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庆馀年丨宋瑞芳:过年蒸枣饽饽



日子如一阵阵的疾风,嗖嗖地就把我们刮到年跟前。在烟尘滚滚的尘世,人们把各个节日看得格外重要,尤其是过年。

在青黄不接的年代,到了冬天,人们无所事事地坐在热炕头上,时常为下一顿饭吃啥而发慌。那时在我的家乡,无美食可做,无非是上顿熬地瓜干,下顿做地瓜面煎饼,一缸秋上做好的黄豆酱,秋上收的大葱,煎饼蘸酱裹大葱便支撑了整个冬季。

即便这样,来到年跟前,家家户户也要忙年。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姥姥蒸的“枣山大饽饽”。枣是自家树上结的,素日里姥姥用一个小筐子把枣挂在屋檐下晾晒,挂得那么高,是怕我偷吃。一直没长大个儿的我,踩着凳子也够不着。但是,过年就不同了。枣饽饽,姥姥蒸一大锅,让我吃个够。

蒸枣饽饽的时间一般都是腊月二十六,姥姥会打上酵面头,在一盆水里泡发,再撒上面糊,稠稠乎乎的,盖上“盖垫”,放在炕头一角等待完全饧发,发到满盆冒出气泡泡来,再往里面揣面。揣好面二次饧发,这才铺上面板制作枣饽饽。

枣饽饽有一个特大底胚,擀成锅一样的面积,然后上面铺一层洗干净、浸泡过的枣。密密麻麻的枣整齐有序地排列着,甚是好看,红彤彤的一片,寓意着红红火火过大年。

铺满一层后,再擀同等大的面饼铺上,然后再放一层枣,再放一层面坯,以此类推。不同的是,后面一层比一层小一圈,到最后形成一个“枣山”,这个“枣山大饽饽”就成型了。上锅,蒸,风箱,火苗,炊烟袅袅,围绕着整个小山村。

又到年跟前,我突然有了一种冲动,今年过年,我也要蒸一锅枣山饽饽,把这温暖的技艺传承下来,延续过年的老味道!吃了枣糕年年高。让日子越过越好,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具中国年味儿的一道北方传统吉庆面食---大枣饽饽
欢欢喜喜过大年——【黄金饽饽、枣饽饽】
用面捏吉祥物
春节印记|王金玲:蒸蒸日上
年味|花饽饽,你会做吗?
胶东的年味:小年就在眼前,大枣饽饽又出锅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