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友主页丨李平一:记住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作为一个从小就离开家乡,而且是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的我来说,乡愁,给我带来深深的感触、思考和认识。

我的家乡地处鲁北平原,据家谱记载,是明末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移来的。原来村子周边种植了很多各类果树,而且因村子的人大都姓李,所以,村名叫菓园李,后来改名为菓李。这里远离大城市,也不靠山靠海。村子仿佛喧嚣人世间的一处世外桃源。穿过漫长的时光和风雨,繁衍兴盛成了今天这样一个李氏子孙兴旺、枝繁叶茂的村落。它看起来同千万个普通乡村一样,却又蕴含着令人咀嚼不尽的厚重浓郁滋味。几百年村民们过着悠然怡然的生活,与世无争,平和宁静。

我7岁离开家乡,虽然现在距离家乡并不太远,但由于工作、学习等等因素,平时也很难经常回去。但是,对于家乡的情感和眷恋,却是越来越浓、越来越深。故土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家乡的一碗水、一盏灯、一道小吃、一声问候,都成为我美好的回忆,也常常成为我梦中的主角。

同许多古老的家族一样,菓李也有修族谱的传统。族谱所记录的不只是家族繁衍的根脉谱系,使每个晚辈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辈分;更重要的是记载着立身做人的族规族训,对家族成员的个人行为做出明确约定,令其有诫惧警示之心,能自律不犯错,这无疑有利于形成好的家风和民风。

在我的印象里,菓李的人家很少有锁门的习惯。盗窃,甚或是偷鸡摸狗、偷瓜摘桃的事情,在这里是绝对禁止的。一个人若是有此行为,会一辈子甚至几辈子都抬不起头来,而且是要被开除族谱的。

再好的邻居,也难免会有磕碰龃龉的时候。过去很多年里,通常是通过“调停和解”的古老习俗,来化解矛盾纠纷。我奶奶尽管不识字,但因为明事理、处事公,一直在村子里担当族长这个角色。记得很多时候,邻里都聚到我家,在油灯下,坐在一起交流,让奶奶来调停。所以,无论大事小事,“找二奶奶去评评理”,就成为村民最爱挂在嘴边的话。

菓李人重乡情,重邻里之情,人们最爱说的一句话是“远亲不如近邻”。因为父母都是上班族,常年在外,只有我们兄弟姐妹四个跟奶奶在老家。由于老的老,小的小,家里稍微重点的活就没法干,多亏了邻里的华子叔、大哥们。就以吃水来说,一家五口人的用水,都是叔叔大哥哥们从远远的水井里挑到家里来的;而且,这些事都不用我们去请,似乎已经成为他们应尽的职责。在我记忆里,我家的大水缸永远是满满的。

菓李人重教育,重读书的传统远近闻名。孩子到了六七岁,不上学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村里不允许的,再苦再穷,孩子也要读完初中。记得我小时候,村子里最好的一所房子就是学校,尽管只是三间普通的砖包皮的土坯房;在那个年代,民办老师也是少有的全职教师,不用种地了。在四里八乡,菓李是最小的村子,但最早的中专生、大专生、大学生和研究生,都是从这个村子走出去的。

乡愁,表征着一种历史情愫,更寄寓一种文化表达。所有的乡愁无疑都是对心中那片山、那片水的怀念。

乡愁是远方,是故乡,是亲人。记住乡愁,说到底,是守护家园,留住根脉。现在社会发展和变化太快,商业化、快餐化、碎片化,人们脚步匆匆,心事重重。但是走得再远也有回望的时候,工作再忙也有思乡的时候,故里故土故乡,乡音乡情乡愁,是永远不变的记忆,是终身不改的情感。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文化之根,记住属于我们心灵的寓所,这是一种可以寻找回来的、可堪寄托的精神世界。


■作者:李平一  ■编辑:王晓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一代”们最后的“乡愁”
欢口前后大营之行:在这里,我的视觉接受故乡最饱含深情的抚慰!
一碗枞菇肉汤,沟起多少乡愁
淡淡的乡愁浓浓的味
雨如线,乡愁长……
在“现代化”的乡愁里好的坏的都过去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