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晓丹:在“法”的指导下学习方剂

文章来源/名老中医之路


学习方剂,须明方义 


前人曰:“方者法也。”意即剂须体现法则,如方剂无法则作指导,势必形成“有药无”。前人又曰:“方者仿也。”意即方剂是可以仿制的,如只知生搬硬套,呆用成方,必将导致“有方无药”。“有药无方”与“有方无药”,其失相等,都是抽掉了法则的内容。临证拟方、用药,均宜根据病情需要,固不必囿于前人成方”不得流于药物堆砌,要点在于依“法”选药组方。由是,临床上可以“有法无方(成方)”,万不可“有药无法”。有鉴于此,学习方剂不可限于背诵歌诀,呆记药味,亦不只是了解其适应症,重要的是要理解其方义。尤怡的《医学读书已》中“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合论”值得一提。论中谓:“气虚者,气多陷而不举,故补中益气汤用参、芪、术、草等甘温益气,而以升、柴辛平助以上升;阴虚者每每上而不下,故六味地黄丸多用熟地、萸肉、山药味厚体重者补阴益精,而以茯苓、泽泻、甘淡助之下降。气陷者多滞,陈皮之辛,所以利滞气;气浮者多热,丹皮之寒所以清浮热。然六味之有苓、泽,犹补中之有升、柴;补中之有陈皮,犹六味之有丹皮也;其参、芪、归、术、甘草,犹地黄、茱萸、山药也,法不同而理可通也。”文中有分析,有比较,阐述堪称透辟练,读之深受启迪,实属上乘方解。总之,学习方剂,须细心精究,深明方义,方可举一反三,逐步提高。


方剂配伍,相辅相成


方剂之配伍,在治疗法则上须注意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即所谓相反相成。如气虚宜补,气滞宜行。但治疗气虚,决不可单纯汇集补药;治疗气滞,亦不得一味行气破气。在一定情况下,应是于补或消之中,适当加以“反佐”,即补中有消,消中有补。


补中有消:即补气当佐以行气,如异功散用参、术等益气,配以陈皮即是。惟其如此,方能补而不滞。消中有补:如四磨用乌药、槟、沉,佐以党参即是。这样才可以破气,防止耗气。又方剂之配伍,尚需注意动静结合,升降相配,其理亦同。


然而,临床应用时亦非绝对如此,因此在治疗法则上尚有“并行”与“独行”问题。《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张景岳言:“间者言病之浅,甚者言病之重也;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以杂投,故曰独行。”要之,并行或独行,应根据病情之标本缓急而定。如对急重的里实证,不容徘徊瞻顾,务必纯任攻逐——独行,不得杂以他法。因之,不能认为有了四磨,五磨可以弃置;同理,亦不得因已有黄龙汤,就不再需要大承气汤。凡此,都应在法则的指导下决定如何取舍,而法则又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要引用得恰当,切合实际。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中医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本视频课程学习以方剂学为主,通过学习可以系统学习临床医家的成方,掌握蕴含的治病经验和组方方法、配伍规律,在正确辩证立法的基础上提高分析运用方剂和临证组方的能力,以有限之方应无限之病证,为日后的中医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东垣补中升阳方组方配伍法则的探讨
关于中医制方须知论之一:方剂论初识:
14种眼科疾病内治法
11.【方剂学习】之——败毒散(扶正解表剂)
人参虽好,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吃的!
[转]如何在传统方剂基础上加减用药,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