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露体检黑幕:体检中的两大忽悠!

 


健康体检在某些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重要意义不容置疑。但近年来,一些体检中心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利用所谓高科技的“噱头”,使体检项目越来越多!体检中心也存在人员资质不全、硬件设施欠佳、检查趋于形式等诸多问题被业内人士诟病。同时人们对体检的质量也缺乏信心,曾经的网络调查显示近一半的网友认为体检不足以体现真实健康情况!

在各种体检的噱头中,最蛊惑人心要算“肿瘤标志物检测”和“基因检测”了,这些检测价格不菲,少则几千,多则数万。“基因检测”和“肿瘤标志物检测”风靡国内各大体检中心,有些机构不顾体检人员的年龄、性别、病史统一建议做上述检测,挣了个盆满钵满。然而真的每个人都需要做上述检测吗?答案是

这些检测的尴尬在于有的病不一定能查出来,查出来的不代表一定有病!

肿瘤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简单的说是指在肿瘤发生、增殖过程中血液内异常升高的一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激素、癌基因产物等。这些物质在癌症患者中出现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临床上是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判断肿瘤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常规体检中,肿瘤标志物检测呈阳性不一定就是肿瘤,而仅仅是一种提示和信号,就好像云彩多了不一定要下雨。同时,肿瘤标志物检测呈阴性不一定就能排除肿瘤,因为有些肿瘤会引起肿瘤标志物检测假阴性。国际医学检验学领域最权威的学术组织美国全国临床生物化学学会(NACB)制定了肿瘤标志物使用指南。指南明确指出,肿瘤标志物不适合用于普通人群肿瘤的筛查。因而对健康人进行这些检查并不能减少肿瘤死亡的风险, 反而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担忧和额外的其他检查,特别是那些“惜命”的小伙伴们,整日忧心忡忡。肿瘤标志物全套用于健康人群筛查,跟滥开药物的行为没有什么区别,大多都是源于“你懂得的“原因。


指南指出:根据个人生活、职业习惯以及家族遗传倾向或地域高发的肿瘤项目进行单项筛查,以下五类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做防癌筛查。

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三代以内的直系或旁系亲属罹患过恶性肿瘤的;

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长期大量吸烟、长期酗酒、药物滥用、严重营养不良、偏食、长期睡眠不好、过度劳累者;

长期接触有毒物质的人群;

生存环境遭污染的人群:严重空气污染,物理化学污染、重金属污染、核污染等;

遭受特殊病毒感染的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等。

这些才是最有可能从筛查中获益,却往往又是最忽视筛查的人。

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一种“高大上”的检测项目,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自影星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选择切乳预防乳腺癌后,基因检测被人们所熟知,在各个机构更铺天盖地开展起来。


一些体检中心鼓吹抽血、取唾液或者组织切片就能测出是否易患癌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就连早恋基因都能检测,几乎是“万能检测”!由于基因检测乱象重生,2014年年初被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国家卫计委联合紧急叫停,由于刹车太猛,让一些正常医疗检测也无法进行,半年后给予部分基因检测“合法身份”(如医院产前基因检测等)。国家对基因检测机构资质审核很严,目前仍有一些体检中心在非法开展此项目。

1
基因检测并非无所不能

一滴血或者一点唾液,就能预测患病风险,癌症基因检测真这么神奇?基因检测只是告诉检测方,某类疾病有发生的可能,有易感性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发生,因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是内因和外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除易感性外,还和自己生活习惯、周围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大家要客观看待基因检测,不要抱着追捧的态度去做。

2
不是所有人都需检测

单基因疾病的种类非常多,已知的单基因疾病多达7000多种,人们通常认为的由环境、饮食导致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其实都是多基因疾病。遗传和基因是诱发部分癌症发生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家族性肿瘤包括遗传性肿瘤遗传易感性肿瘤(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幸运的是,90%以上的遗传都只是易感性肿瘤基因,在个体易感的状况下,如果再发生体细胞突变,突变细胞就容易转化为肿瘤细胞。因此,只有对高危人群才建议做基因检测。

3
癌症基因无法进行修复


很多癌症的易感基因已经明确,但目前的医学水平,还无法修复这些受损变异的基因。有些癌症只要能提早预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注重日常体检,可以做到延缓甚至避免癌症的发生,比如乳腺癌、大肠癌等。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早就明确指出影响癌症发生的因素中,内在因素只占15%,而个人生活方式高达60%!

癌症基因的检测意义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不改变生活方式,没有癌症基因一样可能患肿瘤疾病!


必须指出的是,在医疗中,基因检测的结果可成为患者选择保守治疗还是彻底治疗时的一个参考,比如肺部结节的患者基因检测结果若发现患有肺癌的风险很大,就可彻底治疗。而这些已经远远超出健康体检的范畴了!

韦尔奇教授著有《过度诊断:追求健康却招致疾病》一书。他在《纽约时报》撰文称:韩国的经验显示,试图早期诊断癌症的做法有负面的影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减少疾病发生的最佳方式就是预防,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要达到同样健康标准,所需的预防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比例为 1:8.5:100,也就是说如果再预防上投入1元,治疗就可少花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更何况改变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不需要任何费用的!

 



图文编辑/陈良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肿瘤标志物全套体检过了头? 这六类人群适合
“查癌神器”花样百出 徒增烦恼没有意义
三姐妹不抽烟却接连患肺癌!这件事很重要,但很多人都做错了
一滴血,能查哪些疾病?
这些藏在体检报告中的“癌症”字眼,你发现了吗?
了解这些,让你的健康轻松赢在起跑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