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牟钟鉴:儒学可以为当代人类提供什么新思想


  西方文化为人类提供自由、民主、法治、人权、理性等现代文明的普世价值,已为人类大多数所认可。但是,西方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这些普世价值建立在个人权益必须得到社会保证的基础上,出发点是个体;第二,它缺乏从社会群体出发协调人群关系的原则,例如民族关系、国家关系相处的文明原则;第三,它重权利而轻义务和责任,因此没有底线道德要求;第四,它的具体实践形态因地因族而异,彼此不能照搬;第五,它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往往出现价值的双重标准,形成自相矛盾。这些普世价值是现代文明所必须的,又不是实现现代文明所充分的,必须加以补充。


  对于现代文明和现代化要有新的解说,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除了工商业发达、科技进步、民主法制体系健全等项指标以外,一定要增加全球伦理和生态文明的指标。全球伦理用以处理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文化之间的关系,形成最低限度的道德规则,以保证用文明的方式解决矛盾与争端,建设和谐世界,避免对抗与战争,确立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和共同市场正常运行所必需的世界新秩序。


  生态文明是比工业文明更高的文明形态,它要求:一方面,保护自然生态,改变以往工业文明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掠夺,避免发生人类毁灭的灾难,使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另一方面,保护文化生态,主要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与多样文化之间的和谐,避免文化趋同与文化对抗,使人类的文化有内在的活力。全球伦理与生态文明都是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能够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次人类文明的现代转型,在这次转型中儒学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儒学中的“天人一体”、“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等核心价值,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可以为世界各国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提供借鉴。“天人一体”的思想把自然界与人连为一个整体,视为一大生命,人的作用是“赞天地之化育”,是“补天”,不是征服自然。“天下一家”的思想把人类看作一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要像兄弟一样和谐相处,不应对抗和恶斗,这恰好符合今日地球村的要求。地球村实际上是“地球家”,地球是人类同居的家园,在全球化过程中人类已是如家庭般的命运共同体,相互依赖远大于彼此分歧。压迫别的民族就等于危害家庭、损害自己,没有胜者。“和而不同”的思想是承认差异、包容多样、互相尊重、和平共处,不迫人从己,不恃强凌弱,不用暴力解决矛盾,而主张和解、妥协,求同存异,交流合作。“和谐”应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其前提是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抛弃社会达尔文主义,抛弃大民族主义,抛弃救世主代表心态。和则共赢,斗则俱伤。世界要和平发展,只能走“和而不同”这条路。儒学这几条价值理念要大力阐扬,使之成为国际通行话语。


  儒学的中和之道能够抑制极端主义,促进当代温和主义流行。儒家的中和之道又称中庸之道,主张渐进改良,反对偏激行为;主张协调关系,反对冲突排他。在崇尚斗争的时代,它是不受重视甚至遭到否定的。而在由文明冲突走向文明对话的今天,在世界被各种极端主义(包括霸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所折磨而纷争不宁的时候,人们呼唤理性的温和主义,认为温和主义作为一种稳健的、包容的处世态度,有益于各种信仰和主义的健康化,有益于民族、国家、宗教关系的文明化,是值得提倡的。温和主义的特点,一是合情合理,顺应民心;二是尊重他者,主张和谐。孔子是温和主义的鼻祖,儒学的中和之道铸成中华民族改良渐进、温柔敦厚的品格。在中国,极端主义只能风行一时,不能持久生根,传统使然。由于中和之道影响深远,中国的崛起必然走和平的道路,在国际事务中承担促和、调解的角色。世界上的主义繁盛,宗教众多,它是人类文化良性生态的体现。但是如果生长出极端主义,如同百花园中出现毒草,会危害百花的正常发育。多样性的文化只要是温和主义,世界和平就有保证。


  儒学可以充实社会主义内涵,使之摆脱苏联模式,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儒学的人本思想与贵和思想已经为中国社会主义者所吸收,纳入治国方略之中,形成“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重发展、重民生、重协调、重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产生出巨大的创造力,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儒学教育已在体制内外展开,儿童读经活动在各地蓬勃进行,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是儒家八德: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教育在民间和大中小学取得丰硕成果。儒商文化受到企业界空前关注,正在推动经济伦理建设。儒学重新全面介入中国社会生活。


  儒学倡导道德社会、道德人生,抵消自我中心和物质主义,改变功利社会唯利是图、人情淡薄的畸形状态。儒学是伦理型的人学,崇尚道德理想主义,有重德治轻法治的倾向。但是针对今天道德沦丧的局面,儒家的求仁明德之学,其积极意义是主要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必须结合。仁、智、勇是健全人格三要素,而仁德第一,有仁德才有尊严,才能正确发挥才智和勇力。没有道德的社会是野蛮的社会,没有道德的人生是低俗的人生,都不会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儒学逐渐进入世界主流文化,成为国际政治与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话语,在文明对话、民族和解、政治谈判中,发挥显著作用。中国人要率先在国际事务中使用孔子和儒学的话语,表述和平外交政策与各种主张。孔子正在走向世界,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孔子的思想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也比较容易为他们所理解,因此进一步打破语言障碍,将儒家经典译成各国文字,大力推动儒学跨文化普及,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儒学将在促进世界和平中复兴,成为当代文明的一面旗帜。


  儒学进一步与当代市场经济、民主法制相结合,一方面克服自身竞争意识和法治观念不强的弱点,另一方面弥补自由竞争和唯法主义所造成的不均、忘义、无德的弊病,促进经济伦理发育,提高社会公共关系道德化程度,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使政治民主化的过程平稳有序。事实证明,儒学不是现代化的阻力,它是动力和助力。韩国与台湾的经验已经证明儒学和儒商文化在东亚现代化模式中有积极作用,中国大陆的经验还将继续证明,儒学是东亚现代化珍贵的文化资源和思想动力。放大一点说,儒学参与下的市场文化也会为世界经济克服各种危机提供借鉴。


  儒学在中国与社会主义不断融合,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中心区。中国新时期的文化正在建设中,但新的主流文化尚未形成。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大起大落之后,儒学的不同层次有了变化:政治儒学已经衰落,学术儒学正在复苏,民俗儒学根基深厚,儒学仍然是中国文化的底色。中国新时期的新文化,将会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具有现代性和民族性的文化,其中,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西方优秀文化形成新的文化三角结构,彼此接近、吸收,使社会主义文化有了民族特色,使中华传统文化有了现代生气,使西方优秀文化有了中国形态,共同组成新文化核心地带。儒学将主要在道德与礼俗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实现社会风尚根本性好转,中国重新成为礼义之邦。


  儒学在中国大陆的学术层面出现新的学派、新的学说,既能够继承孔子的真精神,汇合历代大儒的深邃洞见,又能体现21世纪全球化时代的广阔视野和中华复兴的新境界、新风貌,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准和民族气派,超出民国新儒家的成就,也不同于港台新儒家,为中国学界所看重,并在国际儒学研究领域占有显著的一席之地,与西方汉学、西方哲学、西方宗教进行有效地对话和交流。在儒学理论创新过程中,涌现出一些一流学者,造就有影响力的当代儒学思想家,形成若干儒学研究重镇。


  儒学落实在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逐渐培养出一大批有历史使命感、有道德操守、有健全人格、有专业技能的仁人志士,呈现出当代儒者刚健中正、温良俭让、知行合一的气象,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发挥榜样的作用,并通过他们的实践行为,向世人昭示儒学仁爱通和、至诚不息的精神,以扩大儒学的正面影响。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儒学的复兴要靠儒家式人物具有对社会的感召力和辐射力,这样的人物要尽可能多一些,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都有,能取得普遍的尊敬,他们对儒学的推动远大于书本的作用。儒学必须进入课堂,又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和人生,形成一支老、中、青、少前后相续的人才队伍,把传承和实践儒学的历史责任担当起来,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中流砥柱。


  儒学的创造性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和不少实践成果。儒学正在展示它深厚的潜能,并以后工业文明的柔和方式不断放射其启迪今人的智慧之光,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儒学的创造性发展是缓慢的,却是富有后续动力的,它不依赖外部的强力推进,主要依靠自身的东方德智魅力和社会的认同,以温和的姿态进入现代生活。但目前它的当代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前面的路还很长,困难仍很多。我们要抓住机遇,奋力开拓,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团结更多的人,长期奋斗下去,路就会越走越宽。儒学将在造福社会过程中重生、成长、壮大,它必有光明的前途。


  【来源:《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3期,作者:牟钟鉴,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教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学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新仁学构想
牛顿和孔子谁更伟大?别让蠢问题把脑子搞蠢
儒、佛、道三教的结构与互补
麦金泰尔:不可公度性、真理和儒家及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关于德性的对话
世俗儒家与精英儒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