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基础知识(二)
月满西山
2019-09-10
 
诗词基础知识第二课:格律诗的平仄与押韵(素材来自网络) 整理:月满西山
      律诗的格律,定型于宋朝。 唐诗遵的是唐律,有些地方,和近体诗的格律是不一样的。 按唐律,《唐诗三百首》,没有问题,都是正确的。 
      今天我们说的格律,是已经定型的格律,不是唐朝开始而并未完善的格律。
      有人问为何唐诗很多不符合近体诗的要求,唐诗符合近体诗要求的,未统计过,粗略估计,大约在35%左右。65%是不符合近体诗的要求。
       唐诗丰富多采,很多样化。比如,敦煌诗、竹枝词这些,都是唐诗。这些东西都选进了唐诗三百首。全部归纳在诗里面。而这些,并不是近体诗。
       古体诗的特点:必须符合严格意义上的格律。否则就不是近体诗。
      老杜的诗,没有符合近体诗要求的多了,但是人家照样和律。因为那时是运用唐律的。
 格律诗
       唐以后合律的诗称格律诗、即近体诗。
       格律是指近体诗的韵律格式。如句数、字数的多少,韵及押韵的形式。声调的运用,字词的对仗,语言的节奏等方面的规则,它们作用于诗词富有韵,文的美感。创作格律诗词要严格讲究格律。故初学者必须懂得平仄、押韵、粘对、句式以及拗救等基本的知识。方可作律诗。
       其中,第一、第二句合称“首联”,第三、第四句合称“颔联”,第五、第六句合称“颈联”,第七、第八句合称“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其余可对可不对。 
       我们所说的《唐诗宋词》,与其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不如说是一段诗词的历史。

唐诗

       是指起到承前(唐朝以前)启后作用的那段年代所形成的文体,既有敦煌诗,还有竹枝词,也有五言、七言。唐诗是近体诗的鼻祖。
宋词

       是指格律词承接唐诗而兴盛于宋朝,宋朝以后再也没有新的格律而言的。


平仄的规律性:
      平仄的规律在句子中一般采用马蹄韵。马蹄韵,顾名思义,就是马蹄踏路的“滴滴答答……”声,我们把马蹄的节奏运用到汉字音律中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无限延伸下去”。我们规定一个音节里有2个字,也就是“滴 = 平平,答 = 仄仄”,那么我们就可以随意地从这个无限延伸中截取某一段。
比如截取七个字的形式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截取五个字就是:平平仄仄平。为什么大多数形式是截取5、7这样单数呢,滴,是马蹄抬起来,答,是马蹄落下去。
       我们截取单数字,难道是让马蹄抬起来后不下落吗?或者马蹄落下去就不抬起了吗?并不是这样,因为我们刚才所截取的都是半句,还有另一半没有截取与之相对呢。
       于是,我们就要考虑“格律”中的“对”,即平仄相对。例如:前半句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后半句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样两个半句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句子。
下面我来说说对:——
       绝句律诗中,不论4句还是八句,都有偶句和奇数句,1、3、5、7句就是奇数句,他的最后那个字除了1可以平可以仄以外,其他必须是仄。
       2、4、6、8就是偶数句,以后,我就用数字代表句,他的尾字必须是平,并且押韵。
       对是一联相对,12,34,56,78各自为一联 ,第一联叫起联,2联叫额联,3联叫颈联,4联叫尾联。
       要是4句的绝句哪?那就一句为一个单位起句,承句,转句,合句格律是一样的。这个联和对联不一样,字数,相等,2、4、6字平仄相对,,和对联是一样的。但是最后一个字不一定是平仄相反,1,4,联也不要求对仗。

对:

       指奇数句和它后面的偶数句2、4、6字相对,平仄相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先看一句和二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看看2、4、6的位置:——
个 鹂 翠:仄平仄;行 鹭 青:平仄平 ;上下句正好相反,这就是1、2对。
       再看看3、4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看看2、4、6的位置。
含岭秋: 平仄平;泊吴里:仄平仄 ;上下句正好相反,这就是3、4句对。
       以后,所有的都是这个规律56,78都是 一直下去。


      下面我说说七律的几种基本格式,好多讲课用的是5律,我喜欢用七律,七律前面砍掉2个字就是5律的格律了,一样的马蹄韵。
(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二)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三)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律呢,就是把前面的2个字砍掉。
       这四种句型是:
(甲) 平平平仄仄 平起仄收
(乙) 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
(丙) 仄仄平平仄 仄起仄收
(丁) 平平仄仄平 平起平收
       什么是呢?,就是看第一句第二个字,是平就是平起,是仄就是仄起,有人会疑问,为什么不看第一个字啊?别忘了,咱们经常说的一句话;135不论,246分明,说明1是可以变的,变的目的是为了诗的灵活随意,2是笃定的不能变的,所以以2为准。
      收呢?就看第一句最后那个是仄就是仄收,是平就是平收。  
      再说说“粘”,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连接,就像藕断丝连一样,虽然藕断了,但藕丝还相连”,我们讲一首律诗是一个整体,为了避免律诗从格律上断裂,我们就运用“粘”来相连接。
       我们刚才说过,一个完整的句子就是前后两个半句达到了平仄相对的要求,那么既然已经达到了完整,下面的句子怎么继续呢?不怕,因为我们可以用“粘”的办法来解决,来继续我们的新开始。
       那么这个新开始的句子应该与谁相粘连呢?我们应该按照句子的排列顺序去粘。比如我们把已经写好的两个半句编号为:前半句为1,后半句为2。我们将要写的句子编号为3,那么我们这个第3句就要“粘”第2句。这里的粘的意思是,第3句子的平仄要与第2句字的平仄相同。但是律诗是8个半句组成的,所以在粘的句子编号上,我们可以推出下面一个定式:第3句粘第2句,第5句粘第4句,第7句粘第6句。
       我们直观地看一下:(这是七律的一种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①,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平平仄仄仄平平④。
平平仄仄平平仄⑤,仄仄平平仄仄平⑥。
仄仄平平平仄仄⑦,平平仄仄仄平平⑧。
       第三句开始第二字与第二句倒数第二字的平仄相同;第五句开始第二字与第四句倒数第二字平仄相同,这就是粘。
      通过看上面的例子,我们又发现了问题。既然③和②相粘,那么应该平仄完全一样啊?这里还有一个格律规定,就是3、5、7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2、4、6、8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
       另外我们再仔细注意一下,就是12345678句中,左右、上下相邻的句子中第2、4、6字与相邻的第2、4、6字的平仄是相对的。左面的是平,那么右面的就是仄;上面的是平,那么下面的就是仄。这就是律诗的要求,前后两句的2、4、6位置上的字相对,上下两句2、4、6位置上的字相对。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1,3,5不论,2,4,6分明”在单句中的含义。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按照马蹄韵的截取方法为什么会出现如上面例子中③④⑦⑧句的格式呢?就是因为3、5、7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左右上下相邻的句子中第2、4、6字与相邻的第2、4、6字的平仄必须相对。

押韵(压韵)

       就是压《平水韵》韵部里的平声韵字。也就是在律诗的②④⑥⑧句最后一个字必须压韵
       有人还不知道什么是平水韵。
       古人怎么划分的韵,咱们不管,你要用哪个字做韵脚,那么,你就去这个韵部里面找字就行,不能去其他韵部混用就行了。
       比如:——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韵字:秋,流,钩,羞,楼。平收的是5个韵字,他们都是平水韵下平十一尤的。不可以去其他韵部找字。 


        这里首先介绍一下七律的四种格式:
(一)平起仄收 就是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①,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平平仄仄仄平平④。
平平仄仄平平仄⑤,仄仄平平仄仄平⑥。
仄仄平平平仄仄⑦,平平仄仄仄平平⑧。
例如:杜甫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二)平起平收 就是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①,仄仄平平仄仄平②。
仄仄平平平仄仄③,平平仄仄仄平平④。
平平仄仄平平仄⑤,仄仄平平仄仄平⑥。
仄仄平平平仄仄⑦,平平仄仄仄平平⑧。
辘轳体其一 月满西山
落花也有几分香,入水随风乐可翔。
桥下迎君追到海,云中揽月返回唐。
当初敢做光明立,现在何须私里藏。
谁道殷红才显色,成泥沃土绣秋妆。
(三)仄起平收 就是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①,平平仄仄仄平平②。
平平仄仄平平仄③,仄仄平平仄仄平④。
仄仄仄平平仄仄⑤,平平仄仄仄平平⑥。
平平仄仄平平仄⑦,仄仄平平仄仄平⑧。
辘轳体其二 月满西山
露重霜寒百草黄,落花也有几分香。
开颜换得佳人笑,碎蕊祈成大地芳。
不怯离根疏影畔,方亲赴会浣溪旁。
春华尽可随秋雨,泪洒孤枝谢艳妆。
首句是仄起平收的。
(四)仄起仄收 就是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①,平平仄仄仄平平②。
平平仄仄平平仄③,仄仄平平仄仄平④。
仄仄平平平仄仄⑤,平平仄仄仄平平⑥。
平平仄仄平平仄⑦,仄仄平平仄仄平⑧。
七律·寒门孝子陈斌强 月满西山
不定阴晴头上月,刮风下雨莫言愁。
背娘玉律倾心写,跪乳天条尽力留。
布袋一根牵五载,车轮两个转千秋。
谁言忠孝难兼顾?动地情歌唱未休。
        七律就这4种原型格式。所说的“平收”“仄收”,就是押韵、不押韵。第①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就必须要押韵,叫平收,
        第一句要是仄收,就随便了,不押韵的必须是仄,只有仄收不押韵。
       因为是第①句,所以又叫首句仄起平收、仄收,首句平起平收、仄收。
       大家看到首句最后一个字是可以平也可以仄,但是第③⑤⑦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也就是不能押韵。
       最后说一下“排律”
       我们通过学习格律的“对”和“粘”的知识,就要会运用“对”和“粘”来排列句子的规律。随意给你一个首句,你就可以排出8句、20句、100句的律诗格式来。所以,排律就是排列有规律的句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圈子
水滴文学社诗课程复习资料【三】
一说诗词平仄就晕菜?那只是没有“老司机”带!
闲话对联五
经典分享——30分钟让你了解诗词格律入门内容,需要仔细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