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补益中药

补益中药    反回目录

1.5—3g,研粉冲服,1 日 3次分服,或入丸、散剂甘、咸,温。 鹿茸 归肾、肝经。 (功效] 补肾助阳,生精益血,强筋健骨,调理冲任。 本品甘温壮阳,味咸入血益精填髓,为补肾壮 阳要药。肾阳不足,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峻补元阳的要药,一切虚损,头晕、耳聋、目暗、阳痿、滑精、腰膝无力、虚寒带下、崩漏等症。凡是与生育、生长有关皆可用。 )

鹿角:益肾补虚、活血散冷瘀,消肿。(阴疽、脓疡较好)

5—10g,研粉冲服,1 日 3次分服甘、咸,温。 鹿角胶 归肾、肝经。 (功效] 补肾助阳,生精益血,强筋健骨,调理冲任。本品甘温壮阳,味咸入血益精填髓,为补肾壮 阳要药。肾阳不足,阳痿早泄,宫冷不孕 (性能同鹿茸,但力量较和缓)

10—15g味咸,性温。 鹿角霜  归肝、肾经。功能益肾助阳活血。补力虽弱,但不滋腻,且兼收敛作用。用治肾阳不足 又兼脾胃虚寒,呕吐食少便溏,以及妇女宫寒经冷,崩漏带下等症。外用治疗创伤出血, 疮疡多黄水或久不愈合,又有止血敛疮之效。煎服或入丸散。(健脾和胃,温中散寒,治脾胃虚寒,反胃呕逆,食少,便溏,遗溺)

鹿筋 补劳续绝,强壮筋骨,治腰膝手足无力,风湿关节痛等。

鹿胎:治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及不孕证。

鹿骨:除风湿,壮筋骨。

鹿鞭:治阳痿,肾虚遗精,妇女宫寒不孕等。

鹿尾:治肾虚遗精。

海龙 肾虚阳痿,难产、瘕症,疔疮肿毒。

海马 海马 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肾壮阳,调气活血。 内服:煎汤3—9g;肾虚阳痿,难产、瘕症,疔疮肿毒

l一3g味咸性温 狗鞭 归肾经。善能壮阳益精,温而不燥,补而不峻,用治 肾阳不足,阴精亏虚所致阳痿宫冷,健忘耳鸣,神思恍惚,腰酸足软等症

研末服,每次l一3g,每日2--3次。入丸、散或泡酒服咸,热。 海狗肾 归肾经。 (功效) 暖肾壮阳,益精补髓。本品性热壮阳,咸以入肾,且为血肉有情之品,有较强暖 肾壮阳,益精补髓之功。阳痿精冷,精少不育本品长于补肾壮阳,用治肾阳衰微,下元久冷,虚寒攻冲, 心腹冷痛。

10—15g甘,温。 锁阳 归脾、肾、大肠经。 (功效]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本品甘温,主入肾经,善能补肾助阳,益精养血,有兴阳 益精之效。用治肾阳不足,阳痿遗精,精冷不育之症。

10—15g甘、咸,温. 肉苁蓉 归肾、大肠经。 (功效}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燥。 (应用] 1. 本品甘温助阳,味咸入血益精补血,且温而不 热,补而不腻,为平补之剂肾阳不足,阳痿早泄,宫冷不孕本品补肾阳、益精血,用治肾阳不足,精亏血少而致腰膝 冷痛,筋骨无力,足弱筋痿等症。

6—12g咸、涩,微温. 海螵蛸 归肝、肾经。 (功效] 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本品具制酸止痛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寒,胃痛吐酸之证,制酸止痛常 与浙贝母同用,胃痛吐酸

 

2—4g甘、咸,温。 紫河车 归心、肺、肾经。 (攻效] 助阳补精,养血益气。. (应用] 1. 本品禀受人之精血,甘温平补,善能补益肝肾,养益精血, 为助阳补精上品。阳痿遗精,腰酸耳鸣

5—10g,煎汤服,或用15—30g甘,平。 冬虫夏草 归肺、肾经。 (功效) 益肾补肺,止血化痰,止嗽定喘。 本品平补肾阳肾精,有补肾起痿之功。用治肾阳不足,精 血亏虚之阳痿遗精、腰膝酸痛

 蛤蚧 咸,平。归肺、肾经。 (攻效) 补肺益肾,助阳益精,纳气定喘。 研末服,每次l一2g,日服3次。亦可浸酒服用1—2对,也可用蛤蚧 1对清炖,或加瘦肉、冬虫夏草炖服。3—7窦,水煎服。

5—9g甘,平。 燕窝 入肺、胃、肾经。 (功效] 养阴润燥,益气补中。本品甘平养益,兼入肺肾,长于补养肺肾之阴。虚劳咳嗽,痰嗽失血

 紫河车 甘、咸,温。归心、肺、肾经。 (攻效] 助阳补精,养血益气。 2—4g,研末装胶囊吞服,1日2—3次,重症用量加倍,也可入丸、散。 如用鲜胎盘,每次半个至1个煮服,1周2—3次。

3—6g酸、涩,平。 罂粟壳 有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腹痛及筋骨疼痛 本品性平,有良好麻醉止痛作用,胃痛。

 

龟胶 功同龟甲,优于龟甲。

9~15g甘,平。 鱼鳔胶 归肾经。 (功效} 补肾益精,柔筋止血,散瘀消肿。 本品味甘质稠,入肾补精,主治肾虚封藏不固,梦遗滑泄之证。肾虚滑精

15~40g甘、咸,寒。 龟甲 归肝、肾、心经.(功效) 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 本品滋补肝肾而有强筋健骨之能,用治肝肾不足,筋骨痿 弱,足膝痿痹,甚则步履全废,大肉渐脱者。筋骨痿软,足膝痿痹 

lO~30g咸,寒。 鳖甲 归肝、脾、肾经。 (功效) 滋阴潜阳,软坚散结。本品滋阴潜阳,标本同治,常用治肺痨阴伤,灼伤肺络,咯 血吐血,潮热盗汗及咳嗽失溺,梦泄遗精等,阴虚肺痨,梦泄遗精

6一lOg,急救固脱20—30g 酸、涩,微温。 山萸肉 归肝、肾经。 (功效] 补益肝肾,涩精缩尿,固经止血,敛汗固脱。本品味酸而涩,既能补肾益精,又能温肾 助阳,补中又可固肾涩精缩尿,治肾阳不足,下元不固之遗精、滑精、腰酸者。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3—6g;研末服,每次1—3g酸、甘,温。 五味子 归肺、心、肾经。 (功效)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本草备要》曰其能“强阴涩精。”本品酸涩性温,能补肾涩精止遗,遗精,滑精

 

红参  人参 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经。 (功效}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入汤剂,5一lOg,宜文火另煎,将参汁兑入其它药汤内服;用于危急 重证,剂量可酌增为15—30g,煎浓汁分数次灌服;研末吞服,每次1.5—2g。

西洋参  西洋参 甘、微苦、寒。归心、肺、肾经。 (功效)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另煎兑服,3—6g。

高丽参 

太子参 煎服,10--30g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太子参  (功效}补气生津。

 

灵芝  灵芝 甘,平。归心、肝、肺经。 (功效] 安神补虚,止咳祛痰。 煎服,3—15g。研末吞服,每次1.5—3g.

阿胶 阿胶 甘,平。归肺、肝、肾经。 (功效) 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入汤剂,5—15g,烊化兑服;止血常用阿胶珠,可以同煎;亦可入丸、 散服。

北芪 黄芪 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煎服,10—15g,大剂量30-60g。补气升阳宜蜜炙用,其它方面多生用。

5一lOg辛,温。 砂仁 归脾、胃、肾经。 (功效]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砂仁辛香性温,能温中健脾而止泄泻,和胃调中而止呕。常用 于治疗虚寒吐泻、冷痢之证

 

3~lOg;研末服,每次1.5—3g甘,平。 鸡内金 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本品有较强的消食化积作用,并能健运脾胃,故可广泛用 于米面薯芋肉食等各种食滞证。饮食积滞,小儿疳积

佛手 3一lOg辛、苦,温。 佛手 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本品辛行苦泄,入肝,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用治肝郁 气滞及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脘腹痞满等本品辛行苦泄,气味清香,能醒脾和胃,行气导滞,用治脾胃气滞 之脘腹胀痛,恶心,纳呆等

3—9g;研末服1.5—3g苦,平。 刺猬皮 归胃、大肠、肾经。 (功效) 固精缩尿,收敛止血,化瘀止痛。 本品苦泄性降,入于胃经,能化瘀 止痛,降逆和胃,可用于气滞血瘀,胃脘疼痛,或胃气上逆,反胃吐食等证。

 

安息香  安息香 辛、苦,平。归心、脾经。 (功效} 开窍,祛痰,行气活血,止痛。 入丸散,0.6一1.5g。外用适量。不入煎剂。

 麝香 辛,温。归心、脾经。 (功胶)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入丸散,0.03-0.1g。

吴萸 

 

水蛭 水蛭 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 破血逐瘀,散结消症。 内服,入汤剂,一般用1.5—3g;研末服,每次用0.3—0.5g。以入丸 散或研末服为宜。或以活水蛭放于瘀肿局部以吸血消瘀。

虻虫 虻虫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 破血逐瘀,散结消症。 内服,入汤剂,1-1.5g;研末吞服,每次0。3g。

 红花 辛,温。归心、肝经. (功效)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化滞消斑。煎服,3--9g,

 番红花 性味甘微寒,归肝、心经。有与红花相似的活血祛瘀,通经作用,而 力量较强,可用治妇女经产血瘀、跌扑肿痛、胸膈痞闷、伤寒发狂、忧思郁结等证。另外,又兼凉血解毒之功,尤宜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热郁血瘀,斑色不红活者。煎服, l—1.5g。孕妇忌用

田七  三七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内服;3~lOg,煎服。亦入丸散.研粉吞服,每次1—1.5g,日服1—3 次。若失血重证,每次吞服剂量可用至3—6g,日服2—3次。临床应用,多研粉,用水 冲服;或入成药丸散服用。

炮甲  穿山甲   咸,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 活血消症,通经,下乳,消肿排脓。内服,入汤剂,一般用3~10g;研末吞服,每次l一1.5g。

血竭 血竭 甘、咸,平。归心、肝经。 (功效] 活血化瘀,止血,敛疮生肌。内服多入丸散,研末服,每次1一1.5g;外用适量,研末撤敷或入膏药 贴敷。

马蜂 

天麻 3一lOg。研末冲服,每次l一1.5g 甘,平。归肝经。 天麻  (功效)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肢体麻木,手足不遂,风湿痹痛 天麻又能祛外风,通经络,止痛。用治中风手 足不遂,筋骨疼痛等,可与地榆、没药、玄参、制乌头、麝香同用,如《圣济总录》天 麻丸;用治妇人风痹,手足不遂,可与牛膝、杜仲、附子浸酒服,如《十便良方》天麻 酒;若治风湿痹痛,关节屈伸不利者,多与秦艽、羌活、桑枝等祛风湿药同用,如秦艽 天麻汤;用治风湿脚气,筋骨疼痛,皮肤不仁,可与麻黄、草乌、半夏等同用,如《圣 济总录》天麻丸。

不入汤剂,宜人丸、散。内服,每次0.25—0.5g苦,寒。 熊胆 归肝、胆、心经。 (功效] 清热解毒,止痉,明目。 本品善入肝经,能清泻肝热而明目退翳,用治肝热目赤肿痛、羞明流 泪及目生翳障等症效佳,以之外用滴眼或内服均可。目赤翳障

羚羊角 煎服,1—3g,单煎2小时以上,取汁服;或研粉服,每次0。3一O。6g; 或磨汁兑药服。 咸,寒。 羚羊角  归肝、心经。 (功效] 子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肝火上炎,目赤头痛 肝经火盛,上攻眼目,致目赤肿痛、头痛、羞明流泪等。

 苦,寒.乌蛇胆 归肺、肝、胆经。 (功效) 清肺化痰,清热解毒。本品苦寒,又入肝、胆经,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效。目赤、疮痈。

全蝎 煎服,2—5g;研末吞服,每次0.6一lg 辛,平。有毒。归肝经。  全蝎  (功效]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风湿顽痹 本品善于通络止痛,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筋脉拘挛,甚则关节变形 之顽痹,作用颇佳。可用全蝎配麝香少许,共为细末,温酒送服,对减轻疼痛有效,如 《仁斋直指方》全蝎末方。临床亦常与川乌、白花蛇、没药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之品 同用。

百足 煎服,1—3g.研末冲服,每次0.6一1g 辛,温。有毒。归肝经。 蜈蚣  (功效]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风湿顽痹 本品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而与全蝎相似,故二药常与防风、独活, 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以治风湿痹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者。

3~10g甘、寒。 蝉蜕 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本品质轻上浮,且具良好的疏风作用,故可治疗风邪头痛,头目昏胀, 疼痛明显者,风邪头痛。

内服,研末入丸散剂 苦,寒. 乌蛇胆 归肺、肝、胆经。 (功效) 清肺化痰,清热解毒。 本品味苦性寒,入肺经,功能清肺热,化热痰。 肺热痰多本品苦寒,又入肝、胆经,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之效。目赤、疮痈

 

2~10g;研末吞服,1一l.5g,日3次。苦,寒。 黄连 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之力胜于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 热郁结。 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本品苦寒,善除脾胃大肠湿热,为治痢要药。湿热泻痢

 

川贝 川贝母 

  川贝母、伊贝母、平贝母:苦、甘,微寒;(功效}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川贝母、平贝母研粉冲服,一次l一2g。

胆南星  胆南星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效]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煎服,用制南星,3一lOg。

猪苓 

 

白花蛇 用量3—5g,大多研末服,每次0.5一1g,或入酒剂、 丸散。  白花蛇 其药性、 功用与蕲蛇基本相同而药力较强。

 9~12g 甘,平。归肝经。 乌梢蛇  (功效] 祛风通络,止痉。风湿顽痹 本品能搜风邪,透关节,通经络,用治风湿顽痹、麻木拘挛,手足缓 弱,不能伸举,可配天南星、全蝎、白附子、羌活、白僵蚕、麻黄、防风、桂心等研粉 制成丸药,方如《太平圣惠方》乌蛇丸。

内服煎汤3~10g;研粉吞服,每次1一1.5g 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蕲蛇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定惊搐。 风湿顽痹、肌肤麻木、筋脉拘挛 白花蛇具走窜之性,内通脏腑,外达肌肤,为 祛风通络之要药。常配以防风、羌活、当归等祛风活血之品。历代多用本品制成药酒.如 《濒湖集简方》中的白花蛇酒,以本品配伍全蝎、天麻、羌活、当归、芍药。也可单用白 花蛇泡酒饮服之。

3—6g甘,平。 蜂房 有小毒。归胃经。 (功效) 攻毒杀虫,祛风止痛。本品性善走窜,通经入骨,能祛风、杀虫、除痹、止痛 风湿痹痛,牙痛

象皮 

    这部分内容是梁德榜按师传的临证加减药味的思路并结合高级中医药丛书的《中药学》来编写,是梁德榜独创的把现代中药学的研究成果用于临床的办法。主要用对药方的灵活加减进行提示,供中医师开处方时作参考,使中医师运用药方更灵活、更对症,使其产生神奇疗效。使现代中药学的研究成果在临床得到推广运用。

 中药简表  中药索引

1.风寒解表药  2.温中药  3.腹寒痛药  4.腹胀痛药  5.血瘀腹痛药  6.食积腹痛药  7.虚寒腹痛药  8.虫积腹痛药  9.呕吐、泄泻腹痛药

10.胃痛药  11.消食药  12.疝气药  13.回阳救逆驱寒药  14.肾阳虚药  15.肾阳虚久泻药  16.肾阳虚尿频药  17.肾阳滑精药  

18.阴虚滑精药  19.风热风瘟药  20.清热凉血药  21.清热药  22.肝药  24.清虚热药  25.清湿热药  26.清热解毒药  27.牙痛、口疮药

28.头痛药  29.咽痛药  30.明目药  31.耳药  32.清风湿降痹药  33.利水药 331.逐水药 34.吐药  35.化湿开胃止呕药  

36.补阴药  37收涩药(汗、痢、血、带、尿、精)  38.温经寒痰止咳药  39.清热化痰药  40.胸痹药  41.疟疾寒热药  42.补气药  

43.补血药 44.止血药  45.理血药  46`安神药  47.开窍药  48.肝阳上亢药  49.中风药  50.惊痫药  51.破伤风药  52.小儿惊风药

511.虚证惊痫药  521.瘰疬药  53.攻下药  54.润下药  55.疏肝解郁药  56.行气宽中药  57.降气药  58.理气止痛药

59.活血止痛药  60.痒疹、皮肤病药  61.头发药  62.水火烫伤药  63.疮痈药  64.疮痈外用药  65.痔疮药  66.外伤药

67.驱虫药  

     妇科用药

69.崩漏药  70.月经不调药  71.痛经药  72.闭经药  73.不孕证药  74.安胎药  75.产后病用药  76.下乳、乳房疾病药  77.白带

78.赤白带、黄带药  79.阴痒内服药  80.阴痒外洗药  81.散瘀消癥药

     名贵中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高频考点背诵版
中药专业知识(二)几百题解析
【常用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下
明目药
透骨草
补虚药中各药物功效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