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催眠-hypnosis
作者:海明 |  文章出处:北京海明心理咨询中心

  催眠(英文:hypnosis,源自于希腊神话中睡神Hypnos的名字),是由各种不同技术引发的一种意识的替代状态。此时的人对他人的暗示具有极高的反应性。是一种高度受暗示性的状态。并在知觉、记忆和控制中做出相应的反应。虽然催眠很像睡眠,但睡眠在催眠中是不扮演任何角色的,因为如果人要是真的睡着了,对任何的暗示就不会有反应了。“催眠”这个名字本身是带有一定误导性的。

  历史:

  催眠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埃及,以及中国古老的道术,或是其他民族的巫术都有迹可寻,只是西方定名为“催眠”,约有两百年多年的历史。 Hypnos一这个字,源自希腊语“睡眠”,后来由英国曼彻斯特的外科医生詹姆士.布雷德(James Braid)将这种降低病患痛苦的医疗方式定义为催眠(Hypnosis)。在希腊神话中许普诺斯(Hypnos)是睡神,相传Hypnos住在冥界,他的左手拿着罂粟花蕾,右手则是持着一支牛角,牛角里装满了液体,这种液体可以令人进入睡眠。如果被他的魔法棒轻触到眼睛,无论是人或者神,都会无法抗拒的进入梦乡。

  对催眠的误解

  大多数人认为,催眠能否成功,主要应该看催眠师的技艺如何,认为催眠师在这里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其实事实并不一定如此。一个人的催眠能否成功其关键因素除了催眠师本身的经验及技艺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共同的信任,在某个层面上而言,催眠师本身应该具备快速与个案建立亲和感的能力,被催眠者是否具有高度的受暗示性(可催眠性),也应该是决定催眠进入何种深度的重要关键。 然而深度不一定能够决定一切,多数的催眠在一级及二级左右深度就可做到,那样的状态下,被催眠者十分的清醒,多数的被催眠者仅是感觉自己闭上眼睛而已,并感觉不到跟清醒中有太多的不同。 有些催眠师宣称三分钟之内可以百分之百催眠个案,不知道是根据怎样的数据,是令人存疑的。事实上,每个人都具备被催眠的能力,却又因为每个人的状态各不相同,所以进入催眠的速度及深度以及接受催眠的建议也都各不相同。 其实人类每天都活在自我暗示或他人暗示之中,这种受暗示性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进行着,只不过一般人接受到暗示也不以为是,就像是我们在看电视时,看到的广告一样。只不过平日的接受的程度没有那么高罢了。有些具有高度的受暗示性(可催眠性)的人,可以非常容易的被催眠师用暗示的方法进行催眠,这些人不仅容易受到别人的暗示而进入催眠状态,进行自我催眠的能力也会很优,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进行自我催眠,人类的每一个想法及意识可以都算是一种自我催眠。高度的受暗示性(可催眠性)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生来具有的属性(天赋),然而也可以经过专业后天的开发。

  一般人的可催眠性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受暗示性(可催眠性),只不过人与人之间的可受暗示性的程度不同罢了,一般来说,人的这种可受暗示性的程度是相对稳定的。但据说这种可受暗示性的程度也是受年龄的影响的。一般认为人的这种受暗示性在儿童时期是较高的。在青少年时期可以达到最高,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下降。有证据表明这种可催眠性是受遗传影响的,但同人格,个性都没有直接的关系。据说这种可催眠性也可以通过训练而进行强化。有学者认为感觉剥夺也可以使可催眠性有所改变,但改变不会很大。 可催眠性与人的性格有关系,一般来说想象力较丰富的人他们的受暗示性会比较高一些,而批审性较强的人他们的的受暗示性会比较低一些。 最重要是被催眠者的意愿,即使他对暗示的感受性高,但是没有意愿的话,是进不了催眠的。

  催眠的方法

  大多数是使被催眠者完全放松,然后再使用暗示的方法对被催眠者进行催眠,包括言语的暗示、环境的暗示等。言语暗示是用言语的形式,将一些暗示的信息传达给被催眠者。如对被催眠者说:“你现在置身在一个非常幽静的森林里。”环境暗示是让被催眠者处在一个适合催眠,有助于使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场所,如室内灯光的光线,室内的音乐,室内的陈设等。但亦可在紧张和嘈杂的地方进行。

  功效

  催眠疗法: 催眠疗法(Hypnotherapy)是指用催眠的方法使求治者的意识范围变得极度狭窄,借助暗示性语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躯体障碍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催眠可以很好的推动人潜在的能力,现在一些心理治疗的方法是试使用催眠来治疗人的一些心理疾病,如强迫症,忧郁症,坏习惯,情绪问题等。

  催眠运用

  催眠的运用在于:治疗忧郁症、治疗肥胖、协助戒烟、改善睡眠品质、解除心理压力,信心重建、治疗创伤症候群(如美国卫生部辅导的伊拉克战场士兵回国的创伤治疗计划)、恐惧症状克服(如:幽闭空间恐惧症、飞行恐惧症、演讲恐惧症)、戒除强迫性行为......。

  关于被误解的“前世回溯”催眠

  有些催眠师宣称能为你进行一种“前世回溯”的催眠,或称为“前世今生”催眠,宣称可以让你藉由催眠看到前世的记忆。

  关于催眠能够回溯前世今生说法,虽并不能完全排除可能性(然同样也无法证实),而依据弗洛伊德学派主张,此类进入深层心理状态的状况下,多数的心理看到的影像、剧情、甚至幻听、幻视,多来自对自己内心压抑的反射与反映,为了解除或发泄平日累积压力或重大事件内心身处的恐惧、创伤而造成的一种脑部舒压的自然现象,与作梦是为了发泄压力的原理相同,只是过程是经由催眠师所进行语言引导,让你更相信这些自然脑部放电造成的潜意识反应现象,被错误解读为看到前世的记忆。如同梦到或感觉了自己前世是一只老鹰,并非你前世就是老鹰,而更可能只是自己的潜意识为了想逃避日常生活压力想体验无拘无束、遨游天际的心理反应罢了。一般催眠师自以为了解前世今生催眠法,但事实上是催眠师催眠自己,误以为“前世回溯”催眠疗法真的可以看到前世记忆错误观念。

  但真正的“前世回溯”催眠疗法在催眠师的领域,却是一再地被提起或运用,甚至有些开设许多课程、疗程。显示“前世回溯”疗法显然有其实际效果,在时光回溯的过程,被催眠者处于放松的状态,并藉由催眠师语言引导,逐步回溯自己的年龄,或是类似走过隧道的方式来深入催眠状态,藉此能达到的“脱离感”比一般催眠疗法来的直接且强烈,可以快速且有效的引导被催眠者进入更深层的催眠状态,在深层的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可以完全放松,且由催眠师引导被催眠者藉由自己的潜意识,去创造出一个名为“前世”的世界,让被催眠者在潜意识的自然作用下自由的发展,藉此释放平日累积的压力。所以许多被催眠者在清醒后,特别觉得全身舒畅,其原理乃因潜意识做了释放压力的心理作用,而被催眠者的肌肉紧绷状况及各种因心理造成的身理压力也可获得有效的抒解,甚至有被催眠者表示自己长久以来的疼痛、病症因此不药而愈,藉由催眠师的推波助澜,更因此加深人们相信“催眠可以让你看到前世回忆”的这种误谬说法。

  根据各类文献也都显示关于“前世回溯”疗法在对于非病理性的身体疾病有一定程度的帮助,所以“前世回溯”催眠疗法在各类催眠疗法中仍有一定的地位。但如果真要说许多人宣称“前世回溯”催眠疗法真的可以让你看到前世的记忆这样的说法有任何可取之处,也只能说在被催眠者被催眠之前,就先被灌输“可以看的到前世记忆”的那种心理作用,让被催眠者更有机会进入深度催眠状态的一种“说词”罢了。

  催眠的深度

  催眠状态的深浅可分成:浅度催眠;中度催眠;深度催眠,一般粗分为6级深度。

  催眠的理论

  实验发现,每个人进入催眠状态都有些不同,进入催眠时的脑波形态也有许多种型态,有些人脑波会与清醒时的相同,因此不支持催眠是睡眠的另一种特殊状态的看法。

  下面是三种较重要的理论:

  部份退化(partial regression)理论

  催眠使受试者思维退化至某种较幼稚的阶段,失去了正常清醒时所具有的控制,落入一种较原始的思维方式,因而凭冲动行事并进行幻想与幻觉的制作(Gill, 1972)。

  角色扮演(role playing)理论

  认为是受试者在催眠者的诱导下过度合作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受试者对角色的期望和情景因素,使他们以高度合作的态度做出了某些动作(Barber, 1979 & Spannos, 1986)。但很多学者坚持催眠是意识的另一种状态,而不是角色扮演,因为即使最合作的受试者也不会同意在不给麻醉药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意识分离(dissociation in consciousness)理论

  希尔加德(Hilgard, 1977)根据实验观察,认为催眠将受试者的心理过程分离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进行的分流。第一个分流是受试者所经历的意识活动,性质可能是扭曲的;第二个分流是受试者难于察觉、被掩蔽的意识活动,但其性质是比较真实的,希尔加德称之为“隐蔽观察者”。意识分离是生活中一种经常出现的正常体验,例如长途驾车的人对路上状况作出了一些反应但多不能回忆,就是由于当时意识明显地分离为驾驭汽车与个人思考两部份了。

  暗示

  意识

  潜意识

  参考文献

  Hypnosis for the Seriously Curious, by Kenneth Bowers. NY: W. W. Norton (1993).

  Hypnosis and Sugge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 A Clinical Guide, by Joseph Barber. NY: Norton (1996).

  Mind control, Research by G. Wagstaff, Dep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Hypnosis, Compliance and Belief by G. Wagstaff, (1981).

  The Highly Hypnotizable Person, Michael Heap, Richard J. Brown & David A. Oakley, (2004), Routledge

  Better and Better Every Day, Emile Coue, (1960).

  Uncommon Therapy, Jay Haley (about the psycho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techniques of Milton Erickson)

  Advanced Self Hypnosis, Melvin Powers, Thorsons Publishers, 1973, ISBN-0-7225-0058-0

  Molly Moon's Incredible Book of Hypnotism, Georgia Byng

  Open to suggestion. The uses and abuses of hypnosis. Robert Temple, 1989, ISBN 1-85030-710-4

  Hypnosis With Friends and Lovers Freda Morris, 1979, ISBN 0062506005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Hypnosis William S. Kroger, M.D., 1977, ISBN 0-397-50377-6

  EBooks: The Power of Creative Visualization, Personal Transformation in 7 Weeks by Pradeep Aggarwa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催眠术真的存在吗?被催眠后,真的会让干啥就干啥吗?
催眠术-理论基础
催眠简史【上】
“催眠”的前世今生
如果给一个抑郁症病人一个亿随便花,他会康复吗?
催眠疗法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安全绿色高效的心理咨询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