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蒲氏中医@头痛4例 @@

头痛(三)

    刘XX,男,38岁,1960年7月29日就诊。

  主诉经常头痛,目眩,心烦,已数年之久,性情急躁,记忆力显著减退,小便微黄,大便如常,食纳尚佳,脉象浮取微浮、沉取弦细有力,舌红边缘不齐,苔黄微腻。属肝胆火旺兼外感风邪,宜清热降火为主,佐以养阴祛风。

处方:
  桑叶二钱 菊花二钱 僵蚕二钱 刺蒺藜三钱 川芎一钱五分 藁本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炒栀子二钱 龙胆草一钱五分 玄参二钱 甘草一钱 荷叶三钱 石决明(煅)五钱 木通一钱五分 服三剂。

  复诊:头痛消失,但有时头晕,脉转弦细缓已不浮,舌苔减少,余症同前,拟滋阴养血兼调肠胃,以丸药缓图。

处方:
  当归尾三钱 川芎三钱 白芍四钱 干生地六钱 丹参三钱 炒栀子三钱 玄参四钱 菊花五钱 地骨皮五钱 蒺藜五钱 决明子(炒)五钱 石斛五钱 肉苁蓉五钱 胡麻仁(炒研)五钱 黑芝麻(炒研)五钱 建曲一两 制香附一两 共研为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三钱,每日早晚各服一丸,细嚼,白开水送下,连服两料,诸症悉平。嘱其颐养性情,勿使肝胆相火再炽。

  按:朱丹溪“五志烦劳,皆属于火”之说。在临床上是屡见不鲜的。本例患者情志过急,水不足以濡之,肝胆火旺,又兼风邪,风火相扇,故头痛、目眩、心烦、尿黄、脉弦细有力,乃虚中有实之象(肝火旺实肾水不足)。采用清热降火,养阴去风,虚实互治,先以汤剂折其既燃之势,继以滋水濡养、丸剂缓图养其已平之火。虚实缓急,各有次第,故收到一定疗效。

头痛(二)(视交叉部蜘蛛膜炎)

    
  申XX,29岁,女,已婚,干部,1960年9月7日初诊。

  主诉九个月来头痛,以前额及两颞部为甚。开始由于过劳及睡眠不足,渐觉双目视物不清,似有云雾状物阻碍着,以左目为甚。咽部常有异物阻堵感,在发病后二十多天,曾住入本市某医院检:眼底及周边视野无明显改变,中心视野有双颞侧缺损。咽后壁不平滑,曾经多次会诊确诊为咽后壁囊肿。头痛及眼病,曾请国内外多位专家会诊,诊断为蜘蛛膜炎(视交叉部)及颅咽管瘤待除外。尚乏好的治疗办法,三个月来经针灸及中药汤剂治疗,亦效果不显,食欲及二便正常。脉象左关沉弦急,余沉细,舌质淡,中心微有腻黄苔,诊断属血虚肝肾真阴不足,肝火上炎,治宜养血滋肝肾之阴,兼清降肝火并宜缓图。

处方:
  干生地三两 白芍一两 当归一两 川芎八钱 潼蒺藜一两 白蒺藜一两 决明子一两 煅石决明二两 女贞子二两 石斛二两 蝉衣一两 谷精珠一两 建曲二两 菟丝子一两 桑叶一两 黄菊花一两 枸杞一两 复盆子一两 青葙子一两 茺蔚子一两 夜明砂一两(炒香) 共为粗末和匀,分三十包,每剂约八钱,每天一包,纱布包煎服。

  同年12月21日二诊:自觉服药后头痛已减,视物较前清楚,近来在医院检查视力及视野都有好转,已恢复半天工作,但看书进久,左目仍胀。食欲、二便均正常。原方去决明子之泻火,加地骨皮一两以强阴,仍为粗末同上服法。

  1961年5月29日三诊:服药后自觉大有进步,头痛又减,视力已转佳,左眼稍差,食欲及二便正常。脉沉细迟,舌淡无苔,肝火已平,原方去菊花,改用红花五钱,桂枝(去皮)一两,以和血通络。仍为粗末,分成六十包,再小其剂每日煎服一包,以后照原方略加减,续服六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

  按:患者经西医检查,初步诊断为:1.蜘蛛膜炎(视交叉部)?2.颅咽管瘤?3.咽后壁囊肿?主要表现为头痛及视物模糊、双颞侧视野缺损,及咽部发堵感。现代医学尚乏好办法而转中医治疗。根据“目得血而能视”、“肝开窍于目”,“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以及“肾藏精”等理论,采取滋肝肾之阴与养血清肝火之药同用,使肝血得养,肝火得宁,肾水得济,阴精得充,而后视力及视野渐趋好转,并且主要证候解除,其他诸症逐步消失。说明治病解决主要矛盾,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头痛(一)

    
  袁XX,男,55岁,军人,已婚,1964年1月31日初诊。

  自诉:多年来体丰,自感湿痰较盛,数月来头痛,以头顶为显,睡眠不佳时加重,右胁部亦有隐痛,烦躁,睡眠不实,汗多,食纳尚可,口苦口干喜饮,二便正常,脉右沉滑,左弦细数,舌正红、苔薄白微黄腻,属肝热脾湿阳郁风动之象,治法宜清肝和脾,兼熄风潜镇为治。

处方:
  焦栀子一钱 川芎一钱 制香附一钱 神曲二钱 白芍二钱 菊花一钱五分 白蒺藜三钱 桑叶二钱 天麻二钱 钩藤二钱 石决明四钱(先煎) 服三剂。

  2月8日二诊:药后头痛显减,睡眠欠佳,食纳稍好,二便正常,脉沉微弱,舌质正红、苔薄白,仍宜调和肝脾兼降逆豁痰。

处方:
  珍珠母四钱(先煎) 白蒺藜三钱 菊花一钱五分 天麻三钱 川芎一钱 茯苓二钱 法半夏二钱 知母一钱 炒枳实一钱 竹茹一钱 炒枣仁三钱 炙甘草一钱 服三剂。

  2月11日三诊:药后头顶痛更减,多用脑后又痛,睡眠时好时差,有梦,左胁亦痛,烦躁减,纳佳,二便正常,脉弦虚,舌正、苔薄白腻,继以原法增减五脏并调。

处方:
  党参二钱 茯苓二钱 炙远志一钱 炒枣仁三钱 川芎八分 枸杞子三钱 山萸二钱 山药三钱 白蒺藜三钱 菊花炭一钱五分 炒黑豆三钱 大枣四枚 石决明四钱(另包先煎) 服五剂。

  2月18日四诊:药后头痛显减,睡眠佳,食纳亦佳,二便正常,脉弦虚,舌正苔减,原方加广陈皮一钱、莲子二钱,服五剂后睡眠恢复正常,头痛已消失。

  按:患者由脾失健运,湿痰内阻,肝阳上冒而头顶痛,并有右胁痛,口苦、口干,烦躁,睡不好,脉沉滑弦数,舌红苔白夹黄等肝热脾湿现象,所以用清肝和脾,熄风兼潜阳等药后,症状逐减,后以宁心滋肝兼化痰之剂,头痛烦躁消失,睡眠正常而愈。头痛有因风、寒、痰、湿、火、郁热、伤食、伤酒、动怒、气虚、血虚、虚阳上越及肾虚气逆等等,必须审因论治,今患者属肝热脾湿的范畴,故用平肝清热、和脾理痰之剂,而收到很好效果

头痛头晕

    张XX,女,38岁,1960年4月12日初诊。

  一年多来卧床不起,头痛,头晕,目眩,耳鸣,心慌,气短,颈转动困难,身倦乏力,精神不振,腰痛腿酸,大便有时溏,小便正常,食纳不振,口干不饮(西医诊断为神经官能症),舌淡红无苔,脉沉弦细数。属肝肾不足,阴虚阳亢之征。治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因久服汤剂,胃气难任荡涤,故采用膏丸。

处方:
  桑椹膏每早三钱,开水冲服,杞菊地黄丸,每晚二钱,开水送下。连服一月。

  复诊:精神转佳,食纳增加,每日能起坐四、五次,大便已不溏,小便正常,有时胸闷,起坐时周身发抖,头痛,眩晕,睡眠不佳,左膝关节酸痛,脉舌同前,依前方加生熟枣仁各一钱五分,远志七分,夏枯草一钱,水煎取汁代汤早冲桑椹膏,晚送杞菊地黄丸。续服一月。

  三诊:已能起床下地活动,食欲渐增,但仍有头晕,改用养阴健脾兼治。早服人参养荣丸三钱,晚服杞菊地黄丸三钱。继服一月。

  四诊:精神更佳,已能出户外散步,饮食逐渐增加,大便正常,月经亦调,但仍有头痛,头晕,心慌寐差,舌质正常,脉左寸微感不足。余脉弦缓。病势虽有好转,但肝阴与心气仍感不足,治宜养阴潜阳并益心气,仍主小剂缓图。

处方:
  茯苓五钱 茯神五钱 生熟枣仁各一两 炒远志肉五钱 煅石决明一两五钱 珍珠母一两五钱 灵磁石一两五钱 怀山药一两 潼蒺藜一两 怀牛膝一两 夏枯草一两 黄菊花一两 冬桑叶一两 黑芝麻一两五钱 枸杞子一两 金石斛一两 炙龟板二两 共研为粗末,和匀,分30包每包约六钱余,每日一包,水煎去滓取汁,况桑椹膏三钱,分二次热服。连服两月诸证悉平,已能外出活动,再服二月,一切正常而恢复工作。

  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阳动则风生,肝缓则风熄,阴虚则阳亢,液足则阳潜。本例,久病卧床不起,头痛,目眩,心慌,气短,身倦神乏,腰痛腿酸,月经紊乱,食欲减退,症状虽复杂,舌红无苔脉沉弦细数,总不外阴虚阳亢,水不涵木,肝风上扰之征,检阅以前所服之方无非补气补血,然久服无功,故初用滋阴为主,以膏丸缓图,庶不伤胃气,继则养阴和阴、终则滋阴潜阳,而见效甚速,诸症消失,恢复工作。所以蒲老重视以胃气为本,尝见慢性疾患,以汤剂荡涤欲速而不达,乃胃气不胜药之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今头痛医案选心悟
《张聿青医案》头痛
蒲辅周头痛医案
石决明(头痛、围绝经期综合征(潮热出汗)、妊娠头痛、眩晕)-- 马氏妇科
名医治高血压特效妙方
国家级名医秘验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