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第六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黄帝问道:我听说天属阳,地属阴,太阳属阳,月亮属阴。由于天地日月有规律的绕行,而形成大小月,大小月总共三百六十天为一年。人体也应该与天地日月的阴阳相应,但是人体中的经脉却分为三阴、三阳和天地的阴阳数目不对应,这是为什么?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岐伯回答道:事物的阴阳是相对的(阴阳是工具,按照能量的相对多少是可以细分的),按阴阳相对多少是可以细分的。可以由一细分到十,再进一步可以细分到百,由百可以再进一步细分到一千,由一千可以推演到一万,由万可以再进一步细分下去,直到无穷。但归根到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阴阳是工具,就像我们常用的阿拉伯数字一样。我们可以把考试成绩分为及格与不及格,即??,要再精确一点就可以十分制,不过我们常常是百分制更精确。比较高矮的时候,可以用高矮来区分,但是如果要比较??几百个人的高矮怎么办,显然只能用数字加单位的量化描述方式,能量当然也是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描述,但是前提是能量可以测量,否则无从谈起。)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

   天在上面覆盖着一切,地在下面承载着一切,天上的阳气下交地上的阴气上迎,天地阴阳相互作用,才有产生了万物。当万物开始萌芽还没有露出地面的时候,因为他所处的是地下,地为阴,所以叫做“阴处”,也称之为阴中之阴。当他们才露出地面的时候叫做“阴中之阳”。

   祖先认为天圆地方,祖先认为是天上的阳气下降于地气的上升,阴阳相交于是产生了万物。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所以阳气(能量)是万物发生的动力,阴气(物质)是万物生长的基础。所以万物的发生是由于春季天气的温暖;万物的滋长壮大是由于夏季天气的炎热;万物的收成是由于秋季天气的清凉;万物的潜藏是由于冬季天气的寒冷。这是四时气候与万物生长收藏的对应规律。如果四时失序,气候变化无常(那么人体的生物钟就不能指挥肉体与气候同步了),那么天地之间的阴气和阳气就相互阻塞不能交通了(正常运行了),于是一切生息就要停止。这种阴阳的变化规律对于人也一样,人体中的阴阳也是可以进一步细分的。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

   黄帝说:我希望听听三阴经与三阳经的离合情况。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岐伯答道:人面向南方而站立,前面是南方,南方为阳,北方为阴,人与天地相应,所以人前面的阳气广大,因此叫做广明,相对而言,人的后面是太冲脉经过的地方叫做太冲。太冲脉所起的地方,就是足少阴经的部位;在少阴经上面的经脉,名叫太阳经。太阳经起始于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止于眼内角处的睛明穴。叫做阴中之阳。以上是按人体前后来划分阴阳的情况。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如果再从人体上下部分来划分阴阳的话,那么上为阳,所以身体上部分阳气旺盛,因而叫做广明;广明的下面称为太阴经,太阴经脉之前叫做阳明经,阳明经起始于足二趾端的历兑穴。(因为阳明经与太阴经互为表里)所以叫做阴中之阳。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与厥阴经脉相合的经脉叫做少阳经,少阳经在表,厥阴经在里,少阳经脉起始于足四趾外端的窍阴穴,这条经脉成为阴中之少阳。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

   与厥阴经脉相合的经脉叫做少阳经,少阳经在表,厥阴经在里,少阳经脉起始于足四趾外端的窍阴穴,这条经脉成为阴中之少阳。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所以三阳经的离合情况是: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但是,三阳经的功能是密切配合的,不能相互背离。如果在脉象上表现为搏动有力,而不太浮起就说明三阳经的功能协调一致,这样三阳经合起来便是一体,成为一阳。

●帝曰:愿闻三阴?

   黄帝问道:我想再听听三阴经的离合情况?

●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

   岐伯答道:肢体外侧的经脉属于阳经,肢体内侧的经脉属于阴经。然而按人体上下来划分阴阳则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中部也属于阴。冲脉的下面叫做太阴经,太阴经足大趾内侧的隐白穴,称为阴中之阴。

●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

   太阴经的后面是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起始于足心的涌泉穴,这条经脉又称为阴中之少阳。

●少阴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

   少阴经的前面是厥阴经,足厥阴经起始于足大趾的大敦穴,这条经脉有阴无阳,是阴气巡行终止的地方,称为“阴之绝阴”。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

   所以三阴经的离合情况是这样的:太阴经在表为开,厥阴经在里为合,少阴经在表里之间为枢。这三条阴经的功能是密切配合的,而不能相互背离。如果在脉象上表现为搏动有力,而不太沉伏就说明三阴经的功能协调一致,这样三阴经合起来便是一体,成为一阴。

   =================================

   这里一直强调人体经脉搏动的协调,五运六气中还有气候对经脉搏动的影响。

●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阴阳之气,在十二经脉中有规律地运行不息,日夜运行五十度而为一周,形于气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相辅相成,从而保证了人体旺盛的生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问道:我听说天属阳,地属阴,日属阳,...
《黄帝内经·素问·第六》
素问阴阳离合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人体的奥秘全藏于天地间
素问·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