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北故宫博物院|精彩一百国宝总动员书画卷



       中华民国于西元一九一二年开国,民主理念下,将帝王所属收归全民共享。民国元年先在国子监成立历史博物馆;三年,集中辽宁盛京、热河行宫文物,成立古物陈列所;十三年逊清皇室出宫,随即点收紫禁城收藏,并于次年国庆日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开放供参观;一个公众博物馆的展览、研究、典藏、教育、推广等功能于焉展开。其后,为避战火,文物几经精选装箱、辗转播迁;民国五十四年,以古物陈列所与历史博物馆文物为主的中央博物院,和以紫禁城文物为主的故宫博物院,在台北外双溪共同组成国立故宫博物院,成为举世知名的中华文化宝库与艺术殿堂。


       因此,国立故宫博物院典藏主体来自清代朝廷,亦即其所承袭宋、元、明、清的宫廷典藏,可谓历代国家府库所藏「国宝」概念的总和;并加上民国以来捐赠、购藏的新增文物,煌煌然有六十八万馀件之多,是八千年文化中器物、书画、古籍的瑰宝,也涵盖清代朝廷督导的美术、工艺与典章档案之菁华。在台北开馆后,透过常态的通史型或专题性的展览,并配合出版、演讲、研讨会等活动,本院提供了民众视觉的飨宴、研究钻研的一手史料,并继续推广为现代生活创意的泉源。


       百年以来,考古发掘揭露了古代文明的多样面貌,世界各地公私收藏与文献史料也多陆续公开,此刻品读故宫的典藏,益发珍惜其中价值。例如好礼尚古的传承裡,收藏了新石器时代良诸文化修长多节的玉棕、龙山文化雕琢最精美的玉圭,见证著远古的精神内涵与技术成就;虽说是盛清帝王所未能理解的时代,铭识间却显然与跨越时空的艺术美感共鸣。又如明清时期以国家资源长时间动员人力编纂成的永乐大典、龙藏经、四库全书等多套丛书,抄录校雠,保存经典,堪称人类重要伟业。至如书画史上开创典范的王羲之、孙过庭、颜真卿、范宽、郭熙、李唐等名家的钜作,笔墨挥毫,粲然胸中丘壑,绵延出汉字文化圈中共同的艺术传统。而历代帝王督责匠师,降样造作的各样工艺,如宋代官窑、明永乐漆器、成化斗彩、清宫珐琅彩、松花砚等,都激盪出当时代最精湛的匠艺成就。至于精巧雕刻,如翠玉白菜、橄榄核舟之类,则博得博物馆观众的讚叹与永恒回忆。


       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发展,与民国的运命紧密相繫;值此国家百年之庆,本院特就文物之具历史性、重要性、稀少性、艺术性、人气性者,精选百件共呈,说明博物馆文物的流传有绪及多样特色,并以为国运永昌的祝福。


唐 明皇幸蜀图轴


       此图描写唐天宝年间安禄山造反,兵陷长安,明皇(玄宗)幸蜀避乱一事,史载「出栈道飞仙岭下,乍见小桥,马惊不进」者,即是此景,画中著朱衣者即唐明皇。


五代南唐 巨然层岩丛树图轴


       此幅画山径曲折萦迴,穿过树林深入山中。除林麓间、峰峦上有俗称「卵石」或「矾头」之群石之外,山石多以披麻皴法细腻描绘,笔笔沉著而带润泽之意。山间由下到上配以苍鬱的树林,巧妙地表现出深山沉潜的景观。如董其昌「巨然真迹神品」题识所示,堪称巨然画中绝佳珍品。



五代 丹枫呦鹿图轴


       本幅画秋日枫林中,群鹿嬉游憩息的情景,和院藏另一幅尺幅相同的〈秋林群鹿〉画风极为接近。二者均无作者款印,有学者推测此或出自巨幅联屏或通景屏,属同一组画作。


       全图不留空白,鹿隻或昂首远望,或竖耳聆听,意态生动。鹿的躯体用晕染法,周围的树木用没骨画法,色彩绚丽,极富装饰趣味。通幅古风盎然,唯画法及设色与汉人相异,因此被认为是十世纪后半辽代绘画之代表作。


宋 范宽临流独坐图轴


       本幅无款,清代《式古堂书画彙考》著录为「范宽临流独坐图」。与传世范宽〈谿山行旅〉相较,山顶攒簇密林、山石轮廓墨浓且粗细多变化、树木树根浮突等特点,确具范宽风格。然从山水空间结构及笔墨来看,绘製年代推测为南宋初年。


       画中人物临流独坐,别于北宋山水画点景人物多为市井小民。学者认为此画山水作为人物居住及观照的对象,反映两宋之际士大夫默坐澄心的人格旨趣。


宋 黄居寀山鹧棘雀图轴


       此幅中景物有动有静,配合得宜。像山鹧跳到石上,伸颈欲饮溪水的神态,就十分生动。另麻雀或飞、或鸣、或俯视下方,是动的一面;而细竹、凤尾蕨和近景两丛野草,有的朝左,有的朝右,表现出无风时意态舒展的姿态,则都予人从容不迫和宁静的感觉。下方的大石上,山鹧的身体从喙尖到尾端,几乎横贯整个画幅。背景则以巨石土坡,搭配麻雀、荆棘、蕨竹,布满了整个画面。画的重心在于画幅的中间位置,形成近于北宋山水画中轴线的构图方式。而具有图案意味的佈局,有著装饰的效果,显示作者有意呈现唐代花鸟画古拙而华美的遗意。


宋 郭熙早春图轴


       此图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是存世最著名之作。画上自题「早春」,顾名思义,画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甦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于中轴线上,近景大石与高大的松树,衔接中景「S」形的山石,隔著云雾,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临深渊,溪涧从谷间潺潺流下,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悬崖上有草亭,背后衬以远山。左侧平坡委迤,遂觉有千里之遥。笔墨清润,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法,呈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宋徽宗蜡梅山禽轴


       此幅可能即《宋中兴馆阁储藏图画记》中徽宗八扇屏之一的〈香梅山白头〉,兼具诗情画意,精练笔墨表现景物特性,构图简洁,设计S型弧线,在写生之外,又著意营造具造型美感和冬日清疏气氛的理想境界。


宋 枇杷猿戏图轴


       老树擎空,突出画幅,其枝垂挂,复返画中。画幅中的枝干,笔不连而意连,足见画家佈局之匠心。画中一猿攀枝摇盪;一猿则踞干慵坐,四目凝望,情意相繫,得猿猴动息之情。画者特善用墨,曲尽黑猿绒毛之状,深达于写物之理趣,堪为宋代大幅猿画之精品。学界据此推论,是轴出自易元吉﹙约活动于十一世纪后半叶﹚之手。易元吉,湖南长沙人,为北宋画猿圣手,米芾讚其「徐熙后一人而已」。



元 赵雍骏马图轴


       本幅作于至正十二年(1352),画水宾疏林,骏马五匹散游其间,幸人倚松假寐,状极悠閒逍遥。画中的人物表情生动,马匹结体雄壮,皆以中锋画成。设色以青绿为之,树叶表现接近图案,颇富古拙之趣,保存唐人遗意。然而画中山水成分增加,布局空阔而幽远,又富文人神采,充分展现元画的时代风尚。


元 唐棣霜浦归渔图轴


       本幅绘秋末湖滨渔翁肩负网罟,满载而归的欢乐情景,反映渔民的生活。近景高昂挺拔的松柏宛如双龙腾空,偃仰横斜的秋树夹杂其中,成功诠释李成寒林的蟹爪枝,不过却无郭熙云头皴的实体感。唐棣曾在江浙、皖南作官,将孤寂萧瑟的李、郭寒林转化成浓厚的庶民生活气息,此类画风深受权贵赏识,在元代李郭画派的传承上立有一席之地。


元 方从义神岳琼林图轴


       根据款题,本幅作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为南溟真人程元翼画。图绘江西龙虎山琼林一带,为方氏晚年隐居处。方从义画以宋代米家山水为师,而更显萧散。本幅运用深浅湿润笔墨,奔放的线条及墨点,塑造山石,山水颇具动态。



唐 宫乐图轴 


       本幅描绘后宫女眷十人,围坐于长方大桌的四周,有的饮茶,也有人正在行酒令;上方四人分别吹弹胡笳(筚篥)、琵琶、古筝与笙,为这宴饮诸人助兴。左方另有一站立的侍女,手握拍板,敲打著节奏。


明 林良秋鹰轴


       本幅为林良重要的代表作,绘鹰迴身俯衝而下,眼神锐利,被追逐的八哥仓皇奔逃,神情惊骇。情境和笔墨均富于动感,尤点叶的跃动笔法,平添不安氛围。逸笔草草间,不失对景物特徵如禽鸟喙足等的准确描绘。


明 唐寅画山路松声轴


       本幅是为吴县知县李经赠别之作,画于正德十一年(1516)。画中的山体主次分明,结构严密,画风变化自宋代李唐风格。松姿偃仰盘曲,又变化斧劈皴为长皴,山石皴法笔调灵活。人物沉浸于磅礡山水之中,以无声画作表现有声诗境。


五代 梁赵喦八达春游图轴


       本幅以精緻而细腻的笔调,描绘骑著骏马的八名达官显贵,神采奕奕地在宫苑中游春的情状。园中装饰著硕大的太湖石,複杂华丽的栏杆,流露富贵精美的气息,显示这件画作可能为宫廷所作。


五代南唐 董源洞天山堂轴


        此幅描绘巨壑深沟,白云围绕,长皴短点相间以状写山石,复以浓墨敷染,更显浑雄苍鬱,颇有憾人之势;左侧殿宇耸立,右边曲涧迤逦,山间行旅或赶路或临桥听泉,景致幽深雅静,点出世外仙境的主题。


宋 范宽谿山行旅图轴


       本幅构图简洁,近景为下方中央处巨石,中景则是驴队所在,远景是一耸立主山。其山腰下藉云雾留白,凸显空间远隔之效。全幅以方折线条勾勒轮廓,再藉短笔皴画土石质感。庞大山体与画中行旅骡队相映,展现出摄人的雄壮气势。


宋 崔白双喜图轴


       本幅为崔白代表作,树干上有「嘉右辛丑年(1061)崔白笔」的款署。全作充分掌握灰喜鹊捍卫地域的本能和野兔的及时反应,呈现自然界精采的一瞬间,并结合构图上弧型走向的律动美感,以及随著物形变化的丰富笔墨,为形神兼备的典型北宋院画作品。


宋 文同墨竹轴


       本幅墨画一枝繁叶茂的悬崖倒垂竹,画竹竿用圆浑中锋行笔;竹节採钩笔、留白,上下相扣;画叶之墨色浓淡相依。通幅视之,端谨合矩,却处处潇洒自如、笔笔带生意。文同首创以水墨单色一笔画竹,本幅不仅为其存世墨竹真蹟之代表,亦为北宋文人水墨画代表作之一。


宋徽宗文会图轴


       池边大树下,一群文士正据案饮宴。前方有童僕在一小桌上备茶,其中一人手持长柄匙自茶罐舀取茶末,呈现唐末以来盛行的「点茶法」。人物皆神情雅俊,衣褶挺劲生动。竹树俱用双鈎,笔笔细劲,如钢针鑴铁,必尽全力。通幅笔迹繁细,千丝万缕,而无一懈笔,盖极精妙之能事。


宋 富贵花狸轴


       花荫底下猫儿身体微拱,明亮眼睛直瞪著宫苑里盛开的牡丹。牡丹花形巨大,枝叶鲜丽,叶片花瓣组合妥切,兼顾前后、正反转折。「花狸」指有花色斑纹的猫,猫谐音「耄」,指七十以上的老人;牡丹为富贵花王,具有「长寿富贵」之寓意。画家以工笔写生技法描写狸猫神态与毛髮质感,结合富丽堂皇的花卉,此类题材颇符合宫廷贵族的精緻品味。此轴画风工整华贵,乃出自于北宋后期画院名家之手。


元 刘贯道画元世祖出猎图轴


       本幅画元世祖忽必烈偕同皇后彻伯尔及一行随从,于黄沙浩瀚的荒漠中驰骋行猎。人物的衣著和马骑的装备都描绘得极为精谨细腻;世祖容貌亦与本院所藏的〈元世祖半身像〉绝似。刘氏传世作品鲜少,此作署有明确纪年及名款,是元代宫廷鞍马人物画中的难得精品。


元 吴镇双松图轴


        平远的空间中,两株树顶枝干盘屈的古桧(旧籤误为松)擎天而立。画中树的枝干形貌仍保存了李郭遗风,溪岸、坡陀以淡墨层层渲染,远近层次分明,又具董、巨笔意。全作笔力雄劲,墨气淋漓。本幅作于泰定五年(1328)春,是吴氏传世画蹟中,署有年款最早的一件作品。


宋 翠竹翎毛轴


       初雪寒天,稚鸡静踞坡石,上方黑脸噪鹛活动于竹林间,情境自然生动。除部分细枝外,均以双鈎填彩法画成,坡石和竹叶的行笔起伏提顿明显,尤竹叶的颤动线条,接近南唐李后主樛曲、遒劲如寒松霜竹的金错刀笔法记载,可由此体认其面貌。相较于本院所藏宋人〈梅竹聚禽〉北宋画院挺劲稳健的风格,虽同样描绘自然生态,但本幅富于起伏变化,创作时间应较晚,约为南宋或是南北宋过渡期所作。


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轴


        画幅左侧山峰有「皇宋宣和甲辰(1124)春河阳李唐笔」的款署。李唐(约1049-1130后),字晞古,河阳(河南孟县)人,活动于两宋之际。


       山间幽谷,松林鬱鬱茂生,泉水潺潺流动。山体虽层叠紧密,却有空间深度。以小斧劈皴擦山石,再用深浅青绿烘染,形塑山石坚实又具润泽感的独特效果,深浅设色的松针则营造出繁盛动态之效果。近景松林与背后泉水山石重叠,显示深远表现的画法。


宋 梅竹聚禽轴


       本幅描绘春日的郊野一隅,白梅、翠竹、荆棘傍石丛生,枝干弯曲、纠结,极尽变化之能。枝桠间并有桑鳲、绿鸠和楔尾伯劳成对栖息,地面犹见一隻鹌鹑低首觅食。


       画上时代最早的收传印为南宋理宗的「缉熙殿宝」,故成作年代应不晚于北宋。《宣和画谱》著录李正臣其人作有〈梅竹山禽图〉,与本件颇为相符。由于院画多未署款,不能断言本幅即出自李氏,但从画风推测,本幅当为宣和画院的作品。


明 董其昌夏木垂阴图轴


       董氏由鑑赏家吴廷处观览董源同名之作,后追仿此画,并加入黄公望的笔意。全幅山石树木上下相对,左右开合,浓墨留白强烈对比。成功运用水墨浓淡乾湿及点线技法,呈现江南山水秀润华滋之态,观者亦可感受夏日树荫的凉爽清幽。董氏由临摹仿古入手,终至「集其大成」,塑造出诸元素重组的「胸中丘壑」。此轴为其中、晚年佳构,如此巨幅山水极少见。


明 陈洪绶乔松仙寿图轴


       本幅用笔沉稳,线条遒劲有力,设色明艳,构图奇绝。人物身躯伟岸,五官夸张,形貌怪异;松石造型规律,富图案装饰趣味。幅上款题有「莲子与翰姪,燕游于(点去)终日」之语,显然画中松树的人物应该就是自署「莲子」的陈洪绶。虽然陈氏传世的画蹟甚多,但唯有此轴是他的自画像,自然弥足珍贵。


五代南唐 赵干江行初雪图卷


       此卷为一件重要的早期山水人物画作,画江南初雪,霜寒萧瑟,江边渔民的生活景况,岸上尚有行旅缩瑟前进,画中人物描绘精微,传神生动。通幅以淡墨渍染绢地,笔力遒劲,树石具阴阳向背,其技法之高妙与描绘之精细皆令人讚歎。卷首有「江行初雪南唐学生赵干状」题字,后世据此定名,近有学者认为此卷与北宋晁补之《鸡肋集》中王维〈捕鱼图〉描绘吻合,指出或与北宋所认知的王维有关。


宋 钱选桃枝松鼠卷


       本幅画松鼠攀附枝上,欲食粉桃的情状,神态生动。全作设色典雅,构图平和舒缓,用笔圆劲畅健,以细若游丝的线条勾勒桃实、枝叶轮廓,以笔丝出皮毛膨鬆的质感,散发钱选画作独特的雅淡气息。此卷又别緻地将具多子多孙寓意的松鼠,与具祝寿之意的桃子结合在一起,应有吉祥含意。


唐 阎立本画萧翼赚兰亭图卷


       此幅取材自唐代的历史故实,描写监察御史萧翼奉唐太宗之命,巧取辩才和尚手中的王羲之书法名品─〈兰亭序〉一事。虽此作恐非阎立本真蹟,但人物表情生动,造形写实,画家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将当日的紧张情势,描写得丝丝入扣,保留唐代古风,当为难得的宋代摹写之作。



宋徽宗 池塘秋晚图卷


       以荷鹭为主体,将各种动、植物分段安排在画面上,布局古雅,背景空白,为唐代及其以前常见的构图方式。本幅为粉笺本,印有卷草纹图案,是宋代宫廷的特製纸,纸面经过上粉的处理,影响到笔墨的趣味,呈现斑剥古拙趣味。


大理国 张胜温画梵像卷


       本幅是大理国(937-1254)传世的唯一画卷,全卷设色贴金,绘製精谨,共分四段:第一段画大理国王利贞皇帝礼佛图,第二段绘佛、菩萨、佛母、天王和护法等数百位佛教人物,第三段为多心和护国宝幢,第四段是十六国王图。全卷内容丰富,素有「南天瑰宝」之誉。



明 仇英汉宫春晓卷


       本幅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背景,描绘佳丽百态,其中并穿插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情节。通幅构景繁複,用笔清劲而赋色研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交互掩映,舖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除却美女群像之外,复融入琴棋书画、鑑古、莳花等文人休閒活动,诚为仇英历史故事画中的精彩力作。



清 石谿茂林秋树卷


       此画构景密实,用笔浑厚,风格源自元四家之黄公望、王蒙。全幅墨色清润,树石著淡赭、石绿,并用重色敷填夹叶,增添秋意。传世石谿作品多为巨轴,本幅手卷显得特殊。



清 吴历云白山青图卷


       全幅以青绿重色画成,龙脉曲折蜿蜒,群峰环翠,富节奏变化。用笔皴擦钩勒,错综複杂。此帧造境入妙,浓淡佈置得宜,青绿设色尽情,却不掩墨笔的挥洒,可说突破传统力作。中年以后改信天主教,以传教为志,流传作品稀少,故此件作品更显独特与珍贵。



元 吴镇墨竹谱册


       此作是至正十年(1350)吴氏七十一岁时,为佛奴所作的画谱,费时一个半月完成。共计二十二开,前两开书苏轼文,后二十帧画竹,每幅又以草书题写画墨竹的要诀、心得与诗句等。全册画竹不但诸态悉备,法度严谨,同时吴氏又运用草书笔法入画,行笔纵横生动,与他款识草书跌宕的笔势互相辉映,二者相得益彰,诚为一件书画合壁的佳作。


明 戴进春酣图轴 


       苍松翠壁,杏花点缀其间,士人会饮,醉意醺然,呈现出民间百姓欢乐的氛围。绘山石大斧劈粗细转折多,连皴带染,具有强烈笔势与墨色变化效果;人物衣摺线条劲健洒脱。


宋 画秋塘双雁轴


       画秋天宁静的池塘一隅,黄芦、红蓼、枯荷与白鹅相映成趣。本幅虽画双鹅,然雁、鹅同科,古人更常雁、鹅不分而通称为雁,故名为〈秋塘双雁〉。全作设色淳厚,以墨色点染其间,造型优雅写实,神情生动逼真,显现画家深入观察自然之写实功力。



晋 王羲之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卷


       这件书蹟是双钩廓填(以透明或半透明的纸覆于原作上,先双钩字的轮廓,再逐笔填墨)的方法,摹写在硬黄纸上,包含了三封短信。第一则为「平安帖」,是一件行书兼草书的作品。第二则「何如帖」和第三则「奉橘帖」都是用行书书写。三帖中,「平安帖」的运笔提按顿挫变化较多,一些牵丝引带的草书笔法,十分灵巧;「奉橘帖」的字形大小偃仰,也很富变化;相形之下,「何如帖」就比较端整。


       释文:此粗平安。脩载来十馀□。□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由同增慨。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令无赖。寻复白。羲之白。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晋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册


       这是一件行楷书短简,内容是大雪之后向友人问候。明代鑑赏家詹景凤指出,此蹟笔法圆劲古雅,意态闲逸,对赵孟頫的行书有很深的影响。从用笔来看,此帖多圆钝的用笔,点画勾挑都不露锋,结体平稳匀称,在优美的姿态之中,流露出质朴内敛的意韵。乾隆皇帝极珍爱此蹟,誉之为「天下无双,古今鲜对」。乾隆十一年,他将此蹟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合称「三希」,宝藏在「三希堂」中。此帖一般认为是唐代精摹本。


       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唐 孙过庭书谱卷


       本卷卷首题:「书谱卷上。吴郡孙过庭撰」,卷尾题:「垂拱三年写记」。内容主要为书学体验、书谱撰写要旨及学习书法的一些基本原则。一般认为本(上)卷为「序」,宋元明时分为两卷,入严嵩之手时,装为一卷。下卷为「谱」,作者生前未能完成。


       孙过庭专习王羲之草书,笔法精熟,唐代无人能与他相比。本卷纸墨精好,神彩焕发,不仅是一篇文辞优美的书学理论,也是草书艺术的理想典范。卷中融合质朴与研美书风,运笔中锋侧锋并用,笔锋或藏或露,忽起忽倒,随时都在变化,令人目不暇给。笔势纵横洒脱,达到心手相忘之境。


唐 怀素自叙帖卷


       本卷用细笔劲毫写大字,笔画圆转遒逸,如曲折盘绕的钢索,收笔出锋,锐利如钩斫,所谓「铁画银钩」也。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其中有疾有速,有轻有重,像是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极富动感。此外也有点画分散者,则强调笔断意连,生生不息的笔势,笔锋迴护钩挑,一字、一行,以至数行之间,点画互相呼应。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唐 颜真卿祭姪文稿卷


       颜真卿(709-785),后世尊称颜鲁公、颜平原。祖籍山东临沂。李西烈叛乱,鲁公奉命前往谕降,贞元元年(785)八月三日,以不屈殉节。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姪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祭姪文稿〉之作,时年鲁公五十岁。评论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本卷最为论书者所乐举。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起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


       本卷既是起草文稿,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当是存世鲁公手书第一名墨蹟。



宋徽宗 诗帖


       瘦金体书,特徵是笔画细瘦,在转折处,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等痕迹强化并保留下来,那就成为瘦金书的基本笔画架构。如写一横,起笔处是尖,先斜下,而后横行,收笔留有一顿点,即是特点之一。结体虽楷,而整体运笔,大都直来直往,飘忽快捷,似行如草。本幅朱丝栏界格,字大近5寸,为传世所见徽宗书法字迹最大者,行笔于瘦金体中属刚劲一格。


       释文:穠芳依翠萼,焕烂一庭中。零露霑如醉,残霞照似融。丹青难下笔,造化独留功。舞蝶迷香径,翩翩逐晚风。



宋 黄庭坚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卷


       本幅墨色腴润饱满,个别字的点画、间架及邻行间保持均衡,有轻重、大小、疏密的变化及节奏。全作用笔凝练而富有韵致,结字险绝,敧侧中带安稳,并以一二长笔打破空间布白,配合行气的错落,产生强烈的动势,为一件黄庭坚大字行书的代表作。



宋 苏东坡书黄州寒食诗卷


        苏轼(1037—1101),四川眉山人,字子瞻,号东坡。兼善诗文、绘画、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北宋四大书家。元丰二年(1079)苏轼谪居黄州(湖北黄冈),第三年四月寒食日,有感于季节更替,生活困乏和仕途挫折,作〈寒食雨二首〉,其后书成此卷。苏轼诗中波澜起伏的情绪已然转化成笔下纵横流转的墨渖,攲侧错落、跌宕生姿。此卷由宋至今,流传九百馀年,后人誉为苏轼存世最好的书蹟。


       黄庭坚(1045-1105)于1100年阴曆九月前为此卷作跋,黄庭坚作跋,字形体之大,超过东坡本文寒食诗,虽自谦无佛处称尊,然实百代争胜,双美并具。



宋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父祖均长于诗文,重视儒学修养,治平四年进士及第后步入宦途,得有机缘与张耒等人游学苏轼门下。元右年间,却因朝中新旧党派失和,苏轼遭遇排挤,不幸牵连在内,面临贬谪的命运。崇宁元年(1102)行经武昌时,完成「松风阁」诗作,书法以柳公权为基底,行笔涩劲,苍老有如长松伸展,世推为黄氏行楷书代表作。



宋 米芾蜀素帖卷


       米芾(1052-1108),襄阳(今属湖北)人,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收藏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列为北宋四大书法家。


       元右三年(1088)八月,米芾应林希之邀,结伴游览太湖近郊的苕溪,即兴在蜀地所造的素绢上写下八首诗。通幅字体极尽变化之能事,沉著与轻盈的线条交互挥洒,墨渍浓淡互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触感相生相济,愈到后面笔意愈见畅达奔放,为米芾求古以达变的成熟佳作。



元 赵孟頫书趵突泉诗卷


       赵孟頫(1254-1322)为赵宋宗室,字子昂,浙江吴兴人。入元后一度乡居避世,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始接受徵召出仕。其在济南任官期间,游览当地胜景趵突泉,心中无限感慨见于诗文,如末句有云:「冰雪满怀清兴孤。」元贞元年(1295),济南归来之际,因老友周密祖籍山东,却未曾到过故乡,特别写此诗卷相赠。全卷书法结字宽博,厚实的格调与其成熟阶段灵逸秀美的书风不尽相同。


       释文:趵突泉。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澜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右二题皆济南近郭佳处。公谨家故齐也。遂为书此。孟頫。



元 鲜于枢书透光古镜歌册


       鲜于枢(1246-1302)字伯机,号困学民。书法以圆劲著称,提倡「复古」与赵孟頫并称「二妙」,为元代重要书家。雅好书画金石鑑藏,据载鲜于氏曾收有「透光镜」,此镜在折射的影子中会出现镜背的花纹,或因拥有此稀世之珍,而以大字行楷书写金人麻九畴〈赋伯玉透光镜〉诗。此册结字端正,兼取〈瘗鹤铭〉等南朝碑刻与唐代楷书之长,体势开张,多以中锋行笔,笔力遒劲,为鲜于氏传世代表作之一。


       释文:麻徵君透光古镜歌。太阴沦魄元不耀。太阳分火成二曜。呜呼怪铜盗此幻。景在壁与背肖。开奁 光走庭。划如剸犀乍脱鞘。泓澄秋落百丈潭。疑有龙向天门跳。秦娃汉婉化鸳土。宠雨恩云狸凤诏。生前椒涂鑑桃李。身后泉台?蓬藋。一坏百镜照不迴。队中刚作千年调。髑髅一丑不再研。不知持此将安照。万斛珠玑委俑人。唤得愉儿为鬼?。借问金槌一控时。何如海上青蝇吊。寿如金石佳且好。此铭此篆多奇峭。今谁子后曩谁先。嬴得纽枢经蚁窍。



明 文徵明书醉翁亭记轴


        文徵明(1470-155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本名璧,字徵明,后以字行。亦字徵仲,号停云生、衡山居士。诗文、书画并佳。兼善各种书体,尤以小楷及行书最具个人特色。


        本幅为文氏八十二岁所书,以极精秀的小楷抄录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并在抄录原文后,以长跋叙明他仿王羲之风格作此小楷的箇中原委。此作用笔多偏锋,锋芒外显,但结体紧密,用笔稳健精整,是其传世小楷之极品。



歡迎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圖片版權為“閒人集”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接收 調閱往期資訊請加微信公眾平台

閒人集公眾微信號:xianrenji

參拍字畫,印章 印石 老玉 老绿松 老珊瑚 老蜜蜡 ,日本茶道 香道等文房清玩

閒人堂 微信號:artxrt

勿語塵外事 文玩清賞之



识别上图二维码 即可参拍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闲人堂微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著名书画家作品赏析(十八)
中国传世山水名画---清代名家大作
历代以圣贤雅隐为题材的绘画
中国古代名画欣赏
[图集]中国明代绘画名作精选(上)
中国传世山水画:清代卷(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