝上,抑或贴于屏风。


  后来“人日”剪彩这一民俗渐渐集中到立春这天,人们剪制各种幡胜、 春幡、春燕、舂蝶等等,作为节日礼物。皇帝在这一天也要接见群臣,并分别赐以金银幡胜或者罗幡胜,以示祝福。


  门笺即由春幡演变而来,如今各地乡下过年还极为流行,以四种不同颜色的纸剪出“福禄寿禧”或“新春快乐”的字符,贴于门楣之上。


  到了宋朝,剪纸开始普及,并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明清时期,剪纸艺术达到了高峰期。


  在民间,以色纸剪成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于窗上,称作“窗花”,贴于门楣上称“门笺”,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


  早年东北乡下过大年,流行家家贴窗花的习俗。民间有谚:“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屋里屋外彻底打扫干净,糊了新窗纸,便剪些红红绿绿的窗花贴在上而,整个屋子一下子便亮堂起来。


  那时,村里的姑娘媳妇都会剪些“年年有鱼”“富贵牡丹”“龙凤呈祥”之类的窗花,以此祈福求祥。手巧的还能剪些“桃园三结义”“仙女下凡”“老鼠嫁女”等颇有难度的故事,可谓内容广泛,充满浓烈的喜庆气氛。


  陈凤说,窗花的图案最朴实也最好剪,她八九岁时就开始跟大人学,记得最拿手的还是剪雪花,一口气能剪出几十种花样。后来一段吋间窗花不时兴了,这两年又有点回潮,进了腊月,去市场上走走,很多小摊上都有这类窗花。但已经跟以前明显不一样,多数都是机制的,没有手工剪出来的那种质感,图案也显得单一。


  喜花是在结婚布置新房时剪贴在室内、家具和器物上,象征婚姻美满、子孙延绵的剪纸。不仅屋内屋外、院里院外、窗上门上要贴红色双喜,就连装嫁妆的箱子、灯、盆等都要贴。贴喜字是一项传统婚俗,沿袭了近千年,至今婚庆时的喜字仍然极为普遍。


  喜字最具中国民间特色,许多人都会剪,但陈风的喜字能剪出千种,亲戚邻居结婚都来找她,她会根据每家的门窗不同,剪出各种形态的喜字,再配以花鸟图案,赋予吉庆祥和的美意。而且每家的喜字都不重样,这也是她独到的功夫。


  剪纸中有些符号已是约定俗成,比如“八吉祥”,在喜庆类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双钱谐音双全,常和蝙蝠、寿桃连在一起,有福寿双全之意。如意的寓意为万事如意,也常用在吉祥类的剪纸。还有一些常见的图案,如麒麟、虎、鹰、石榴、鲤鱼、松、鹤等等,在剪纸的艺术表达上,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符号系列。


  同样一个寿字,陈凤给设计出99种。她在“松鹤延年”的寿字里,将蝙蝠、不老松、寿桃、石榴等多种元素融入进来,表达出传统意义上的福寿延年、子孙满堂的朴素理念。


“缸参”红火的年代


  陈凤感慨,这几年科技发展很快,网络上的东西很多,可借鉴的图案和手法非常丰富,不像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吋候,农村获取信息的来源主要是电视、广播,条件好一点的才能看到报纸刊物。


  她说,其实积累的过程很漫长,主要都是从生活中一点点获取。抚松是全国人参的主产地,平时周围接触的不是人参,就是与人参相关联方面的东西,这种熏陶是潜移默化的。


  小时候一直生活在松江河,大约从1980年开始,父亲就在这里做人参生意。“那时候接触的都是红参、白参、全须参这些加工过的人参,因为都是成品,已经没了灵性,视觉上也没有多少美感。”直到后来嫁到东岗(现长白山管委会池西区),才真正接触到那种有生命力的人参。


  东岗有个人参市场,平时路过那里就进去看一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正是人参最红火的时候,市场里比较热闹,各个品种的人参都有,形态各异,但身形飘逸的野山参很少,多数都是家植的园参,形体美感差一些。


  那时兴一种“缸参”,就是在大泥缸里栽植人参。这是一种当地的独创, 因为人参价格一直上涨,人们看到种参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便开始想办法扩大经营范围。而人参栽培又有其特殊性,必须用采伐过的生土才行,林地属国家资源,不可随便开垦,这时就有人想了这个奇特的办法。


  人参的根须很长,这种大缸的深度可以保证人参根须的延展。先到树林里挖回腐殖土装进缸里,再把人参栽子移进去,栽植好的缸参要放到外而,用遮阴膜罩上,避免阳光曝晒。


  用这种栽培方法长出的人参身条婀娜优美,参须修长且非常自然,她说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留恋。“你不知道那批参长得多么好,很难再见到有那么好体形的人参了。”




  就从那时候开始,她才真正喜欢上了人参。


  人参在当地实在太普遍,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也不觉得怎么稀奇,但在看到缸参的时候,那种舒展优美的身姿让她顿时觉得一种内在的灵性出来了,发自内心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热爱,可以说,缸参达到了人参培育以来最完美的境界,无论芦头的长度,还是参须、体型等衡量人参的标准都堪称最高级别。


  但这种完美也给市场带来了混乱,很多人因为不了解野山参与园参的区别,很可能就把缸参当成了山参。一棵同等体量的山参正常能卖5000元,那么缸参就能卖到1万多,这种“以貌取参”的现象完全是由“惟形论”造成的,但从药用价值衡量,再好的缸参又怎能与上百年的野山参相比。


  后来由于成本太高,因为人参的生长周期至少要三至五年,而且在养植过程中对温度湿度要求严苛,掌握不好还会得病腐烂,成品率非常低,人们相继放弃了这种带有实验性的栽培技术。


2008只蝴蝶


  1996年时,东岗镇办了一份地方小报叫《棒槌鸟报》,从创刊之日起,陈凤就包揽了这张报纸报头和报尾的剪纸设计。


  她从箱子里翻出了几张保存了十几年的报纸。一份是1999年12月20日的,报眼位置署名陈凤的剪纸《欢庆澳门回归》,另一份是2001年7月1日的, 标题是《参乡喜庆建党八十周年》。她说,这只是一小部分,偶尔也给县里的报刊配插图,只要找到她,都会努力做好每一件作品。


  就在2001年,发生了一件事,令她至今不能释怀。


  陈凤的爱人每晚都要看新闻联播。那天晚上打开电视,她正巧看到申奥成功那一刻。首都人民激动的心情和欢呼畨跃的场面一下子感染了她,跟现场的人们一样,她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当晚就在想,这样一件大事, 向己能做点什么呢。


  “我就开始琢磨剪蝴蝶,决心剪2008只蝴蝶庆祝奥运会。记得很清楚,那年的7月开始动手剪,到2004年就已经剪了5000多只蝴蝶。每只蝴蝶都不重样,光不干胶影集就装了好几大本。”她说,因为剪着剪着就收不住了。


  这些蝴蝶送到哪里又成了问题。陈凤说自己毕竟是个普逝百姓,很少与外界接触,剪好的蝴蝶不知该送到哪儿,心里有些着急。


  有一天,正赶上县团委下乡检查群众文化生活来到陈凤家,一进门,看到满屋子贴的都是剪纸,非常感兴趣,就问最近有没有新作品,她说有啊, 就把几大本的蝴蝶抱了出来。一看,他们立刻惊呆了。


  后来在县文化馆和人参博物馆的努力下,将这2008只蝴蝶剪纸作品送到了有关部门,准备寻找机会捎到北京。遗憾的是,由于衔接方面的原因,这些蝴蝶并没有送到北京奥运会上。说到这里,陈凤的眼里满是遗憾的泪花。


  前两年,大连一家企业老总看到关于陈风2008只蝴蝶的报道,亲自来到陈风的店里,要出一笔大价钱购买这些蝴蝶。陈凤犹豫了,其实她更希望蝴蝶留在家乡,哪怕赠送都行。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她答应了那位老总,只开了20080元的价,那位老总过意不去,又送给她近20万的礼品作为答谢。




《百参图》


  陈凤店里左上方悬挂着一幅“十二生肖参字”的巨幅剪纸作品,她指着每个参字一一解释。其实每个字的笔画里,都嵌着许多形态各异的人参造型和抽象出来的生肖图案,美妙而深富神韵。而每个字体,都是她从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里拣出来的,充满艺术表现力。


  这幅作品创作于2010年,当时正值抚松百年县庆,她被邀请去参加庆祝活动。走进县里的“中国人参博物馆”,一下子就被大厅里墙壁上、柱子上张贴的不同朝代的“参”字所吸引。她站在那里,细细地欣赏、揣摩,瞬间,脑海里就勾勒出剪纸的意象。“当时就想,书法能表现出来的,剪纸也一样能做到。”


  回来后她反复琢磨,怎样将人参文化与十二生肖结合起来,并赋予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精巧的艺术造型。参字本身就有很强的艺术性,再结合人参的自然形态,从甲骨文、金文、魏碑中的参字,到历朝历代书法大家所书的字体,全被检索出来,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设计,终于诞 生了十二个人参生肖字符。


  这幅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市各种展览,一度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同一时期创作的另一幅作品是“长白山百参图”,这幅长米的剪纸长卷是她花费精力最多的一幅。她从不同形态的山参和园参中进行细致分拣和归纳,最后确定了百棵极具特性的参形,细腻地再现了人参的形体美。


  创作中既要抓住人参的形,更要体现人参的神,只有形与神达到完美融合,才是一棵活的人参。这幅作品她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才完成,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多最长的人参民间剪纸作品,现被抚松“中国人参博物馆”收藏。


  2013年,她又创作了三十米的大型剪纸长卷《长白山百奇珍野山参》。之所以创作这幅作品,她说,因为长白山的野山参越来越少,就想把出土的极品野山参以剪纸形式做个图谱,给历史留下一点可供参考的资料,她给这件作品命名为“宝参图”。


  同样也有一百苗人参,开卷就是山参之王,徐徐展开,一棵棵形态各异、参龄不同的野山参纷次呈现,仿佛置身人参的王国。这简直就是一部人参的生命史,人参的幻化、岁月锻造的身姿,每一棵都已不是凡物,细细揣摩,或许还能感受到仍在生长的生命力量。


  这幅作品已被收藏到珲春博物馆。


树叶与桦树皮剪纸


  《史记》有“剪桐封弟”的记载,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可见剪树叶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


  以树叶为材的剪纸相对简单,先要采集新鲜的木本树叶,趁鲜时加工制作,但一定要把剪好的作品及时放入厚书中压制,否则不仅会枯黄褪色,叶形也会迅速卷曲,无可逆补。


  陈凤用树叶剪出的花卉和各类小动物同样生动美妙,细微处达到的效果与纸并无二致,树叶的质感使物象极具立体感。


  桦树皮剪纸虽然程序上与树叶剪纸有些类似,却不容易掌握。因为桦树皮要厚一些,制作时首先要把表皮一层一层剥开,直到达到容易剪制为止。这种剪纸最重要一条,就是一定选在树皮新鲜时制作,那时的桦树皮柔彻性最佳,制作起来会轻松许多。


  另外还要注意树皮纹的走向,如果顺纹剪就可能裂开,一般只能单张来剪。剪完的作品也要夹入厚书里,然后压实,待自然干透再进行装裱。


  陈凤打开一幅用桦树皮剪出的老虎,红纸作衫,栗黄色的桦树皮剪出的虎身威猛逼真,大有王者风范。


  在抚松人参博物馆的展厅里,就有她创作的14组《桦树皮剪纸》和部分树叶剪纸,有些还是首次展出。


阳剪与阴剪




  中国传统剪纸构图大都采用对称、连续、均衡和平运等技法。现代剪纸不断创新,开发出圆形、方形、菱形以及英文字母C形S形等新技法,“远看轮廓近看花”是剪纸构图的重要特征,夸张写意,力求神似。


  阳剪又称阳刻、镂刻,其特点是减去物象以外的空白部分,留下整个物象的轮廓,每一条线都相互连接,构成一幅完整图案。阳剪十分强调连的重要性,这种方法剪出的作品线条流畅,画面清晰,玲珑细致。


  阴剪也称阴刻、镌刻,是刻去表示物象结构的轮廓线,在大的块面中表现线条的方法。这种剪法厚重、结实、分量感很强,有一种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图案由被剪刻去的空白组成,因此,阴刻又特别强调断的重要性。


  这种剪法有点类似于刻章,阴刻是以白色为背景,阳刻以红色为背景。陈凤总结出一条规律阳刻是千剪不断万剪一线,阴刻是剪剪断”。阳刻如同绘画中的索描,用阴影关系来表现物体的立休效果。


  在陈凤的作品中,多数采用阴阳结合的方式,通常根据画面虚实关系和内容强调的主题, 确定采用哪种方式,这样可使构图富于变化,对比鲜明。比如在剪人参娃娃时,为了突出五官的清晰,使人物更加生动,面部一般都采用阳刻。也有部分人参娃娃的五官是阴刻,主要为了表现活泼调皮的天性。




  她有一件“笼上蝈蝈”的作品,就是运用阴阳剪结合的手法,玲珑剔透的笼子,与一只肥壮的蝈蝈形成了鲜明对照,两者关联紧密,相映成趣。笼子下方的人参采用的是阴剪,突出了和美吉祥的寓意。


  其实剪纸与刻纸统称为剪纸。剪纸中还包括撕纸,另外还有一种叫“香熏剪”,用香头熏点出各种图案,实际也属于阴刻。


  陈凤说,这种熏纸尽管图案非常美,市场上认可度却不高。虽然成品给人的感觉还是剪纸的形式,本质上已经与剪纸脱离了关系,用的工具也完全不同。


  而撕纸虽然也算剪纸范畴,但并不需要剪刀和刻刀。剪纸中有些工艺,比如树叶剪纸、桦树皮剪纸,要论艺术效果,已经相当精美了,但因制作过程非常复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市场上并不多见。香熏纸也是一样,一次点不了多少,而且香头不一定点到位,纸厚了不行,只能弄得特别薄,一次做几张,要花费更多工夫。


  刻纸与剪纸相比工作量要小,只要把图案设计好,将一沓纸压平,上下用力,有耐心去做就行。现在有专门的刻纸用纸,一次大约能做四十多张。


  比较而言,剪纸绝对是硬功夫,剪刀的深度有限,如果纸的厚度稍大一点,剪出来的线条就不够圆润流畅,肯定会影响效果。另外纸太厚还容易串,导致整体结构混乱。剪刀的运行必须凭借推动力,徐徐向前滑动,这个分寸最难拿捏。


人参的线条造型


  剪纸中的线,具有连接和整合整体画面的作用,这些线不同于笔画出的自如流畅,剪刀在纸上只能是一个剪口,至多不过用点“暗线”,


  线条是人参剪纸最难把握的部分,因为人参有大量参须,细长且相互穿插勾连,参须上还长有密密的珍珠疙瘩。


  其实,陈凤的手法更接近微雕,传统的剪纸艺术相对随意,一个大致的轮廓加上民俗的内涵,可能就是一件符合大众审美的民间艺术作品,但对于人参这样需精雕细刻的题材仅靠传统工艺完全不够。


  比如人参的芦头、丁碗、根须、珍珠疙瘩、参籽等处,都需要用特殊的技巧,有的用剪,有的要挑,还有的要弯、转、抖等,稍不留意线条就可能变硬、抻断,弄不好那种原始自然、洒脱飘逸的感觉也出不来,这是人参剪纸特别费力的地方。特别是一颗颗比米粒还小的珍珠疙瘩,剪的时候必须一气呵 成,抖一点就会前功尽弃。


  陈凤在观察野山参的形态时,非常注意那些根须所表现出的天然灵动的韵律美,吋间久了,会觉得每一根参须都流动着血液,随着音律翩翩起舞。


  而不同参龄的人参又姿态各异,比如一年生的“三花”,二年生的“巴掌”,三年生的“二甲子”,直到四品叶、五品叶、六品叶等,各种形态的人参所表现出的风度气质截然不同,既要讲究艺术技法,又必须兼顾科学规律。


  像人一样,每一棵野山参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宁静和顺,丁须柔美怙淡,有如吐纳云气的仙翁智者。有的健壮豪放,肢干雄浑有力,似仗剑行侠的志士。有的蔓妙妩媚,春风杨柳,有的野趣横生,活泼可爱……这就需要在线条上用心刻画,注意每个细节的把握。


东北民间剪纸主题


  东北民间剪纸既有以“嬷嬷神”崇拜为代表的满族风情,又融合了中原文化的国俗民风,逐渐形成了粗旷豪放、淳朴热烈的地域特性,与东北人的性格极为相近,真实反映出当地的人文风情,自然面貌。


  陈凤认为,这种煎纸与宫廷剪纸完全不是一回事。宫廷剪纸注道细节的表达,精雕细刻,东北剪纸具有东北人大气豪爽的性格特点,有一种特殊的质朴美,既不着意去修饰一些东西,又不显得做作、轻浮,自然大方。但她还是承认,这些年东北的民间剪纸有了很大变化,也在向宫廷剪纸不断靠拢。


  她并不推崇这种做法,“因为那样会丢失东北宝贵的民风,变得不伦不类。如果为了迎合刻意改变一个地区的文化属性,那就会丟失许多宝贵的东西”。比如剪一苗野山参,是剪圆芦,还是堆花芦、竹节芦,剪的是老体参还是嫩体参,或者已经形成珍珠疙瘩的,或者紧纹细皮的那种,别人剪出来的,只能告诉你说这就是东北的野山参,形体、线条都很好,看上去果然是一棵漂亮的人参,却讲不出这棵人参的生长特性,另外也少了一样重要的东西,人参的灵魂。


  别看这些剪纸线条拙朴,甚至有点粗糙,但融入了对参乡文化的理解,有深厚的民间根基,每一处的剪法都能说出现理由,可以更直观地表达思想主题,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长白山文化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无数个活灵活现的民间故事在她的手里出神入化地演绎出来,灵动的人物造型,鲜明的主题,画面感极强的情节表达,简洁而不失深刻2009年,她将长白山挖参习俗加以整现,设计成16米长的书法剪纸,令人耳目一新。2011年,受邀为《松花石传说》一书创作了系列剪纸插图,其中包括母子石、石缘、磨刀石等7个部分,每幅剪纸都是依照故事情节设计而成,场景里的人物栩栩如生。


  自然,最受欢迎的还要数她创作的那些人参、参女、参娃形象,因为这都是大家最熟悉的,也是百看不厌的形象。接下去,还要继续研究这些,不断丰富创作主题和思想内涵,她想让外面的人因为看到她的剪纸一下子喜欢上她的家乡。


- 方志吉林 -
修志问道 以启未来

【微信号:fangzhijili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多款有趣剪纸图案
剪纸
剪纸艺术
除了窗花,剪纸还有这么多种创作方式!小动物、交通工具都可以
剪纸不仅仅是剪纸「身边的小豆豆」
我爱剪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