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急诊科医生》给您解读旅行途中的“隐形杀手”

导语


由北京协和医院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支持的电视剧《急诊科医生》正在各大卫视热播。北京协和医院将配合剧情发展,讲解剧中提及的疾病相关医学小常识,为观众答疑解惑。

《急诊科医生》15集中,一位发生车祸被送往急诊科的小伙子因为术后长期卧床导致了静脉血栓。这让小编不禁想起每次长时间坐飞机时肿胀的小腿,这一症状也被人们称为“经济舱综合症”,就像江医生给剧中小伙子的诊断一样——“下肢静脉回流不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个旅途中的“隐形杀手”吧!

1

“经济舱综合症”

早在1954年美国的外科医生Homans就首次提出了长时间的飞行旅行与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存在联系;1977年,有学者首次使用了“经济舱综合症”这一概念(Economy Class Syndrome, ECS)。“经济舱综合症”是指在乘坐飞机旅行中或旅行后发生的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或肺栓塞(PE)有关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早期表现为小腿肚疼痛、肿胀,局部发热。在急性阶段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一些血栓可能会脱落造成肺栓塞,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导致猝死。

血液在静脉血管里循环,就像水在河道里流动。如果河道里水流速度减慢,河水中泥沙俱下或者河床遭到破坏,都容易造成泥沙集结成团。同样的道理,在人体中,静脉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血流瘀滞是血栓形成的三大机制。


2

远距离飞行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系

一方面,远距离的飞行和狭窄的座位导致长时间肢体活动受限,同时,机舱内空气干燥易致血液浓缩;另一方面,有些乘客存在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如严重肥胖、慢性心脏病、激素治疗(包括服用避孕药)、静脉血栓栓塞病史、恶性肿瘤等。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使这部分人群发生经济舱综合征的概率明显增加。根据一项研究报道,对于超过12小时的飞行旅程来说,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总体发病率为0.5%。另一项分析报告显示,以任意方式旅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每增加2小时增加18%,而乘飞机旅行的风险则每增加2小时增加26%。


3

预防四部曲


除了像剧中医生一样抬高患肢,小编给大家一个基础预防四部曲的小妙招,能相对缓解旅途中可能发生的静脉血栓哦~~
1

坐姿应端正,衣着宽松,尽量不要让腘窝(膝后区的菱形凹陷处)部位受压,也就是不要长时间翘起二郎腿;

2

路途中可以多喝水,一方面起到稀释血液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上厕所的机会走动一下;

3


建议旅行过程中每1-2小时走动1次。途中可以常变化体位,舒展肢体,即使坐着也可以经常活动一下脚趾、脚踝和膝关节。可以定时让脚做做芭蕾运动:脚尖绷直、脚跟着地,用力抬起脚尖,坚持10秒钟,然后脚尖着地,脚跟用力抬起,坚持10秒钟。如此反复交替可以使小腿肌肉收缩,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4

研究报道,在乘坐飞机4小时以上时,穿戴适当的低于膝关节的压力梯度袜(俗称弹力袜),可有效减少无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症和腿部水肿的发生率。因此在长途旅行时,我们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准备一双合适的弹力袜。

这里小编想强调下

以上四步,虽然简便易行,但其效果已得到证实。研究显示,长时间旅行(>6小时)期间,这些简单措施对于存在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人群是非常有效的。当然,对于一些特殊的高危人群长时间乘飞机旅行时,出发前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预防药物。


4

“经济舱综合征”

可不是坐飞机经济舱所特有的哦

无论是坐飞机、火车还是汽车,甚至是在办公室里或者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等,只要是久坐不动,都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可见生活中,血栓这一“隐形杀手”离我们并不遥远。因此,久坐需谨慎,且行且珍惜!让我们防患于未然,远离血栓,让生命之河畅通无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做飞机也会有“经济舱综合征”
奇闻逸事 | 小血栓,大麻烦——认识经济舱综合征
别让血栓盯上你
小血栓,大麻烦,隐形杀手在身边,7招预防收囊中!
长途旅行要警惕静脉血栓栓塞症
长途旅行,谨防“经济舱综合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