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砚边谈艺】袁武:画由心生 勤能补拙

袁武在全国已成气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这个不算大的城市里,我们却数次无缘交谈。已经离开长春二十年之久的他,漂泊到了很多地方。最后的空间位移总算是让人感到乐观。从负责教学管理的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到职业创作的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袁武的艺术生涯轨迹初见端倪。


  犹记得袁武先生净月画廊“今月轩”隆重揭牌之日,他的严谨与干练。富有创作激情与敏捷的才思,持有艺术操守与悲怜情怀,敢于直面麻木的艺术秉性的率性与纯真,一直被业内津津乐道。


  时间的指针定格在午后,抛开艺术的面纱,我为你还原一个真实的袁武。


  在我眼中总是沉稳、优雅、简直博闻强识的画家袁武,不但是文艺少女心中的好偶像、好良师,更是许多青年画家心目中仰视的前辈。偶尔听他随口提起那些浸泡在画室里的忙碌时光,凌晨三点醉卧街道的冰冷气味,只觉得又是某幅作品还原与呈现生活的场景。尽管有这些“小段子”的碰撞与张扬,但我从未把这些和眼前的儒雅男人联想在一起。


  但他的艺术人生似乎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真正启动。


  他生长在东北松花江边,20多年前带着从《芥子园画谱》中学来的“艺术”去当“知青”、做工人、上大学、读研究生。他就这样一路走来,用手中的笔墨与平和的心态倾诉着自己的心声。他说:“在生命属于我的这几十年时光里,我将一直为画好画而劳作。”
  因为感动画,因为寂寞画。因为理想画,因为生活画。因为想真诚面对自己而画。
       
绘画情结始末


  人的一生注定要充满无数变数,有的甚至是劫数。坚持到底就可以改变命运,半途而废就会被命运左右,乃至庸碌一生。袁武先生也不例外,绘画之于他是“命里有的终须有”。


  袁武先生不仅绘画一绝,文字也如行云流水,环转如珠,犹如有一道被情感与真情编制的门,悄悄打开。他写自己的速写情结,他写与已故著名书法家周昔非、金意庵的忘年之情,写与书法家吴玉珩的童年趣事,也写到这些年的艺术之路,酸甜苦辣,个中滋味。记忆中的那条河,从未干涸,在我眼前缓缓流淌。
  “喜欢绘画源于母亲,只有她是我最大的支持者。我家几代都没有从事美术事业的,三十年前,当我步入初中,不知为何突然对美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与痴迷。那时没有老师指导,也就谈不上入门,是名副其实的自学。终日在门窗上、墙壁上、地板上‘涂鸦’,而最初充满热情欣赏这些作品的只有母亲。”


  袁武说画画曾经令他很无奈,想过放弃。但是绘画创作是他最喜爱的职业,他又割舍不了。看似矛盾,实则真性情。从小迷恋小人书与各种漫画的袁武从来都不是认真听讲的学生,他喜欢问老师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他从来都是为文字与绘画插上想象的翅膀。出生在普通工人家庭的袁武从小喜欢涂鸦,比如说小人书上的各式人物、杨子龙、《水浒传》等,放大后挂在墙上。“进入临摹阶段以后,我开始屡次的临画印刷品中的刘奎玲、杨之光的作品,也是母亲鼓励我把这些临品贴在我家墙壁上展示。”


  1975年,袁武高中毕业,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1978年,袁武结束了两年多的知青生活,从桦甸县的农村招工回城到吉林市的吉化公司102厂当工人。也因为绘画的缘故,被借调到厂工会帮助搞宣传。这一期间,袁武有幸结识了中国知名书法家、篆刻家金意庵老先生,由于金老的提携与点拨,他受益匪浅,进步神速。


  1980年夏,袁武考学成功,被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录取。大学毕业后,他先到榆树师范学校支教,后到长春书画院当画家。随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又特招入伍,到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教。这教书育人的工作一干就是十二年,欣慰的是忙碌于“传到、授业、解惑”与琐碎奔波生活的袁武,从未间断绘画练习与理论研究,寒来暑往,数十年如一日。


画由心生,勤能补拙


  没有经过正规学院派教育的袁武,刚进入东北师范大学就遇到了瓶颈。“素描和色彩不是我的长项,而且师范教育学校,一二年级没有国画。我的基础教育、油画插图设计等成绩可以。之前反复练习的色彩和石膏写生,其实对自己没有帮助。这可能也是中国教育的误区。” 


显然,袁武先生不喜欢被归纳成任何流派、帮派或是山头。“中国很多优秀画家都不是学院派,就像是原生态的歌手,学院派的学子很少能成为优秀画家。比如我本人,我不喜欢油画,我只喜欢国画。我对光感与色彩不敢兴趣,对冷暖与色调分配也存在偏差,但是我会把西方油画的优秀元素与先进技法汲取、借鉴和融入我的中国画创作。”


  了解油画的人知道,在西方油画家的眼里,永远都没有黑与白。中国画是意向绘画,西方油画是具象绘画。一个感性绘画,一个理性创作。“我喜欢中国画,因为我是一个感性的人,也更注重想象。注重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也拥有着东北广袤黑土地的雄浑、开阔、粗粝、豪爽的性格。东北人的性格似乎更持久,大学四年,研究生四年,从本质上来讲,我的心灵疆域没有离开吉林,精神半径只是辐射到地标的位移。”


  袁武先生对于绘画艺术始终持有尊重、敬仰与小心翼翼。“我不是为了玩儿画画。30多年来的艺术生涯,我学会了驾驭自我心情与思想。画家眼界的打开和对绘画本真的理解,对画艺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始的开始,我是兴趣使然,之后是理性的虔诚的普通意义上的审美。李存葆老师曾经问我,为何能把东北、古典、军旅题材的作品与主旨思想很完整的结合统一起来。我觉得是思想的稳定,决定了绘画题材的稳定。”
     
精神明亮,方向清晰


  “我的第一幅作品是在初中的时候绘画的。”回顾过往的绘画历程,袁武如此说。
 
  做工人时候想绘画,当美术老师的时候绘画,到长春书画院依然是为了绘画。“我很喜欢教育的职业,那能使我的很多教育观点得到最直接、通透的表达与呈现。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授课,我留下了两本速写集和五本写生集。后来,我发现学生的观念与思想发生了转变,甚至是扭曲。他们的心态不再可爱,对艺术也不足够尊重。学校对于教员的要求过于呆板,要求统一的教材与教案,要知道一种统一的教育方式是违反艺术教学规律的。”


  也可能基于这个原因,袁武选择离开。也因为“艺术的被炒作而痛苦”,他去了北京画院,到一处安歇的所在,寻找艺术的“世外桃源”。


  “我不看好现在的艺术市场,表面兴盛,实则萎靡、混沌不堪。不是因为我的作品表面的升值就能说明我的艺术成就高,这是不成绝对正比例的。客观的说,现在的艺术市场是不理性的,也是不健全的。要知道,一个优秀的画家作品卖的多少钱与艺术没有直接关系,如果不能给美术史留下好作品,终生艺术只是纸上谈兵。”袁武不希望直接转入书画市场,他果断地说,如果有20个人买画,他只是卖给5个人。“商品画与专业作品不同,钱多了会影响我的艺术创作。”


  诚然,袁武是思辨的。姿态是明确的。作为现实主义画家,他思想不保守而且很前卫。他欣赏的是国外画家那种商品画与作品画的和谐统一。作为体制内画家,袁武从主攻山水画到人物写意,这本身就说明他持有冷静的头脑,达观的心态与明确的前进意识。
     
让梦逆行,现实回返


  袁武的绘画时间与经验是随性的。他现在仍旧坚持一种追求,坚守一个艺术家的道德底线与人文关怀,不为艺术而艺术,不为金钱而创作。“财富是成功,不是成就。画家的财富和商人的财富不能比,我的财富观不是钱,而是作品。”


  这时的袁武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偶尔抬头望向屋顶,显得惆怅。“我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创作、旅游、聊天。现在看来除了前一都很难实现。我喜欢和拥有高层次艺术良知与精神守望的人对话,可我喜欢对话的人都很忙,不忙的来找我的又都不是我喜欢的。现在很是怀念和周昔非、金意庵老爷子们在一起谈人生、谈艺术的那段童年时光。”


精神富有,物质就会相对贫乏。致力于绘画本身创新与理论研究的袁武,因为懂得,所以相对“清贫”。他是一个有点另类的人,因为他不会放松在艺术领域的追求。“我的绘画不会屈从于大众审美,那是一种悲哀。”



袁武作品赏析




观鹅图 镜心 136×68cm 不详



《迎福图》 镜心 138×69cm 2012年作



《为钟馗进士造像》镜心 136×68cm 2008年作



但愿人长久镜片 45×138cm 2013年作



《迎蝠图》 镜心 67×136cm 2011年作



《观鹅图》 镜心 137×68cm 2011年作



《观鹅图》 镜心 137×68cm 2006年作



《一醉万事休》 镜心 34×138cm 2013年作



《东坡词意图》 镜心 138×68cm 2004年作



《迎福图》 镜心 65×116cm 2009年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当代中国书画名家| 丛莲
【画和远方】心灯——袁武2019新作
【当代国画】文人意象·艺术生活——袁武
大家展讯 | 大昭寺的清晨—袁武绘画作品展
袁武:在写生过程中,不要怕画坏了画。不就一张宣纸吗?(附视频)
【嘉德四季51期】当代风华—中国当代绘画专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