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因司天方:五运时气民病证治】上

三因司天方:五运时气民病证治

 

一、五运:

甲己之年:为土运,甲年木太过,己年木不及。
                  土运太过则雨湿流行,土运不及则木来乘之风气大行。

乙庚之年:为金运,乙年金不及,庚年金太过。
                  金运太过则燥气流行,金运不及则火来乘之炎热大行。

丙辛之年:为水运,丙年水太过,辛年水不及。
                  水运太过则寒气流行,水运不及则土来乘之雨湿大行。

丁壬之年:为木运,丁年木不及,壬年木太过。
                  木运太过则风气流行,木运不及则金来乘之燥气大行。

戊癸之年:为火运,戊年火太过,癸年火不及。
                  火运太过则炎暑流行,火运不及则水来乘之寒气大行。

岁运:

反映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零二十五刻(一百刻为一天)的气候特征、物候特点和发病规律等情况。

在一个周期六十年中:

逢阳干(奇数)的甲、丙、戊、庚、壬年则为岁运太过之年。
逢阴干(偶数)的乙、丁、己、辛、癸年则为岁运不及之年。

凡六壬、六戊、六甲、六庚、六丙岁,乃木火土金水太过,五运先天;
凡六丁、六癸、六己、六乙、六辛岁,乃木火土金水不及,为五运后天。
民病所感,治之,各以五味所胜调和,以平为期。

五运时气民病证治

 

1、凡遇六甲年:

敦阜之纪,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甚则肌肉痿,足痿不收,行善 ,脚下痛,中满食减,四肢不举。为风所复,则反腹胀,溏泄肠鸣;甚则大溪绝者死。

附子山茱萸汤:

治肾经受湿,腹痛寒厥,足痿不收,腰 痛,行步艰难;甚则中满,食不下,或肠鸣溏泄。

附子炮去皮脐、山茱萸各一两,木瓜干、乌梅各半两,半夏汤洗去滑、肉豆蔻各三分、丁香、藿香各一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钱七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方歌:  

附子山萸半肉果,瓜梅丁藿二香和,再加姜枣治敦阜(土运太过曰敦阜),

六甲之年土太过,湿胜阳微脾肾伤,君以苦热酸辛佐。

方解: 

 腹痛寒厥,足痿不收,湿伤脾肾之阳矣。《经》言:湿胜阳微,治之以苦热酸辛。盖苦能燥湿,辛可理脾,热性刚而扶阳,酸属木而制土故也。然肾肝同处下焦,而脾与胃为表里,脾肾既受湿邪,肝胃岂无波及!故用附子之热壮肾阳,即用山萸之温养肝阳,用肉果之辛醒脾阳,即用半夏之辛和胃阳,少佐瓜梅之酸甘,制敦阜之太过,丁、藿之辛香,辟雨湿之阴气,更加姜、枣以和之,而邪有不却者乎!

2、凡遇六丙年:

流衍之纪,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憎风。为土所复,则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甚则神门绝者死。

川连茯苓汤:

治心虚为寒冷所中,身热心躁,手足反寒,心腹肿痛,喘咳自汗;甚则大肠便血。

黄连、茯苓各一两、麦门冬去心、车前子炒、通草、远志去心姜汁制炒各半两,半夏汤洗去滑、黄芩、甘草炙各一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钱七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方歌:  

川连茯苓汤远志,车通麦夏草黄芩,纪逢六丙为流衍(水运太过曰流衍),

寒水流行邪害心,谵妄躁烦肢厥冷,急清心主此宜斟。

方解:  

身热谵妄烦躁,而手足厥冷,显然君主为寒水遏伏,阳气不得四布,而坐令自焚。故重用黄连之苦,急清心经之焰,内安君主。茯苓之淡,急泄流衍之水,外御客邪;麦冬、黄芩、甘草佐川连同致救焚之功;半夏、车前、通草佐茯苓共成决渎之功;远志开心窍,用姜汁制之,则能通神明而宣阳气,阳气得宣,水邪尽却,烦躁厥冷自已。

3、凡遇六戊年:

赫曦之纪,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泄泻,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甚,胸中痛,胁支满,背髀并两臂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为水所复,则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鸣,血溢泄泻不已;甚则大渊绝者死。

麦门冬汤:

治肺经受热,上气咳喘,咯血痰壅,嗌干耳聋,泄泻,胸胁满,痛连肩背,两臂膊疼,息高。

麦门冬去心、香白芷、半夏汤洗去滑、竹叶、甘草炙、钟乳粉、桑白皮、紫菀取茸、人参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两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方歌:  

麦门冬汤桑白皮,钟乳人参紫菀随,白芷半甘兼竹叶,

咳喘咯血此方推,赫曦之纪(火运太过曰赫曦)年逢戊,火灼金伤肺病宜。

方解:  

火淫热胜,则相傅之官受制,而治节失司,为咳喘上气咯血,肩背臂膊皆痛,皆肺病也。肺属燥金而恶火,火就燥,燥火本为同类,故肺受火刑为病,与燥气自伤无异。所谓自伤,气之削也。是方以麦冬补肺之阴,钟乳补肺之阳,人参补肺之正气,此三味先为运筹帷幄,保守中军。然后用桑皮、紫菀之苦以泄之,白芷、半夏之辛以泻之,甘草缓之,竹叶清之,此数味者,是为斩将搴旗之师也。统而论之,即经旨“热者寒之,燥者润之,弱者补之,强者泻之,调其气,而使其平”,此之谓也。

4、凡遇六庚年:

坚成之纪,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胁、小腹痛,目赤 痒,耳无闻,体重烦冤,胸痛引背,胁满引小腹;甚则喘咳逆气,背、肩、尻、阴、股、膝、髀、 足痛。为火所复,则暴痛, 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

牛膝木瓜汤:

治肝虚遇岁气,燥湿更胜,胁连小腹拘急疼痛,耳聋目赤,咳逆,肩背连尻、阴、股、膝、髀、 皆痛,悉主之。

牛膝酒浸、木瓜各一两,芍药、杜仲去皮姜制炒丝断、枸杞子、黄松节、菟丝子酒浸、天麻各三分,甘草炙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方歌:  

牛膝木瓜杞菟草,天麻芍药仲姜枣,六庚之岁遇坚成(金运太过曰坚成),

金行太甚肝伤燥,燥属阳邪肝主筋,舒筋养血斯方好。

方解:  

岁运太过,燥气伤肝,燥乃阳邪,伤肝之血,肝伤苦急,虽缓之者必以甘,而入肝者惟酸,故君牛膝、木瓜之苦酸以入肝,臣甘草之甘以缓肝,甘酸相得,便能化肝之液,以滋筋血之燥。仲景所谓“肝之病,补用酸,助用苦,益用甘味调之”是也。佐以白芍敛肝阴,天麻平肝阳,菟丝、枸杞养肝血,姜炒杜仲理肝气。盖燥气伤肝,肝之阴血急宜培,而肝之阳气不宜亢也。使以松节者,松为木长,其节多油,能祛骨节之风燥,肝属木而主筋,又同气相求之理也。统论全方,在养血以舒筋,则肝无燥急之苦矣。

5、凡遇六壬年:

发生之纪,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胁支满;甚则忽忽善怒,眩冒癫疾。为金所复,则反胁痛而吐,甚则冲阳绝者死。

苓术汤:

治脾胃感风,飧泄注下,肠鸣腹满,四肢重滞,忽忽善怒,眩冒颠晕,或左胁偏疼。

白茯苓、浓朴姜汁制炒、白术、青皮、干姜炮、半夏汤泡去滑、草果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两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方歌:  

苓术汤青甘朴夏,炮姜草果枣姜加,六壬之岁发生纪(木运太过曰发生),

木胜风淫土受邪,飧泄肠鸣胁支痛,苦温甘淡治脾家。

方解:  

木胜风淫,则脾土受病而湿不运。《经》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湿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故用白术、厚朴、草果、炮姜、半夏之苦辛温,以运脾燥湿;用茯苓者,所谓以淡泄之;甘草者,所谓以甘补之也。惟用青皮一味之酸以泻肝,亦可晓然于肝邪之不可过伐矣。仲景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尤在泾云:“肝邪盛者,先实脾土,以杜滋蔓之祸。”然则岁木太过,民病飧泄,而主以苓术汤,不治肝而治脾,不治风而治湿,谓非肝病实脾之一证乎!

6、遇六乙年:

从革之纪,岁金不及,炎火盛行,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为水所复,则反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口疮,心痛。

紫菀汤:

治肺虚感热,咳嗽喘满,自汗衄血,肩背瞀重,血便注下;或脑户连囟顶痛,发热口疮,心痛。

紫菀茸、白芷、人参、甘草炙、黄芪、地骨皮、杏仁去皮尖、桑白皮炙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枣一枚,姜三片,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方歌:  

紫菀人参味草芪,杏仁地骨芍桑皮,岁金不及名从革(金运不及曰从革),

六乙之年遇此奇,上气咳喘多汗出,肺虚有火最相宜。

方解:  

肺位高原,职司下降,肺虚而火热乘之,则反苦气上逆。《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用紫菀、杏仁之苦以降气;“损其肺者益其气”,故用人参、黄芪、以补气。咳逆汗多是肺气耗散矣,散者收之,故用五味、白芍以收肺,收之亦以补之也。肺之所畏者火,而所赖以生者土也,故用甘草泻心火而除烦,补脾土而生气,金有所恃矣。然恐火郁之久,金伤特甚,不能受补,而反壅气,故用骨皮、桑皮清之泻之。益知肺虚热甚之证,降气补肺,清金泻火,每相须为用也。

7、凡遇六丁年:

委和之纪,岁木不及,燥乃盛行,民病中清, 胁小腹痛,肠鸣溏泄。为火所复,则反寒热,疮疡痤痱痈肿,咳而鼽。

苁蓉牛膝汤:

治肝虚为燥热所伤, 胁并小腹痛,肠鸣溏泄,或发热,遍体疮疡,咳嗽肢满,鼻鼽。

肉苁蓉酒浸、牛膝酒浸、木瓜干、白芍药、熟地黄、当归、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乌梅半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筋痿脚弱,镑鹿角屑同煎。

方歌:  

苁蓉牛膝汤熟地,归芍瓜梅炙草比,肝虚伤燥此方宜,

六丁之岁委和纪(木运不及曰委和),胠胁少腹悉皆疼,脚弱还加鹿角使。

方解:  

此与前牛膝木瓜汤大段相同,但彼因燥盛伤肝,肝血虽虚不甚,故止化肝之液,养肝之血,便可以却燥。此以肝虚伤燥,血液大亏,故用苁蓉、熟地峻补肾阴,是虚则补母之法也。

8、凡遇六己年:

卑监之纪,岁土不及,风气盛行,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 酸,善怒。为金所复,则反胸胁暴痛,下引小腹,善太息,气客于脾,食少失味。

白术浓朴汤:

治脾虚风冷所伤,心腹胀满疼痛,四肢筋骨重弱,肌肉 动酸,善怒,霍乱吐泻;或胸胁暴痛,下引小腹,善太息,食少失味。

白术、浓朴姜炒、半夏汤洗、桂心、藿香、青皮各三两,干姜炮、甘草灸各半两。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方歌: 

白术厚朴汤藿香,青甘半夏炮干姜,桂心补火以生土,

六己之年卑监方(土运不及曰卑监),泄泻脾虚不嗜食,温中补土此为良。

方解:  

此即六壬年苓术汤去茯苓、草果,加藿香畅脾气,桂心补土母,余则大段相同。

9、凡遇六辛年:

涸流之纪,岁水不及,湿乃盛行,民病肿满身重,濡泄寒疡,腰、 股、膝痛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肾气不行。为木所复,则反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瞤瘛,目视䀮䀮,肌肉胗发,气并鬲中,痛于心腹。

五味子汤:

治肾虚坐卧湿地,腰膝重着疼痛,腹胀满,濡泄无度,步行艰难,足痿清厥;甚则浮肿,面色不常,或筋骨并辟,目视KT KT ,膈中咽痛。

五味子、附子炮去皮脐、巴戟去心、鹿茸燎去毛酥炙、山茱萸、熟地黄、杜仲制炒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七片,盐少许,煎七分,去滓,食前服之。

方解:

辛年主病,身重,濡泄,寒疡,足痿,清厥等证,皆涸流之纪,肾虚受湿也。然而淡渗逐湿则伤阴,风药胜湿益耗气,二者均犯虚虚之戒矣。盖肾中之阳弱,少火乏生化之权则濡泄,肌肉失温煦之运则湿不行,因而入气分则为身重,入血分则为寒疡。肾中之阴弱,则痿痛而烦冤,即《内经》所称内舍腰膝,外舍溪谷。皆湿之为害也。

君以五味子之酸收,收阴阳二气于坎中。

臣以直入坎宫之附子,急助肾阳,遍走经络,逐阴霾,破竹之势有非他药可及者。

再佐以熟地甘苦之味,填补肾阴,助五味子固护封蛰。治肾之法,无遗蕴矣。巴戟甘温入阴,除痹有效。鹿茸咸温补血,益髓称神。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也。

为木所复,目视䀮䀮,筋骨酸楚,肝虚可知。肝欲辛,补以杜仲之辛。肝喜酸,与之以萸肉之酸。况二药并行,能除湿痹而利关节,补肝即所以益肾,又子能令母实之意,非独治其来复也。

10、凡遇六癸年:

伏明之纪,岁火不及,寒乃盛行,民病胃痛,胁支满,膺、背、肩、胛、两臂内痛,郁冒,蒙 ,心痛暴喑,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为土所复,则反惊溏,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能任身。

黄芪茯神汤:

治心虚挟寒,胸心中痛,两胁连肩背支满噎塞,郁冒蒙 ,髋髀挛痛,不能屈伸;或下利溏泄,饮食不进,腹痛,手足痿痹,不能任身。

黄芪、茯神、远志去心姜汁淹炒、紫荷车、酸枣仁炒各等分。

上锉散。每服四大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个,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方歌:  

黄芪茯苓汤人参,河车远志苡仁生,岁火不足寒威盛,

六癸之年是伏明(火运不及曰伏明),蒙昧心胸疼痛服,更加肉桂义尤精。

方解:  

心阳衰少,则君火无权,故寒邪得以侵凌而来犯。观其暴喑蒙昧,心胸疼痛等证,不徒寒威肆虐,其义可绎思矣。方中参、芪、河车并用,大温补其气血,俾气血足而神旺,则心阳自畅。更用远、茯安神,苡仁养心,取意非不善,但不无迂缓之嫌。旭高因僭加桂心一味,以宣导诸药,启发心阳,临症取裁,是所望于君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运六气】黄元御运气方总览
探究汤液经法图
杂病证方歌括
黄元御四圣心源方剂
众草之主,诸药之君——黄元御这样用甘草
黄元御《四圣心源》(二) - 落花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