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稼雨:尘故庵藏《西游记》版本述略
摘 要: 就私人线装藏书中的《西游原旨》、《西游真诠》、《绣像西游真诠》等3种《西游记》的版本特征和与其他版本的对比作出简单的梳理和分析。通过对重刊《西游原旨》序分析,认为将《西游记》小说与长春真人邱处机的《西游记》视为一书,乃《西游记》成书以来捕风捉影之谈;列出已知的《西游真诠》的18种版本,其所藏在18种之外;对所藏泰山堂刊本《绣像西游真诠》的卷数和行款、绣像、书前序文进行分析,进而为《西游记》的版本研究提供新的信息。
关键词: 尘故庵;版本;《西游记》;《西游原旨》;《西游真诠》;《绣像西游真诠》

图片源于网络

尘故庵藏书为笔者私人线装书藏书。现将其中3种《西游记》版本查考缕析如下,就正于方家。
一、《西游原旨》
全本24册,半页10行,行24字,楷体字,版框高20.6 cm,宽13.7 cm,全高25.2 cm,宽15 cm。竹纸,白口,单尾,版心上题“西游原旨”,鱼尾下依次为回数、卷数、页数。封面缺,扉页分3行竖题“悟元道人著/西游原旨/板存常德同善分社”。以下依次为嘉庆己未(1799)杨春和序、嘉庆二十四年(1819)瞿家鏖序、嘉庆六年(1801)苏宁阿序、嘉庆三年(1798)粱联第序、嘉庆己未(1799)杨春和序、乾隆戊寅(1758)悟元子刘一明序、嘉庆十五年(1810)月朴散人(刘一明)再叙,再次是《长春演道主教丘祖本末》、《西游原旨读法》、《西游原旨歌》,再后则是目录,目录后为《西游原旨图像》,共有图像八幅,图像正反两面,正面为图像,背面为赞语。以上为第一册。第二册起为正文,正文后有樊于礼跋、王阳健跋、张阳全跋、冯阳贵跋、夏复恒跋。作为《西游记》的重要评点本之一,刘一明《西游原旨》自清代以来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因而流传比较广泛。其书先于嘉庆十三年(1808)由其弟子集资首刻于榆中栖云山,嗣后又有嘉庆二十四年本、嘉庆十三年本补刻本、1923年上海大成书局本、1926年上海宏大善书局石印本等。显而易见,笔者所藏为嘉庆二十四年刻本。与嘉庆十三年的初刻本相比,有以下不同:在开本上,十三年本是小型本,二十四年本是大型本;在文字内容上,嘉庆二十四年本增加了瞿家鏖重刻序和卷末夏复恒重刻跋,同时,十三年本中的杨春和序在瞿家鏖重刻序前重复出现。二十四年本又删去了十三年本卷首的《山居歌》;在图像上,它比十三年本增加了两幅图像:长春丘祖像和悟元老人图像。新增的重刻序、跋为该本新颖之处,下面节录出供参考:



重刊《西游原旨》序


……数年前游护国古寺,志永夏公出《西游》一册示余。偶一披阅,诡异恢奇,惊骇耳目,第视为传奇中之怪诞者。及详阅其注释,始知三教同源之论,信不谬也。因询是书之由,盖作于长春邱真人,始注者为悟一子,而继注者则素朴老人悟元子也。夹真人本真以成人,即本真以著书;悟一子之注,固已悟真中之一;素朴老人则更悟真中之元,一中之元也。道之微妙,不如是阐哉?志永夏公不惮驰驱,越数千里拜老人门下,携是书归里,意欲翻刻流传,俾学道者皆知正法眼藏;幸得诸善士乐助,勷成盛举,不独作者之心,注者之心,皆赖以长存两间,并使后之览斯书者,诚知道本于真,真本于一,而主吾心以宰之,则谓是书之为十六字也可,即是谓书之为一画也亦可。是为序。

时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岁长至日吾山瞿家鏖撰
序文除了介绍重刻本书的原委外,还突出强调了刘一明此书三教同源的评点理念。故对于读者把握这个中心不无裨益。再看夏复恒的重刊本跋:

图片源于网络



重刊《西游原旨》跋


夫天地之间,广矣大矣,无非道气存焉。惟祖邱真君《西游》一书,包含万象,内藏天机。数百年来,无人解得。向阅所有解者,或指为炉火烧炼,或指为男女阴阳,或指为御女闺丹,或指为心肾相交,或指为搬运顽空。其所解者,皆未得其解,私议强猜,以为是解不独毁谤圣道,而且埋没古人作书之婆心。幸吾师悟元老人《原旨》一出,则《西游》之妙义显然,始知为古今修道者第一部奇书,可谓一灯照暗室,光华普现矣。复恒因于庚辰年,省师甘省栖云山,请师所解《西游》一书来楚南常郡护国庵,仰体师恩,正欲募化重刻,不期善士集会,各喜乐捐,刊刻全书,以广方来,将见此解一出,而古人作书释厄之婆心,从此彰然矣。

楚南门人夏复恒谨跋。

该跋一方面提供了再版重刊的背景信息,尤其是得书地点和重刻资金来源的记载,确凿无疑,为该书重刻背景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跋语中对于后人关于《西游》一书各种解释的概括和总结,对于有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西游真诠》
原本20册,100回,缺卷八、卷十一两册,小型,半页10行,行24字,扁宋体字,版框高11.4 cm,宽9.5 cm,全高15.4 cm,宽10.7 cm。竹纸,白口,单尾,版心上题“西游真诠”,鱼尾下依次为卷数、页数。封面缺,扉页栏外上横题“绣像”,下框分3行竖题“悟一子批评/金圣叹加评西游真诠/正长春真人证道书”。以下依次为尤侗《西游真诠序》、悟一子《西游真诠》目录、绣像20幅(绣像正面为图像,背面为赞语)。正文题“西游真诠一卷/山阴悟一子陈士斌先生甫诠解/第一回……”


图片源于网络

《西游真诠》是清代以来社会上比较通行的版本,但学者们一般比较注意的是大型本,故而有关小型本的记载不多。据韩锡铎等《小说书坊录》、日本学者矶部彰为《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所作《西游记》词条、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等,已知的《西游真诠》版本有:
(1) 翠筠山房康熙刻本100回(国家图书馆);
(2) 吴郡崇德书院康熙三十五年刻本100回(辽宁省图书馆);
(3) 同心堂刻本100回(日本名古屋市蓬左文库);
(4) 芥子园刻本100回(国家图书馆);
(5) 京都敬业堂乾隆刻本100回(天津图书馆);
(6) 金阊书业堂乾隆四十五年刻本100回(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7) 大文堂刻本六卷(首都图书馆);
(8) 世德堂刻本20卷100回(北京大学图书馆);
(9) 竹兰轩乾隆刻本100回(北京大学图书馆);
(10) 竹西琅环书屋咸丰二年刻本20卷(沈阳市图书馆);
(11) 佛山连元阁刻本100回(天津图书馆);
(12) 光华堂刻《西游记真诠》(浙江省图书馆);
(13) 联墨堂刻《绣像西游真诠》100回(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
(14) 上海扫叶山房光绪十年十一年刻本100卷(辽宁省图书馆、日本富山大学附属图书馆);
(15) 上海校经山房光绪十年刻本100回(大连市图书馆);
(16) 武林三益堂刻本8卷100回(吉林省图书馆);
(17) 怀新楼刻本100回(大连市图书馆);
(18) 翠墨山房刻本100回(天津图书馆)。
其中几部日本藏本为矶部彰先生所列,均为大型本。柳存仁先生所列英国藏本为两种,一为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所藏,一为伦敦英国博物院所藏,均为芥子园刊中小型本。但该本内封既署“芥子园藏板”,又题“联墨堂梓”。应是联墨堂据芥子园板翻刻。其余均为《小说书坊录》所列,虽无行款记录,但均有刊印题署,笔者所藏显然均在其外。
三、《绣像西游真诠》
泰山堂刊本,原本8册,8卷,100回,存卷一至卷四共4册,中型,半页14行,行33字,扁宋体字,版框高17.6 cm,宽11.5 cm,全高20.3 cm,宽12.4 cm。竹纸,白口,单尾,版心上题“西游真诠”,鱼尾下依次为卷数、回数、页数。封面横题“泰山堂”,下竖题“绣像西游记”。内封栏外上横题“圣叹外书”,下框分3行竖题“憺漪子评/绣像西游真诠/西泰山藏板”。以下依次为原序、目录、绣像十叶、正文。目录首题“西游真诠目录/嘉平金人瑞圣叹、西陵汪象旭憺漪、山阴陈士斌悟子、温陵李贽卓吾同评阅/卷之一第一回……”。


图片源于网络


此本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 版本系统。该本书名虽题“西游真诠”,但内封题署憺漪子(汪象旭号),目录前则汇集了金圣叹、汪象旭、陈士斌、李贽的名字,而实际上书中内容并无这些评点。从题署和文本内容来看,应当属于汪象旭的《西游证道书》系统。不过贴上诸位著名评点者的标签而已。但它和传世的《西游证道书》系统以及据以翻印的《西游真诠》系统,都有些不同之处。
(2) 卷数和行款。已知的《西游证道书》版本中,日本内阁文库本和京都大学本未见分卷记录。天津图书馆和浙江图书馆藏本均为20卷。《西游真诠》则有100卷、20卷、6卷、8卷、10卷等几种。其中8卷本为武林三益堂刻本,卷数与笔者所藏吻合,但笔者所藏本则为泰山堂所刻,显然不是一个版本。至于二者之间是否有关,则须进一步比对落实。
(3) 绣像。《西游》系列的小说多配有绣像,但各本绣像的数量和内容相差很大。在繁本系统中,世德堂本的绣像嵌于正文之中,据世德堂本改订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将图像合于每回之前,每回2图,共200图。在简本系统中,《唐僧西游记》分20卷,每卷首有图像4幅,共80幅。清白堂本、闽斋堂本为上图下文形式。在《西游证道书》系统中,内阁文库本有“仙诗绣像”十七叶。浙江图书馆藏《西游证道大奇书》本有绣像二十叶。怀新楼刊本为绣像十叶。依据《西游证道书》刊印的《西游真诠》系统,也是绣像二十叶,如扫叶山房本等。从数量上来看,笔者所藏泰山堂本与怀新楼本的图像数量吻合。但内容是否一致,尚不能肯定。从笔者所见各本《西游记》的图像来看,数量差别固然是主要的,但内容上的差异更为明显。以笔者所藏3种为例,嘉庆本《西游真诠》为8图,正图反文,首图为如来。小型本《西游真诠》图20幅,正图反文,首图为陈玄奘法师。此泰山堂本则为10图,而且是正反均为图像,首图为唐太宗。正反均为图像(没有赞语)、以唐太宗为开篇首图,这可能是泰山堂本绣像的独特之处。
(4) 书前序文。泰山堂本只有序文一篇,原文如下:

余浮湛史馆,鹿鹿丹铅。一日有衡狱紫琼道人持老友危敬夫手札来谒,余与流连浃月,道人将归,乃出一帙示余曰:“此国初邱长春所纂《西游记》也,乞公一序以传。”余受而读之,见书中所载,乃唐玄奘取经事迹。夫取经不始于唐也。自汉迄梁咸有之,而唐之玄奘为尤著。其所跋涉险远,经历艰难,太宗《圣教》一序言之已悉,无俟后人赘陈,而余窃窥真君之旨所言者在玄奘而意实不在玄奘。所编者在取经而志实不在取经,特假此以喻大道耳。猿马金木乃吾身自具之阴阳鬼魅,妖邪亦人世应有之魔障。虽其书离奇浩瀚,数十万言,而大要可以一言蔽之,曰“收放心”而已。盖吾人作魔成佛皆由此心。此心放,则为忘心。忘心一起则能作魔,如心猿之称王称圣而闹天宫是也。此心收则为真心。真心一见则能灭魔,如心猿之降妖缚怪而证佛果是也。然则同一心也,放之则其害如彼,收之则其功如此,其神妙有加于前而魔与佛则异矣。故学者但患放心之难收,不患正果之难就。真君之谆谆觉世,其大旨宁能外此哉!按真君在太祖时曾遣侍臣刘中禄万里访迎,以野服承圣问,促膝论道,一时大被宠眷。有《玄风庆会录》载之详矣。历朝以来屡加封号,其所著诗词甚富,无一非见道之言。然未有如是书之鸿肆而灵幻者,宜紫琼道人之宝为枕密也,乃俗儒不察,或属之齐谐稗乘之流,井鼍夏虫,何足深论。夫大《易》皆取象之文,《南华》多寓言之蕴,所由来尚矣。昔之善读书者聆周兴嗣“性静心动”之句而护长生,诵陆士衡“山辉泽媚”之词而悟大道,又何况是书之深切著明者哉!

从内容上看,该序中明言“国初邱长春”,说明这是那篇著名的虞集所作《西游记原序》。但遗憾的是该序文原载日本内阁文库藏本《西游证道书》中,后来许多版本均未收录。朱一玄先生编纂的《西游记研究资料》也没有收录,所以目前对此序是否虞集原序尚有待核实。不过据日本学者矶部彰先生为《中国古代小说总目》(山西教育版)所作《西游证道书》词条,虞集原序题署时间为天历己巳(1329)。而此序却未见年代题署。不过尽管如此,此序未见后来诸多版本这个事实本身,已经说明其价值了。

原载: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24-26.    

参考文献

[1]刘一明.西游原旨[O].常德同善分社刊本,1819(嘉庆二十四年).

[2]陈士斌.西游真诠[O].清刻本.

[3]汪象旭.绣像西游真诠[O].清泰山堂刻本.

[4]韩锡铎,牟仁隆,王清原.小说书坊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5]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6]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



编辑整理  |  西游记学刊

文章来源  |  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中心

征稿邮箱  |  xkzg@xiyoujiwenhua.org.cn 

征稿邮箱  |  xiyoujixuekan@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尘故庵藏《西游记》版本述略
清代几部《西游真诠》刊本绣像
【金瓶梅解读】薛 亮:《东游记》与《金瓶梅》 | 古典名著
北京中汉 2022 秋拍 | 霞光万道——明清珍本小说专题
盛志梅:刊本弹词的概貌及特点 ——以清代刊本弹词为例
古本西游证道书——子部类古书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