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屹立在世界中心:800年后,重庆再一次改变世界(下篇)

07.世界科学中心的五次更替科学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自16世纪开始,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群体总是聚集在某个国家。这个国家因此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世界科学中心总是在转移,从一个国家注意到另外一个国家。

根据科学历史学家研究的结果表明:世界科学中心在某个国家的存在一般是100年左右。第一个世界科学中心出现在16世纪的意大利。意大利的伽利略,托里拆利等大科学家领衔科学前沿。最近出版的一本数学史著作《无穷小》揭露出无穷小数学就是那个时候的意大利基督教数学家首先开展研究的。由于梵蒂冈教会的宗教干预,在意大利方兴未艾的无穷小数学研究最终没有坚持下去。意大利的科学中心地位由于宗教干预而嘎然终止,但是新思想却传到了英国。

第二个世界科学中心出现在17世界的英国。17世纪,由于无穷小数学在英国生根开花,加上胡克、哈雷、牛顿等天才科学家的出现,从无穷小数学长大的微积分终于拨土而出。经典物理学在英国诞生,并且助力英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工业化强国。顺便说一句,由于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的离婚诉求遭到梵蒂冈的打压,亨利八世干脆让英国国教与梵蒂冈脱钩,改为“圣公会”。所以,在当时的英国,梵蒂冈教宗是难以干涉英国的无穷小数学研究的,以及建立在无穷小数学基础上的微积分,以及建立在微积分基础上的经典物理学。基础科学研究也许由于思想上的创新,有时候存在这些问题,需要自由的思考氛围和环境。无疑,17世纪是英国的世纪,大英帝国是当时的世界科学中心,经济中心。

第三个世界科学中心出现在18世纪的法国。到了18世纪,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到了法国。18世纪的法国,出现了启蒙运动。伏尔泰视牛顿为神,做了许多将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思想推广引进到法国的事情。而狄德罗、达朗贝尔的百科全书学派倡导理性,由此顺带激发提升了科学在公民社会中的认可度。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思想巨子的发展与宣扬形成狂飘,席卷欧洲大地,使法国成为这场向皇权与封建专制告别,争取庶民权力的运动中心,最终促成了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与人类思想的空前结品《人权宣言》的横空出世。启蒙运动在鼓吹自由、平等、博爱,高扬理性的同时,也促使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巴黎不仅是启蒙运动的中心,也取代伦敦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源自17世纪英国的经典物理学到了18世纪的法国,被拉格朗日、拉普拉斯、拉瓦锡、巴伊、库辛、孔多塞、蒙日、安培、费涅尔、卡诺这些迄今仍然出现在数理化教科书中的巨人群体发扬光大,法国因此被推到世界科学中心宝座上。

第四个世界科学中心出现在19世界的德国。19世纪,德国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大学——洪堡大学。德国人发明了现在大家熟悉的导师制度,比如,今天的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制度,就是来自德国。德国因此在科学教育乃至科学研究上从制度层面做出了巨大创新,从而接棒法国成为19世纪的世界科学中心。柏林洪堡大学的前身柏林大学,历史上曾产生57个诺贝尔奖获奖者。爱因斯坦、普朗克、黑格尔、玻恩、亥姆霍兹、赫兹、哈伯、薛定谔、韦伯、格林、叔本华、谢林、海涅、魏格纳等一大批学界大师都曾在这个学校学习或任教。德国科学在19世纪爆发式发展,科学名家灿若群星,出现了化学家李比希、数学王子高斯……文学巨匠歌德,提出独特的博物学理论。第五个世界科学中心出现在20世纪的美国。如果说欧洲的世界科学中心转移是因为存在哲学思想在欧洲各国传播的作用机制影响,那么20世纪的美国接棒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却是由于一个特别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被欧洲知识分子普遍视为暴发户的美国,并不是欧洲知识分子乐于移民的地方。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移民美国的大多数人是为了生计或者发财梦。当时建国才短短200年的美国,居然在20世纪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完全是托福于希特勒。希特勒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大规模打压犹太人,把欧洲一大批顶尖科学家推到美国去了,最著名的包括爱因斯坦、尼尔斯·波尔、费米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等学科开始了飞速发展。这些都跟战败后的德国科学家有关。据统计,当时被逼转投美国的德国科学家有457名。当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后,苏联人青睐德国的各种各样物质,而美国人却在德国大量搜寻科学家,并且送到美国,比较著名的有:冯·布劳恩(V2火箭总设计师);维尔纳·海森堡(核物理学家);费里德里希·李斯特(经济学大师);爱因斯坦(著名核物理学家);费米(著名核物理学家);哈恩(核物理学家);劳埃(核物理学家);赫斯(核物理学家);加博尔(核物理学家);布洛赫(核物理学家);海韦希(核物理学家);赫兹伯格(核物理学家);勒韦(核物理学家);钱恩(核物理学家)。这些是美国国家图书馆公布的部分科学家名单中比较著名的人员。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名单里面的第一个人冯·布劳恩是现代战争最重要武器导弹的发明人。冯·布劳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明的V2火箭曾经差点让希特勒逆转。这个人本来应该是战犯,应该绑起来在纽伦堡审判,但是美国人却视为天人,送到美国去成为美国总统的座上宾。冯·布劳恩为美国人制造出了洲际导弹,并为后来的阿波罗登月火箭研制做出了关键性贡献。

美国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成为世界霸主,与冯·布劳恩与爱因斯坦、费米等人的助力程度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是爱因斯坦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制造原子弹,并用18世纪拿破仑没有接受美国科学家富尔顿的蒸汽船设计建议而最终败于英国的例子,打动了罗斯福,罗斯福因此决定启动曼哈顿工程。当然,从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大学逃到美国的核物理学家费米,更是原子弹研究中最重要的实验物理学家之一。美国位居世界科学中心迄今已经超过100年了。按照既往的规律,是否应该有一个国家接棒世界科学中心了呢?鉴于目前美国似乎正在衰落,这样的想法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许多人的思维里。

08.我国将成为第六个世界科学中心

美国毕竟看起来还是比较强大,其作为当前的世界科学中心,似乎仍然还会持续下去。

我国在崛起却是事实。

如果之前提到的世界科学中心周期100年是规律的话,那么第六个世界科学中心会不会有可能是我国呢?

这是一个问题。

当然,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守株待兔就可以接棒美国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

我的理解,中国梦,就应该包括成为下一个世界科学中心的内涵。当然,还需要我们努力,撸起袖子去干!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怎么干,走什么样的道路,才能推动我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呢?

世界科学中心一定是全球顶尖科学家聚集为常态的地方。不仅是本国最优秀科学家的聚集,而且还是全世界最优秀科学家的聚集;不仅是偶尔聚集开个什么会议、做个什么论坛,而且是长期的聚集。只有本国科学家的聚集,谈不上世界科学中心。因为要有“世界”两个字。

我们怎么才能运作这个事情呢?美国经验难以借鉴复制。因为他们是因为二战,因为希特勒的“福利”。我们看到,除了美国之外,还有一个国家,也是在短短的200年间,从一个非常落后,甚至连农业国都谈不上,从一个游牧民族逆转为当今科技强国。这个国家就是俄罗斯。尽管俄罗斯现在的经济实力有些待提升,但是其在全球影响力的军事实力让人却步三分。俄罗斯军事实力的背后是科技实力。

那么俄罗斯是怎么在短短的200年间,从一个游牧民族国家成为科技强国的呢?

这需要回顾一下彼得大帝当年的改革开放,以及他在靠近西欧的一个渔村画了一个圈建立圣彼得堡的故事。当彼得王子还没有当俄罗斯皇帝的时候,他就感知到俄罗斯与已经进入工业革命的西欧的差距。彼得王子去西欧“勤工俭学”,去荷兰造船厂当木匠,被工人们称为“彼得小木匠”,还去英国见了牛顿。后来彼得王子回到俄国登基,当上俄国皇帝的第一天就颁布了改革开放政策:向西欧学习。俄国彼得派遣留学生去发达的西欧诸国学习。

1700年8月,俄国正式对瑞典宣战。彼得亲率3.5万俄军进逼瑞典的纳尔瓦要塞,却在纳尔瓦战役被卡尔十二世大败。彼得指挥这场战争与瑞典碰瓷,结果在俄国军队人海战术绝对压倒性优势情况下惨败于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瑞典军队。当时俄国传统骑兵人海战术攻击,在瑞典军队的现代化机关枪扫射下,就如硫酸浇灭蚂蚁一般惨烈。这次惨烈的战争使得彼得坚定了科学就是战斗力的硬道理。彼得决定在最靠近西欧强国瑞典的一个海滩上修建一个完全仿瑞典风格的城市,并且把俄国首都也从莫斯科迁都到这里。这就是俄罗斯现在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

换一句话说,彼得在靠近西欧的一个渔村画了一个圈,作为俄罗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彼得之前在西欧“勤工俭学”回国后,马上就在俄国推行欧化政策,进行经济、军事、文化、政治等一系列破旧立新。尤其在教育方面,彼得为俄罗斯后面三百年的科技强国地位奠定了基础。

举一个例子:在文化教育方面,彼得从头开始培养俄国自己的专门技术人才,建立了算术学校、造船学校、航海学校、炮兵学校、医护学校、工程技术学校、矿业学校,还派了一批留学生到西欧去学习。彼得规定贵族子弟必须上学,必须学会算术和一门外语,否则,剥夺贵族的全部特权,甚至规定不毕业者不准结婚。

当然,技术和基础科学还是很不一样的,在彼得生命的晚期,注意到了基础科学的重要性。于是,彼得在1724年建立了国家科学院。这是俄罗斯科学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举动。1703年2月8日,彼得大帝颁布《关于成立俄罗斯科学院》的皇帝令。1724年在圣彼得堡这个俄罗斯的新首都出现了与国家和世界科学紧密相关的专业性学术机构-俄罗斯科学院。直到1934年,俄科院一直落户在彼得堡。50年后在当时的列宁格勒组建了俄罗斯科学院列宁格勒科学中心(即现在的俄科院圣彼得堡科学中心)。

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基础研究的发展,其中包括:面向解决本地区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工作;推动圣彼得堡科学院系统的研究机构科技潜力的增长;组织跨学科研究工作;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扩大国际学术交流等。在彼得大帝和他的继任者凯瑟琳女皇主政时期,科学院是一个对外国学者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科学院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和一个规模庞大的综合图书馆,并且只招收非常少的学生,以减轻教授们的教学负担。科学院还非常重视研究,给予教授们充分的时间及自由,让他们探究科学问题 。

在这个时候,欧洲大陆上被家族势力挤兑得很厉害的伯努力兄弟,“流窜”到了俄罗斯这个学术蛮荒之地。这两兄弟,一个是尼古拉伯努利,一个是丹尼尔伯努利。两人都是约翰伯努利之子。虽然约翰坚决反对两个儿子进入科学领域,但是丹尼尔伯努利在科学的天份和成绩上应该是超越其父的(最近任正非的讲话中提到过这段趣闻)。

自科学院成立300多年以来,曾经在彼得堡-彼得格勒-列宁格勒工作过的科学家,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这些科学家们以“彼得堡学派”的名字,出现在教科书和百科全书并载入世界科学史册。

举例如下: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谢琴诺夫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梅奇尼科夫的噬菌细胞免疫理论;弗里德曼的宇宙膨胀论;波波夫的无线电;埃伊列尔的数不清的公式和方程式;谢苗诺夫的链式反应;瓦维洛夫的同源系列(群落)法则;切贝舍夫的素数渐进分布率;堪托罗维奇的线性规划;罗蒙诺索夫的金星大气理论;纳尔托夫的支架;弗兰克尔和格罗斯的电子空穴对;兹沃雷金的电视传输技术;雅克比的电动机和电铸法;格留诺娃和列戈尔的A3B5化合物的半导体特性;沃尔肯斯坦的聚合物链的旋转同质异构模型。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构成了彼得堡学派的精神力量。

08.我国将成为第六个世界科学中心

为了推进跨越式发展,圣彼得堡科学院将西欧最伟大最顶尖的科学家引进过来,代表人物就是“18世纪的爱因斯坦”欧拉,还有贝努利等。

欧拉后半生一直呆在圣彼得堡,并且娶俄国姑娘为妻。

1725年,约翰·伯努利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赴俄国,并向沙皇叶卡特琳娜一世推荐了欧拉。

1727年5月17日,欧拉来到了彼得堡。

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因为丹尼尔·贝努利离开圣彼得堡回瑞士,他是接替贝努利的工作,成为圣彼得堡科学院数学部的领导人。

1741年,欧拉应普鲁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请,到柏林担任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直到1766年,后来在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的诚恳敦聘下重回彼得堡。

需要提及的是,叶卡特琳娜二世这一次是继承彼得大帝大力引进全球顶尖科学家的遗志,给与了欧拉皇室成员的生活待遇。

欧拉晚年的时候,欧洲所有的数学家都把他当作老师,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Laplace)曾说过:欧拉是我们的导师。

俄罗斯的近代数学,可以认为是从欧拉开始的。

欧拉积极将先进的科学知识传入长期闭塞落后的俄国,创立了俄国第一个数学学派:欧拉学派。

欧拉亲手将一大批俄国青年引进了辉煌的数学殿堂。在许多前苏联和俄罗斯的书籍里,都亲切地称欧拉是“伟大的俄罗斯数学家”。

欧拉之后,俄国崛起了圣彼得堡学派,包括:非欧几何学的创始人之一罗巴切夫斯基;切比雪夫;马尔可夫(现在的人工智能关键性数学计算之一是马尔科夫链);李亚普洛夫(现代控制论和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大师)。

彼得不仅提供建立圣彼得堡科学院推进俄国的科技现代化,而且还要求圣彼得堡加强俄国科学人才教育。圣彼得堡培养出来一大批改变俄罗斯近代史的科学大师,包括后来建立了莫斯科大学的罗蒙罗索夫。

今天的圣彼得堡,既是世界上著名教育城, 也是俄罗斯古老的教育中心,还是俄罗斯教育水准最高的城市和市民道德素质文化修养最好的地区。圣彼得堡科学教育潜力占全俄科学教育潜力的15%。这确定了圣彼得堡在俄联邦及世界上的影响力。

圣彼得堡城市有817所普通教育学校、95所职业学校、79所国家中等专业学校、47所国家高等学院(包括21所大学及6所分校、10所高等军事学院,特别著名的海军学院、通信学院、后勤运输学院、航空航天研究学院、军事医学院)。

在圣彼得堡数量众多的院校里:有世界著名的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有包括列宾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在内的八所世界著名艺术院校;有包括欧洲十大著名医科大学之一的巴甫洛夫医科大学在内的五所医科大学;有几所俄罗斯最优秀的海洋和船舶院校;有我国老一辈光学专家的求学地和当今俄罗斯最好世界前三名计算机技术的圣彼得堡国立精密机械和光学学院;有门捷列夫工作过的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工程学院。这些都是历史悠久的大学。

高质量的教育培养出来高素质的人才:2000年,电工大学毕业的阿尔费洛夫教授获得俄罗斯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奖;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毕业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律系。圣彼得堡有中俄两国相互承认学历的大学近五十所,其中艺术类有八所,列宾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都是世界最著名和名列前茅的大学。最值得一提的是圣彼得堡大学。

圣彼得堡大学的历史是紧紧与俄罗斯、与前苏联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在俄罗斯史册上,圣彼得堡大学曾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士和科学家,写下了许多光辉篇章,并为世界和人类科技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863年3月6日,圣彼得堡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季·伊·门捷列夫在俄国化学学会的会议上,宣读了他发现的化学元素周期律,并创立了化学元素周期系。门捷列夫的成就奠定了现代化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基础,在研究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和新元素合成上起着头等重要作用。恩格斯称之为“科学一大贡献”。

1895年5月7日,年仅35岁的圣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学生亚·斯·波波夫在俄国物理—化学学会上发表了他发明的世界第一台无线电接收机。同年,还制成了雷电指示器,成为世界无线电通讯的发明者。

190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伊·彼·巴甫洛夫,也是圣彼得堡大学的毕业生。他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唯物主义学说、现代最大的生理学派和生理学研究新方法。

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和绥拉菲莫维奇等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圣彼得堡大学毕业生中许多人后来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作曲家、活动家和革命家

。圣彼得堡大学的许多教师都曾是俄国著名学派的创始人或代表者,比如:著名数学家维·雅·布尼亚科夫斯基和巴·尼·切比雪夫,是俄国在数学领域创建最早、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彼得堡数学学派创始人。圣彼得堡环境十分优美,既是世界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也是俄罗斯与西欧联系的门户和商业中心,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有着最佳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由此,我们看到,俄罗斯在短短的200年间,通过在圣彼得堡设立国际性科学院和建立诸多大学而促使俄罗斯在基础科学研究,以及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让俄罗斯崛起成为直到今天都是世界性科技强国。

我们还看到,俄罗斯的成功模式就是通过打造适于国际性高端科学家人才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通过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强国那里吸引顶级科学家到圣彼得堡长期工作和生活,不仅为俄罗斯的基础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数学,播下了后来使得俄罗斯成为世界数学强国的种子,也为俄罗斯整个基础科学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

与此同时,圣彼得堡除了通过建立圣彼得堡科学院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之外,还通过建立大量高水平大学为俄罗斯科技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我把俄罗斯的这种走向科技强国的模式称为“圣彼得堡模式”。

小结一下,所谓“圣彼得堡模式”,就是选了一个地方,全新打造一座国际化开放城市,是适宜国际化高端人才工作生活的地方,当然,必须是宜居地,是可以吸引全世界顶级科学家来工作生活的地方,还要有他们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平台,还需要开展人才培养的大学城。

换句话说,就是“科学城+大学城”!大家读到这里,不用我继续唠叨下去,应该就对目前正在重庆建设西部科学城的重要意义有些想法了吧!对!如果说200年前的俄罗斯能够通过“圣彼得堡模式”成功实现科学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的逆袭,难道今天的我国就不能做到吗!

特别是,在当前美国遏制我国高科技发展,切断中美高科技交流的渠道,就是说不让我们去他们家请教老师的情况下,那么我们自然而然的应对措施就是建立把他们家的老师请到家里来教我们的平台!

如果我们能够在我国境内建设一个我国的“圣彼得堡”,大量吸引全球顶级人才来华工作和生活,长期在我国发展,包括来自美国的顶级人才在内,那么,美国的遏制策略就不会得逞。显然,这对我们具体的平台选址、建设规格和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的挑战。

如果说当年彼得大帝建设圣彼得堡就是仿制瑞典的城市风格的话,今天我们在我国建设一个按照圣彼得堡模式打破美国的科技交流封锁,成为高质量方面供给侧发动机的城市,却是需要认真考量的巨大工程。

09.打造中国的“圣彼得堡”,所有的战略性考量都指向重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无论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海外高端人才归国的接收平台打造,内陆和西部发展,一带一路,国家的H型战略实施,内循环,制造业与创新驱动,还是接棒世界科学中心的努力,所有的考量都指向重庆。

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分析判断呢?

1.从区位优势和国家战略上的重要性来看,成渝两地中的最佳选址就是重庆。

重庆众多的大山大水,还有介于东西部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具有退可守进可攻的地理特征,可以成为首选地。

如果中国的“圣彼得堡”建在重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建设呢?

首先,圣彼得堡模式的两个基础性建设就是科学研究平台和众多的大学。

重庆正在大力建设的西部科学城(与成都合作建设,正式的名字是西部科技创新中心),以及正在大规模引进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和大学入住(三年前重庆市政府就提出要引进100所国内外知名大学来渝落地的政策,目前已经有包括比利时鲁汶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落地重庆),就是“圣彼得堡模式”明显特征。

其次,作为吸引全球顶级科学家和其他方面人才的大城市,一定是开放性的,宜居地。

重庆近年来一直在大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大领导也多次指示重庆要建设宜居地。

这些都是具体的“圣彼得堡模式”行动。

2021年,重庆推出了在“十四五“期间投资1200亿建设科学城的计划。

事实上,自1999年启动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政府每一个十年都投入大量财政转移支付给重庆。

第一个十年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个十年是主要用于三峡库区环境治理;

2019年开始进入第三个十年,而在2019年春,我曾经当着重庆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面预测中央政府会给重庆上千亿建设科学城!

这个应验了!

接下来,我来谈谈建设西部科学城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考量。

2019年,我在“两江财经“微信公众号上面发表约稿文章《重庆凭什么傲立西部》(点击此处可阅读)中,就提出建设科学城的一个全新的观点:科学城应该是“未来城市”。

我也注意到,2021年颁布的重庆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花了大量篇幅对科学城建设提出了要求和目标,并且采纳了我提出的“未来城市”观点。

什么是“未来城市”呢?

我们现有的城镇化主要是为了安置人口(特别是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实现工业化,当然还有房地产业的需要。

这是过去和现在的城镇化模式。

对于如上所述的“圣彼得堡模式”来说,需要在重庆建设的科学城,就不是这种旧式城市了,应该是“未来城市”。

未来城市的建设目标主要是建设内陆开放城市,引入全球高端人才、高端产业,特别是科学家工作和生活居中的平台,是我国西部走向开放、走向国际化的窗口,是我国西部跨越式发展的桥头堡。

在未来城市里面,常住人口以高层次人群为主流,产业以高端产业为主导,充满着人文文化和科技文化范围,遍布博物馆和花园,生态环境一流,是智慧城市、科技城市,是人类走向未来的指引性窗口,是世界级会展和旅游城市。在未来城市里面,有全世界瞩目的标志性科幻风格建筑,有各种各样的旅游酒店,有适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人群生活居住的小区,比如,北美小镇、不列颠小镇、意大利街区、北欧小镇、俄罗斯小镇、中亚一条街等适于来华工作居住的房地产楼盘。

这才是吸引全球顶级人才聚集西部科学城的基本条件之一。

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西部科学城不仅作为吸引全球科学家来华工作的平台,不仅是世界各地华人科学家和留学生归国发展的平台,而且还是吸引其他所有行业精英来华发展的平台,包括世界名牌商品设计师和艺术家来华工作的平台。

科学城是未来之城,也包括了这样的含义。

2019年春,国家科技部下文在重庆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当时剑指的是重庆,并没有成都什么事。

那个时候,我曾经在与重庆市政府领导的座谈中,提到应该与成都合作建设西部科技创新中心,领导点头称是!

2020年春,国家推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政策之后,西部科学城建设就自然而然成为成渝双城共建了。

我想,成渝共建西部科学城,一定是逻辑上的必然,因为重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土地来引入100所国内外知名大学的。

你想想,如果重庆成功引入了100所知名大学,那重庆就凭这个就拿到一个世界第一了。

世界上哪一个地方有100所知名大学呢?

因此,这的确是超大手笔,就凭重庆目前划定的科学城规划区域,璧山、沙坪坝(主要是大学城片区)、北碚区、江津区、九龙坡和两江新区协同创新中心,这些地方,是不可能放下100所知名大学的。

既然现在明确了成渝共建西部科学城,加上需要拉动之前发生“中部塌陷”的成渝走廊上那些中等城市,比如,永川、铜梁、荣昌、隆昌、内江、龙泉驿、资阳、资中等,就应该把引进的100所知名大学计划中的余下70多所(目前已经有大约20多所知名大学已经在重庆落地)顺沿成渝走廊布局。

为什么要建议这样布局呢?

第一个原因:目前诸如荣昌这样的成渝走廊上的许多中等城市,在土地资源方面还比较宽裕。

大学易于布局在郊区和区县。

这样既可以给大学生安排一个宁静、生态环境良好、远离闹市区的环境,同时还可以给目前人口净流出的中等城市(像成渝走廊上那些中等城市的很多人,都去大城市就业了,连农村人都去大城市打工了)和区县注入人气,拉动消费。

第二个原因:如果按照沿成渝走廊布局西部科学城打算引入的知名大学,70多所大学沿成渝走廊一字排过去。既可以抚平塌陷的成渝走廊中部,甚至让中部崛起,还可以真正实现成渝一体化。

这可能也是国家战略正好需要的结果。

如果不是这样布局落地的引入大学,而是目前这样重庆这边挂牌“西部科学城(重庆)”,成都那边挂牌“西部科学城(成都)”,两个相距300多公里的地方居然是同一个科学城,而之间存在多个欠发达的中等城市甚至区县农村。

这样的格局难道会成为中国的“圣彼得堡”吗?

2. 成渝城市群与其他三个城市群不同。

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除了龙头大城市之外,还有诸多“次级城市”链接龙头大城市与大量的中小城镇,比如:长三角的昆山、苏州、扬州是次级城市;

珠三角的佛山、珠海、江门是次级城市;京津冀的天津、唐山、燕郊、张家口、石家庄是次级城市。

但是,成渝城市群除了成渝两个大城市之外,就是诸多中小城镇了,缺乏次级城市传导大城市的经济辐射到中小城镇。

川渝两地的“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了在“十四五”期间要着力打造各自的次级城市。

重庆计划的是打造渝东南和渝东北城市群。

四川计划打造的是南充。

我认为,仅仅是目前的这种川渝两地打造次级城市的规划,可能难以与中部崛起战略结合起来。

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如果将即将引入的知名大学布局在成渝走廊,川渝两地还要把各自打造次级城市计划也布局一部分在成渝走廊上,从而增强次级城市对成渝走廊的拉动作用。

一句话,中国的“圣彼得堡”最好布局在成渝走廊上,包括璧山、江津、九龙坡、北碚、沙坪坝(大学城)、铜梁、永川、荣昌、内江等地一直到成都。

这样一个长达300多公里的条形区域,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未来城市,中国的“圣彼得堡”科学城。这可能才是我国未来真正需要的大手笔。

10.重庆吸引全球顶级科学家的策略:建造一个世界顶级实验室

我们要借鉴“圣彼得堡模式”建设一个世界级科学城,作为聚集全球顶尖科学家的平台,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吸引全球顶级科学家来这里长期工作、生活呢?

这是一个痛点。

我们来分析一下,吸引全球顶级科学家的到底是什么。

一般可能会想到,吸引人才嘛,无非是各种各样的优惠条件,包括收入待遇、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

其实,这些条件或许只能普普通通的吸引一般性人才,并不是吸引全球顶级科学家的充分条件(当然是必要条件)。

对于全球顶级的科学家,这些条件,他们在哪里都能够得到满足。

更何况,对于科学家来说,最有吸引力的不一定是物质待遇,而是能够给他们的科学研究带来出成果机会的平台。

那是什么呢?

在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工作。这个条件当然也是必要的,但是也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全世界最好的的大学不少,也不在这里。

那么是什么大学能够吸引他们来呢?

我认为,要吸引全球顶级科学家到来,也需要找他们的痛点。

顶级科学家们的痛点就是获得科学研究的震撼突破,获得诺贝尔奖!

顶级实验室才是吸引顶级科学家最重要的吸引物。

许多颠覆性、原创性科学研究,新思想、新理论,需要花很长期间进行缜密的实验方案设计,而且还要在顶级实验室进行实验验证。一旦获得验证,新思想、新理论就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一般来说,涉及现代科学研究中重大科学问题的实验,都是非常复杂和烧钱,不是一般性的实验室能够进行实验验证的。

普通的大学实验室基本上只能用于教学和一般性的实验,普通的研究机构也是如此,难以用于高精尖的重大科研工作。

高精尖科研实验只能由高精尖的顶级实验室开展。

目前世界上的顶级实验室,能够数出来的包括:

1.欧洲核子中心。

欧洲核子中心主要是核子对撞实验,用于研究高能物理,是研究基础物理学,研究宇宙奥秘的顶级实验室。是欧洲多个国家为成员国的国际性科学研究组织。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是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学实验室,也是万维网的发源地。

成立于1954年9月29日的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为科学家提供必要的工具。科学家们在那里研究物质如何构成和物质之间的力量。

最初,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签字发起人只有12位,现在会员增加到21名成员国。以色列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非欧洲成员国。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近郊的梅汉(Meyrin)地区。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主要功能是为高能物理学研究的需要,提供粒子加速器和其它基础设施,以进行许多国际合作的实验。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也设立了资料处理能力很强的大型电脑中心,协助实验数据的分析,供其他地方的研究员使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路中枢。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已经聘用大约3000名的全职员工,并有来自80个国家的大约6500位科学家和工程师,代表500余所大学机构,在CERN进行试验。

这大约占了世界上的粒子物理学圈子的一半。

CERN取得了很多成就,对这个时期的粒子物理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包括:

关于CP不守恒的很多研究;

多丝正比室的发明(1968);

弱相互作用中性流的发现(1973年);

量子色动力学的验证(1979年);

弱相互作用的媒介子W和Z粒子的发现(1983);

中微子味数3的确定(1989);

希格斯粒子的发现(2012);

互联网(起源于伯纳斯-李(Berners-Lee)1989年发明的用于各国科学家获得CERN实验数据的网络)等等。

欧洲核子中心获得了多项诺贝尔奖。

世界上另外一个著名的实验室——贝尔实验室,也很有故事。

2. 贝尔实验室。

美国的贝尔实验室是以应用科学为主的实验室,而且是企业开办的。

贝尔实验室的前身是贝尔电话公司,创建人是发明第一台电话机的贝尔。

随后几十年里,贝尔公司整合了贝尔的业务和资产,然后又收购了西方电子公司研发部门,由此成立了贝尔电话实验室公司。

贝尔实验室的工作,既包含有产品的基础研发和开发产品的业务,还包含有后期的应用研究机构。而贝尔实验室中最主要也是最大的部门是开发部门。

贝尔实验室的产品研发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他们自己进行研发和创造产品。

第二种:他们对自己现有的产品进行更新。

第三种:他们通过收购来增加新产品。

对于美国的发展,贝尔实验室有非常大的贡献。

在20世纪,美国的科技和经济实力无人能敌,贝尔实验室产品研发部门更是垄断市场。

贝尔实验室的很多科学家都曾获得诺贝尔奖:戴维森验证出电子波动性,随后又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D.M.Ritchie开发了计算机C语言;比雅尼·斯特劳斯特鲁普进而开发了计算机C++语言;肖克莱研究小组开发研究出了PN结型晶体管。

贝尔实验室还开发出了移动电话业务系统,引导世界进入移动通信时代,等等。

这些科学家和实验成果,每一项拿出来都是一场世界变革。可见贝尔实验室在美国,甚至世界上的地位有多重要。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美国已经把这样一手好牌打成了烂牌。

早期的贝尔实验室可以自给自足,自己所研发出的产品投入市场后,可以得到很大的收益,然后将这些收益再投入到科研当中进行新的研发。

研发投放再研发循环往复的过程,让贝尔能够健康成长,而且贝尔实验室中的每个科学家,也能够专心进行科研,没有后顾之忧。

直到有一天华尔街资本的介入,业绩考核也一起引入到贝尔实验室。

科研人员担负起业务的责任,再加上贝尔实验室的母公司AT&T被拆分出八个公司,科研人员也被分别调往不同的子公司。

如此一来,原本以研发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科学家,在拆分后,工作内容不再纯粹。

而著名的贝尔实验室也没能避免被剥离的命运,它被归入朗讯科技公司。贝尔实验室归入朗讯之后,主要经费来源就变成了由朗讯提供。

很显然,朗讯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吞下强大的贝尔实验室,科研经费瞬间捉襟见肘。

无奈之下,贝尔实验室只好靠变卖专利来维持研发。

2006年,朗讯被法国阿尔卡特收购。

阿尔卡特在我国华为、中兴等强大企业面前,很显然力不从心,它的市值没用多长时间便蒸发掉一大半。而此时的贝尔实验室在经过一次次的折腾后,直接变成以企业的模式去运营公司。科学家不再专心搞科研,而是都成了销售。

2008年,贝尔实验室大楼被出售。让贝尔实验室为之骄傲的基础物理学,就此成为过去。随后,贝尔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转向能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网络、无线电、软件等领域。

2015年,诺基亚收购阿郎,贝尔实验室从此在历史上彻底消失。

贝尔实验室从被拆分开始,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地位便一步步地受到影响。

当年贝尔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让科研人员能够专心搞研究,科研成果更是一个接一个的震惊世界,但是华尔街介入之后,经营模式和理念与贝尔实验室的初衷产生了强烈的冲突。

华尔街更注重投入即回报,因此更注重即时经济效益。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贝尔实验室就是牺牲的那个。贝尔实验室的很多重量级科研人员,在后期无法专心搞科研,科研事业停滞不前,美国的科研发展自然也受到限制。

我认为,贝尔实验室的衰落,其实也是美国科研走向下坡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贝尔实验室的生命史,我们是不是可以获得一些启迪:

不光是基础研究,即使是应用科学研究,也需要恰当的清流,过分商业化会不会是寻死之道?

由此看来,建设西部科学城的一个关键性举措就是:

建设顶级实验室。

这里要点赞的是,重庆“十四五“规划中,在西部科学城建设方面的任务中已经提出了建设大科学装置中心。

建设西部科学城的重要工作是建设大科学装置中心。

只有具备大科学装置的地方,才能吸引世界顶级科学家来聚集,也才能为建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铺路。

这是国家战略的前奏曲,其战略意义显而易见。

11.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是重庆再次改变世界的时空节点

2035年,重庆作为一个世界级大都市,欧亚经济中心。

本世纪中叶,重庆作为世界科学中心的核心。重庆在800年后,再次改变世界!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

1. 重庆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诸多战略性考量最终都剑指重庆,而重庆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未来即将做的事情,都与国家战略息息相关。

2.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重庆是核心,因为重庆的发展更多的具有国家整体意义上的价值。

3. 成都与重庆的融合,是增强重庆的战略核心地位。

当然,最终成渝会走向一体化,成为我国经济第四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科创走廊“乘风起”
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发布
中国组织人事报西部(重庆)科学城“人才服务专班”赋能产业链
重庆的绝地反击:甩出这张“王炸”,让科研实力站上西部之巅!
俄罗斯:一座科学城的迷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