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节日习俗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解放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苦人家称春节为“年关”。讨租逼债的年前纷纷上门来,弄得宅乱人慌,成为难过的“关口”。解放后,普通老百姓都把过年看成是一年一度最大的喜庆佳节。早早就开始“忙年”,备酒菜,办佳肴,买年画,贴对联。初一零点开始,钟声敲响,燃放鞭炮,迎接新年。菜肴以鱼和蔬菜为主,忌吃猪肉。早餐吃饺子(名曰“弯弯顺”)、元宵(汤圆),旧称“揣元宝”,意为顺顺利利、团团圆圆。中、晚餐吃年糕、馒头,以求六畜兴旺,年年有余,家人和睦,顺利高升。早饭后,男女老少,穿戴换新,串门拜年,互祝新禧。各家备香烟、糖果等,招待拜年者。春节后一般延续数日,停止劳动,从事娱乐活动,多为玩花船、舞狮子、骑黑驴、踩高跷、唱大鼓书、演地方戏等。常年外出的人,大多回家团聚。有些机关团体,举行团拜,互相祝贺。建国后,历年春节,地方都进行拥军优属活动,驻军进行拥政爱民活动,举行军民联欢,互相走访等。各级政府还组织各界代表在春节前后召开茶话会、团拜会,用多种形式向烈军属、英雄模范、离退休人员拜年。
  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俗称“过小年”,早晨吃元宵。元宵节,城乡盛行玩花船、花灯、踩高跷、演戏等文娱活动。有的地方还举行灯会、灯展、灯迷竞猜活动。故有“正月十五闹元宵”之说。
  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也是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流传的习俗有:一为打粮囤子。清早起来,各家各户用草木灰在自家门前、场头、院落,撒成一些圆圈,里面还撒上少许五谷杂粮,名曰“仓囤”,祈祷大囤满小囤淌,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仓廒遍地。二为照虫。晚上,家家炒玉米花,各家拿着自制的灯笼,屋里屋外、菜地、墙根、院落等到处照看,嘴里还念念有词,如“我打灯笼照墙根,人家墙根长青草,我家墙根长元宝。”“我打灯笼照菜地,人家蔬菜被虫咬,我家蔬菜不生虫。”照虫的目的是图自家吉利,祈求消病避灾。三为燎灯头。建国前,新年玩花船、闹灯会等娱乐活动,从正月初开始,连续一个月,二月二玩一天结束,而后忙春耕,故称“燎灯头”。建国后,此俗渐改,农历正月初五以后即投入生产。四为带闺女。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都带小活猴”一说,即二月二这天,凡出嫁的姑娘,娘家都要带回去过一天。
  清明节  清明节有扫墓、祭祖、门前插柳、儿童戴柳等习俗。家家户户都要到祖宗和亲人坟上祭扫,供香、焚纸、添坟头,表示对亡灵的哀思和缅怀。建国后,机关、团体、学校、各界人士,每逢清明节,都前往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悼念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名“五月端”、“端阳节”、“娃娃节”。是日,吃粽子。中午,各家各户都会把萝卜拍扁了,拌上红糖放在太阳下面晒,然后,作为一道特殊的菜上桌子,据说吃了这道菜以后,可保一年肚子不疼。解放前后,众兴镇曾常在该日组织大运河划龙舟比赛。竞赛时,锣鼓、鞭炮齐鸣,两岸观众喝彩。
  长期以来,许多人家于此日在门前插艾,用杂树头烧水洗澡,饮雄黄酒,给儿童扣彩绒、穿新衣,用雄黄抹鼻孔、耳眼、肚脐,贴“判官”(钟馗)像等,意在“驱邪避灾”,防止蛇虫咬伤。待到六月初六,将绒线剪下来,扔在屋脊上,让喜鹊衔去为牛郎织女七月七相会搭鹊桥。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这天,民间流传“六月六,晒龙衣,湿了龙衣烂蓑衣”的农谚,意为该日下雨,将要连日阴雨,这日无雨,则家家户户晒衣物,以防霉变。这天还有吃糖炒面的习俗,传说是这天吃炒面,可以防“枯夏”(即防止夏日消瘦)。其实,是古人为逃水患,备炒面作干粮之用。
  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七月半,俗称“鬼节”。这日,大多人家都要祭祀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此习俗已渐消除。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时值秋季正中,故称“中秋节”,又名“八月半”、“团圆节”。此日,家家户户买月饼,烙糖饼。晚上明月初升时,燃放鞭炮,吃水果,饮美酒,合家欢聚,观赏明月。建国后,中秋佳节,有慰问驻军、烈军属及举行军民联欢会等活动,并成惯例。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古时以“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名。过去城镇居民对此节日比较重视:是日早晨,购买重阳糕,全家当早点,卖糕者还要赠给买糕者彩色纸旗,代表药草茱萸,以驱瘟疫。重阳节吃糕,是重阳登高,消灾避难之意,但这种习俗已渐衰。1988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规定是日为“敬老日”。
  十月朝  农历十月初一叫“十月朝”,亦称“寒衣节”。旧时,是日晚上,用纸制寒衣,到祖坟焚烧祭祀。建国后,此举渐少。
  冬至  冬至节,俗称“过大冬”。人们对“过大冬”相当重视,素有“冬大如年”之说。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先的习俗,冬至节也不例外。当地居民有将冬至节分为冬晚和正冬两天来过的,有的以冬晚为主,有的以正冬为主,打酒买菜,合家团聚,从节气上讲,自“冬至”开始,就是“数九”寒天。
  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称“腊八节”。原为佛教节日,相传是如来佛成道的日子。佛寺常于是日造粥供佛,名“腊八粥”,后演变为一种民间习俗。是日,民家多用各种粮食、果实等凑成八种,混合煮成“腊八粥”食用,已转为庆丰收之意,建国后,此俗虽仍存在,但已逐渐淡化。
  祭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流传较广的祭灶节日。传说是送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回报一年“情况”的日子。是日,家家“掸尘”,晚上,烙糖饼、贴“灶礻马”,祭祀灶王爷,说是灶王爷吃了糖饼,上天汇报时,就能隐恶扬善。灶礻马两边对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灶,虽属迷信,但也保持了“掸尘”大扫除、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除夕  农历腊月三十日(如遇月小则以二十九日称之)为除夕,又名“三十年晚”、“大年三十”,是农历一个年度最后一天。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年画、春联、门吊。中午饭菜丰盛,定要吃不完,象征年年有余。晚上,家家紧闭门户,不外出,不串门。全家人欢聚一堂,吃年夜饭,饮“守岁酒”,烤“元宝火”,赏“压岁钱”,合家守岁,如今,大多收看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子夜时分,家家燃放鞭炮,此起彼伏,直到凌晨。
  附:回民传统节日
  至纪  是伊斯兰教创立人穆罕默德诞生纪念日。在伊斯兰教太阴历三月十二日,穆斯林集会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事迹,并聚餐,俗称办“圣会”。相传也是穆罕默德逝世日,故中国穆斯林亦称这一天为“圣忌”。
  开斋节  是伊斯兰教重要节日之一。所谓“开斋节”,就是穆斯林们封了一个月的斋以后,庆祝斋功胜利完成的日子。它的月日,按回历规定执行。封斋(把斋)是在一个月内,白天不吃饭、不喝茶,必须在天未亮和晚间星出齐时方可饮食。
  宰牲节 又称“古尔邦节”,意为“献牲”,即宰牲献祭的意思,时间是教历十二月十日。这一天,除宰牲献祭外,还要到清真寺举行“会礼”等节日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
过年了,你至少要告诉孩子这四个故事
黄岛民俗 | 泊里民俗(上)
春节、除夕、小年都是怎么来的?南北方的小年为什么不是同一天?
上元节
2015年小年是那一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