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不懂这类出土瓷器,这辈子就别搞瓷器了!


转载:闲逸村夫

   在全国很多收藏家手里都有这样的出土瓷器。——之所以用“收藏家”为他们称名,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头脑,不随波逐流,因而在众多非议和普遍否定与排斥的情况下,敢于大胆收藏这类出土瓷器。

    除了有头脑的收藏家敢于大胆收藏这类出土瓷器而外,瓷器收藏界对于这类出土瓷器出现了以下几种类型的群体:

    一、一些所谓的瓷器鉴定专家看不懂这类出土瓷器,便以“人工做旧”的“仿品”而否定之。这类专家很难看到“生坑”的出土瓷器,或者看到的类型不多。对于没见过的,在临场面对众人而又不肯承认自己没见过,为保自己“专家”的面子,而信口雌黄地说:“人工做旧十分明显”!但要问其做旧的过程和怎样做成这样的,恐怕会一问三不知了。——很多种类专家,都是被不动脑子的人惯坏了的——只要“见定专家”说“不对”“仿品”,这些人便不再出声音而默认了。为什么不向“见定专家”多问几个为什么?“见定专家”又为什么不告诉持有人,问题存在于哪些方面?只管下药,不告诉病人是啥病,这样的“见定专家”就是只图赚钱和沽名钓誉的东西——尤其可憎!

    二、不动脑筋,人云亦云的傻帽们,见到这类出土瓷器便开口叫嚷“假的”,唯恐避之不及。——这类人群占很大比例,觉得自己有一定“鉴定经验”和“鉴定知识”,好像自己还有一定水平。

    三、曾经也收藏过这类出土瓷器,但在网上看到很多专家都不承认这类出土瓷器,也就心犯疑狐,觉得又像真的又像假的,没有自己的主见。经常徘徊在真与假的猜疑之间,而不肯用心去钻研、去弄明白那些许许多多的为什么?


   

    看这类出土瓷器的关键在于看它烧成出窑后的“附加物”是“神造的”还是“人造的”。

    神造的“附加物”是经历数百年时间,缓慢的、一点一点地加载到上面去的,因而有“历史层次”和“颜色年轮”的递变演化表现;而人造的“附加物”是在短期内急速加载的——基本上是一次性完成的,因而所加载的“附加物”只能是一种色调,一种形态。


    瓷器烧成出窑前,是经历高温的过程,釉面绝不会有“土碱”“钙化物结晶斑点”等物质粘附在瓷器的露胎处和釉面上。出窑后经常使用直到破碎的瓷器也不会有“土碱”或“钙化物结晶斑点”等物质附在上面。出窑后,有些瓷器经过使用,有些瓷器直接进入收藏,直到主人死亡陪葬而入土;有些瓷器(特别是收藏类瓷器,而不是日用瓷器),在战乱时期,为避战祸,主人将其埋藏而入土。

    注意——人们往往习惯用日常使用的瓷器来对待收藏类瓷器——实际上,收藏类瓷器自古以来都是另类——很少使用,或者根本不使用。还因为长期隐藏保存,没有什么灰尘之类,所以也很少擦拭,因而缺乏“包浆”。直到交易出手或者随主人陪葬而入土……


    当这些出土瓷器被人们挖掘出来后,人们才发现,大多数出土的收藏类瓷器怎么都没有使用痕迹呀?——多数有使用痕迹的出土瓷器都是日常使用的瓷器,不属于收藏类瓷器。——除非是皇家的日用品瓷器,既属于收藏类瓷器,而又有使用痕迹……

    收藏类瓷器都是当时的艺术性高、价值不菲的瓷器。



    凡是入土百年以上的瓷器,绝大部分瓷器或多或少都有比较坚固的“土碱”,而且这些土碱随着入土时间的增加而愈渐坚固,颜色愈渐加深。

    鉴别出土瓷器,主要鉴别土碱斑点的“真与假”,结晶斑点的“真与假”,釉泡老化的“真与假”,破口釉泡的“真与假”,釉面水土蚀损膜皮的“真与假”,支钉断面等断痕处口面的“新与旧”和剥釉状态的“真与假”等等。

    只有懂得鉴别和区分“神造”与“人造”“附加物”的特征,才算得上真正的“出土瓷器鉴定专家”。否则,不过是浪得虚名的“见定专家”而已。——只凭极其有限的经验,用眼看一下,而不动脑筋的人——就是“见定专家”。不管自己见没见过,只要见一眼就下定论。



    这类出土瓷器最大的特征就是釉层上长满了大小不等的钙化结晶斑点(或者称之为“土碱”),晃眼一看,就看成是人工做的。但这类出土瓷器的釉面光泽非常好,有的釉面就像出窑不久——奇怪吧?满身的土碱斑点釉面还崭新如初!难以理解吧?要是人工做旧,釉面还会保留崭新的光泽吗?做旧的目的就是要消除“崭新的光泽”——“见定专家”们称之为消除“贼光”“新火光”。——恰恰这类出土瓷器就跟这些“见定专家”们唱反调,保留着极好的光泽。



    这类出土瓷器的钙化结晶斑点在每件瓷器上表现不同,有的密集,有的稀疏。但不管有多密集的“土碱”,它们都不是连成一片的“板块状”,而是独立的“斑点”状,——而且每一个“斑点”都有自己的形状特点和颜色特点,它与身边的斑点“长相”不一样——注意了,这是关键之一!每一个斑点的“长相”都不相同!那么,人造的“土碱斑点”,会形成这样“互不粘连”的、“大小不等”的、“长相不同”的状态吗?



    注意:一会儿“钙化结晶斑点”,一会儿又是“土碱斑点”,它们到底该给个啥名称呢?其实给啥名称都不准确!因为它们不是单一的碳酸钙或结晶碳酸钙,也不是单一的“硅化物”结晶,而是含钙含硅含镁含铝含铁等元素及其它成分的混合结晶体。“土碱”“土疤”也不准确,所以姑且把这类“混合物结晶体”以大家容易理解的方式来称其为“钙化物结晶体”或“土碱斑点”。



    这类出土瓷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结晶斑点”非常紧密,在300倍以上的显微情况下,结晶斑点的表面呈玉质状或半透明玻璃状,十分光润!这种紧密结构表达出它的“岁数”很古老,而新生的结晶体的结构是疏松的、表面呈现疏松的结晶颗粒。这就是“神造的”与“人造的”结晶体的不同处之一。




    这类出土瓷器还有一大显著特点:就是它的结晶斑点老化颜色不一致,而且老化颜色不同的结晶斑点是“相间”分布的,而不是均匀分布的——这就给仿造者制造出了“天大的难题”!人工要制造结晶斑点,是一次性完成的,其变化的颜色是统一的,根本没有办法叫这些人工结晶斑体现出不同历史年轮的颜色变化来!——更加要命的是:这类出土瓷器上的一些结晶斑点,它还呈现出由浅变深逐渐过渡的“颜色年轮”的变化层次!

      ——“见定专家”们应该明白“神造的”与“人造的”不同之处了吧?





    归纳一下:

    这类出土瓷器满身都是混合物结晶斑点,晃眼一看很像人为做旧的东西。但这类瓷器釉面光泽极好,具有似新出窑而非新出窑的光泽。这类瓷器只需要简单地擦拭,要不了多久便会呈现出“包浆”——因为它本来就很老了,只不过几百年不见阳光,好像很嫩,经不了几日风吹日晒,它便会迅速“返老”——就像“天山童姥”一样!

    这类出土瓷器混合结晶斑点的“长相不同”;——人造的结晶斑点长相是一致的。

    这类出土瓷器混合结晶斑点“结构十分紧密”,在显微镜下可见“结晶斑点”的表面呈“玉质状”或“半透明玻璃状”;——人造的结晶体表面是疏松的结晶颗粒。

    这类出土瓷器混合结晶斑点具有“历史年轮的颜色层次变化”,而且不同“颜色年轮”的结晶斑点是“相间分布”的,颜色是不统一的!——人造的结晶体没有不同颜色的区别。




    这类出土瓷器的一些结晶斑点,具有很清晰的由浅变深,逐渐过渡的“颜色年轮”的变化层次。——人造的结晶体没有“历史年轮颜色”的渐变层次。



    这些“神造的”特征和“人造的”特征,是本人经过多年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的要点,对于鉴别其它类型的出土瓷器也是适用的。

    本人毫不客气地说:看不懂这类出土瓷器,这辈子就别搞瓷器了!——不管你是不是瓷器“鉴定专家”!

    经过以上分析,还是看不懂这类出土瓷器,这辈子就别搞瓷器了!——不管你是不是从事瓷器收藏几十年的老人!

    本人花费不少心力和时光,白了不少黑发,并没有收取任何人一分钱“观看费”,只是想为爱好瓷器收藏的大众做点有益的事,澄清收藏界一些混浊,以正视听。

    博客文章可以给别人看,也可以作为私密经验总结而自己收藏,特别像我这类博客文章,带有许多私密鉴定经验的,可以隐藏到“出书的时候”——最起码可以获得一些润笔费吧!但是,本人从2006年发布第一篇博文起,就没有过“赚钱”的想法——也许有人以此认为:“村夫毕竟是村夫——太傻了”!但人活一世,除了钱,你还有什么让你活得更有意义呢?

    至于有人看后说三道四,也只有随他去了。好心当作驴肝肺的人总是避免不了的。

    有个别人看了我制作的视频,评论道:“假的”“多得很”——其实这些人就是典型的“白痴”!他不想一想,我写博客、制作视频为了什么。是为了得到你的好评么?——你的好评那能值几厘钱呢?为了向你推销我的藏品吗?——你认得到吗?看得懂吗?你买得起吗——况且,对那些“鉴定专家”的点评我也从来没放在眼里,难道在乎你这样的白痴的评论吗?——我之所以这样自信,因为我有自己的鉴定方法,用不着别人来给我瞎说。


    我从事瓷器收藏和研究,至少有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而在网上专门搞点评白痴些,能写一点有用的东西吗?收藏界因为有你们这些不学无术的人而精彩,还是因为有你们而悲哀?

    我并不是因为不学无术的白痴瞎评而愤懑,而是厌恶这些丑类搅乱人们的视听。


    《道德经》中有: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

    悟性高的道士听了道的理论,坚信不疑并终生去践行;一生的一切言行都以道(必然规律)来规范自己。

    悟性一般的道士听了道的理论,若有若无,将信将疑;或其言行时而在于道中,时而偏离大道(违背人生的自然规律)。

    悟性差的道士听了道的理论,不以为是地訕然大笑。

    高深的道理若是不被悟性差的人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大道了。

    因此,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格言:明白道理的人好像很愚昧,因而被称为“书呆子、食古不化、迂腐”,实际上是大智若愚;推行进步发展之路好像在搞倒退;平坦的大道好像很崎岖;

    有高尚道德的人,虚怀若谷(胸怀广大反而好像狭窄的山谷);

    有渊博知识的人,平常的表现好像无知的人。【谷:空虚,无物。】

最洁白的看起来总像蒙了一层灰一样;行为清白,心地纯洁的人,会被一般人看成有图谋的伪君子;

道德广布,还是有人感到不满足;……


    真正聪明的人,是谦虚学习,静下心来听别人的,即便发现错误也会冷静对待,或者与之交流观点。

    只有白痴,才会武断的拒绝他人、排斥他人、固执己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一招:北宋钧瓷的鉴定方法
瓷器收藏常识(15)宋金时期南方陶瓷概说之福建建窑
[转]关于出土瓷器的鉴别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窑仰钟式花盆
[官窑瓷器]古艺轩
古缘清阁:茶叶末釉鉴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