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感冒(儿科​)】

感冒(儿科)

一、概念

感冒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为特征。感冒又称伤风。感冒可分为两种,普通感冒为感受风邪所致,一般病邪轻浅,以肺系症状为主,不造成流行;时行感冒为感受时邪病毒所致,病邪较重,具有流行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多见,在季节变换、气候骤变时发病率高。小儿患感冒,因其生理病理特点,易于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夹证。

西医学将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后者即相当于中医学时行感冒。

二、诊断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或有咽红咽痛,脉浮或指纹浮等为主要证候。

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3.全身症状重,呈流行性者,为时行感冒。

4.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单核细胞增加。

(二)鉴别诊断

1.急性传染病早期多种急性传染病的早期都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麻疹、百日咳、水宿、幼儿急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实验室资料、临床表现及其病情演变等加以鉴别。

2.急喉疳(急性感染性喉炎)本病初起仅表现发热、微咳,

当患儿哭叫时可闻及声音嘶哑,病情较重时可闻犬吠样咳嗽及吸气性喉鸣。

三、辨证论治

(一)治疗原则

感冒治疗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辛

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清热解毒。治疗兼证,在解表的基础上,分别佐以化痰、消导、镇惊之法。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发汗不宜太过,防止津液耗损。体质虚弱者采用扶正解表法。

(二)分证论治

1.风寒感冒

证候: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喉痒,口不渴,咽不红,舌偏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偏红。

治法:辛温散寒,疏风解表。

代表方:荆防败毒散。

基本处方:荆芥9g,防风9g,茯苓9g,独活9g,柴胡9g,前胡6g,川芎6g,枳壳6g,羌活6g,桔梗6g,薄荷6g,甘草3g0

2.风热感冒

证候:发热重,微恶风,有汗或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痰黄黏,咽红或肿,口干而渴,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辛凉清热,疏风解表。

代表方:银翘散。

基本处方:连翘9g,金银花9g,桔梗6g,薄荷6g,竹叶3g,生甘草6g,荆芥穗3g,淡豆豉6g,牛蒡子6g。

3.暑邪感冒

证候:壮热无汗,头痛鼻塞,身重困倦,咳嗽不剧,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有呕吐泄泻,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数或指纹紫

滞。

治法:清暑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

基本处方:香薷6g,金银花9g,鲜扁豆花9g,厚朴6g,连翘6g。

4.时行感冒

证候:全身症状较重,壮热嗜睡,汗出热不解,目赤咽红,肌肉酸痛,或有恶心呕吐,或见疹点散布,舌红苔黄,脉数或指纹紫

滞。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代表方: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

基本处方:连翘9g,金银花9g,桔梗6g,薄荷6g,竹叶3g,生甘草6g,荆芥穗3g,淡豆豉6g,牛蒡子6g,黄芩6g,黄连6g,板蓝根3g,玄参6g,升麻2g,柴胡6g,陈皮6g,僵蚕2g。

四、中医适宜技术治疗

(一)针刺疗法

1.体针

(1)风寒感冒:以手太阴、阳明和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风池、合谷、大椎、风门、太阳、歹IJ缺。

配穴:风门、肺俞、上星、太渊。

操作:毫针浅刺用泻法;体虚者平补平泻,并可用艾灸,艾灸以表面皮肤温热为宜。

(2)风热感冒:以手太阴、阳明、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歹幟、合谷、风池、太阳、大椎、风门。

配穴:曲池、尺泽、鱼际、外关。

操作:大椎行刺络拔罐,其他穴位毫针浅刺,用泻法。

(3)暑邪感冒:以手太阴、阳明、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大椎、合谷、支沟、中脘、足三里。

配穴:阴陵泉、委中。

手法: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委中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法,其他穴位用毫针泻法。

(4)时行感冒:以手太阴、阳明、足太阳经穴及经外奇穴为主。

主穴:曲池、合谷、十宣、大椎、风门。

配穴:尺泽、鱼际、外关。

手法:大椎行刺络拔罐放血,十宣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其他穴位用毫针泻法。

(5)虚证感冒:以任脉、督脉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百会、风池、足三里、关元、太阳。

配穴:气海、三阴交。

手法:百会、太阳用毫针泻法;其余穴位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6)夹痰:在各证主穴的基础上,加肺俞、太渊、丰隆、阴陵泉,用毫针平补平泻。

(7)夹滞:在各证主穴的基础上,加神阙、足三里、脾俞、天枢。神阙穴用灸法,天枢用平补平泻法,其余穴位用补法。

(8)夹惊

主穴:人中、合仓、百会、涌泉、+宣、内关。

配穴:大椎、风池、曲池、外关、大抒。

操作:用毫针泻法。

2.耳针

取穴:肺、内鼻、下屏尖、额。咽喉肿痛加咽喉、扁桃体。操作:毫针刺,用中强刺激。

3.刺血疗法

(1)大椎穴予以刺络拔罐法,适用于发热,尤其是高热者。

(2)少商穴,用三棱针点刺法,挤出微量血液,适用于伴有咽喉疼痛者。

(3)委中穴,用三棱针点刺法,挤出微量血液,适用于伴有暑邪者。

(二)艾灸疗法

1.取大椎、风门、肺俞,用艾炷1~2炷,依次隔姜灸,每穴5〜10分钟,以表面皮肤温热为宜。每日1〜2次,适用于风寒感

2.双侧足三里温针灸或温和灸,气海、神阙隔姜灸,或双肺俞、风门温灸器灸,平素可选取施灸,即保健灸,尤其在体质虚弱的小儿吹风受凉后可施灸以预防感冒。

(三)中医外治疗法

1.中药熏蒸疗法香薷30g、柴胡30g、扁豆花30g、防风30g、金银花50g、连翘50g、淡豆豉50g、鸡苏散50g、石膏50g、板蓝根50g,水煎3000m1,熏蒸治疗1〜2次/日,3〜5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暑湿感冒。

2.中药足浴疗法金银花20g、板蓝根15g、薄荷20g、柴胡15g、荆芥10g、紫苏叶15g、防风10g混合均匀装入布袋中,煎取药液,加入适量温开水,使水温适宜,泡脚15〜30分钟,每袋药物每日足浴2次,3〜5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风热感冒。

3.中药热奄包疗法艾叶30g、食盐15g,先将食盐与艾叶放入锅内炒至芳香,约3~5分钟,然后将艾叶封包于微波炉加热至40°C〜55°C,外敷风门、肺俞。每日1次,3〜5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风寒感冒。

(四)中药雾化吸入疗法

1.金银花10g、青蒿10g、柴胡10g、生石膏10g、板蓝根10g、竹叶10g混合后浓煎制成40m1药液,分2次超声雾化吸入,时间20〜30分钟/次,2次/日,1个疗程3〜5日。适用于风热感冒。

2.清开灵注射液0.5m1/(kg·次)超声雾化吸入,时间20〜30分钟/次,2次/日,1个疗程3〜5日。适用于感冒发热。

(五)穴位注射疗法

大椎、双侧曲池,每穴各注射柴胡注射液0.5〜1.0m1,1次/日,连续3日。适用于感冒发热。

五、药膳食疗

(一)贯众蛋汤

适用于风热感冒。

原料:贯众10g,鸡蛋1个。

制法:将贯众与鸡蛋同放入锅中,加水300m1,煮至蛋熟,去药渣。每日1次,饮汤吃蛋,连服5〜7日。

(二)苍耳炒鸡蛋适用于风寒感冒。

原料:鸡蛋1个,苍耳子6克。

制法:将苍耳子去刺炒黄,研成细末,加入到打散的鸡蛋中,炒熟。每日1次,趁热食用,连服3日。

(三)西瓜番茄汁

适用于暑邪感冒。

原料:西瓜、番茄各适量。

制法:番茄先用开水烫,剥去皮,用纱布绞挤汁液,再将西瓜用纱布绞汁,然后将两汁合并即可饮用。每日1〜2次,当果汁饮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名方】治疗感冒民间小偏方汇总
风热感冒药物治疗偏方
祛风解表宝宝安——灸列缺、风门穴治疗宝宝伤风感冒
风门穴:适用于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等
感冒及咳嗽、鼻炎等其针灸治疗
【针灸】20考研进行时-第251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