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六大“民族走廊”简介

    所谓民族走廊,是指一定的民族或族群长期沿着一定的自然环境如河流或山脉向外迁徙或流动的路线。 在这条走廊中必然保留着该民族或族群众多的历史与文化的沉淀。费孝通提出中国三大民族走廊包括南岭走廊、藏彝走廊、河西走廊,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费老理论从现当代民族分布而论,与地理分界基本吻合;地理特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而直接影响了民族/ 族群的形成和发展。目前民族走廊研究包括藏彝走廊、河西走廊、苗疆走廊、南岭走廊、武陵走廊、辽西走廊等走廊地带的研究


一、藏彝走廊


  藏彝走廊分布示意图 图片来源:网络


  “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1980年前后提出的一个历史-民族区域概念,主要包括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云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丽江市;西藏的昌都地区等地。   

位于青藏高原的以藏族为代表的藏缅语族族群沿青藏高原向东发展,以彝族为代表的氐羌系统民族向东南方向发展,形成今天藏彝走廊的民族主体,主要分布在滇西、川西地带。


二、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分布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河西走廊历代均为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以来,成为“丝绸之路”一部分。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主要城市有武威、张掖、敦煌等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渊源

  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灿若星河。20世纪中国四大文献古奇观:故宫明清档案、安阳甲骨、敦煌遗书、居延汉简,后两者都与河西走廊有关;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的马踏飞燕,也从这儿出土,这里依旧保留着华夏族的农耕文明。  

  

 三、南岭走廊


  南岭走廊 图片来源:网络


  南岭走廊作为沟通岭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民族走廊,是历史上两大区域各民族人口、经济、文化互动的传统通道。与其他走廊相比,南岭走廊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分布最广、自然环境较为优越的地区。这里既生活着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等,也分布着苗瑶语族的苗族、瑶族、畲族等。


  四、苗疆走廊


  苗疆走廊分布示意图    图片来源:网络


  “苗疆走廊”这一学术概念是2012年初,被贵州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

       “‘古苗疆走廊’一开始就是在强烈的国家意志下被开辟出来的一条‘官道’”   基于开发稳定云南之需,以“屯”、“ 堡” 、“卫” 、“所”等军事控制为基础的行政管辖,集官道和商道为基础的交通动脉,形成了古苗疆走廊。窃以为,这条民族走廊最初是一个民族迁徙的通道,随着中原国家对西南边疆控制的加强,叠加上“官道”和“商道”的特征,它们是众多“官道”和“商道”之一,不是唯一。如果从当下民族地区如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分布倒推看,这条线路经过南岛语系族群北上和南岭走廊西进的壮侗族群的挤压,到遵义地区受到川渝汉族南迁的挤压,再往西到今六盘水一带,并未直接西进,受到分布在滇东地区古代族群阻止,转向西北的昭通地区进入云南,向滇东南方向发展,进入文山及东南亚等地,与藏语走廊族群和南岛语系及南岭走廊族群在今金平一带交汇。

  “苗疆走廊”在明代的文献中称为入滇“东路”或“一线路”,指元明时期以后开辟连接湖广与西南边陲云南省的一条重要交通驿道。它起始地为今天的湖南省常德市,溯沅江水陆两路而上至贵州省镇远县,然后改行陆路,西横跨贵州省中部的玉屏、施秉、黄平、凯里、麻江、福泉、龙里、贵阳、清镇、平坝、安顺、关岭、晴隆、盘县等县市后进入云南省,经过富源、沾益、马龙等地后至昆明。驿道沿线经过湘、黔、滇三省的30余县市,全长1400多公里、覆盖面积约8万余平方公里、拥有2400余万人口。

      

 

 五、武陵走廊

 

    

       武陵民族走廊是沿武陵山脉和沅水等5条水系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一条民族迁徙流动的地理通道和文化通道,其范围大致相当于历史上的武陵郡和今天的武陵地区。它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今天是我国中西结合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水岭。武陵民族走廊主要由沅水、酉水、澧水、清江、乌江等几条通道构成。

     潘光旦先生认定土家族与古代巴人有直接族源关系,地处我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分界地带,是成都平原与江汉平原的分界线,古代巴人部分融入成都平原的汉族之中,滞留于武陵山区古代巴人后裔相对独立地发展至今,形成土家族为主的族群。在武陵山区,还融汇了南迁的苗瑶族群和西进的壮侗族群,主要在贵州苗岭山区交汇。


六、辽西走廊

     亦称榆(渝)关走廊。位于今辽宁省锦州市与河北省山海关之间,东临辽东湾,西依松岭山,西南-东北走向,长约185公里,宽8~15公里。

    锦州、葫芦岛、兴城、绥中、山海关等城镇是扼守走廊的军事要地。走廊背山面海,丘陵起伏,形势险要,是沟通山海关内外的重要通道,历来为兵家征战必经之地。

    开拓辽西走廊通道始于辽而发展于金。契丹建立大辽国后,侵占了燕云十六州直逼黄河,辽西已成辽国腹地。辽军从中原俘获大批汉人,安置于辽西做奴隶。汉人从事手工业生产,开荒种地,建立城池。辽西走廊土地的开垦,促进了道路的开拓。公元947年辽灭后晋,押解晋出帝石重贵流放到东北走的就是辽西走廊,'癸卯,帝与皇太后李氏俱北行,过蓟州、平州至榆关沙塞之地,又行七八日至锦州,又行数十程,渡辽水至黄龙府,即契丹所命安置之地'(《旧五代史少帝重贵记》)。这是从山海关直通锦州的最早记载。

     辽西走廊通道完善于明清。明初,辽宁西部除辽西走廊外全为蒙古势力范围,民族矛盾日益激烈。洪武十四年(1381年),魏国公徐达在河北与辽宁交界处创建关城,设山海卫,始名山海关。'关外'也就是山海关以东的地方,人们习惯叫做'关东'。山海关以东包括现今辽宁省大部,又称辽东。山海关设有东西南北四门,东门叫'镇东',即'天下第一关'门,东门外即属辽东,是关城重点防区,威远城八里堡等城堡墩台罗列,紧紧护卫着东门,警惕地注视着东方。山海关的位置,恰好处于辽西走廊西端的咽喉之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夏同根,走廊上的文化融合
【新刊】麻国庆 蒙祥忠|作为方法的云贵高原——从费孝通的区域板块研究看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走廊与丝绸之路
从“苗疆走廊”和“苗疆边墙”入手,看明代对西南地区的恩威并施
再论民族走廊-兼谈“巫山-武陵走廊”
探访“南岭走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