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执耳投资:有时候“选阶段”比“选公司”更重要 .

执耳投资:有时候“选阶段”比“选公司”更重要

#雪球投资人访谈系列#


执耳投资的朱爱国和刘西铭应该算是私募行业的新一代从业者。79年出生的他们,凭借之前华夏基金工作的经历,目前掌管着国内私募行业最主要的医药行业基金之一(另一只是从容的医疗系列基金)。但是,朱爱国和刘西铭却不满足于把自己的投资能力局限在一个行业。 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职业投资生涯才刚刚开始,他们即希望把一个行业研究透,也希望能拓展自己的能力圈。

 

对于朱爱国和刘西铭而言,中国股票市场一直是一个很贵的市场,只有优质并且高成长的公司才配得上这么高的市盈率,“否则就不如做实业投资”。他们认为优秀的投资机会是那种用25倍市盈率买到年45%复合增长公司。


为了尽量降低高增长带来的风险,朱爱国和刘西铭认为有时候“选阶段”比“选公司”更重要。这就像预测一个小男孩的升高,在他“长到1.60米之前,这都不需要做特别费心的判断。” 朱爱国和刘西铭认为,很多“优秀的管理层” 回过头看,其实都是“时势造英雄”。他们最希望的是选到一匹“好马”,无论谁坐在上边都能跑第一。 


以下是拜访执耳投资朱爱国和刘西铭的访谈实录:

 

问:您的投资是否主要都在医药行业?

答:医药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一个领域。虽然是以医药为特色,但是也可以投别的,比如消费和部分周期股。在我们这个年纪,既希望把一个行业研究透,也希望能拓展自己的能力圈。 

 

问:行业基金是否适合用私募的形式做?

答:医药行业里各个公司的区分度是很大的,这是可以做行业基金的基础。另外,我认为行业投资,知道进退很重要。在可投资阶段仓位要高,但如果机会不多或是不好,就需要站出来等待机会。最近两年大家经常讨论医药行业是否有机会,其实医药股的机会一般都是单个公司的机会,过去5到10年也是这样,现在不必纠结于行业是否有机会,对医药股的研究还是应回到找个股的思路上来,私募产品往往单一股票可配置比例高,做好了是比较适合把握这种机会的。

 

问:医药基金的客户主要是对医药感兴趣的个人?

答:应该说是对赚钱感兴趣的个人。普通投资者,只要不是在他本行业,还是很难分别哪个行业有大的机会。实际上,我们成立在医药行业的高点,到现在医药行业指数已经跌去了25%,我们还是凭着对行业的理解大幅战胜了指数,也战胜了市场。

 

问:你们的选股流程是怎么样的,主要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

答:我们是自下而上的。宏观我们也关注,但这不是我们的主要依据。再差的宏观条件下也有增长好的公司。私募单个投资机会可以配到30%,这种比例在整体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是比较有利的,比如医药股也有涨的不错的个股。

 

问:是不是在资金量相对有限的时候,还是集中配置比较管用?

答:这是跟能力圈和投资机会的差异化相关的。我们的原则,不是先选定一个行业,然后这个行业的前几名都配。如果这个机会很好并且明显好于其他机会,我们就在一个个股配上30%。这就像一群普通人里面,发现一个美女特别漂亮,她就形成了优势和差异化。相反如果一群人里面都差不多,那说明这些人都不出色,那就都不是好的投资机会。我们的工作主要是选出那一两个特别好的。我们不担心某个行业不好,因为医药、消费公司差异都很大。在一个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里,总有赶上青春年少的好机会。

 

问:那是说您比较看重成长股?

答:最终还是看成长,失去了好的成长,人们不会愿意花20倍市盈率购买并且等20年分红回本。股票市场一直是一个很贵的市场,10到30倍市盈率其实是很贵的,只有优质并且高成长的公司才配得上这种市盈率,否则就不如做实业投资了,股票投资如果长期收益不如实业投资,那这个投资经理是没前途的,投资人不会留在这里。我们认为20%成长的非周期的企业一般10倍以下的市盈率是比较合适的。价值投资者总是说复利,其实只有利润增长是有复利的,市盈率不是复利的。我们的工作重点不放在寻找20%增长,15倍PE买入机会上,虽然我相信这也能赚钱,但赚钱的幅度远远小于最好的增长。我们要找更高的增长,比如25倍市盈率和几年45%的复合增长。这种高成长如果能持续,未来可以把高估值抹平。如果股市里有15%增长但不到5倍市盈率的公司,也可以考虑,但现在没有,所以必须选择物有所值的投资机会。

 

问:问题是,判断哪家企业未来利润能增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

答:赚钱总不是容易的事。需要自己的判断,每个人的经历都会给他带来一些优势,这种优势可以让你在某个领域比别人高明一些。你的经历就像一颗颗珍珠,之前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但在某个时刻串起来,就是一个漂亮的项链。

 

问:怎么找到这种比较顶尖的机会?

答:需要找到每个公司生命周期里比较好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只要把公司增长的核心因素找到了,这个机会是比较“大开门”的。比如白酒在过去几年就是这样的类型,主要矛盾就是价量齐涨。更往前的话,苏宁电器当时的主要矛盾也比较简单,就是开店。

 

问:那也有可能买到国美啊?

答:在家电连锁行业野蛮生长的阶段,开分店是核心因素,管理层的风格不是主要因素,但扩张到一定地步,会出现企业文化的差异,所以我们强调要选择“大开门”的阶段,有时候选阶段比选公司更重要。在2007年前选择国美也是不错的。

 

问:怎么看投资经验的可复制性?

答:任何一个投资者都是不可复制的。像巴菲特不可复制,任何一个投资经理也是不可复制的。因为人的经历是不可复制的、人的感受是不能传递的,每个人就是独一无二的。比如我今天吃了个火锅特别好吃,我再说,你也没感觉。一些基本的投资理念和知识是可以传递的,但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反映到实践里也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特点,应该根据自己的经历来选股。比如段永平对游戏产业理解就很深,所以投资游戏股就很成功,而很多人还停留在游戏只是小打小闹和误人子弟的认识上。真正区分投资能力的反而是每个人比较独特的部分,所以好的投资经理是很稀缺的。

 

问:作为投资经理,长期战胜市场靠谱么?

答:持续战胜市场的人事实证明是有的,比如巴菲特,但是需要具备多种条件。人贵在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如果自己可理解的投资机会无法战胜市场,那也不要着急上火。

 

问:怎么定义好公司?

答:作为财务投资者,付出的是金钱,获得的是企业的竞争力,既然股市是个昂贵的市场,我们希望这种交换物有所值,所以要选好公司,二三流的公司即使便宜也是短暂的和不牢靠的。各个行业的好公司标准是不同的,盈利能力强、增长快、资本开支不大、管理层比较实在,这些是共性。以医药公司为例,十年前医药行业审批的品种很多,市场上不缺品种,大家竞争主要是拼销售能力,只要和医院医生利益一致就能比较好,那时候有销售能力的公司是好公司。现在新药审批比较严格,新药获批数量连原来10%都不到。现在有好品种的公司是好公司,也就是由原来销售驱动型,到现在产品驱动型。


有人讲护城河,那对于医药公司怎么样才能把自己从激烈的竞争中摆脱出来?现在来看,主要是靠创新药来实现的,创新药可以定价较高,并且竞争对手少,给合作的各个环节的利润空间大,做学术推广也更有价值,如果做不到完全创新,还可以做独家剂型和首仿药,这些都是不错的护城河。人以财聚,有了好品种,自然也会吸引销售人才。制药公司就是这样不断推出创新药来实现较强的定价权。

 

问:如果找到这种好公司,是不是可以容忍高一点的估值?

答:市盈率是和增长速度、盈利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关的,要综合考虑,会因为某些因素给高一些的市盈率,但关键还是利润增速。好公司不一定是好的投资机会。我们的工作是寻找市场错误定价的机会。

 

问:您是怎么防止犯错误的?

答:犯错就是选错股,或者选错时。我的经验就是把选股的标准提的再高也不过分。所选的股票的核心因素要多方面验证。我们觉得选时能力不比人高明多少。需要给自己留些余地,比如所谓买入价,区间设得宽一些。如果对股价波动把握不好,就采取多次、多价格交易,把交易时机和价格平均化。

 

问:怎么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答:如果一个系统有很多变量,就很难判断准确。比如航空公司的盈利,那真要“五星连珠”才行。需要经济好,上座率才高,但经济好油价也会涨,上座率高了,别的航空公司会投入新的运力,竞争就会加剧,票价就会下降,所以航空公司总是很难受。影响一个公司好坏的核心因素,在某一个时间段就一到两个要点,研究工作要围绕这个要点展开。

 

要提高判断准确性,我觉得还是要选择容易判断的东西。在不同阶段对公司的判断难度是不一样的,尽量选择容易的阶段。举个例子,比如预测一个小男孩的最终身高,长到1.60米之前,这都不需要做特别费心的判断。1.60米以上可能就进入到一个未知区了,在这之上你要做细致的判断,比如遗传、骨龄之类。如果到了要对公司做精细判断的时候,大部分投资者都是外行,那时候投资的大机会已经过去了。我们选好公司,还要选在好阶段上。

 

问:那这么说,管理层的因素在您整个评估里占的成分要小一些?

答:是小一些。我们总说幸运且优秀,现在看起来优秀的管理层,过几年回头看,实际是时势造英雄,幸运的因素更多一些。我们毕竟买的是公司而不是管理层。投资者就算买很多股份,也进不了董事会。如果一家公司的最核心驱动因素是管理层,那我们就要小心了,投资者对管理层的认识总是很浅的,一旦发现管理层不好,或许已经太晚。所以还是找到好的公司,好的阶段,管理层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问:这其实就是选马还是选骑手的问题。

答:如果到了选骑手的时候,比赛其实也就很困难了。我们希望选一匹马,谁坐在上边都能跑第一。

 

问:怎么从一堆概念炒作中找到真正的机会?

答:公司要有利润,有现金流,要有增长。

 

问:您怎么理解价值投资?

答:我理解价值投资就是“判断企业价值,然后投资”。价值有很多种,比如隐蔽资产价值、并购价值套利等等,我们主要看的价值还是要有货真价实的现金和利润。判断企业价值必然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只看今年增长多少就给出市盈率是没有意义的,需要判断至少三五年的增速,这就需要有主观判断,来自行业知识、财务知识和个人感受等等,这些知识才是核心竞争力。判断完企业价值后就是等待股市出价,合适就交易。至于是否长期投资、集中持股等等,其实是次要方面,只是价值投资的实现手段。比如随着现代社会竞争加剧,企业想保持10年竞争力就比以前困难多了,真正超过5年的长期持股也不容易。

 

问:您怎么理解能力圈?

答:能力圈取决于个人经历和好学程度。一个人不可能串起所有的珍珠,所以不会有人投资很多个著名的牛股,找到属于自己的珍珠就行。打个比方,如果你是这个开奔驰的人,你就不会切身感受到长城汽车推出了一款9万的SUV和吉利比有多少优势,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势圈。短期看,赚钱可能有运气成分,但长期要看能力圈有多深和多大。其实市面上这些牛股,大部分基金经理都买卖过,但是很少有人能守得住,人们终究不可能在不理解不信任的机会上赚大钱。能力圈也会随着时间变深变大,我们还在不断学习中,但投资的时候还是把圈子要往里收一收。

 

问:怎么确定自己能力圈?

答:我们平时会总结一些企业增长的模式,总结了几种牛股的模式:开分店模式、增加新产品模式、区域扩张模式、产能扩张模式和提价模式等等。然后就看这些新研究的公司是不是属于这几种模式,这就容易归类。随着新公司上市,还会有新的增长模式,比如代工模式,外包模式,并购模式等等,我们也在不断学习,但这就处于能力圈的边缘或以外了。 

 

问:怎么看调研?

答:研究是为了认清公司的核心因素,调研只是其中一个手段。

 

问:券商资源看的多么?

答:提供准确事实就行。也会看优秀资深研究员的观点,但还是以我为主,独立判断。

 

问:您觉得目前您在投资水平再上一层楼的主要差距在哪?

答:差距主要是对股市波动,对投资者情绪的理解和自己情绪的管理。


参考资料:

1)个人经历:

朱爱国:6年基金行业从业经验,4年医药行业从业经验。药学学士,中国药科大学毕业。

曾任职于西安杨森制药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客户经理、组合经理。
现任执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席总裁,投资总监。


刘西铭:7年基金行业从业经验。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美国波士顿大学经济学硕士。
曾任职于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机构理财部业务经理、高级经理、业务主管。
现任执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席总裁,投资经理。


2)产品净值

查看原图

来源:私募排排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个永恒的投资主题
图解:生物医药行业投资机会-2013-1-7
(1)83 为何专投前途远大的行业
【但斌 林园解读巴菲特股东大会】
非完全进化体: 巴菲特与芒格谈医药行业投资 1999年 巴菲特说他们 1993 年失手了。当年医药公...
我的价投升级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