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绍琴:运用升降散医案13则】

1.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转移性肝癌

周某某,40岁。初诊:1985年5月20日。

患者因胃脘部肿块伴疼痛呕吐于1984年11月经某省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癌,并行胃全切术。1985年因肝区疼痛来北京某医院检查,B超提示肝内有占位性病变,诊断为转移性肝癌

1985年3月14日超声所见:左肝外段及内缘均见低回声区,分别为0.2cm×2.1cm、3.0×2.9cm大小,边界尚清楚。右肝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区。提示:左肝内多发实性占位病变。

患者自觉右胁下胀满不适,阵阵作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口干咽燥,舌红瘦,苔白而干,右脉弦细滑,左脉弦细。此为肝热阴伤,气机阻滞,络脉失和。良由情志不遂,肝郁日久,化火伤阴所致。先用疏调气机以解肝郁。

 蝉衣6g,僵蚕10g,旋覆花10g,片姜黄6g,香附10g,

    木香6g,丹参10g,焦三仙30g,20剂。

并嘱其注意忌食辛辣厚味,只吃清淡素食,并每日坚持散步运动,不可间断。

二诊:1985年6月10日。胁下渐舒适,疼痛大为减轻,诊脉仍弦细,舌红苔白且干,心烦梦多。气机渐调,郁热未清,继用疏调气机方法。

           蝉衣6g,片姜黄6g,僵蚕10g,香附10g,

             杏仁10g,枇杷叶10g,焦三仙30g,6剂。

三诊:1985年6月17日。脉弦细而数,夜寐欠安,仍属肝经郁热未清、络脉失和之象,再以疏调,参以凉血化瘀。

      半枝莲10g,白头翁10g,蝉衣6g,僵蚕10g,

       片姜黄6g,竹茹6g,枳壳6g,焦三仙30g, 6剂。

四诊:1985年6月24日。夜寐渐安,心烦亦减,右脉弦细而滑,左脉濡软,郁热渐轻,仍用前法进退。

  半枝莲10g,赤芍10g,茜草10g,半夏10g,陈皮6g,

             蝉衣6g,片姜黄6g,僵蚕10g,焦三仙30g,6剂。

五诊:1985年7月1日。脉象滑软,舌红苔白,嗳气不舒,再以清血化瘀通络方法。

  半枝莲10g,赤芍10g,茜草10g,陈皮6g,

          片姜黄6g,蝉衣6g,僵蚕10g,焦麦芽10g,6剂。

六诊:1985年7月8日。脉象濡软且滑,舌白腻润,诸症皆减,仍用凉血化瘀方法。

  半夏10g,陈皮6g,半枝莲10g,半边莲10g,

         蝉衣6g,僵蚕10g,片姜黄6g,焦三仙30g,12剂。

七诊:1985年7月22日。脉象濡软,舌红且绛,肝区不舒,用益气化瘀方法。

  沙参10g,茯苓10g,赤芍10g,生黄芪10g,

        茜草10g,蝉衣6g,僵蚕10g,片姜黄6g,6剂。

八诊:1985年7月29日。复查B超,结果如下:肝左内叶见1.30cm×l.20cm低回声团,边界清晰规则。余回声可。超声提示:左肝内叶窦性占位病变。

诊脉弦细滑数,夜寐梦多,仍属郁热未清在阴分,继用凉血化瘀、益气活络方法。

  生黄芪20g,沙参10g,麦门冬10g,蝉衣6g,五味子10g,

          赤芍10g,茜草10g,焦三仙30g,半边莲10g,僵蚕10g,

         片姜黄6g,冰红花子10g,30剂。

患者携上方返回山东老家,续服3个月,一切症状消失,身体日渐强壮。于1985年11月来京复查,1985年11月9日超声所见:肝内回声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团,血管清晰。胰腺显示不清。超声提示:肝内未见明显异常。

1986年8月患者再次返京复查,结果仍未有异常发现。

[评析]本案为胃癌术后转移肝癌,恶性程度很高。综观本例治疗全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包括初诊、二诊,以疏调气机、解肝郁为主。虽然患者因癌肿消耗,手术及术后脾胃运化失司日久而致气阴两伤,但其病机的主要矛盾仍然是肝经郁热。因为患者得知自己患了癌症,术后复发转移,自以为无法可治,将不久于世,故而心情沉重,情绪低落,终日闷闷不乐。这是造成肝郁、气机失调的主要因素之一。肝郁日久必然化热,故表现为心急烦躁,夜寐梦多。郁热在里必然伤阴,故又有口干、脉细、舌瘦等表现。比较起来,肝郁是主要的,第一位的。故治以疏调气机,解肝郁热,方用升降散为基础,蝉衣、僵蚕秉清化之气而升阳上达,合旋覆花、杏仁、枇杷叶宣肺下气而降浊,用片姜黄疏利气血之瘀滞。以丹参助其活血化瘀,木香助其调气,焦三仙消积滞而通三焦。并教患者素食以保运化,锻炼以运气血,忌食辛辣厚味则六腑清净,郁热不生。如此综合调理则肝经郁热得以解散,虽不治癌,而直拔致癌之本矣。

治疗的第二阶段从三诊到六诊,经过第一阶段的治疗之后,气机渐畅,症状渐减,患者心情较前平静,也增强了治疗的信心。此时的治疗重点逐渐转移到凉血化瘀方面。因为肝为藏血之脏,肝经郁热日久,必然造成热入血分而致瘀滞,故单纯疏调气机虽属必要,但针对性不强,必须和凉血化瘀结合起来,气血双调,故在升降散疏调气机的基础上,增入半枝莲清热解毒,白头翁、赤芍、茜草凉血化瘀。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治,患者自觉各种病状逐渐减轻,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信心十足,积极配合治疗,经B超复查,提示肝内原有的两处癌肿,一处消失,一处明显缩小。

治疗的第三个阶段从七诊开始,在原来疏调气机、凉血化瘀的基础上,增入益气扶正之品。因为本病之初就存在气阴两伤,属正虚邪实之病,经过前二阶段的治疗之后,郁热邪气得以渐渐消散,此时再议扶正即无恋邪之虑,况诊其脉象濡软,气分已显不足,若一味专以清化方法并非上策,此时选用扶正祛邪法最为恰当。故用药在疏调气机、凉血化瘀的基础上加生黄芪益气扶正,生脉散益气养阴。患者返乡前携带方中又增入焦三仙、水红花子,因其返乡后需长期服用,故增入焦三仙、水红花子以助消化,如此则配伍全面,方可长期服用。患者以此方坚持服用3个月,肝内肿物全消,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2.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胸痛(冠心病)

蒋某,男,48岁

初诊:1989年10月8日

自1987年8月患心肌梗死,经医院抢救后病情缓解。仍遗留下胸痛时作,中脘满闷,不思饮食,乏力头晕等症。观其舌质红苔黄腻厚,脉濡缓,时有结代,血压偏高。证属湿浊不化,气机阻滞,升降失常。治宜宣郁化湿,疏调升降,佐以活血通络方法。

药用:荆芥6克,防风6克,蝉衣6克,片姜黄6克,旋复花10克,代赭石10克,半夏10克,薤白10克,瓜蒌30克,佩兰10克,杏仁10克,焦三仙各10克。

嘱其改变一直以卧床休息为主的习惯,每日早晚走路锻炼各1~2小时;饮食宜清淡。

服药7剂,心情舒畅,胸痛未作,头晕乏力见轻,胸脘胀满见舒,食欲好转,舌红苔白,脉滑数,湿郁渐化,仍以前法进退。

药用:荆芥6克,防风6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香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

服上方2周,饮食二便正常,精神振作,未见其他不适。改用益气养阴方法。

药用:荆芥6克,防风6克,沙参10克,麦冬10克,炙甘草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焦三仙各10克,炒槐花10克,水红花子10克。

1月后,去医院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血压正常。并能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评析]:此病案系心肌梗死后,胸痛未愈,在家卧床休息二年,精神负担很重。据其脉、舌、色、症辨为湿阻气机,升降失常之证,先以宣郁化湿为治,仅服药7剂,症状大减,增强了患者战胜病痛的信心,积极配合,每天坚持走路锻炼,开始30分钟,逐渐增加到5个小时左右,3个月后可以去公园,爬山等活动。实践证明走路锻炼可以改善心脏冠状动脉循环,增加心肌营养,有促进病愈的作用。

 3.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头痛(三叉神经痛)

宁某某,女,42岁

初诊:患三叉神经痛有年,曾在神经科治疗。常服镇静剂西药,若停药则头痛即发。面色红赤,舌红唇紫,夜寐梦多,心烦急躁。病属木郁化火,肝热生风马牛不相及,络脉瘀滞之症。先当疏调气机,以解肝郁,用活血通络,以止其痛。

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1克,木瓜10克,钩藤10克(后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珍珠母20克,七剂。

二诊:药后痛势稍缓,脉象弦数,按之有力,舌红苔黄唇紫,舌背络脉粗大紫黑,必是血分瘀滞,拟用凉血化瘀通络方法。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牛膝10克,川芎20克,钩藤10克(后下),生石决明20克,生牡蛎20克,珍珠母2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1克,七剂。

三诊:痛势再减,可不服安眠药。夜晚睡眠显著改善,心情较前平静。诊脉弦数,舌红苔白,仍用前法加减。

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1克,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丹参10克,茜草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川芎20克,七剂。

四诊:近因动怒,头痛又作,夜寐不安,恶梦纷纭。五志过极,皆为火热,木火上攻,其痛必作。脉象弦数有力,舌红尖剌苔黄根厚,再以清泄肝胆方法。

柴胡6克,黄芩10克,川楝子10克,龙胆草3克,夏枯草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2克,黄连2克,焦三仙各10克,七剂。

上方服后,头痛即止。嘱其戒恼怒,忌辛辣,戒烟酒。保持心情舒畅,每日锻炼,以防复发。

[评析]:三叉神经痛较为顽固,其人面红唇紫急躁易怒,即是肝经郁火上冲之征。故药用升降散疏解肝经郁滞,升降气机为先,木郁达之是也。从其舌背络脉紫黑粗大,知其血分瘀滞,伏热深重。历来察舌,只观正面舌质舌苔的变化。赵氏家传有观舌背面络脉法,令患者张口,伸舌,向上翘起,暴露舌背面,其上有青筋显露两条,若粗大紫黑者即是血分瘀热重。有时舌面浮苔满布,遍及周边,以致观察舌质不易明了,亦可令患者翘起舌来,察其舌背之质地,是红是赤是绛,或干或燥或润,一目了然,最为准确。本案治疗过程中,患者因动怒而致病情加重,因其病本属肝热,怒为肝之志,大怒而肝气逆上,所谓五志化火,故肝热增重,头痛加剧。治之增加清泄肝胆之品。肝属木,木能生火,故舌红尖剌,是木火两盛之象,方中加入黄连,以泻心火,是实则泻其子也,配伍周全,切中病机,故服之即效。

4.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眩晕(高血压)

韩某,男,39岁

初诊:1992年8月14日

患高血压病已半年,一直服用复方降压片、心痛定等,血压仍24~26/15~17kpa。证见头痛目眩,心烦急躁,失眠梦多,大便干结,舌红苔白,脉弦滑且数。证属肝经郁热,气机阻滞。治以清泻肝经郁热,调畅气机。

方药:蝉衣、片姜黄、白芷、防风各6克,僵蚕、苦丁茶、晚蚕砂、炒槐花各10克,大黄2克。

服药7剂后,血压18/13kpa,余症减轻,停用西药,原方加川楝子6克,服药7剂,血压正常。又以前方加减每周3剂,连服3周以巩固疗效。于1993年2月12日复诊,血压稳定在16/11kpa,未再升高。

[评析]:此高血压眩晕头痛,脉、舌、色、证俱属肝火,故甚为易辨,不致误诊。然治法不用平肝潜阳,或直清肝胆,而仍以疏调气机为主,是何道理?盖此为肝经郁火,源于气机郁滞,升降不得其所。肝郁化火,当以解郁为先。解郁之法,首选升降散。此案加防风、白芷尤妙,立意甚深。盖疏肝以风药,助肝木之升发,遂其条达之性则不郁矣。故服之即效。

又按:上案低血压眩晕,此案高血压眩晕,一高一低,截然相反,然治疗皆以升降散疏解肝郁而效。中医异病同治之义,于此可见矣。

5.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眩晕(低血压)

李某,男,36岁

初诊:1992年5月7日

自述血压偏低已近2年,迭服补剂而愈重。现头目眩晕,神疲乏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心慌气短,饮食无味,大便偏干,舌红苔厚且干,脉沉细滑数,血压10/7kpa。证属湿热郁滞,气机不畅。治以芳香宣化,疏调气机。方药:

蝉衣、片姜黄、川楝子各6克,僵蚕、藿香、佩兰、大腹皮、槟榔、焦三仙、水红花子各10克,大黄1克。嘱其停服一切营养补品,饮食清淡,每天散步2小时,服药7剂后,诸症减而大便偏稀,血压13/9kpa。原方加荆芥炭10克,防风6克,灶心土30克(先煎)。

以此方加减服用20余剂后,精神爽,纳食香,血压维持在13~16/9~10kpa。而告病愈。

[评析]:患者头目眩晕,神疲乏力,心慌气短,似乎虚证,再结合血压偏低,则更以为虚矣。故患者自以为虚而服营养补品,饮食厚味;医生断之以虚则补剂频投,然愈补愈重,而不知其所以然。此证心急烦躁,夜寐梦多,是肝经郁热之象;舌红苔厚,脉沉细滑数,是郁热内伏之征;服补剂而证愈重,是实以虚治所致。析其病机乃气机郁滞,三焦不畅,故用升降散疏调气机,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大腹皮、槟榔、焦三仙、水红花子疏利三焦,则气机畅行,而血压复常,诸证告愈矣。

6.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泄泻(过敏性结肠炎)

牛某,女,50岁

初诊:1992年6月26日

患者每晨必泻之苦有年余。曾用四神丸、参苓白术丸、黄连素以及汤剂等治疗,均无效,专程来京求医。现每晨起泄泻必作,中脘堵闷,两胁胀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苔白厚腻,脉弦滑且数。

辨证:肝胆郁热,木郁克土。

治法:疏调木土,以泻肝热。

方药:蝉衣6克,僵蚕10克,姜黄6克,荆芥炭10克,防风6克,陈皮10克,白芍10克,灶心土30克(先煎),猪苓10克,冬瓜皮10克。焦三仙各10克,白蔻仁4克,7剂。

二诊:药后症减,中脘堵闷见舒,晨泻已止,大便成形,仍有夜寐梦多。脉弦滑,苔白腻。上方去冬瓜皮,焦三仙,加川楝子6克,7剂,以善其后。

[评析]:五更泻又称晨泻。一般认为由肾阳虚衰而致,故又称为肾泻。赵氏认为,因肾虚而晨泻者有之。但更多的是肝经郁热之证,临证必须详诊细参,切不可轻率而断之。妄投温补则反增其热郁,南辕北辙,病无愈期。肝经郁热之晨泻,虽是久泻不止,但其脉弦滑数,弦为肝郁,滑数为是郁热化火,同时伴有心烦急躁,夜寐梦多等症。寅卯属木,厥阴阴尽少阳初生,肝经郁热暴发,辄乘土位,脾胃升降失司,故而腹痛泄泻。赵氏用升降散加减,以宣郁清热,升清降浊。再以防风、陈皮、白芍乃痛泻要方去白术,以泻肝木补脾土,缓痛止泻。冬瓜皮、猪苓健脾利湿止泻。中焦脾失健运,湿阻气滞,用白蔻仁辛温芳香,化湿行气,灶心土健脾和胃止泻,焦三仙消食导滞。荆芥辛温芳香,醒脾开胃,胜湿化浊,并能疏肝郁,通阳和血,其炭可治肠风便血,湿热下迫等。诸药相合,肝热清,脾胃和,晨泻止,赵氏常用之而无不效验。

7.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胃脘痛(浅表性胃炎)

陈某某,女,39岁

初诊:胃脘作痛5年余,胃镜检查确诊为浅表性胃炎。现症食后胃脘即痛,嗳气不舒,脘腹胀满,面部色暗花斑。脉象弦细且沉,舌红苔白,肝郁日久,横逆犯胃。先用疏调气机方法。

旋复花10克,代赭石10克(先煎),青陈皮各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炒枳壳6克,白芷6克,防风6克,茅芦根各10克,七付。

二诊:药后胃痛渐止。自觉消化欠佳,食后胃脘堵满,嗳气不舒。脉仍沉弦,仍用疏调气机方法。

川楝子6克,元胡6克,苏叶10克,藿香10克,香附10克,炒枳壳6克,苦桔梗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黄1克,七付。

三诊:胃痛已愈。脘腹胀满亦减。自觉一身乏力,困倦嗜睡。脉象弦细,按之沉濡。舌红苔白,肝胆湿热未清,仍用清泄肝胆方法。

荆芥炭10克,防风6克,川楝子6克,元胡6克,炒山栀6克茵陈10克,佩兰10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付。

四诊:药后嗜睡明显减轻,精神转佳,惟下肢困乏无力,大便干结。肝胆热郁渐减,仍用原方进退。佩兰10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苏叶10克,青陈皮各10克,炒山栀6克,茵陈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大黄3克,七付。

五诊:大便干结难下,每周始便一次。心烦梦多。胃痛脘胀皆愈,精神亦佳。肝胆郁热已久,正值长夏,湿热偏盛,仍用清化湿热方法。

茵陈10克,栀子6克,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佩兰10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大腹皮10克,青陈皮各10克,滑石10克,大黄5克。

药后大便畅行,食眠均佳,脉舌如常,胃痛始终未发,遂停药观察。并嘱其慎饮食,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评析]:胃痛5年余,屡服中西药物疗效欠佳。据其脉象沉弦,嗳气不舒,面色花斑等脉证,断为肝气郁结日久,横逆犯胃。投以升降散疏调气机,以解肝郁,立收止痛之效。且初诊之后,胃脘痛始终未再发生。在辨证上,脉象沉弦乃典型的肝郁脉象,下手脉沉,便知是弦,弦主肝郁,其面色花斑亦为气机郁滞的确征,此征多见于性格内向,爱生闷气之人,女性多见,当从肝郁治之。方中防风等风药的运用,更有深意,一则除湿,气谓湿盛者,助风以平之;二则升阳,使清阳上升则脾运;三则疏肝,风药以辛为用,乃肝之所喜,所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也。方中未用传统的止痛药,而收止痛之效者,治在其本也。

8.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失音(癔症性失音)

张某,女,38岁,农民

初诊:1988年11月28日

患者于1个月之前,因与邻居发生口角,第二天清晨起床发现失音,不能发声,急去医院检查,诊断为“癔症性失音”,经用西药、中药、针灸、诱导等方法治疗均无效。现病人心烦急躁,夜寐不安,纳食不佳,头目眩晕,胸胁胀痛,大便干结,舌红起剌,苔白且干,脉弦滑且数。证属肝经郁热,气机不畅。治以调畅气机,清泻肝经郁热之法。饮食宜清淡。处方:

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1克,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苏叶梗各6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5剂,水煎服。

二诊:据其爱人转述,患者因欲病速愈,第1天连服两剂,昨日大便泄泻5~6次,便物奇臭难闻,夜寐较安。第2天起床发出咳嗽声,并能说出话来,5剂服完,声音完全恢复正常,余症皆除。再以上方7剂,以固其效。

[评析]:本患者素有肝经郁热,加之与邻居发生口角而致肝气郁结,气机闭塞不通,升降失常,清浊不分而致喑。用升降散加味,以升清降浊,宣散郁结,调理人体之气机升降。方中以蝉衣透散郁热之邪;姜黄行气散郁;僵蚕轻浮升阳,清热解郁,化痰散结;大黄攻积导滞。再配以柴胡、黄芩、川楝子、苏梗舒调气机,清肝经郁热;茅芦根、苏叶宣肺利咽;焦三仙、水红花子健脾和胃。诸药相伍,三焦气机宣畅,内郁之邪自能外达,声音亦自复,余症皆除。

9.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高热昏迷(流行性感冒

陈某某,男,80岁

初诊:发热时重时轻,曾服治感冒之剂,半月来未能好转,因其年老体衰,缠绵已十六日。昨日高热昏迷,体温38.9℃,大便4~5日未行,顷诊两脉按之弦滑而数,关尺有力,舌苔老黄根厚,一派温热内陷,阳明腑实之象。虽年已杖朝而邪热腑实内聚,日久津液已伤,必须通腑泄热,开郁展气,佐以生津之法,仿牛黄承气汤。

僵蚕9克,蝉衣6克,姜黄6克,前胡3克,杏仁9克,元参24克,竹叶3克,生大黄粉1克,分两次二次药送下,安宫牛黄丸一丸分化,二付。以大便得通即停药。

二诊:连服二付之后,昨日大便畅通一次,今晨小汗,身热已退至37.1℃,神志已清,小便短黄,夜寐甚安,两脉已起,中取弦滑,数象已退,舌苔黄而不老,质红较前有液,老年温病,阳明腑实,气机不通,连服牛黄承气,大便通而神志开,再以甘寒增液,益气通幽之法。

细生地15克,元参15克,沙参15克,麦冬9克,前胡3克,杏仁9克,瓜蒌24克,枳壳9克,二付。

三诊:甘寒育阴增液之后,神志清爽,大便今日又通一次,连日夜寐甚安,脉象渐渐有神,舌苔已化,胃纳渐佳,体温正常,再以调理中焦为法。

北沙参15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9克,杭白芍24克,陈皮6克,鸡内金9克,生苡米24克,焦麦芽9克,三付。

药后家属前来告知患者已完全康复,问尚需服药否,遂嘱其进食易消化食物,清淡为佳,以养胃气,即可无虞。

[评析]:结阳明腑实之候,故断然用牛黄承气攻下热结。因其年高病久,故又嘱其得便通即停药。二诊改用增水行舟之法。正是当大胆时便大胆,该小心处须小心。孙思邈所谓胆大心细,行圆智方,此其谓赞!

10.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

                        温毒(急性颌下淋巴结炎)

张某某,女,24岁

初诊:该患者就诊时发热九天,体温波动于38.5℃~39℃之间,颌下有一5cmX5cm大小之肿物,西医诊断为“急性颌下淋巴结炎”,用青霉素、四环素效果不佳。现患者发热不退,仍觉恶寒,面色黯黄,颌下有一包块,大如鸡卵,质地坚硬,按之疼痛,皮肤不红,护之亦不灼手,咽喉红肿而痛,纳谷不甘,大便三日未解,脉沉弦而数,按之有力,舌红苔白根腻。此属火郁三焦,少阳枢机不利,气血壅滞而成,拟升降散加减。

白僵蚕3克(为末,冲服),蝉衣6克,片姜黄10克,生大黄6克,柴胡6克,金银花10克,皂角剌5克,黄芩10克,苦桔梗6克,生甘草6克,三付。

二诊:药后热退身凉,诸症霍然,颌下肿物仅有枣核大小,唯食纳不甘,乏力。以竹叶石膏汤、益胃汤加减收功。

[评析]:颌下核起而肿痛,伴发热恶寒,咽喉肿痛,大便秘结,是感时邪毒气,俗称时疫疙瘩是也。症属热壅于内,三焦不利,气血壅滞,结聚而不得发越也。故用升降散疏利气机,流行血气,加柴芩疏解少阳枢机,金银花清热解毒,皂角剌消痈破结,桔梗、甘草清咽利膈。服药三付,不仅热退身凉,而且颌下肿块消散大半。升降散之善治时疫,消肿散结,历用不爽,亦在医者之善于加减化裁也。

11.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烂喉丹痧(猩红热)

张某某,男,56岁

初诊:从本月2日开始,发热较重,体温38.7℃,自觉头晕,胸闷,心烦急躁,阵阵恶寒,周身酸痛,咽痛口渴,近一周来夜间不得入睡,曾服银翘解毒丸6丸,APC6片,皆未见效。

本月4日请邻居医生看视,认为感冒风寒,随开一方:桂枝9克,防风9克,葛根6克,荆芥3克,生姜三片,红糖30克,水煎分服。一付。今晨病势突然增重,发热40℃,神志时清时昧,面部表暗,口鼻苍白,舌绛起剌,状若杨梅。苔根厚而黄干,咽喉肿痛白腐,呼吸急促,口干欲饮,时有谵语,小便赤少,大便三日未行,胸部似有斑点不多,两手脉象沉涩不畅,按之弦细数有力。温邪蕴热,内闭于肺,气营两燔,本当清营泄热,误服辛温表散之剂,温热炽甚,阴分过伤,势将昏厥,防成烂喉丹痧,且火郁内闭,深恐本不胜病,姑予一方,以慰来者之望,备候高明政定。

僵蚕9克,蝉衣6克,片姜黄6克,杏仁6克,炒牛蒡子6克,元参30克,连翘24克,银花15克,前胡3克,浙贝母12克鲜茅芦根各60克,另用鲜九节菖蒲根15克,煎汤送服神犀丹一丸,犀角末0.5分,(两次分二次汤药送下),一付。

二诊:前药服后,遍身温疹一涌而出,色深皆重,身热略退,体温38.5℃,神志渐清,已能言语,自述心烦渴饮,欲食冰,两脉已由沉涩转为弦滑细数,口唇鼻梁仍苍白,舌绛如朱,尖部起剌,根部焦黄而厚,口味甚臭,大便虽通不多,小便赤少,咽喉肿痛白腐,不能吞咽,胸闷较轻,呼吸急促已缓。温毒蕴热,已成烂喉丹痧,火郁渐解,气营交炽,病势甚重,再以清气热以解温毒,凉营血兼透丹痧,饮食寒暖,慎之又慎。

僵蚕6克,蝉衣6克,姜黄6克,生石膏24克,黄芩9克,竹叶6克,连翘24克,银花24克,紫草9克,地丁草9克,川贝母6克,局方至宝丹二丸,分两次用鲜九节菖蒲根30克洗净打烂,煎汤送下,先服汤药。一付。

三诊:今诊脉弦滑而按之濡滑略数,周身温疹已透,身热渐退,神志清楚,体温37.5℃,舌苔根部仍黄,尖部起剌已减,面部青暗也退,口周围苍白消失,大便通畅,色深味臭,小便仍黄,但尿量增加,咽红肿已愈,拟以养阴生津,兼去余邪之法。

细生地30克,赤芍9克,姜黄6克,连翘12克,石斛18克,北沙参30克,麦门冬12克,川贝母6克,鲜茅芦根各30克,焦三仙各9克,丹皮9克,三付。

四诊:身热退净,皮肤脱屑,体温正常,纳谷欠馨,二便自调,两脉沉濡小滑,拟一善后处理方:

茯苓24克,冬瓜皮30克,生山药30克,炒熟苡仁30克,半夏9克,陈皮6克,焦三仙各9克,五付。

五诊:诸恙皆安,皮肤脱屑已净,饮食、睡眠、二便如常,病已痊愈。

[评析]:本例为烂喉丹痧误治案。烂喉丹痧为热毒深入血分,治疗最忌表散。此病本属热盛,再以风药发表,则无疑于火上浇油,而成燎原之热,以致难以救疗。本例即因误用表散,致神志昏蒙,火邪内闭,丹痧不能畅发。故用升降散加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之品,升降气机,宣透郁火,服药后丹痧一涌而出,即神识转清,内闭已解。继用气营两清,解毒透疹。待瘟疹已透,热毒渐泄,则及时加入养阴生津之药,最后仍以调理脾胃收功。

 12.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孙某某,7岁

初诊:初春患感,身热,微有恶寒,两侧耳下腮肿作痛,舌红苔白根厚,大便略干,小便短黄,口渴心烦,脉象浮滑且数,按之滑数有力。此温邪毒热内蕴,痄腮初起,当以轻宣清解,火郁当发也,宜外用热敷法。忌荤腥油腻,宜静卧休息。

薄荷2克(后下),杏仁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前胡6克,片姜黄6克,浙贝12克,茅芦根各24克,焦山楂12克,二付。

连服两剂,药后得小汗而身热已退,大便已通,腮肿亦退,原方加元参24克,赤芍10克,又三付而愈。

[评析]:痄腮多见于儿童,颌下肿硬作痛,伴发热恶寒。此为温毒之一种,必素体蕴热,复感温邪,热毒上攻,结于少阳之分,少阳乃枢机所在,枢机不利,则邪结不散。故治之升降散疏调气机,运转枢机,合杏仁、前胡、薄荷宣肺散邪,浙贝母消肿散结,茅芦根泄热利水道,焦山楂和胃助消化。药合病机,故能两剂而愈,其外用热敷之法,取“温则消而去之”之意,亦《内经》“火郁发之”之一法也。

13.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风温

张某某,男30岁。

初诊:二日来身热不甚,但咳,痰吐不多,口微渴而苔薄白,病已两天,本属风热侵犯于卫,肺失宣降,应服桑菊饮治之。但误服桂枝汤一剂,并饮红糖生姜水取汗。今晨身热颇壮,体温39.7℃,咽红肿痛,且有白腐,咳嗽,痰中带血,胸宇剌痛,头痛口干,渴饮思凉,两脉弦滑且数,舌绛干裂,心烦,昨夜不能入睡,今晨神志不清,大有神昏谵语之势。本为风热犯卫,肺失清肃,前医错认为风寒犯表,以辛温之剂,发汗解表,孰不知汗为心液,误汗伤阴。况本为热邪,而又用辛热之品,势必促其温热内陷,神昏谵语。急以宣气热兼以疏卫,凉营分以开神明之法。此风温化热,逆传心包,防其增重。

蝉衣3克,僵蚕6克,连翘12克,银花12克,杏仁9克,片姜黄6克,竹茹 9克,菖蒲9克,鲜茅芦根各30克,生石膏24克,一付。

二诊:药后身热渐退,体温39.1℃,神志较清,咽红肿痛皆减,干咳,痰中血渍未见,昨夜已得安睡。昨进疏卫凉营之剂,今日神苏热减,病势好转,再以前方加减为治。

    前胡3克,僵蚕6克,蝉衣3克,连翘9克,银花12克,姜黄6克,知母6克,生石膏15克,焦三仙各9克,鲜茅芦根各30克,二付。

三诊:身热退净,体温37.2℃,咽红肿痛已止,咳嗽已微,夜寐较安,大便通而小溲短少,舌白苔厚腻,质略红,两脉弦滑皆细,数象已无。温邪误汗以后,阴分已伤,前服清热凉营之剂,病势大减。再以清气热、肃降化痰之法。

生紫菀3克,前胡3克,杏仁6克,川贝6克,黄芩6克,鲜茅芦根各30克,焦三仙各9克,三付。

四诊:病已基本痊愈,仍有一二声咳嗽,原方继进三付,再休息一周,忌荤腥甜黏之味即愈。

[评析]:此为风温误治案。本属风温袭肺,若投辛凉轻剂桑菊饮轻清宣透即愈。医者误作风寒,用桂枝汤并姜汤发其汗。汗虽出而阴益伤,热益重,咽肿白腐,神识将昏矣。温病忌汗,犯其禁必祸不旋踵。此时病机虽属邪陷心包,而论治法则不可骤用寒凉。宜仿叶天士透热转气之法,透邪外出,则不致内闭生患。故用以疏调气机见长的升降散,合银翘透邪于外,杏仁宣肺于上,菖蒲开窍于中,茅芦根分消于下,三焦通畅,内外和调,内陷之温邪外泄有路,故药后即见转机。此透热转气之法,与单执寒凉以疗热病者迥异。若一见神昏,便投三宝之类,则恐寒凉闭郁气机,内陷之邪更难外透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喝汤药,周先生治好了转移性肝癌
中医医案学习笔记(2018.7.17)
古方升降散
赵绍琴医案(五)
肝癌病案一则,供提问之朋友或相关坛友参考之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