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卿《朗读者》一期就火!96岁译界“狂人”动情处热泪盈眶

轻点右上角,Aa调整字体大小

本文由壹学者编辑整理,内容源自《光明日报》、《新晚报》、国际在线等

继《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后,又一个气质相仿的高分文化类节目播出了!刚刚还醉醺于古典诗词的人们,这下又被央视《朗读者》圈粉了!主持人董卿兼制片人,节目2月18日刚播出许多网友便称赞“这才是央视正确的打开方式”,其豆瓣评分高达9.2分,有业内人士预测,该节目有可能成为又一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首期《朗读者》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大家许渊冲等嘉宾,由嘉宾围绕每期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

本篇内容含:采访董卿、节目精彩花絮、译界“狂人”往事、让人叫绝的“神翻译”。 


《朗读者》第一期完整视频


 【 董卿说 】  

问: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档关于朗读的文化节目? 

董卿:我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二十二年了,已经到了一个阶段去做一档真正自己喜爱的节目,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应该扛起文化大旗,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职责和使命,再加上我个人的兴趣爱好吧,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和我个人特性的产物。我自己本身对文学的确是很感兴趣,还对“人”也很感兴趣,《朗读者》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结合在一起。

问:为什么朗读前要先讲故事?选择嘉宾的标准是什么? 

董卿:先讲故事,后朗读,是希望大家在对这个人物有一个更全面和丰富的了解之后,对他的朗读会能够更有代入感,更能够感同身受,有更深刻的理解。选择嘉宾的标准是,有影响力、有知名度,但是更希望他有独特的人生经历,或者他身上有些特别的品质值得我们弘扬。

问:选择做文化类节目,是觉得文化类综艺是未来发展方向吗 

董卿:文化类的节目真的很难做,我并不认为因为是《中国诗词大会》或《朗读者》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就标志着中国文化类的节目就会大火,但是起码它是个风向标,它让我看到了在一些真人秀或者纯综艺节目的霸屏的今天,观众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的关注给我们带来了鼓舞。

濮存昕在节目中朗读了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原来他曾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小时候外号是濮瘸子,他把自己的朗读献给改变自己命运的那位医生。

我还想聊一下节目的最后一位嘉宾——九十六岁的大翻译家许渊冲。他是本期节目当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嘉宾,也是离普通老百姓生活比较远的一位,但是他的讲述却引起了最多的共鸣、关注和赞赏。许老先生的情难自禁、可爱和执着,真的是打动了无数人。我们也真的收到了很多的反馈,就像我的好朋友娄乃鸣导演,“用了两个字儿来形容第一观感‘惊了’,就是完全没有套路的一个节目,哪里请来的大神。在不经意间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

本期,“壹学者”就带大家深入认识这位“引起最多共鸣、关注和赞赏”的嘉宾——翻译家许渊冲。

 【 节目花絮 】  

“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96岁高龄的许渊冲对董卿说道:“10年前,我做直肠癌手术时,医生说我最多能活7年,可是我现在什么感觉也没有。2014年的时候,得了国际译联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了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让中国文化得到了认可,我要走也没什么遗憾了。我希望我还可以抓紧时光,多为翻译中国文化做些事情……”对于未来的时间,他是这样雄心勃勃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生命并不是我们活了多少天,而是我们记住了多少天。”许渊冲说。他如今每天依然坚持工作,“翻译仍是生活的驱动力,每天能陪伴我工作到凌晨三四点。”

“狂人”许渊冲:诗译英法唯一人

在《朗读者》的现场,许渊冲递给董卿一张名片,名片上赫然印着“我是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完全不按中国式含蓄的套路出牌,引得董卿也连问:诗译英法唯一人,这样说真的好吗?许老如此解释“我是狂,但我是狂而不妄,句句实话。是120本就是120本,我绝不说成200本。我觉得“狂”是自信,一个人不能没有一点“狂”,没有自信的话,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为了追女孩 翻译林徽因诗词 

然而,大抵所有人都知道许渊冲是中外闻名的翻译家,却鲜有人直到他到底是如何结缘翻译事业的,又如何将翻译事业坚持一辈子的。在《朗读者》节目现场许渊冲感概道:1939年,我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然而这首诗其实是我当年用来追求一个女孩儿的,可是并没有追成功。直到50年后,我获得国际译联杰出文学翻译奖时,收到了这位女同学的回信,然而却已时过境迁。

就这样,许渊冲的“爱情”丢在了学生时期,但从那时起开启了“翻译人生”。许老非常热爱翻译,在与董卿的对话中,只要一提到翻译,许老的快活劲儿就立马从眼神里奔出来,溢满整个脸庞,说到动情时刻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许渊冲在《朗读者》节目中(视频)


 【 许渊冲简介 】  

  • 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1年应征在美国志愿空军任英文翻译,1958年开始把毛泽东诗词译成英法文,是将中国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1983年起在北京大学任教。

  • 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译著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中国古诗词三百首》、《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

  • 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 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 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家联盟(国际译联)“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 那些“狂人”往事 】  

在西南联大时,外文系的许渊冲总是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嗓门大、很活跃、闲不住,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一致”是他的同学、著名思想史专家何兆武的印象,而“有冲劲”是他的另一位同学杨振宁的评语。

他有个外号叫“许大炮”,总是心有坦荡,口无遮拦。再有棱角的人到中年之后都会被冷暖人情打磨得世故圆滑,可是直到现在,他的老同学提起他还是同样的评价,杨振宁甚至说,“我发现他像从前一样冲劲十足,如果不是更足的话。”

他曾评点自己的翻译水平:“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

他评价自己法国留学的意义:“假如我也去了美国,那二十世纪就不一定有人能将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法韵文了。”

言下之意,深为中国翻译界捏一把汗。

《山西文学》主编、作家韩石山曾在某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批评他,题为《许渊冲的自负》。许渊冲也对答了一篇《是自负还是自信》,有理有节。投到同一报纸,对方却未予发表。老先生坦坦然地找到了韩石山,说“要不发在你们《山西文学》上吧?”对方也不是俗人,说,“好啊好啊。”于是成了朋友。许渊冲客厅里挂着“春江万里水云旷,秋草一溪文字香”的条幅,就是这位忘年交的墨宝。

事实上,几十年来他面临的非议和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和同学赵瑞蕻(翻译家)同译《红与黑》时,两人翻译路数不同,曾就《红与黑》的翻译问题在报纸上展开论战,各执一词。赵翻译成“我喜欢树荫”,他翻译成“大树底下好乘凉”;赵赞成“市长夫人去世了”的直白,他喜欢“魂归离恨天”的婉曲。

和另一位翻译家王佐良讨论瓦雷里的诗《风灵》。对这首形容灵感来无影去无踪的小诗,王佐良推崇的翻译是“无影也无踪,换内衣露胸,两件一刹那。”许渊冲的翻译是“无影也无踪,更衣一刹那,隐约见酥胸。”他的看法是:“若用‘胸部’,既可指男也可指女,一点也不美。”

赵瑞蕻批评他:“许渊冲先生的译本加了许多不该加进去的东西。”王佐良则认为“酥胸”的译法是鸳鸯蝴蝶派,是应该特别避免的。许渊冲则大声反驳:一切景语皆情语,要的是文学翻译不是文字翻译。

这几次论战都很“火爆”,有的甚至称得上“剑拔弩张”。据说,王佐良先生当时真的动了气,表示不再在刊载论战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可是没过几年,两个翻译家在某讨论会上见面了,许渊冲没事人一般拿着自己的新书送他,请他斧正。王先生无奈地笑说,“你以后少批评我两句就行了。”

1998年暮春,德国艺术家组成的交响乐团来京演出,演奏了著名作曲家马勒的《大地之歌》。乐曲的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名为《寒秋孤影》和《青春》,特意注明是根据中国唐诗创作。

据报载,当时现场听众中不乏专家,都没有辨别出这两章到底来自哪首诗。其后各种文化类报纸都先后刊发了这两章德文还原成的中文,同时刊发的,还有李岚清副总理的指示:“一定要尽快把德国艺术家演奏的两首唐诗搞清楚。”

《大地之歌》中的唐诗,是先由法国女作家戈谢译成法文,编入《玉书》,再由德国作家哈依曼从法文转译成德文。现在又由德文译回中文,情境几多转换,文字扑朔迷离。《寒秋孤影》中“蓝色的秋雾弥漫在湖面上,青草叶上覆盖着严霜”,“我已困倦、灯已熄灭、诱我入眠”等句子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多方推测考据,被媒体喻为二十世纪的“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遇到了许渊冲。

据《文汇读书周报》当时的报道,《寒秋孤影》作者的德文歌词署名是TschangTsi,“许渊冲一看就说:‘这是张继’。”他随即找出戈谢的《玉书》进行中法文比照,再按照这位印象派女诗人惯用的“拆字法”逐一分析诗中句子,终于找到了这两个章节的原型——《寒秋孤影》是张继的《枫桥夜泊》,《青春》是李白的《客中行》。

曾批评许渊冲自负的韩石山说,“这是要真功夫的。”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许渊冲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等翻译为英法韵文。在译注的过程中,许渊冲一直坚持不仅翻译诗文,更要译出诗的意境,且译后仍能对仗工整。因此,他翻译出了许多音义双绝的精品,被称为“神翻译”。

杜甫《登高》里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曾被著名诗人余光中看作无法翻译的诗句。

而许渊冲的翻译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The boundless forest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不尽长江滚滚来:The endless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草字头”用重复sh(sheds,shower)的译法,“三点水”则用重复r(river,rolls)的译法。音义双绝,闻者称美。

翻译《西厢记》是个大工程。这部被金圣叹称为“天地妙文”的奇书包罗了中国式戏剧的各种特点:铺垫、曲笔、借代、隐喻,仅杂糅在其中的各种元代俚语就够让翻译家挠头了。简单一例,张生初见莺莺,便大喊了一声“蓦然见五百年风流业冤!”什么是“业冤”,怎么解“风流”,如何让《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读者读懂这些?

许渊冲的翻译是:

Who is there if not the beauty who has sown loveseed in my heart for five hundred long years!(那不是她么——五百年前在我心中播下爱情种子的美人。)

他的老同学杨振宁说,“他特别尽力使译出的诗句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从本质上说,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好的事,但他并没有打退堂鼓。”据说许渊冲经常对着一首诗夙兴夜寐,忧急煎迫,灵感来了又眉开眼笑,喜不自胜。

 就是这么有趣,如切如磋、精雕细琢本是一件“苦”差事,但对于有丰沛热情和深切热爱的人来说,反而是乐事一件。

 【 许渊冲精彩译文选登 】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许渊冲译文(以下简称“许译):

SPRING MORNING

This spring morning in bed I’mlying, Not to awake till birds are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许译:

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snow in lonely boat.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许译:

A TRANQUIL NIGHT

Abed,I see a silver light,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bright;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许译:

SONG OF THE GREATWIND

A great wind rises, oh! The clouds are driven away.

I come to my native land, oh! Now the world is under my sway.

Where can I brave men, oh! To guard my four frontiers today!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许译:

If one does not make the most of his youth,

How can he not,when old,regret in troth!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6岁翻译家曾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用林徽因诗词追女生
跪了,董卿又刷爆了朋友圈,但不是因为主持...!
董卿新节目《朗读者》『捧红』了96岁的许渊冲,看看他的古诗词神翻译吧
96岁许渊冲做客《朗读者》,全场笑出泪来
朗读者第二季第四集观后感
向真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