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级诊疗步步推进 县级医疗服务机构受资本热捧

中国基层医疗依旧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这些上升空间能否被补足,依赖于国家政策的调整。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差,软硬件服务跟不上,医护人员能力跟不上。这些都有可能为第三方服务带来商业机会。



一直以来,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而基层医疗机构和一些小医院却门可罗雀,难以维持。2015年我国某省67.8%的就诊人次和83.3%的出院人次集中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此外,各层级医疗机构分工不够明确,协调衔接不足,难以为患者提供全程系统的医疗服务,医疗资源不足和浪费并存。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对县级公立医院做了大量属性指导调整,明确了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要求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1月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北京召开2017年全国基层卫生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创造性落实新形势下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高服务能力,激发运行活力,全力推进基层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开创基层卫生工作新局面。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就医需求,我国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如需要从三部分进行提升:

一是规范诊疗行为,全面实施临床路径,加强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管理,保障医疗安全。实施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以抗菌药物为重点推进合理用药,加强处方监管,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二是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国家、省级、地市级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以及医疗质量控制动态监测和反馈机制,健全医疗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持续提升。持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护理在提升医疗质量中的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医师执业管理,健全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完善医疗机构登记和医师注册制度,采用电子证照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医疗执业活动动态、全过程管理。

 

推进分级诊疗 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受资本热捧

随着分级诊疗政策落地,基层医疗机构将逐渐成为患者就医的第一渠道。在各创业公司集中火力抢占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有限的三甲医院资源时,基层医疗市场的投资也愈加火热。有学者认为,人才仍是基层办医的最大障碍。

近期,几家基层医疗运营公司获得巨额融资。2017年4月,国内专业的社区医疗管理运营商“陕西强森社区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1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3月,云南新康医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宣布获得8500万人民币C轮投资,投资方为锐盛投资等机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不低于65%。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基层医疗依旧有上升空间。在英国,90%的门急诊由家庭医生首诊,其中90%以上的病例没有进行转诊,由全科医师完成治疗。美国每年12亿人次的就诊量,其中81%发生在医院外的医生办公室。


与这个数据相比,中国基层医疗依旧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这些上升空间能否被补足,依赖于国家政策的调整。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差,软硬件服务跟不上,医护人员能力跟不上。这些都有可能为第三方服务带来商业机会。

 

不过,目前民营基层医疗中心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是缺乏人才,一是快速复制和盈利问题。有学者认为,人才仍是基层办医的最大障碍,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优秀医务人才高度集中在大型公立医疗机构。显而易见的人才痛点,导致民营医院在提升医疗质量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正因为如此,民营医疗机构破解人才瓶颈后,局面才会有所改变。

 


从政策层面看,多个重量级文件的密集出台,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创造了条件。5月23日,社会办医顶层文件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发展社会力量举办、运营的高水平全科诊所,建立包括全科医生、护士等护理人员以及诊所管理人员在内的专业协作团队,为居民提供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

 

事实上,在市场准入方面,个体诊所设置也已经终于不受规划布局限制。《意见》指出,“在审批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设置时,将审核重点放在人员资质与技术服务能力上”,且“包括私人诊所在内的各类医疗机构用地,均可按照医疗卫生用地办理供地手续”。

 

去编制和互联网,让医生流动起来

按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推进的要求,至2020年,将实现“九成病人不出县”,这也就意味有更多的病人将留在县域基层。这也就要求在分级诊疗的指导下,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各种方式下沉。


去年八月份人社部发布重要通知,表示高校、公立医院将不再纳入编制管理。一时间引起一片哗然。早在2014年,北京医改方案就对医务人员取消编制,实行聘用制同岗同酬;深圳则直接取消编制管理和行政级别,实行全员合同制管理。如今黑龙江、山东等省继续跟上,尽管公立医院去编制”的情况进行缓慢,去编制化俨然成为风向。

 

“去编制”的执行,让不少医务人员开始重新考虑自己未来的发展,更多的准医疗从业者开始将眼光从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转向县级和私立医院,年份较高有能力的医务工作者更是被私立医院高薪挖墙脚,我们不得不承认,失去“铁饭碗”光环的医院让更多医务工作者流动了起来,这让更多有志者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发展还将医疗回归了本质。

 

除此之外,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发展,也让优质医疗资源开始下沉。医疗服务跨入了移动互联时代,信息传递的便捷带来供求关系的逆转,患者开始越来越多地选择多方比较、主动筛选的就医模式。随着目前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的解绑政策出台,医生集团、医生工作室等多种执业状态的出现,促使中国品牌医生不断崛起。

 

加强医生资源流动,创新医生执业形式,已经是近年医疗圈最火热的话题了,目前,我国有38%的医院支持在院医生,据调研,我国有近6成的医生希望能够固定一家医院并允许多点执业的方式进行工作。


全科联盟整理

来源:瀚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务院明确各级医院功能定位
2020年每个家庭都有1名签约医生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1205号建议的答复
各地深化医改重点任务发布,基层重点工作来了!
好事 大连人可签约家庭医生
儿童就医困难背后的深度思考:现状、困境及解决办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