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凉了,腹泻增多,最有效的腹泻防治方案集
编者按:夏去秋来,天气渐凉,急慢性泄泻患者增多,中医药治疗泄泻经验丰富,效果显著。特辑《中国中医药报》泄泻防治专版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泄泻又称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以腹泻的程度及症候特点区分急、慢性。
急性腹泻多有较强的季节性,好发于夏秋二季,一般都有较明确的病因,发病较急,每天排便可达10次以上,病因多为饮食不洁或肠道感染引起,一般对症治疗都能及时痊愈,病情不太严重的腹泻还有一定的自愈性。
慢性泄泻是指泄泻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临床上以脾肾阳虚者为多见,多表现为大便溏薄,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腹胀纳少,四肢不温,体倦面黄,腰膝酸软,或黎明之时腹中微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舌淡苔白,脉沉缓弱等,因病程较长,患者普遍出现体质虚弱、精神紧张的表现。
引起慢性泄泻的病因有脾胃衰弱,或久病气虚;或外邪迁延日久,脾胃受伤,受纳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清浊不分;或由肝失疏泄,横逆乘脾;或肾阳不振,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腐熟水谷,而致下泄。脾失健运、肠失传化、肝失疏泄、肾失封藏是本病病机的重点。脾气不足,运化无力,升降失常,则生泄泻;肠腑受伤,不能泌别清浊,水谷并下而成泄泻;肝郁犯脾,气机阻滞,运化失常,水谷清气下趋大肠而为泻;肾阳虚衰,火不生土,脾失温煦,水湿不化,可致大便滑脱不禁。
健脾止泄良药——砂仁 (请关注:脉脉养生)
中医认为砂仁辛温化湿而不太燥,行气而不破气,调中而不伤中,是醒脾调胃的要药,对于脾胃气滞、脾胃虚寒而致的泄泻、冷痛等均有良效,并被用于中药方剂配伍和作为多种中药成药的原料,砂仁香气浓郁,入食也堪称妙品。
砂仁单验方
小儿食积泄泻:砂仁30克,鸡内金30克,麦芽30克,共为细末,面粉适量,共同混合成面块,烙成饼,每张含药3~6克,每日食1~2张。
脾胃虚寒泄泻:单取砂仁适量,研末吞服,每次2克,每日2次。
消化不良泄泻:砂仁、焦苍术各30克,炒车前子10克,共研为细末,蜂蜜为丸。每次6克,每日2次。
虚寒腹痛泄泻:胡椒5粒,砂仁4枚,加400毫升水,煎煮出味后,打入两枚鲜鸡蛋,煮熟趁热喝汤,食鸡蛋。
值得注意的是,砂仁性温而味辛,凡阴虚火旺之人不宜多食。肺热咳嗽者勿食。
敷脐治泄泻
处方1: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各30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共切成粗末,炒热,布包。
用法:将炒热的药包放脐上,热熨斗熨之,逼药气入腹。
主治:慢性泄泻。
处方2:艾叶3克,荜澄茄15克,吴茱萸1克,细辛、防风、公丁香各10克,川椒、干姜、香附各15克,大青盐20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加工成粗末,炒热,装入30厘米×20厘米的布袋中,备用。
用法:将药袋放脐部,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宜,稍凉时可用电熨斗反复熨药袋,施治时间最好在晚间进行,每日1次,每次40~60分钟,连治4周为1疗程,1剂药可用2次。
主治:脾胃虚寒泄泻。
处方3:黄连12克,滑石30克,木香15克,吴茱萸4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混合粉碎为末,过筛,备用。
用法:取药末10~15克,撒于2~8平方厘米胶布中间,贴于脐中,1日换药1次。
主治:湿热泄泻。大便下泄如注,粪色黄褐而特臭,口干渴,或面红身热,或泻物灼肛,舌苔黄,脉滑数。
处方4:车前子9克,滑石粉6克,甘草3克。
制法:上药共碾成细粉末,瓶贮备用。
用法:临用时取药末适量,填满患者脐孔,外以纱布盖上,再用胶布贴紧。每天换药1次。一般填药2~3次可愈。
主治:湿热泄泻,大便泻下如注,腹部灼痛,大便色黄而臭,肛门灼热,苔黄腻,脉滑数。
处方5:肉桂3克,白胡椒15克,鸡内金3克,枯矾6克,新鲜葱头3~5节。
制法:除葱头外,余药共研细末,混匀,贮瓶备用。
用法:取葱头捣烂,与上述药未拌匀,加适量醋酸调成糊状,平摊脐部,每天敷2小时即可,每日1次,6次为l疗程。(请关注:脉脉养生)
主治:肾阳不振之五更泄,泄泻日久。小腹畏寒喜暖者。
处方6: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胡椒、木鳖子、公丁香各l克。
制法:将上述药物共碾成细末,备用。
用法:以热米汤适量,调和上述药物末做成1丸,将药丸填塞入患者脐孔中,外以胶布固定,待脐孔恶到灼热发痒时揭掉。每日换药1次。宜忌食生冷及油腻食品。
主治:五更泄,黎明前腹胀痛,肠鸣即泄,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腹泻试试灸疗
艾灸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效果确定,尤其对腹泻、水肿、痛经等功能性疾病,效果较好。
灸法1
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穴。
配穴:久泄者加脾俞、胃俞、大肠俞穴;五更泄者加关元、气海、命门穴。
灸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5分钟;也可用艾炷灸,每穴灸3~5壮。
灸法2
取穴: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穴。(穴位见上图)
配穴:寒重者加神阙、关元穴;湿重者加阴陵泉穴;呕恶者加内关穴;里急后重甚者加中膂俞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或隔姜灸法,每次灸5~8壮,其他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次每穴灸5分钟,每日1次。此法多用于寒湿型腹泻。
灸法3
取穴:天枢、中脘、足三里、阳陵泉穴。
配穴:里急后重者加上巨虚、下巨虚穴;食积者加梁门穴;胃脘胀者加内关穴;发热者加大椎穴。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每穴灸1壮,每日1次,3~5日为1个疗程。本法用于急性腹泻。
灸法4
取穴:申脉穴。
灸法:采用艾条雀啄灸法,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点燃艾条对穴位处施行雀啄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次10分钟,每日1次。
灸法5
取穴:足三里、隐白、天枢、中脘、神阙穴。
灸法:神阙穴采用隔盐灸法,每次灸5~7壮;其他穴位采用艾炷无瘢痕直接灸法,先将穴位处涂上少量凡士林膏,再放上麦粒大小的艾炷,点燃施灸,当病人感到热痛不可耐受时,更换艾炷,每穴灸5~7壮,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以上内容精选自《中国中医药报》泄泻防治专版 2013年8月29日
谚语“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此时“一场秋雨一场凉”,需随天气转凉注意保暖。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能提醒肌体开始收敛阳气,对于冬之收藏阳气有利。睡前热水泡脚,极有敛阳之效。切勿过食生冷瓜果,阳气初收,脾阳未复,最需注意,否则秋季腹泻频发。
点文章标题下面“脉脉养生”关注我们,学习养生知识,调理方法,我的身体我做主
请关注微信平台后在文章列表页直接输入下面蓝字 即可找到答案
小儿发烧、夜啼、小儿推拿、小儿常识 (常见小儿病用小儿推拿)
腰痛、男科、补肾食物、强腰锻炼 、背痛、腿痛、颈椎病、肝病、胃病、便秘、小腹突出、妇科、乳腺增生、痘痘、白发、丰胸、美容、皮肤病、胆结石、咽炎、口腔溃疡、鼻炎 、感冒、咳嗽 、失眠、痔疮、脑出血、高血压、癌症 、食物属性、补血、瘦弱、肥胖、瘦腿、瘦腰、湿气、经络
诊断方法:辩证、背诊、面诊、痘痘、月经、舌诊、青筋、汗诊、目诊、指甲、肚脐 (找病因)
治百病杂病方法:打坐、拉筋、滚背、刮痧、拍打、敲胆经、醋泡蛋、灸腹、姜、点穴、偏方、艾灸 (经典实用效果好)
这里没有的答案可以加 个人微信:mmys9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泄泻防治
艾灸方案
消食剂之健脾消食 健脾丸 失笑丸 枳实消痞丸 葛花解酲汤
健脾丸消补兼施治疗脾虚食积消化不良
泄泻中医治疗古秘方详解
《时方歌括·泄可去闭》第三讲:温脾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