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204方】精

《金匮要略》  204方

1、栝蒌桂枝汤方

栝蒌根二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2、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口父 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3、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右四昧,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止服。

4、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取八合,覆取微似汗。

5、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

6、防已黄芪汤方

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右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7、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生姜三两切、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擎。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8、白术附子汤方

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9、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二两炙、白术二两、附子二枚炮击皮、桂枝四两去皮。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取六七合为妙。

10、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二两、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1、一物瓜蒂汤方

瓜蒂二十个右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12、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七枚劈、知母三两切。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另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混合,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13、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劈、滑石三两碎绵裹、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另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眼。

14、百合鸡子汤方

百合七枚劈、鸡子黄一枚。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15、百合地黄汤方

百合七枚劈、生地黄汁一升。

右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出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陆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取。大便当如漆。

16、百合洗方

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17、栝蒌牡蛎散方

栝蒌根、牡蛎熬各等分。 右为细木,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18、百合滑石散方

百合一两炙、滑石三两。

右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19、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斤。

右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20、苦参汤方

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三服。

21、雄黄熏方

雄黄。独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22、赤小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当归三两。

右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23、升麻鳖甲汤方

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雄黄半两研、鳖甲手指大一片炙。

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24、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方

升麻二两、当归一两、甘草二两、鳖甲手指大一片炙。

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25、鳖甲煎丸方

鳖甲十二分炙、乌扇三分烧、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虫三分熬、干姜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三分、葶苈一分熬、石韦三分去毛、厚朴三分、牡丹皮五分去心、瞿麦二分、紫葳三分、半夏一分、人参一分、蟅虫五分熬、阿胶三分炙、蜂巢四分炙、赤硝十二分、蟋螂六分熬、桃仁二分。

右二十三昧,为末,取锻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26、白虎加桂枝汤方

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石膏一斤、粳米二合、桂枝去皮三两。

右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27、蜀漆散方

蜀漆烧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各等分。

右三味,作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

28、《外台秘要》牡蛎汤  治牡疟。

牡蛎四两熬、麻黄去节四两、甘草二两、蜀漆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温眼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29、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柴胡八两、人参三两、黄芩三两、甘草三两、栝蒌根四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右七昧,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二服。

30、柴胡姜桂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黄芩三两、栝蒌根四两、牡蛎三两熬、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31、侯氏黑散 

菊花四十分、白术十分、细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蛎三分、桔梗八分、防风十分、人参三分、矾石三分、黄芩五分、当归三分、干姜三分、川芎三分、桂枝三分。

右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眼,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常宜冷食,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禁一切鱼肉大蒜。

32、风引汤   

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

右十二味,杵,粗筛,以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

33、防己地黄汤   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天寒热,其脉浮。

防己一钱、桂枝三钱、防风三钱、甘草二钱。

右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口父 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34、头风摩散方

大附子一枚炮、盐各等分。

右二味为散,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疾上,令药力行。

35、桂枝芍药知母汤方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36、乌头汤方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炙、川乌五枚(口父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豆)。

右五味,口父 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37、矾石汤   治脚气冲心。

矾石二两。白矾明矾,独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

38、《古今录验》续命汤 

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39、《千金要方》小续命汤

治卒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方。

麻黄、桂枝、甘草、人参、川芎、杏仁、防己、芍药、黄芩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不瘥愈,更合三、四剂,必佳。 取汗随人风轻重虚实也。

40、《千金要方》三黄汤 

麻黄五分、独活四分、细辛二分、黄芪三分、黄芩三分。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

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

渴加栝蒌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41、《近效方》术附汤 

白术二两、附子一枚半炮去皮、甘草一两炙。

右三味,每七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42、八味肾气丸   

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43、《千金要方》越婢加术汤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白术四两、大枣十五枚。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44、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45、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46、天雄散方

天雄三两炮、白术八两、桂枝六两、龙骨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47、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糖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甜也。

48、黄芪建中汤

黄芪一两半、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饴糖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49、暮蓣丸方

薯蓣山药三十分,当归、桂枝、干地黄、神曲、豆黄卷各十分,甘草二十八分,川芎、麦门冬、芍药、白术、杏仁各六分,人参七分,柴胡、桔梗、茯苓各五分,阿胶七分,干姜三分,白敛二分,防风六分,大枣百枚为膏。

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50、酸枣汤方

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川芎二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51、大黄蟅虫丸方

大黄十分蒸、黄芩二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牛虻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蟅虫地鳖虫土元半升。

右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52、《千金翼方》炙甘草汤(复脉汤)

甘草四两炙,桂枝、生姜各三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人参、阿胶各二两,大枣三十枚,生地黄一斤。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昧取三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53、《肘后方》獭肝散 

獭肝一具。炙干末之,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54、甘草干姜汤方

灸甘草四两、干姜炮(泡姜)二两。

右口父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55、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十三枚、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三两、紫菀三两、款冬花三两、五味子半斤、大枣七枚、半夏大者八枚洗。

右九味,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56、皂荚丸方

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

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取三丸,日三夜一服。

57、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58、泽漆汤方

半夏半升,紫参茜草五两,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姜五两,白前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

右九味,口父 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59、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60、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

右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61、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62、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63、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洗,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眼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64、《外台秘要》炙甘草汤 《千金要方》甘草汤

灸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65、《千金要方》生姜甘草汤 

生姜五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大枣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66、《千金要方》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枚、皂荚二枚去皮子炙焦。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67、《外台秘要》桔梗白散 

桔梗、贝母各三分,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右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

68、《千金要方》苇茎汤 

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冬瓜子半升(瓜蒌代之)。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69、奔豚汤方

甘草、川芎、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葛根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70、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灸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71、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灸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桂枝四两。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甘澜水: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72、栝蒌薤xie白白酒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73、栝蒌薤白半夏汤方

栝蒌实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

右四昧,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74、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蒌实一枚捣。

右五味,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75、人参汤方

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76、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三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不愈,更服。

77、橘枳姜汤方

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78、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十枚炮。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79、桂枝生姜枳实汤方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80、乌头赤石脂丸方

川椒一两、乌头一分炮、附子半两炮、干姜一两、赤石脂一两。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81、九痛丸   治九种心痛

附子三两炮,生狼牙一两炙香,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参、干姜、吴茱萸各一两。

右六味,末之,炼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

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

82、厚朴七物汤方

厚朴半斤、甘草三两、大黄三两、大枣十枚、枳实五枚、桂枝二两、生姜五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

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者,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83、附子粳米汤方

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粳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三日服。

84、厚朴三物汤方

厚朴八两、大黄四两、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黄,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85、大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枳实四枚炙、大黄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五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86、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去皮炙、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87、大建中汤方

川椒二合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88、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89、赤丸方

茯苓四两、乌头二两炮、半夏四两洗、细辛一两。

右四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90、大乌头煎方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口父 咀。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91、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

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92、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

再乌头汤,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93、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94、《外台秘要》柴胡桂枝汤方

柴胡四两,黄芩、人参、芍药、桂枝、生姜各一两半,甘草一两,半夏二合半,大枣六枚。

右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95、《外台秘要》走马汤

杏仁二枚、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右二味,以绵缠,搥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当下,老小量之。

96、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煮。

右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匕,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

97、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一斤、大黄一斤、厚朴一尺、杏仁一升。

右六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渐加,以知为度。

98、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99、苓桂术甘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100、甘遂半夏汤方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芍药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右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101、十枣汤方

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

右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九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后,糜粥自养。

102、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个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石膏如鸡子大碎。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

103、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桂枝三两去皮、半夏半升洗。

右八昧,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04、木防已汤方

木防已三两、石膏十二枚鸡子大、桂枝二两、人参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105、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

木防已二两、桂枝二两、人参四两、芒硝三合、茯苓四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106、泽泻汤方

泽泻五两、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107、厚朴大黄汤方

厚朴一尺、大黄六两、枳实四枚。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108、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109、己椒苈黄丸方

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一两。

右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110、小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111、五苓散方

泽泻一两一分、猪苓三分去皮、茯苓三分、白术三分、桂枝二分去皮。

右五味,为末,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112、《外台秘要》茯苓饮 

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113、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三两炙、五味子半升。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温服。

114、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子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115、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三两、细辛二两、干姜二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116、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开,日三。

117、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大黄三两。

右八昧,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次。

118、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右一味,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

119、栝蒌瞿麦丸方

栝蒌根二两、茯苓三两、薯蓣三两、附子一枚炮、瞿麦一两。

右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120、蒲灰散方

蒲灰七分、滑石三分。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121、滑石白鱼散方

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122、茯苓戎盐汤方

茯苓半斤、白术二两、戎盐弹丸大一枚。

右三味,先将茯苓、白术煎成,入戎盐再煎,分三次温服。

123、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茯苓、阿胶、滑石、泽泻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昧,取二升,去滓,内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124、防已黄芪汤方

防己一两、黄芪一两一分、白术三分、甘草半两炙。

右锉,每服五钱匕,生姜四片,枣一枚,水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渴服,良久再服。

125、越婢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恶风者,加炮附子一枚;风水者,加白术四两。

126、防已茯苓汤方

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127、越婢加术汤方

白术四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128、甘草麻黄汤方

甘草二两、麻黄四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复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129、麻黄附子汤方

麻黄三两、甘草二两、附子一枚炮。

右三昧,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

130、黄芪芍桂苦酒汤方

黄芪五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

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131、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黄芪二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取微汗;若不汗,更取。

132、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133、枳术汤方

枳实七枚、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134、茵陈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135、硝石矾石散方

硝石、矾石烧各等分。 右二昧,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136、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豆豉一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137、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右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138、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泽泻一两一分、猪苓三分去皮、茯苓三分、白术三分、桂枝二分去皮)五分

右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139、大黄硝石汤方

大黄、黄柏、硝石各四两,栀子十五枚。

右四昧,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140、《千金要方》麻黄醇酒汤

麻黄三两。一味,以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顿服尽。冬月用酒,春月用水煮之。

141、桂枝救逆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牡蛎五两熬、龙骨四两、大枣十二枚、蜀漆三两洗去腥。

右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142、半夏麻黄丸方

半夏、麻黄各等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143、柏叶汤方

柏叶、干姜各三两,艾叶三把。

右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144、黄土汤方

甘草、干地黄、白术、附子炮、阿胶、黄芩各三两,灶中黄土半斤。

右七昧,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145、三黄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146、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147、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三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48、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149、猪苓散方

猪苓、茯苓、白术各等分。

右三味,作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150、四逆汤方

附子一枚生用、干姜一两半、甘草二两炙。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151、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半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52、大半夏汤方

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153、大黄甘草汤方

大黄四两、甘草一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154、茯苓泽泻汤方

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155、文蛤汤方

文蛤五两、麻黄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石膏五两、杏仁五十枚、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汗出即愈。

156、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干姜各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157、生姜半夏汤方

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158、橘皮汤方

橘皮四两、生姜半斤。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159、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60、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口父 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架梁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

161、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枳实大者三枚炙。

右三昧,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之滓,分温二服。得利则止。

162、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封、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

右三昧,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163、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黄连三两、黄柏三两、秦皮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164、栀子豉汤

桅于十四枚、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则止。

165、通脉四逆汤方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甘草二两炙。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斤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166、紫参汤方

紫参茜草半斤、甘草三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

167、诃梨勒散方

诃梨勒十枚煨。

右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

168、《外台秘要》黄芩汤

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桂枝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169、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仁六十分、附子二分、败酱草五分。

右三味,杵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170、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牡丹皮一两、桃仁五十个、冬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171、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溯瞿细叶十分,七月七日采; 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甘草十八分;川椒三分,除目及闭口者,汗;黄芩二分;干姜二分;芍药、厚朴各二分。

右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

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

如风寒,桑东根勿取之。

三物皆阴干百日。

172、排脓散方

枳实十六枚、芍药六分、桔梗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173、排脓汤方

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174、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独一味,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175、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焦、桂枝半两。 右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

176、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面粉一两、蜂蜜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差即止。

177、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一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川椒四两去汗、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食。

178、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去皮尖、赤芍各等分。

右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179、芎归胶艾汤方

川芎二两、阿胶二两、甘草二两、艾叶三两、当归三两、芍药四两、干地黄。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内胶,令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180、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川芎半斤。

右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181、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一两、人参一两、半夏二两。

右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九,日三服。

182、当归贝母苦参丸方

当归、贝母、苦参各四两。

右三味,末之,炼蜜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加至十丸。

男子小便难,饮食如故者,加滑石半两。

183、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茯苓三两。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184、当归散方

当归、黄芩、芍药、川芎各一斤,白术半斤。

右五味,杵为散,酒饮服方寸匕,日再服。

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疾苦。产后百病悉主之。

185、白术散方《外台秘要》

白术、川芎各四分,川椒三分去汗, 牡蛎二两。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

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川芎;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

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

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186、枳实芍药散方

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各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并主痈脓,以麦粥下之。

187、下瘀血汤方

大黄二两、桃仁二十枚、蟅虫地鳖虫土元二十枚熬去足。

右三昧,末之,炼蜜和为四九,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188、竹叶汤方

竹叶一把,葛根三两,防风、桔梗、桂枝、人参、甘草各一两,附子一枚炮,大枣十五枚,生姜五两。

右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温覆使汗出。

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大,煎药汤去沫。呕者,加半夏半升洗。

189、竹皮大丸方

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

右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

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

190、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甘草、阿胶各二两,秦皮、黄连、柏皮各三两。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内胶令消尽,分温三服。

191、《千金要方》三物黄芩汤 

黄芩一两、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

右三昧,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多吐下虫。

192、《千金要方》内补当归建中汤

当归四两、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

若大虚,加饴糖六两,汤成内之,于火上暖令饴消。

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阿胶二两,合八味,汤成内阿胶。

若无当归,以川芎代之;若无生姜,以干姜代之。

193、半夏厚朴汤方

半夏一升、厚朴三两、茯苓四两、生姜五两、干苏叶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194、甘麦大枣汤方

甘草三两、小麦一斤、大枣十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

195、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川芎二两、芍药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生姜二两、牡丹皮二两去心、甘草二两、半夏半斤、麦门冬一升去心。

右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196、土瓜根散方

土瓜根、芍药、桂枝、蟅虫各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197、旋复花汤方

旋复花三两、葱十四茎、新绛少许。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198、大黄甘遂汤方

大黄四两、甘遂二两、阿胶二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199、抵当汤方

水蛙三十个熬、虻虫三十个熬去翅足、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浸。

右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200、矾石丸方

矾石三分烧、杏仁一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枣核大,内藏中,剧者再内之。

201、红蓝花酒方

红蓝花 红花一两。独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取。

202、蛇床子散方

蛇床子仁。独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令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203、狼牙汤方

狼牙三两。独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筋如茧,浸汤沥明中,日四遍。

204、小儿疳虫蚀齿方

雄黄、葶苈。

右二味,末之,取腊月猪脂,熔以槐枝绵裹头四五枚,占药烙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课堂笔记:脾胃病
葛根组方
黄煌经方
金匮要略方论
长沙药解 清黄元御
三部六病学说方剂的归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