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脉诊:沉脉】

沉脉

脉行肉下,筋骨之间,其形微坚微实(平),或坚实搏指(病),如石投水,必极其底。中取始得,重按显见。若脉气来实而有力,为太过之脉,外部有病。若脉气来虚而微弱,为不及之脉,内部有病

脉来坚硬如弹石,毫无柔软之象,胃气不存,则属危候之脉。

(1)特点:①沉脉部位深,浮取不应,中候始见,力来不足,重按肌肉之下,筋骨之上,应指明显,坚实搏指,如石投水,脉势沉降下趋。②脉体可大可小,节律规整均匀,速率有迟有数,不受形态的约束。③沉脉有生理之象,其形微坚微实。④可见于冬季,冬之万物封藏,气血收敛,沉潜于内,故脉行深部,也可以出现一时行沉脉。⑤可见于性情持重、镇静之人,因气血多深潜于内运行,规律有序,故脉来沉。⑥可见于体质肥胖之人,肌肉丰满,血管深藏,覆盖在脉管上的皮下脂肪组织厚,故脉位较深。⑦男女寸口脉分部有别,女子寸口或男子尺部见沉,亦为平脉。⑧有人生来六脉沉细,为平脉。

(2)机制:①邪郁于里,或阴邪之气留滞于经脉间,气血困遏,正邪相搏,脉气郁滞于内,故脉来沉而有力。②阳气不足,脏腑虚弱,不能升举,无力统运营气于肌表,或气血不足,脉道失充,无力鼓搏脉气趋向于外,潜内而行,故脉深沉,搏动无力。阳气式微,不能统运营血于外,脉显阴象而沉者,则按久愈微。若阳气郁伏,不能浮应卫气于外,脉反伏匿而沉者,则按之不衰,阴阳寒热之机在乎纤维之辨。③寒邪束表,肌腠郁闭,卫气不能敷布于外,则清气滞涩不宣,寒邪凝结,内敛脉道,脉气趋下,鼓动于里,故脉见沉象。

张景岳言:“其有寒邪外感,阳为阴蔽,脉见沉紧而数,及有头疼身热等症,正属表邪,不得已沉为里也。”

叶子雨言:“沉虽里证,而亦主表,盖寒重者阳气不能外达,脉必先见沉紧。”

若体弱之人,阳气不足,复受外感,脉来沉,必无上浮趋势。

一般言,表证发热之际,反见沉脉者,乃脏腑及功能活动衰弱,不能向外抵抗外邪。里证反见浮脉,乃内脏及神经虚极,不能约束血管,两者皆为危候之象,临证当以细审。

沉脉主寒证,亦有真热假寒之证见沉象,由于阳热内盛,格阴于外,故见假寒证;而因热盛,遏伏阳气不得外发,亦指阳郁于内,故脉可显沉象,然必沉中有力。

邪实正气不虚,脉沉有力,如因心阳亏虚,肺气受损,宗气不足,鼓动营血不能浮升,则必沉而无力,此外,亦可沉脉的有力无力,来判断人体神气有无,再参相兼他脉,方可辨清。

在伤科见沉脉,为内伤气血,故腰背损伤疼痛时多见,外科肿疡脉沉,乃邪气深闭;溃疡脉沉,则属遗毒陷内所致,临证亦应知之。

《脉说》指出更有表邪初感之际,风寒外束,经络壅盛,脉必先见沉紧,或伏或止,亟投疏表之剂。则应手汗泄而解,若沉而不兼紧数则不可用发散剂。若误与之汗,如飞蛾入沸汤也。

(3)合脉(兼脉)

沉迟—阴证,腹脏冷痛,内寒痼冷,里寒血冷,或为虚寒。

沉数—有热,或为内热,或为热伏,或里寒内热盛。

沉实—热积,内有积滞。

沉滑—宿食,风水下重,或为痰饮,胸有水气、宿食、伏痰。

沉涩—血结,血虚气滞,或为气,或为气弱。

沉微—阳微气虚。

沉细—阴邪、少气臂痛、下焦有寒,尿数绞痛,下利重,或为阳衰,或为虚湿,或为寒湿。

沉弦—悬饮内痛,或为饮痛,心腹疼痛,或为内痛,或为伏饮,或痰饮涌闭。

沉紧—冷痛或为悬饮,上热下寒或为内寒,小肠疼痛。

沉—固冷,或为坚积,或为冷痛。

沉缓—水蓄,或为寒湿,或为里湿。

沉弱—阴虚,或为寒热,或为虚衰,或为闭痛,内郁寒湿。

沉伏—吐利,阴毒聚积,或为闭郁,或为霍乱心腹痛。

沉急—病伤寒,暴发虚热。

沉滑—为下垂,亦为背膂痛.

(4)分部所主

寸口脉沉而坚—病在中。

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

寸口脉沉而紧—苦心下有寒,时痛有积聚。

寸口脉沉而喘者—寒热(喘,指脉来急疾如喘状,多系心肺病变)。

左寸脉沉:心冷痛引背,胸闷憋气,心悸气短,畏寒腹冷,头痛眩晕,胁痛。乃由寒邪凝滞心脉,或复受寒邪,闭阻不通,或气滞、血瘀、痰阻,均可致胸阳痞塞、痹阻所致。

左关脉沉:胁肋刺痛,或走窜而胀,呃逆不舒,烦躁暴怒,或胁肋处有癥瘕积聚等,脘胀食少,苦满吞酸,乃因情志不舒,郁怒伤肝,气机郁阻或寒滞肝脉所致。

左尺脉沉: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或见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闭塞不通,或淋沥涩痛,浑浊如泔,欲出不尽,小腹拘急,遗精等。腰背冷痛,男为精冷,女为血结,胫酸阴痒。乃肾阳亏虚,精气不足,气不化水,水湿下聚蓄留,或为热蒸迫膀胱,气化失职所致。

右寸脉沉:少气喘促,咳嗽吐痰,清稀量多,胸满作痛,乃因痰邪郁闭,或水饮停蓄于胸膈所致,应脉沉有力,无力分虚实,以兼合之脉辨其因。右寸沉而紧滑,咳嗽,沉细而滑,骨蒸寒热,皮毛焦干。

右关脉沉:胃冷脘满,吞酸厌食,宿食不化,嗳腐纳差,大便酸臭,悬饮。乃暴饮暴食,或过食寒凉生冷之物所致。

右尺脉沉:腰膝脚重,阴部瘙痒,少腹胀痛,肠鸣腹泻,虚寒痢疾,滑禁不脱,淋浊。乃命门相火不足,下焦虚寒,肠失温化所致,病证不同,但脉同,然阴痒,泻痢亦可由湿热引起,其脉当沉而有力或兼数象。

(5)相关诊籍

①《诊家正眼》

体象: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按:沉之为义,如石之沉于水底也。沉脉法地,重浊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黄帝曰:“冬脉如营,何如而营?”岐伯曰:“冬脉,肾也,北方之水也,万物所以含藏,其气来沉以软,故曰营。其气如弹石者,此为太过,病在外,令人解,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虚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令人心悬如饥,中清,脊中痛,少腹痛,小便黄赤。”又曰:“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脉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杨氏曰:“如绵裹砂,内刚外柔。”审度名义,颇不相戾。伪诀妄云:“缓度三关,状如烂绵。”则是弱脉而非沉脉矣。若缓度三关,尤不可晓。沉而细软为弱脉,沉而弦劲为牢脉,沉而着骨为伏脉,刚柔浅深之间,宜熟玩而深思也。

夫肾之为脏,配坎应冬,万物蛰藏,阳气下陷,烈为雪霜,故其脉主沉阴而居里。若误与之汗,则如蛰虫出而见霜;误与之下,则如飞蛾入而见汤。此叔和入理之微言,后世之指南也。

②《濒湖脉学》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脉六法-病脉二十八种
经典:四脉六脉八脉十脉!(临床脉法)
二十八脉的示意图、脉象、示意图解、主病
3 中医四诊学习之 闻诊 问诊 脉诊
脉诊
教你学诊脉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