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囤书季—关于填词要读书要读哪些书怎么读这些书的一些闲话

【按语】

1.一些聊天的整理,仅代表个人观点。

2.仅对入门级的朋友,老手们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全民购物,不要只记得买书哦……
1.为什么要读书
1.1 关于格律与内容

格律固然是诗词写作所必需和最基础的内容,要掌握其实不难,随便一本格律入门书,自己捧读三天大概就能明白,平仄的运用则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才能掌握。但格律符合、平仄无误,就算一首合格的诗词了吗?不完全是这样。

朱庸斋先生说:“学词之道,自有其历程。创作方面,一、先求文从字顺,通体浑成。二、次求避俗取深,意境突出。三、表现自家风格,以成面目。”很多人就是连这第一关的“文从字顺”都做不到,虽然格律都对了,但字面生硬别扭,弄出很多自造的词儿,句意甚至都不通。这就是忽视了创作最基本的单位——词汇,当然还有词这一文体所独具的语感和语境。没有词汇和语感的积累,既使是明白了作词的章法、句法,也填不出一首好的词来。

几乎所有作诗填词的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开始的时候创作热情很高,写的很频繁,几乎每天都要写一首两首,这个时候是求量不求质的,对质还没有认识。过一段时间后,突然感觉下笔无词,有想法有思路但想不出如何表达更好,有锅无米,这就是遇到瓶颈了,恭喜境界即将提升。这时候的天分已经不足以支持眼界的提高,就需要用学养来辅佐了。

况周颐云:“填词之难,造句要自然,又要未经前人说过。自唐、五代以还,名作如林,那有天然好语留待我辈驱遣。必欲得之,其道有二:曰性灵流露,曰书卷酝酿。性灵关天分,书卷关学力。学力果充,虽天分少逊,必有资深逢源之一日。书卷不负人也。中年以后,天分便不可恃。茍学无力,日见其衰退而已。江淹才尽,岂真梦中人索还囊锦耶。”诚然。

1.2 蕴藉与白描、白话和口语

词以含蓄蕴藉为本,以托物寓情、饶有言外之意为佳,这个不多说。但也有以白描和显露而见长的。所谓白描,是指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看似平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如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思帝乡》:“春日游,杏花插满头。”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白描的句子,更多的是属于一种天然好句,所谓“妙手偶得之”者。

白描和白话的区分并不是非常严格。白话,就是用浅白的语言描述,但是否属于妙句,就不一定了。如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这些都是浅白的好句。能用白话写出好的东西来,其实是一种功力已经很高,达到可以挥洒自如的境界,这和现在的很多人还只会用口语的入门级别,是完全两回事。

口语,宋词中有用口语的,更有用方言、俚俗语的。如辛弃疾《风入松》:“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如李清照《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前人用口语,只是偶尔戏笔,是在深厚的文学功底基础上的信手拈来,自然妥帖,甚至以浅见深。今天有很多人却把口语当成专门的风格,完全没有诗歌应具有的美感,俚俗不堪,或者儿歌小调,都是有违于词的体格和精神的。

1.3 豪放和婉约的正确认识

古来就没有豪放和婉约这两个派别,只有豪放和婉约风格的作品,没有豪放和婉约的词人。我们读书也要注重两种风格的兼收并取。苏轼和辛弃疾两位,是豪放词风的代言人,但他们的集子里面,各种风格的作品都有,而且婉约的作品其实是占了多数的,也写得非常好,如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汉宫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全面认识一位词人,有助于纠正我们以前被灌输的偏颇的认识。

另外,婉约不代表绮丽软弱,豪放不是粗犷的叫嚣,婉约的字面下面很多时候寄托了沉挚的情感,豪放也要讲究文学性。还是拿苏辛作例子,看过他们的全集,就能明白,没有足够的文化根基,以直白为尚而抑制传统,以粗鄙直露而称之为以真面目示人,都是不肯读书而自欺欺人的。

1.4 关于能入能出和古为今用

很多人讲诗词的泥古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他们的衡量标准就是要用现代语言来写诗词,凡是没有时代感的字句都是泥古。这是一个很可笑的逻辑,同样是自欺欺人。诗词本身就属于传统文化,对诗词的学习也要首先作到能入,才能进一步谈如何去创新的能出,要明白了古是怎么回事,对古的东西能够掌握,才能谈到今用的问题。这就是苏轼为什么能做到新天下耳目的,苏轼能做豪放词,首先他是能够婉约的,东坡词集中,豪放风格的词作只占了大约三成不到,而传统风格的作品约占六成。所以变的前提是把不变的先研究透了,没有旧哪来新,空谈创新,且不知在何基础之上的创新呢。


摸啥呢,买就是了。


2.读哪些书
2.1 选本和专集

必须先从选本读起,一是了解整个词史发展中的代表作家和不同的作品风格,二是有精力做专人专集阅读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家的集子。当对唐宋重点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有了了解后,可以选择阅读各个词人的专集了。

唐宋词选本:

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唐五代词境浅说》、《两宋词境浅说》)、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微睇室说词》、沈祖棻《宋词赏析》、夏承焘《唐宋词欣赏》。

专人选本:

中华书局《古典诗词名家》选本(辛弃疾、秦观、柳永、周邦彦等)

专人的全集,简体版本的,推荐崇文书局《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李煜、温庭筠、苏轼、辛弃疾、周邦彦、秦观、欧阳修等)。

有能力读繁体竖排的,推荐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上海古籍《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系列,近几年这两个系列也出了数种简体版,如姜夔、陆游、辛弃疾、苏轼等人,可以自行搜索。

不推荐直接读清词或者近代词,这个不展开说,先从根本的读起吧。

注本的选择

以选择前辈名家所注的本子为佳,今人即使是所谓学者弄的本子,总是不放心的。如《宋词三百首》,注本很多,但还是推荐唐圭璋先生的,其他的上面提供的几种,也已经足够了。

尽量不看翻译和今人编的赏析类的书。凡是书名带“译”字的不可读,这种东西会把一首词翻译成一首新诗或一篇散文,就完全失去词的样子了。特别说一下《鉴赏辞典》这类的书,为了写成一篇足够字数的赏析,掺水的成分很大,非常浪费时间,而且都是大部头,看这类书很没有效率。

不用去读《全宋词》之类的带“全”字的书,没那么多精力,而且良莠不齐,也是不出效率。

超市货架的国学书是一定不能读的,完全没有质量保证。

2.2 理论著作

阅读词集之外,对于创作上面的指导,除了格律书,理论著作也要再读一点,如:龙榆生《词学十讲》、宛敏灏《词学概论》、吴熊和《唐宋词通论》、龚兆吉《历代词论新编》。

不推荐直接读词话原本,每位批评家都有自己的词学主张,有很大的主观性,初学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比如对自己还没有读过的作者,容易被词话的评价所影响。尤其如《人间词话》、《白雨斋词话》之类,主观性极强,一定不要太细看。

2.3 扩展阅读

这里的扩展阅读,是指词籍以外的阅读内容,如唐代诗人的集子,对后世词家影响较大的,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李贺,当然这些就不一定要读全集了,选集也可以,上海古籍有一套《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繁体横排)还可以(毛病也不少,相对而言吧),另外中华书局以前出过一个系列《古典诗词名家》,不过后来没有重印过,只能去买二手书。

如果再要扩展一些的话,像《世说新语》、前四史、两晋南北朝史,有很多词作中所用的典故,出于这些史籍之中,有精力的可以读一读,先不读也无妨,通过阅读词作的注释慢慢积累典故的应用也可以。

砖中自有黄金书……

3.怎么读
3.1 泛读与精读

无论选本或专集,均先通读一遍,第二遍精读前人评价比较好的部分,以及自己感觉精彩的部分。此第二遍之精读,要通首全面理解,并读到熟极而流,不一定要背会,看个人情况吧。

无论阅读哪一选本,最好对其中的作品熟读。因为这些选本大致选的都是流传后世的名篇典范,要全面弄懂字、辞、句、章,不能模糊印象,不求甚解。

专人的集子,通行的注本结构大概都有几块:原作、注释、校对、编年、相关资料比如集评、传记等等。初读可着重于原作与注释,集评也可以看看,校对、编年略过。从注释看词语解释、出处典故,这些就是日常积累的内容,集评看前人对作品的评价和分析。

读一首词,看其脉络结构,头如何起,次序之间如何承转,尾如何结,如何组织全篇。从前人的评语中体悟词中妙处。当然前人评语各说不一,要有甄别。

3.2 积累与沉淀

一个词语见到的多了,就自然地记住了,如果再自己用一次,那就记忆更牢固。比起词汇,积累和沉淀的作用更体现在语境的养成方面。比如同一个词牌的作品看得多了,自然对它特有的语感形成一个认识,等到自己填作的时候也会自觉地加以应用。

要不要做笔记?看个人习惯吧。

 

要做好充分的预算准备,不然……


【参考书目】
(当然是只列了一部分推荐的,不过能把这些读下来,你已经超越90%以上的其他人了。)
宋词三百首笺注 唐圭璋 人民文学出版社(其他社也可)
唐宋词简释 唐圭璋 人民文学出版社(其他社也可)
唐五代词境浅说  俞陛云北京出版社(其他社也可)
两宋词境浅说 俞陛云 北京出版社(其他社也可)
南宋风雅词笺  当代世界出版社
花间集评注  浙江古籍
 
以下系列,自己百度目录
古典诗词名家  中华书局
中国古典诗词校注评丛书 崇文书局
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繁体横排) 上海古籍
 
以下中华、上古两个丛书,繁体竖排(个别有简体版)
李璟李煜词笺注上海古籍
乐章集校注  中华书局
欧阳修词校注  上海古籍
二晏词笺注  上海古籍
苏轼词编年校注  中华书局
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 上海古籍
清真词笺注  上海古籍
辛弃疾词校笺  上海古籍
姜白石词笺注  中华书局
山中白云词校笺  中华书局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回顾

琐烟阁│夏初临
琐烟阁│填词课堂作品选(2021年第2辑)
公开课讲义│《高阳台》作法(直播)
琐烟阁│填词课堂作品选(2021年第1辑)
非煙│北窻集
苏小隐│庚子冬词
听风│庚子词草
庚子总结篇│阮大星词选

庚子总结篇│小罗曼罗兰词选

庚子总结篇│念兮词选

庚子总结篇│柳风词选

庚子总结篇│南箬溪词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了这些书,你能成半个宋词专家!
(二)词学
媸妍立见!网红教授与徐晋如先生的诗词入门书单比较
精选书单:诗词写作入门必读书
人想活得有趣,为什么要一定读欧阳修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阅读书目有哪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