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德医风】吴炅:以医者之心制定医院管理之策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教授、肿瘤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

特需门诊:周四上午

吴炅

副院长

拥有医学专长,医疗管理更内行

无论是诊疗、研究,还是繁忙的管理事务,每项都要耗费常人几乎全部精力,如何在这些事务中找到平衡,是每位医院管理者必须求得的答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乳腺外科主任医师吴炅坦言,诊疗、研究、管理全面发展的管理者,在医院极为常见。相反,那些专擅于管理的行外人,在医院管理中可能有着天然的劣势,他们不了解医疗技术,也很难与医生取得共识。

让吴炅感到庆幸的是,多数乳腺外科的诊疗和手术,相对而言复杂程度并不高,因此他在诊疗之余,能有时间处理管理事务。“我还在尝试一些难度更高的手术术式,其中有不少是国内领先的。我会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些术式在医院,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

而多年的医疗专业经验,让吴炅在医疗事务的管理中得心应手。在医院管理中,选择新的药物用于疾病治疗是常有的事情。但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有些管理者会以费用调控作为首要的考量要素。但是,作为医生出身的管理者,则会更关注这些药物对患者是否真的有帮助。“身为管理者的我,与普通医生有共同的理念,就是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吴炅说。


从多学科协作到专病门诊

吴炅认为,现在的肿瘤,不是靠一位医生或是一科医生单枪匹马地治疗就能够治愈的,而是需要多科医生联合起来。例如,患者在检查时需要影像学的医生拍X线片或做核磁共振检查,专科医生拿到报告确诊后,可能要交给外科医生进行手术,肿瘤取出后的样本要给病理科医生做切片,术后还可能需要在内科医生或放疗科医生那里进一步做放疗或化疗。如此看来,这一位肿瘤患者,就需要经历五至六个科室的医生,才能完成一套完整的诊疗。

而肿瘤医院专病门诊的开设,就是多学科综合协作治疗理念在医院管理上的引申。吴炅说,以往各科室之间有着鲜明的界线。有的患者挂了号,医生检查后发现患者的病症不属于自己科室,就只能让患者重新挂号。现在专病门诊在肿瘤医院已经成为主流,患者只要挂一个号,就会得到多学科的医生出具的综合治疗方案。

在多学科诊区,外科、化疗科、放疗科等科室的医生都在一起,每个医生都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能力。真正遇到疑难问题,则能及时向其他科室的医生请教,进而为患者制定更全面细致的方案。

“专病门诊”的推出能有效引导、分流初诊患者,方便患者就诊,从而有效缓解了肿瘤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据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目前已开设了二十余个专病门诊,包括原发不明肿瘤专病、大肠肿瘤专病、恶性黑色素瘤专病、泌尿肿瘤专病、淋巴瘤专病、妇科肿瘤专病、脊柱及骨转移肿瘤专病、肝胆胰肿瘤专病等。


将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医院服务

随着医学专业的发展,人文关怀的氛围越发浓厚。吴炅介绍,以往肿瘤治疗只顾及患者的生存与否,现在则更多为患者的生存质量考虑。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医生会更多考虑患者乳房切除的重建,甚至为患者生儿育女想更多办法。前不久,吴炅收到一位患者新生儿的诞生礼。得知这名患者有生育的意愿,在乳腺癌手术后,吴炅为患者开了保护卵巢功能的药物。在患者备孕怀孕期间,吴炅还为这名患者提供了全套的治疗方案,终于帮助新生儿健康降生。“在现在的治疗中,我们会关注患者术后的生活,尽力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不让他们错失生命中重要的事件。”吴炅这么说。

肿瘤医院对患者细致的关爱与这种医学专业上的人文精神一脉相承。据悉,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已经推出“微信电子就诊卡”,帮助患者实现院外预约挂号、候诊、缴费、报告查询等。“通过电子就诊卡的使用,患者能够实现门诊时间精准预约,无需长时间候诊等待,因而可以将周边的商圈都变成肿瘤医院没有围墙的候诊大厅,让患者感受到上海医院的温度。”吴炅说,“对于肿瘤这类重大疾病患者而言,这一举措更能体现医院对患者人文关怀的体现。”


科技研究与临床治疗紧密结合

在治疗中,吴炅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案,从未终止技术上的钻研。基于此,吴炅对于研发始终抱有开放欢迎的态度。这种积极开放同样也是肿瘤医院的特色之一。

肿瘤医院与各类制药企业有着广泛的合作,因此,患者在医院就能接触到一些最新药物,对他们的病症有着显著疗效。

又如质子重离子放疗的使用,能使肿瘤放疗的精确性得到大幅提高,既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又能最大限度保护周围健康组织。“新的技术需要在使用中不断完善,医生则需要通过诊疗技术的更新获得提升,患者能从新技术、新药物中获得实惠。这是三全其美的事情。”吴炅介绍,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便设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研究人员们会定期与临床一线的医生进行分享和探讨。

对于肿瘤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使得肿瘤的治疗也变得更为精准化。吴炅说,基于对基因的深入了解,同一部位的肿瘤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基因靶点,这就是“同病异治”的基础。不同部位的肿瘤则可能有着同样的基因问题,通过一种靶向药物的使用,便可实现“异病同治”。目前,肿瘤医院开设有肿瘤遗传咨询门诊,主要病种包括乳腺肿瘤、妇科肿瘤和大肠肿瘤,为患者提供基因遗传方面的咨询和检测。


建设医联体扩大肿瘤防治能级

在吴炅看来,随着技术的革新,肿瘤的防治的重点正逐步前移,通过疫苗接种进行一级预防,开展有针对性的筛查实现二级预防。吴炅介绍,肿瘤医院一直和社区合作开展肿瘤的筛查工作。目前医院已经开始医联体的建设,分层级与若干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开展合作,提升肿瘤筛查诊治的能力,以更好地防治肿瘤。

肿瘤医院和各二级医院合作开设特色肿瘤门诊,通过医生交流、学科建设等模式,使得一些病情较轻的肿瘤能在二级医院获得治疗。肿瘤医院和这些二级医院之间还开通了绿色转诊通道,免除了患者排队挂号的麻烦,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肿瘤医院的医生会前往二级医院进行手术带教,二级医院的医生则能来肿瘤医院进修,提升业务能力。”吴炅介绍,目前肿瘤医院已经在宝山和闵行区开展了医联体模式的合作。

在医联体的建设过程中,肿瘤医院还会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家庭医生进行培训。经过培训的家庭医生能了解肿瘤发病的早期症状,从而帮助患者实现早诊早治。同时,家庭医生还能对肿瘤患者进行康复期管理,督促其积极康复,监测复发转移的情况,提升肿瘤患者的预后效果和生存质量。

吴炅认为,通过在医联体范围内的多元合作,特别是学科建设和培训的开展,能极大地增加肿瘤诊疗资源,让更多患者能获得先进规范的诊疗服务。


患者应从正规渠道获取医疗信息

肿瘤的诊疗技术、治疗理念有了极大的进步,但与此同时,患者获取诊疗信息的渠道增多又给医生带来了些许困扰。

有时患者从网络上获取的医疗信息较为片面,或不符合我国诊疗的现实,常会造成医患之间的误解。“有些患者对疾病进行了深入了解,或许能减轻医生沟通时的负担。但有时这种了解又会引发新的困扰。比如患者希望使用某种药物进行治疗,但这种药物在国内还没有上市,医生显然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吴炅说。

对疾病的一知半解,还会造成患者对治疗效果抱有过高的期待。吴炅举例说,在乳腺癌切除整复重建前,必须与患者反复确认,手术的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即便如此,仍有患者对治疗效果感到不满意。”

所以,吴炅希望广大患者尽可能通过正规医院或权威媒体等正规渠道获取医疗信息,积极进行肿瘤防治,享受美好健康的新时代。

觉得好,请点赞!

全文刊载于《康复》杂志2018年4月刊

编辑:刘雁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恩九九丨专访赵军主任:修复医患关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互联网诊疗量占线下门诊量30%,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是怎么做到的?
网友热议:门诊时间短会造成误诊吗?教你三招来应对
未来是把医院开在网上
从患者和医护角度分析掌上医院APP在数字化门诊的作用
分诊医疗关键要让医生“分流下沉”|时事话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