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外伤的康复治疗

 

手康复治疗目的是恢复一个无痛性、全范围活动的手。为了适应每天活动需要,首先,手应有抓握和对指功能,其次是手的伸直。假如手指屈曲活动受限,则可以增加掌指关节屈曲来补偿。一般情况下,手各部位功能的重要程度应该是:⑴桡尺关节:旋前>旋后,⑵腕关节:伸腕>屈腕;尺偏>侥偏,⑶手指:依次是,掌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伸、掌指关节伸及指间关节屈,⑷拇指;腕掌关节外展、内旋、掌指关节屈伸和指间关节屈伸。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上述关节的功能,在手术治疗中尽量要求保护手指运动系统的结构部分——骨关节,对其损伤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日后的功能康复,应尽量不做融合,以免影响手指关节的总活动度(TAM)。对于手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具体的流程是:综合全面的评定——设定治疗目标——制定治疗方案——实施治疗措施——再评定。下面从各种功能障碍和临床症状来讨论具体的治疗方法。

(一)保持关节活动度的练习 

1.在活动前为了减少疼痛,改善软组织的延展性,避免治疗中的不适感觉,可以事先采用红外线、超声波、蜡疗等物理因子治疗;

2.初步的ROM练习在病人体质允许的范围内由治疗师施行被动的关节活动,活动时要保证无痛或微痛,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手法持续、缓慢、轻柔,每个被动屈伸动作在终点保持610秒。基本练习包括各个肌腱的滑动和握拳运动、旋转运动等,使指浅、深屈肌产生单独的滑动。每天3次,每次至少使关节作510次全范围活动。

3.严重的关节屈曲障碍可以使用沙袋加压牵引的方法,从0.25kg重量开始,调整牵引角度,逐渐增加到关节有酸胀、紧缩感为止。此法对掌指关节屈曲挛缩的患者效果明显。对于指间关节屈曲障碍的患者,可以使用屈曲指套夹板的方法分别进行屈曲下拉,指尖朝向手舟骨结节。

4.对于僵硬的关节,可选用Ⅲ、Ⅳ级的关节松动技术,在两关节面之间作牵拉、挤压、前后位或后前位滑动、桡尺滑动、旋前旋后滑动。每个方向的滑动要达到关节活动范围的终末端,并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

5.屈肌腱术后的早期活动相当重要,严重时肌腱会丧失所有滑动功能,产生继发性关节挛缩和广泛的粘连,除了牵引外还要高度重视患手的主动训练,比被动训练更能有效地防止粘连。应及时在治疗师的辅导下佩戴支具进行主动活动。

6.为了保持当日关节活动扩展的范围,夜间可以使用低温热塑夹板,通过应力松弛来增加ROM,可按关节形状制成的屈曲或伸直固定支具,保持在一定的角度(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较AROM增加5100,);

7.手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病人不应该出现过度或难以忍受的疼痛,如果治疗当天出现的疼痛到次日仍然未减退,则提示治疗强度过大,需要及时调整强度和时间。

(二)控制水肿技术   

早期水肿处理不当会成为导致关节僵硬的最主要的原因,所有从损伤的开始就要关注水肿的发展,防止局部纤维增生,关节僵硬。处理的基本原则是:抬高患肢,主动运动和患部加压。具体方法:⑴损伤或手术后要将伤手持续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位以上;⑵缓慢持续的有计划的等长收缩有助于静脉回流,在术后24小时可以辅导患者做前臂和手部肌肉的等长收缩。如果患部皮肤条件许可,在主动收缩的间歇作伤肢抬高位的向心性按摩,促进静脉回流;⑶患部加压治疗通常采用弹力绷带从指尖到指根缠绕手指,然后放开。重复进行,一日数次。单个手指肿胀可以使用弹力指套;⑷无热量的超短波治疗或音频疗法有助于消除水肿。

(三)增生性瘢痕康复处理 

1.超声可以使胶原纤维束分离,对疤痕组织有软化和消散作用。治疗时选用连续式,11.5W/cm2,移动于疤痕局部510分钟,每天一次。疤痕如在肢端,适宜水下法治疗。预防瘢痕增生或挛缩发生,可早期使用超声治疗。

2.音频电用条状电极,并置法,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一个月为疗程。在控制疤痕痒痛或软化疤痕组织上有良好的作用。

3.由轻到重的手法按摩可以软化瘢痕,松解粘连。按摩的频率要缓慢,力度柔和,不断地变化部位,防止擦伤皮肤或引起水疱。常用的手法为搓、捏、揉、捋等方法。

4.以关节为支点牵伸疤痕组织,使之产生持续缓慢的被动运动,是延展瘢痕组织的有效的方法。牵伸时力量要逐渐加大,牵伸到一定范围时要稍稍停顿24秒再放松。一般此法在按摩后使用效果更佳。

5.上述治疗结束后可佩戴等张手套加压治疗或安置热塑夹板来维持关节位置,预防或矫正畸形。

(四)感觉过敏的治疗   

感觉过敏指对患手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康复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在敏感区逐渐增加刺激。首先用棉花摩擦敏感区,每天510次,每次25分钟。当病人适应后,改用棉布或质地较粗糙的毛巾布摩擦敏感区,然后使用分级脱敏desensitization治疗:⑴用漩涡水浴1530分钟,开始慢速,然后逐渐加快,慢慢适应水的旋动;⑵用凡士林涂抹后作环行按摩10分钟;⑶用毛巾类针织物摩擦1030分钟,等患部能耐受此触觉刺激后,让病人触摸不同材质的材料,如面粉、黄沙、米粒、小玻璃球等;⑷用电震动器震动敏感部皮肤,巩固病人的脱敏;⑸用铅笔叩击敏感区域以增加耐受力。

(五)感觉减退的康复治疗   

由于手部感受器的功能丧失,使从感觉冲动传来的信息减少或部分消失,以至传入脑内的信息不能正确整理、综合,形成感觉减退。感觉康复训练就是根据神经生理学理论,按照手部感觉恢复程序,将混乱的信息在脑内整理、统一的过程。一般先进行手部的安全性训练、教育,然后再实施针对性的感觉促进康复治疗。

1. 手部感觉丧失的病人的安全教育及保护觉训练    为了避免患者因感觉丧失而带来的危险性,比如烫伤、烧伤、割伤等,需要告诉患者避免接触冰、热、锐器等物品;避免长时间抓握,防止某一部位皮肤过多受力。告诉家属要经常及时检查患部皮肤有无异常情况,如果有感染,应当及时处理。对于保护觉的训练,治疗师可以用针刺、冷、热、压力等各类刺激手段,让患者细心体会其特点,使病人重新建立感觉信息处理系统,而不是恢复原有的保护觉。

2. 感觉再训练   周围神经损伤后,会出现某些非正常感觉和一些部位的感觉缺失。让患者通过集中注意力、反馈、记忆、强化等感觉学习原则,可让脑中产生对这种新的反应模式,形成一种高度的本体感觉认识。对于手的感觉来说,恢复顺序一般是:痛觉和温度觉、30Hz振动觉、移动性触觉、恒定性触觉、256Hz振动觉、辨别觉。早期主要是触觉和定位、定向的训练,后期主要是辨别觉训练。

⑴定位觉训练   先用30Hz音叉让病人知道什么时候和在什么部位开始移动性触觉,然后用橡皮头沿需要再训练的区域,由远端向心端触及病人。病人先观察一个训练过程,然后闭眼体会该过程,再睁眼确认。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直到病人能够较准确地判断刺激部位。当移动性触摸能够察觉后,再开始恒定性触摸训练。使用256Hz音叉引导,以确定开始训练。橡皮头的压力先大后小,经过数次的闭眼-睁眼-闭眼训练,直到病人能够准确地确认刺激部位。

⑵辨别觉是在有了一些定位觉的基础上开始的。训练的原则是先从物体性质差别大逐渐过渡到差别小的物体上。也是采用闭眼-睁眼-闭眼的反馈方式重复地强化训练。

1)质地和形状地训练方法:①用粒度(grain size240P120P60P30P四种规格的工业砂布,等分粘附在一根木棍上,让病人作闭眼-睁眼-闭眼触摸训练,回答每两种砂布之间有无差别即可。②纺织品质地识别和区别。③识别小物件,从单纯识别各种形状的木块开始,逐渐转为对不同质地的材料进行识别。

2)拼图训练:①识别立体形状的字母;②图案触摸,比如木雕画,让病人手指触摸图画,回答问题。③迷宫训练,手指触摸立体迷宫,沿几何形状前进,直到找到出口。

⑶感觉-运动复合的手指技巧训练:当患者能够感觉和识别物体及材料的粗糙和细腻、形状及质地,并且能够感知肌肉的触摸时,可以开始此类训练。①在米堆中捡出蚕豆或黄豆,闭眼操作;②将日常用品装入布袋,如铅笔、肥皂、牙膏、纽扣、钥匙等,让病人按要求从布袋中逐个摸出来;③作业治疗:许多情况下,人需要在没有视觉的环境中活动,比如在黑暗中找钥匙、开门、拿东西等,所以要针对此类情况作相关的作业治疗。

一段时间规范的感觉再训练结束,病人恢复主动活动后,后期阶段的感觉训练还要在病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双手的不断使用继续维持、提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家讲座:手外伤术后康复—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社区偏瘫康复训练
成为臂丛神经损伤康复大师,这些你都知道吗?
急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
『神经康复』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方案详细解读 ​
[转载]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